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提升思辨力的《战争》阅读活动设计梳理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发现存在这样的误区:一,空泛的自主学习,缺乏真实的体验。如多数语文教师都会布置的作业“每天20分钟以上的自主阅读”,学生绝对的自主,学生做没做,老师不知道,更没有教师的指导或跟进。要么就是课堂上的自主交流,如说说哪个角色给你怎样的形象,观点一一上场,缺乏独特的看法或见解,老师也未引导学生聚焦一点进行思辨……)二,粗暴的零碎分析,缺乏个性化的体验。这是现今整本书阅读的普遍状态。三,模式化的粗浅感悟,缺乏思辨性的体验。如对某人物的感悟,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喜欢“百度”或去教辅书里借鉴。殊不知,阅读是个人独特的思维活动,整本书阅读强调的是在整本书环境下的个体感受与思维的活动。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前人言论”的基础上,合理分析,思辨创新,因为“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二年级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方法或策略,需要教师的躬身示范和积极引领。绘本《战争》整本书推进课教学,笔者就用了这样的逻辑来设计。新书发布会(导读课,1课时)一、活动目标:(一)活动一,“让思绪飞”交流活动:以“战争”话题引入,从“危害”、“所用武器”、“开战原因”等方面聊开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活动二,“我有发现”自主阅读:从封面提取相关信息,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去感受色彩、内容等带给自己的初步感受。设计意图:两个目标的拟订,源于学情实际:我校是一所公租房小学,生源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境及父母文化层次、孩子关于战争的了解甚少,尤其是现代战争的相关讯息较少涉及;另外呢,男生多于女生、绘本故事“图画抽象”“文字生涩”本身等原因,都使得以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激发其兴趣是阅读活动的首要任务。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让思绪飞”交流活动(一)以话题“关于战争,你有了解吗?你都知道些什么?”引入学生交流,依据学生答案相机指向下列预设路径(二)师生交流分享1.预设路径:聊危害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场景、伤亡状况、破坏建筑等方面说开去。2.预设路径:聊所用武器(1)从常规武器聊向高科技武器师生交流,从常规武器(枪、炮、坦克、飞机)聊起,引向自海湾战争而起,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取得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磁优势。(2)介绍美国布立顿号巡防舰、F15战机等新型高科技武器(3)介绍海湾战争双方伤亡状况以应征高科技武器的威力3.预设路径:聊开战原因(1)以“为啥会有战争”引发思维,指向政治、利益等。(2)以“挑起战争方往往都有美丽的借口”举例说明,如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争端……(3)无论何战争,多少英雄儿女都会为祖国为人民利益奋起而战,不畏艰难困苦。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关于战争,你有了解吗”这个话题引入,以第一名学生的话题指向要聊的内容,然后从“战争危害”“所用的武器”“开战原因”几个方面去交流,渗透“围绕中心表达”“学会运用合适的思维路径去分层思考问题”等方法的润泽活动二:“我有发现”自主阅读(一)读封面,说说你的发现1. 从封面,你读到哪些信息?了解作者(文字和绘画作者,为葡萄牙一对父子)了解出版社2. 从封面图画,猜猜书本都讲了啥?(1)学生猜故事内容(2)找找封面图画在故事的哪一页,比比谁的速度快。(二)读内容,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主阅读,说说自己的发现。可从色彩、画面景物,构图特色等说开去。还可以玩一玩“数一数”的游戏。(三)教师总结:自主阅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回家和父母一起读。