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会 国旗下的讲话:《弘扬长征精神,做有品味青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班会 国旗下的讲话:《弘扬长征精神,做有品味青年》

资源简介

国旗下的讲话:《弘扬长征精神,做有品味青年》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弘扬长征精神,做有品味的时代青年。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其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长征是一段传奇,长征发生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时2年。开始参与长征的总人数是30万人左右,长征结束时只剩下5.7万人。期间每百名红军拥有40条枪,平均一名红军战士只有56发子弹,行程约25000里,总行程约65000余里,平均每天行程约74里。两年期间共参加重要战役600余次。由此可见长征的艰难。长征时期的主要领导人平均年龄31岁,军级领导平均年龄28-29岁。师、团将领平均年龄25岁。年龄最小将领红一军团政委萧华只有18岁。他们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了祖国的未来。长征,是血与泪铸就的丰碑。长征精神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不竭动力。
1934 年10 月,为了挽救革命危机,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程,途经十多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00 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 余座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为了让战友们多吃点粮食,宁可自己饿死。当战友们打开他的粮食袋时,发现里面只有一根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冻死在光秃秃的树干下……这些故事都是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的真实写照。
为了建设新中国,在海外留学的钱学森爷爷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之后的几十年里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石油工人王进喜和伙伴们人拉肩扛奋战三天三夜,硬是把井架竖立在荒原上……他们都以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长征精神,让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富裕。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无数中国人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中国像一头雄狮屹立在世界东方。
习近平爷爷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新时代少年的长征路要靠我们自己走好!队员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走进红色地标,领悟长征精神,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寻访身边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感悟他们身上的长征精神;到现代农场、科技产业园区参加实践体验活动,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本领……让我们牢记习近平爷爷的教导,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途中,我们需要长征精神的指引。我们要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屈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使自己成为一名有品味的时代青年,合格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在学习中发扬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校园中发扬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一点一滴的成长路上发扬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请务必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