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心理】成败的合理归因——高中班会课程引言一个人把他/她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将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类似行为的认识。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学习、人际交往等寻找原因,而他们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其人格特点。因此,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让学生探索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优点,合理归因;积极面对失败与挫折,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进行合理的归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人格。Part 1. 教学说明一、教学对象及要求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学准备:PPT、情景剧视频、彩色马克笔、轻音乐、小故事教学方式:小组讨论、绘画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归因的概念,分析不同的归因方式;2.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方式的归因,通过对自己过往事件的归因和他人对自己事件的归因,梳理出事件合理的归因角度,学会对成败事件进行合理归因。Part 2. 教学主要内容课程概览一、暖身阶段二、转换阶段归因的定义三、工作阶段课堂活动1:各抒己见课堂活动2:我的归因手掌画课堂活动3:怎样合理归因四、课后延伸教学过程一、暖身阶段热身小游戏(抓奖状)游戏规则:1.每组同学围成一个圈,张开双臂;2.右手掌心向下,左手食指向上,形成“停止”的姿势,左右相邻连为一线;3.老师念一段故事,当听到“奖状”时,右手就要抓旁边同学的食指,左手的食指要抽开。故事:小奖是一名高中生,期中考试结束了,看到自己的成绩,小奖就知道这次拿奖状无望了。但是,谁不想要奖励呢?小奖也想要老师给自己发奖状。每次考试结束,不仅班级会颁发奖状,学校也会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老师: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在刚刚的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抓住别人或者被别人抓住的感觉,有的同学能够抓住别人,可能是因为他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或者被抓的同学反应较慢;有的同学被别人抓住,可能是因为一心二用,既想抓住别人又想不被别人抓住,结果两头搞不好。我们对自己成功抓住别人的原因或者躲避别人抓住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的过程,就是在进行归因的过程。(板书标题:归因)二、转换阶段老师:那什么是归因呢?归因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和推论的全过程。例如,你对学习、各类事情成败的原因作出判断。作为高中生,如果能对我们头疼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归因,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像开挂了一般,促进我们持续不断地进步。三、工作阶段课堂活动1:各抒己见播放PPT情景剧视频:《考试风云》旁白:一次考试过后,小辉看着自己物理试卷上满满的红叉叉,陷入了沉思。小辉:这次物理考试又没及格!老师同学们都说,理科是最考验思维的了,难道我是智商不行,真的学不好物理吗?旁白:小辉内心就像有无数个小天使在七嘴八舌。小辉A:别瞎说,肯定是因为这次试卷太难了,有些考题老师讲的时候一笔带过,你根本就没有想到可能会考那里。(任务难度)简要提问:(1)他内心的小天使们是如何归因的?将自己的考试结果归因于什么?连连看。课堂活动2:我的归因手掌画Ⅰ老师:看完了别人的归因,现在让我们对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进行归因吧。现在,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以往发生过的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内容略,详见资源。把事件写在我们的归因手掌的掌心上,并把当时你的归因写下来,写在归因手掌的大拇指上。我们还可以用彩笔进行涂色,用不同的线段、形状、颜色来表现你当时的心情和感受。老师:画完后小组内可以相互分享,并请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来分享一下你的作品。分享:我的归因手掌画的事件是,这次月考数学没有及格,我的归因是没有复习好。(板书归因)老师引导提问:你认为这个原因是你自己的原因还是外部的原因?你认为这个因素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吗?这个原因是固定不变了的吗?还是随时可能会变化的?课堂活动2:我的归因手掌画Ⅱ老师:现在同学们从这些角度进行了归因,一个人的分析是有限的,不够全面的,还有其他我们没有看到的原因,需要他人帮我们找出来,现在请小组内同学们互相讨论,邀请三名组员对你的事件进行归因。你也要帮助三名同学找出事件的原因,想一想,你还能从哪些角度给他们找原因?之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来分享一下你的归因手掌画是什么。分享:一起来归类刚刚我们看到了很多同学的分享,比如没有复习好,运气好、粗心等等。那么这些归因我们可以将他们进行分类。请同学们用两个字的词语将这些原因进行概括,写在学案或者是黑板上。理论基础:归因的类别刚刚我们已经从自己和他人的角度分别对事件进行了归因,我们已经初步看到了归因可以从哪些方向进行。那么我们再进一步了解一下,心理学家韦纳帮我们对成败的归因进行了分类,将成败的因素分成六大类,分别是能力、努力和身心状况,难度、运气和外界环境。他还将六要素分成三个维度,我们发现,从内外部的维度上看,能力、努力和身心状况这三个因素都是属于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那么难度、运气和外界环境这三个是属于外部因素。如果一个人把考试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那么以后考试还会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能力是一个稳定性的原因;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那么以后考试就不大可能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运气是一个不稳定性的原因。如果想要持续地取得成功,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或可控因素,也就是归因于能力和努力。因此,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归因。(成败的合理归因)课堂活动3:怎样合理归因那么,怎么样对自己的事件进行合理的归因呢?面对成功和失败,你会如何分别进行合理的归因,从而帮助自己成长呢?请小组内互相讨论,并请代表进行分享。分享:面对成功,我们可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努力等这些可以控制的因素,或者说是内部的稳定因素,就会增强我们今后继续坚持努力的行为。面对失败,我们可以归因于运气、外界环境、身心状况或者是努力不够等内外部的不稳定因素,就会使我们继续进一步坚持努力下去。反之,如果把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能力太低、任务太重这些原因,就会降低自身努力行为的坚持性。运气或机遇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过分地归因于这一因素,会使人产生“守株待兔”的行为。四、课后延伸我的归因手掌画Ⅲ+总结小结:我们今天了解了不同的归因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影响,学会了成败的合理归因,让我们再次回到我的归因手掌画,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对之前的事件有了不一样的归因?作为课后延伸的小活动,请同学们将现在的归因写在“我的归因手掌画”上。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在座的每一个同学你们也都是潜力股,而进行正确合理的归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进步的开始。课后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未来你想做哪些努力和改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