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心理第一课】热辣滚烫“心”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心理第一课】热辣滚烫“心”学期!

资源简介

【初中班会 心理第一课】热辣滚烫“心”学期!
心理第一课
本学期,我任教了初二年级的9个班和初一年级的3个班,开始了跨年级教学。
初二是每两周一节,初一是一周一节,所以平均下来我一周大概上7、8节课。然后一周两个心理辅导中心值班的时间,从19:00到21:00。
由于我们学校目前有3名心理老师,大家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并且校长保证了我们心理老师的专职专用,并没有叫我们去干太多的杂活,所以目前任务量还算可以。
这个学期的开学心理第一课,我们三个心理老师商量初一和初二上一样的内容,经过了上个星期的教学,想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课堂情况和学生反馈,就当作自己的教学反思了。
一、课前约定
课堂公约
课堂公约是我从上个学期初就给学生制定的,但是由于过了一个寒假学生难免会忘记,所以在开学第一课非常有必要再跟他们严肃的重申一遍,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心理课的上课纪律!
我会跟他们具体解释这四条公约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举相应的例子,让他们清楚地明白在心理课上哪些行为是老师鼓励大家做的,哪些行为是老师不允许出现的。
比如“积极参与”就是鼓励大家在课上积极举手发言和参加活动或游戏,对于主动发言的同学, 我会给大家进行盖章积分,然后期末统计盖章的个数,从高到低奖励最活跃的一部分同学奖品。
我在上学期开学初的时候就专门订制了一个印章,用来给他们盖章,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发现初中生还是很喜欢这一套激励机制的,大部分班级在心理课上都非常的积极活跃,需要我点名回答问题的班级很少。
课前准备
我们学校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北师大俞国良老师主编的那一套,但其实我们并没有严格按照那上面的课程去上课。
所以,我会要求学生必须每人准备一个专门的心理本,用来完成心理课堂上的各种任务,这样的话也可以免得再去额外打印学历案了(当然有些复杂的活动辅助学历案来完成效果更好)。
学生一个学期下来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他们在心理课上学了些什么、收获了些什么。
上个学期我是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纸,带着他们折纸做了一个小的心理手册,并且把印章盖在手册上。
其实我还蛮惊喜的,没想到他们竟然真的可以把这样一个小小的手册保留一整个学期!这个学期我就打算把印章盖在他们自己准备的心理本上了。
最高指令
我会跟学生强调当课堂秩序比较混乱、课堂纪律比较差的时候,我就会搬出我的最高指令,我喊“321”,他们要喊“淡定”。
这个指令我感觉对于初一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适用,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有点不太行,因为他们已经有点”老油条“了,不会那么怕老师。
有的时候也感觉学生其实挺那啥的,跟他们和颜悦色的上课不知道珍惜,非得让老师板着个脸训他们一顿了才会认真听课。
不过还好,初中生的纪律至少比小学的要好管一点,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二、正式授课
1
热身阶段:惊喜刮刮卡
这个环节绝大部分班级都比较活跃,我喊1、2、3,然后让他们举手,谁最快我就邀请谁。
然后八个里面有两个是奖品,奖品是一个糖果或者一支圆珠笔。学生抽到奖品还是挺开 心的,哪怕很小的奖品。
抽到的词语有“兴高采烈”、“热烈盈眶”、“热辣滚烫”、“遗憾至极”、“夜不能寐”等,学生分享的经历也都很有意思,正好也可以了解一下他们寒假的状态是怎样的。
比如有学生分享说过年收到了5万块的红包,所以兴高采烈,有说妈妈带他去澳门玩了,所以兴高采烈,我的内心OS是:“现在的小孩真幸福呀!”。还有学生分享去外婆那拜年,走的时候外婆给红包里面多塞了100块钱,所以感觉热泪盈眶。
总之,学生其实也挺好奇和喜欢听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寒假经历,正好这样一个活动可以打开大家的心扉,对我们的课堂进行热身。
2
转换阶段:改变从新学期开始
热身阶段,有同学抽到了“热辣滚烫”这个词,所以我会说“刚才我们有同学抽到了热辣滚烫这个词语,大家对它熟悉吗?是什么呀?”来进行过渡,进入我们这节课的主题。
这个时候底下就会回答了,说我听说过,我看过这个电影了,是贾玲的电影等等,还有的同学说:“怎么又是这个,英语老师讲过了。”
哈哈,那没办法了,心理课和英语课切入的角度应该还是不一样的吧~
紧接着,我会问他们:“热辣滚烫”这部电影是关于什么的?顺便调查一下班上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数,每个班级都不是特别多,最多的也不超过10个,所以他们大多对这部电影的了解也仅仅是从短视频上了解到的。
不过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出来,是关于“拳击”、“减肥”、“励志”的等等。
然后结合文字和视频的形式,给大家大概介绍了这部电影,重点讲是什么让乐莹发生改变的?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通过拳击获得了哪些改变?