设计意图:“读封面,提取信息;猜故事,启蒙预测;玩游戏,激兴趣”都是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三、亲子阅读(作业):1. 与家人一同阅读,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与家人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用即时贴粘贴在书上。2. 查阅资料,了解战争,从战争的形式、所使用的武器和危害三个方面绘制思维导图。设计意图:亲子阅读,是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再加上部分家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素质同样需要提升,故此环节的设计,助力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一段时间的践行,有效果。阅读推进课(“面具”话题,我来说)活动目标:活动一,书中事物我来找(聚焦面具,发现实质)活动二,书中线索我来寻(聚焦线索,理清逻辑)活动三,面具话题我来说(聚焦话题,开启思辨)阅读推进课时1一、活动目标:活动一,书中事物我来找(聚焦面具,发现实质)活动二,书中线索我来寻(聚焦线索,理清逻辑)二、活动过程:活动一,书中事物我来找(聚焦面具,发现实质)(聚焦一点“面具”,探究“是什么,为什么,表达着什么”,追问独特体验)(一)找找画家笔下的事物1.寻找画家笔下表现战争的事物《战争》,读了很多遍,对吧?(出示PPT,绘画作者介绍)安德烈·雷迪亚,葡萄牙著名的职业画家。于2010年创办了“逻辑鸭”出版社。他的作品获过不少奖项,如葡萄牙国家插画大奖、葡萄牙古尔本基安博物馆大奖、美国新设计协会插画奖等。对战争,他用了很多抽象事物来表达。他都画了哪些事物呢?同学们可以合作完成。我们之前给书标了页码,前后一共61页。四人小组每人15页,组长1多一页。开始吧。(学生寻找)全班交流:大蛇、虫、蜘蛛、蜈蚣、蟑螂等;鸟;树、河流、山脉自然界里的事物;军官、军人、军靴、尸体;飞机、坦克、炮弹、工厂、烟囱、烟雾等;书本、火把、话筒、高台、城市、废墟、铁丝网、面具、沙盘、房屋等、2.这么多这么杂乱的事物,都是作者用来表现战争的。这些事物给你怎样的感觉?师生交流:蟑螂虫子烟雾黑暗等给人害怕、恐怖的感觉;军官给人阴险坏坏的感觉;小鸟代表信息的传递;面具给人神秘恐怖的感觉;废墟给人荒凉的感觉;飞机大炮炸弹等给人恐惧……设计意图:用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找找画家都画了哪些事物”引领孩子的初阅读“都画了或写了什么?他想要表达什么?”,以挖掘孩子阅读的个性化独特体验。这正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也是笔者为后续聚焦一点的教学做铺垫。(二)聚焦面具,发现实质1. 这些事物中,你觉得哪个最神秘?(面具)2. 书中哪些地方画了面具的?(P15-19,P32。)作者为啥要画面具呢?3. 这个军官带面具有什么目的?(不想被人发现他是谁;不想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师小结:其实他戴面具的目的就是隐藏。他想隐藏什么呢?(隐藏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目的,隐藏这个军官的阴谋……)设计意图:此环节,聚焦一点,即神秘的“面具”这个点谈感受,从“是什么、为什么、表达着什么”这样的路径去思考,以探寻孩子内心深处独特的阅读体验,亦是因果思维力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活动二:书中线索我来寻(聚焦线索,理清逻辑)(游走一线“逻辑”:梳理文字、绘画作者表达线索,理清故事逻辑)(一)梳理诗歌线索1.介绍文字作者何塞·雷迪亚:于1951年出生,是葡萄牙家喻户晓的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也是葡萄牙作协主席、世界文学院成员,几乎囊括葡萄牙所有的文学奖项,并荣获法国艺术文学骑士勋章。同时,他也是葡萄牙著名的童书作家,作品多次被翻译成英、法、意、日、俄等国语言。2.朗读诗歌,讨论语言所呈现的诗情画意:作者是葡萄牙著名的诗人,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学奖项,他的文字一定很有画面感,也藏着深深的情感。我们读一读,讨论讨论(PPT出示文字稿)。战争何塞·雷迪亚(葡萄牙)战争撕毁生活,如同一场悄无声息却来势凶猛的恶疾。战争对一切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毫无感觉。战争深知世界上哪里对它心怀恐惧,哪里在期待它的降临。