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家长心理团辅| 做孩子温暖的陪伴者家长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做孩子温暖的陪伴者设计理念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促使家长在团体中交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通过“招聘父母”的活动让家长设身处地的体验,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爱并从招聘条件入手去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以及孩子发展的身心特点,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活动,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2. 在团体中,通过人际互动促使家长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家庭教育策略与方法。3. 使家长在团体活动中,释放压力,缓解焦虑,体验积极情绪,感受到自己对孩子的爱。活动重难点1. 通过本次活动,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2. 在团体中,通过人际互动促使家长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家庭教育策略与方法。活动流程(一)热身活动:寻人启事(设计目的:通过“寻人启事”的活动,打破家长间初见面的“坚冰”,形成团体的氛围;同时,使家长初步感受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表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团体中发现与自己有相同“问题”的其他家长,感受团体的魅力。)1.规则:(1)请在座的每位家长,拿出桌上的“寻人启事”,先看看自己符合哪一条,然后在相应的位置签上自己的名字。(2)之后在我们的场地里自由行走,寻找符合每一条特征的家长,并请他签名。(3)签名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相互握手,简单自我介绍。2.家长分享活动发现和感受。(二)转换阶段:父母“招聘会”(设计目的:通过“父母招聘会”的活动促使家长反思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教养方式,在团体中学习其他家长的教养方式。)1.家长制作招聘启事,包括:招聘原因、招聘条件。2.家长浏览招聘启事并交流如果觉得自己很符合某一个招聘启事的条件,就可以与发布者深入交流,确认是否合适,如果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也不需要勉强,遵从自己的内心,可以不做选择。3.家长分享感受(我提前也让学生做了这个活动,如果给学生重新选择父母的机会,他们会怎么选?有哪些要求?在父母分享感受的时候呈现了孩子的选择,目的还是促进家长的思考与转变,PPT里放了我们学生的招聘启事,大家不需要可以自行删除。)(活动参考:“招聘父母”技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来源于公众号“一苇渡心”。)(三)工作阶段:家庭教养方式1.教师介绍家庭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2交流分享:(1)您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是哪种模式?(2)理想的教养方式可能是哪一种?(3)如何促进自身的改变?3.教师提供策略(1)调整认知,降低要求(2)关照自身的情绪和心理健康(3)做一个民主型的家长,需要“刻意练习”(4)父母,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四)结束阶段家长用一句祝福语告别团体。课后反思1.关于时间:本次团体辅导的时间在90分钟左右,因为家长一旦打开话匣子根本合不上,每位家长都很积极的去分享交流,我也不好意思去打断,但实际上出于主题和时间的考虑,还是应该适时适地的把家长拽回来,这个问题老师们操作的时候要注意。2.关于人数:我们这次是一个小团体,人数只有12人,而且是通过发布“团体海报”进行招募的成员,所以团体的氛围是特别好的,凝聚力比较高。建议老师们组织的时候人数也不要太多,我个人感觉比较适合在自己班级的家长当中进行,班主任也可以作为班会的一种形式,真的特别好。(这是家长告别团体的时候说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哈哈哈。)3.关于形式和内容:一般给家长做的心理健康工作往往就是一些讲座和心理知识的宣传,做团体辅导的可能比较少,但是我个人觉得这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虽然不适合大范围的组织,但是用在自己的班集体真的特别棒,家长能在活动当中真正的深入进去,去反思自己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能学到其他家长教育中的长处,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一些科学的教育策略,家长的成长会特别多,如果大家能做成系列的团辅活动,那我想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本次的内容是“教养方式”,其实我觉得主题还是有点大了,但是一时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就先这样做了,期待大家有更好地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