通过一系列问题串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在这个讲述的过程中,可以单独邀请同学来回答,或者让大家一起来回答,避免只有老师一个人在上面讲的情况出现,跟学生多一点互动。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终于到了我真正想要给他们上的内容了,就是让他们回到自身,思考一下如何“热辣滚烫”的迎接他们的新学期。
这里我先举乐莹在生活、学习和人际方面的例子,然后让他们自己动笔写。班级里面大部分同学都会拿出纸和笔出来,但其实真正认真去写的只有一少部分同学,而愿意主动分享的可能就只有那么1、2个同学了,有的班级则是没有。
所以当有同学愿意分享的时候,我都会邀请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而当实在没人愿意分享的时候,我会总结我在巡堂时看到的一些同学写的比较好的。
我一般不使用抽学号这种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因为一旦让学生形成“回答问题就是要抽学号”这样的意识,那么他们只会越来越被动,主动分享的同学也只会越来越少。
所以我其实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激励措施采用了,对有一些班级来说还是挺有用的,但是有的班没那么有用,也可能是他们觉得回答问题就会被受到关注,而自身又不太喜欢受到关注或害怕回答不好被同学嘲笑吧。
等学生思考和分享的差不多了,我也会给他们补充提一些小建议,这里不会讲得很详细,因为开学学校、班主任、各科任老师应该都跟他们强调很多了,我就不多赘述了。
3
工作阶段:新学期为自己赋能
我其实觉得【转换阶段】和【工作阶段】并没有太大的衔接性,两个模块有点过于独立,没有递进的感觉,甚至觉得有点重复。
所以其实如果【转换阶段】上完后时间比较OK的话,其实就可以直接到【结束阶段】了。当然,单就【工作阶段】的内容来说,我其实是挺喜欢的,即给同学们科普了心理学上的标签实验,也给他们看了他们爱看的小故事,还能对他们有一定的启发。
我讲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学生其实挺喜欢看这种类型的故事的,看的时候都很认真(我还以为他们会开小差或是看不进去呢)。
紧接着,就由标签实验引新学期要树立怎样的新标签,我这里会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然后让他们自己想一个想要树立的标签,并且思考为此要做出怎样的改变。同样给他们一些
间来写和分享。这里分享的其实依然不够活跃,但我没想到居然七年级有一个班级两个女生分享的质量还算可以。
一个同学说新学期她想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因为感觉自己上学期作为语文课代表,收作业时总是容易暴躁,所以这学期希望可以不会被别人轻易的“点燃”,回答得有点超出我的预设了,发现七年级的小朋友其实懂得也挺多的。
还有一个同学说新学期自己要做一个多边形战士,希望可以全方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分享的还可以。哎,要是每个班都能保证有那么至少2-3个同学可以主动分享,并且分享的质量还比较OK的话,那我想心理课的课堂效果就可以稍微有点保证了。
4
结束阶段:教师寄语
其实,去年一整个学期,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都在思考:到底怎样的一节心理课才算是“有效果”的一节课”?
我想要达到的“有效果”是:课堂有秩序、互动有质量、学生有收获。
但是,每个班上下来,要么就是过于正经学生不愿意分享,要么就是过于活泼管不住学生的纪律,然后也不清楚学生到底收获了多少。
所以,上学期期末的时候,最后一节心理课我给他们发了一张【心理课期末总结反馈表】,里面设置了几道题目询问他们在心理课的收获、印象最深的一节心理课以及为什么,希望下学期上哪些主题的心理课等几个问题。
上学期末和上周,我做了详细的登记和统计,把学生对心理课的一些真实的感受、期望和想法都记录在了EXCEL表里,也算是对自己上课的一种正反馈了吧!
或许,有的时候上课迷茫时、不知道上什么主题的内容时、不知道可以跟学生分享什么时、不知道自己上的心理课到底对学生有何帮助时,就可以打开这张表来看看,给自己也赋一下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