战争穷尽所有恐怖的形式。战争以仇恨、野心和怨尤为食。战争侵扰了无辜的人们甜美的睡梦。战争佩戴着邪恶赋予的各种面孔。战争是难以讲述的故事。战争使人悲伤,破灭,沉默。战争是一架制造痛苦的机器,是无尽的愤怒开办的邪恶工厂。战争孕育铁血与黑暗。战争以焚毁荣耀为梦。战争带给人类最终极的不幸。战争享受在废墟中统治一切。战争是死神最后的藏身之所。战争是叫嚣与混乱。战争是一片死寂。(1)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生交流,预设“飞机空袭投弹的画面、空袭后的城市废墟、人们哭天抢地尸横遍野的场景……”师小结:我们从每一句话里都可以想象出好多好多的画面。你们几乎都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是的,战争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每种动物,甚至花草都无处藏身。(2)梳理诗歌线索,感受作者情感。我们知道,无论诗歌还是故事,文字里始终都有一条线索,就像珍珠项链一样,是那条线串起了无数的珍珠。平常,我们都在画思维导图,我们知道一篇文章要么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表达;要么是先总写,后分写,或是先分写,后总写……你读读这16句,你能发现有象串珠子一样的线吗?师生交流。师小结:是的,每一句话都述说了一个个画面,但我们很难找到那样的很有条理的一条线,这其实就是诗歌特点,凝练、自由、开放,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即使没有那条明晰的线索,我们依然能发现这些诗句始终在表达一种情感,你发现了吗?预设:恐怖、可怕……师小结:是的,所有诗句都在表达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哪怕是动植物、大自然,都无法避免。设计意图:本环节,笔者引导学生寻找诗歌的逻辑,作者字里行间隐藏的情感,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创作思维发散的特点。(二)梳理绘画逻辑1.再读绘本,寻找画面逻辑(1)学生图文结合,自主阅读,寻找画里呈现的逻辑现在我们把诗句放进绘本里,再来读读。这一次啊,咱们主要看画面,有的画面看不懂,你也可以借助诗句来读……读完后,你看看,这一幅幅图画里有一条线索在串连吗?(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任务有难度,教师提示:请关注故事开始前的10页,思考时可以按这样的思维路径去想:这些画面都有什么?它在预示着什么?预设:战争前的黑暗,危险正在向人类靠近……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预设1:(有什么,略;主要展现预示着什么。)P1-4,总说战争像恶疾,即将爆发。P5-22,军官在谋划战争,在寻找借口(面具),但又不想被人发现他的野心。P23-32,工厂日夜生产武器,飞机整装待发,军人集结完毕,正聆听着军官战前动员。P33-43,空袭、地面作战让静谧的城市变为废墟。军官远眺自己的胜利。P44-51,战后,尸横遍野、城市变为废墟,涌动在静寂黑暗下的虫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线索:战争爆发前、爆发中和爆发后的景象。师小结:发现没,这些画面似乎讲述了战争爆发前危险的临近;军官的谋划;战前武器、人员的准备;战争中,空战、地战的结合,军官的窃喜;战后万物俱焚的悲惨场景。这里似乎有一条线,就是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这样的时间线索,将这些画面串起来了。画家安德烈·雷迪亚于2010年创立的童书出版社叫“逻辑鸭出版社”,逻辑就是说讲故事很有条理,就像我们以往画思维导图时所了解到的,讲故事有时是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讲;有时是按时间顺序,如早上、中午、晚上,或是春、夏、秋、冬等顺序,或是像我们这个故事里呈现的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这样的顺序。总之,这就是故事的线索,故事的逻辑,这也是画家安德烈·雷迪亚想告诉我们的,讲故事要有逻辑地讲,让看故事的人看得懂。欸,可能有小朋友要问了,为啥画面有逻辑,而文字感觉不到明显的逻辑呢?告诉大家,这就是绘本故事的精妙之处,文字与图画完美结合,完美地避让各自单一呈现的缺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讲故事如果只用语言,或是只用图画,有时是没有办法完美讲述的。就像我们以前读绘本时,有时需要图画的空白来给予我们无限的想象。(3)英国著名的作家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读这个绘本,每个人肯定会读出不同的故事内容来,你都读出了什么呢?你这些内容里又有怎样的线索呢?这个作业,咱们回家和家人一起完成。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引领学生寻找绘画的逻辑,就是引导学生在线(逻辑)上游走,通过梳理“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的逻辑线,让学生发现,讲故事是有逻辑的。二、亲子阅读任务(作业)(一)英国著名的作家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读这个绘本,每个人肯定会读出不同的故事内容来,你都读出了什么呢?你这些内容里又有怎样的线索呢?(二)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战争(古今中外皆可),了解这些战争双方的真实目的。阅读推进课时2:完成活动三一、教学目标:完成活动三,面具话题我来说(聚焦话题,开启思辨)设计意图:荡漾一面“战争佩戴着邪恶的面孔”句子的理解:通过分享交流,去寻找和发现战争中的各种面孔,然后分析战争的利与弊,思考如何对待争端,开启学生的思辨。二、教学过程:(一)回顾“面具”实质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聊到了面具最神秘,面具的背后是军官的阴谋,战争的目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聊。请大家看到P16,“战争佩戴着邪恶赋予的各种面孔”,“邪恶”什么意思,“面孔”什么意思?,“各种面孔”又有哪些面孔呢?怎么理解这句话?(二)理解“战争佩戴着邪恶赋予的各种面孔”通过多次阅读绘本,查阅资料,你知道这句话里“邪恶”“面孔”是什么意思吗?整个句子作者又想表达什么呢?师生交流,明确“邪恶”指战争丑恶的目的,“面孔”指战争的借口或目的,所以,安德烈.雷迪亚要在绘本中画面具,目的就是隐藏,寻找美好的借口。整句表达了作者痛恨战争,因为邪恶的战争带有贪婪、侵略、自私……的目的。(三)聊战争中的“各种面孔”1.了解邪恶战争呈现的“各种面孔”学生聊战争的“各种面孔”课前让大家和家人一起去查阅了资料,了解了古今中外不同战争中各种不同的面孔,即那场战争的借口或是目的等。你们都了解到什么?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梳理回答问题的思维路径:战争的面孔—战争的真实目的—战争结果2.了解正义战中呈现的“各种面孔”前面,我们都是从战争的侵略一方去谈的。一场战争有双方,有侵略一方,必然就有反侵略的那一方。你们认为,反侵略一方所表现的面孔是什么呢?师生交流,明确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战……出示1937—1945年八年抗战,了解作为正义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人民的利益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大无畏的英雄主义。3.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你看,这么多画面这么多意思这么多情感,作者就用这样一个句子就表达出来了,这正是诗歌的魅力,语言高度凝练,从每一个字词想开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画面读出很多情感。下面请大家再读绘本,如果还有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老师,我很乐意为大家解答。当然,那只是我读出的意思,一幅画、一句诗不同的人读,一定会读出别的意思来的,只要合理就是可以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一定要记住这个原则。(四)感受语言特征,仿写出示绘本里战争一诗,学生边读边想,发现表达特点。1.师生交流,发现句式特征:战争是……2.教师引导,发现表达角度:围绕“破坏性”“残酷性”这个中心,从战争目的、形式、危害……等方面去表达。3,你能模仿这样的句式,自己说说“战争是……”吗?(五)怎么看待战争?1.总结梳理绘本《战争》的阅读收获。2.战争应不应该存在?你建议怎么对待争端?(摆事实讲道理,思辨启蒙)小组合租学习,绘制思维导图:存在:有哪些好处,哪些弊端?反对:有哪些好处,哪些弊端?你的观点?如果发生争端,建议怎么解决?亲子作业:和家人一起完善思维导图“战争应不应该存在?你建议怎么对待争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