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课】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课】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资源简介

【心理课】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有必要专门用一节课跟学生聊一聊,让他们明白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建立合理的预期,并了解常见的求助渠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片段:《女心理师》
导入没想到更好的设计,就用了《女心理师》中贺顿进行危机干预的片段,视频时长有7分多钟,为节约时间我是用倍速播放的。
播放视频后,询问学生:看完这段视频,你对女主角贺顿有怎样的印象?
(生:冷静、强大、温暖、治愈……)
小结:是的,在这段劝说中学生放弃自杀的过程,贺顿给我们的印象是冷静、专业的,宛如拥有读心术,寥寥几句就能直击人的心扉,让人幡然醒悟,拯救深陷绝望的灵魂。现实生活中,心理咨询真的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看看传说中的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主题故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故事设定参考了我很喜欢的心理科普畅销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个人对故事情节做了一些补充和修改。
情境一
播放故事音频。
课程主体部分就围绕故事展开,以情境探讨为主。
情境一:老獾觉得蛤蟆应该去检查身体,河鼠建议带蛤蟆去避暑散心,鼹鼠则提议让蛤蟆去看心理医生。
Q:从蛤蟆的状况来看,你觉得谁的建议更好?为什么?
此处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去看心理咨询:
负面情绪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消解;
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
已经排除了生理上的问题。
情境二
情境二:老獾建议去看医院的精神科,河鼠却推荐了报纸上的私人心理咨询工作室。
Q:如果是你,会更倾向于选择哪种途径?为什么?
引导学生探讨两者的差异。
小结:医院的精神科门诊和私人心理咨询工作室的服务范围及方式不同,选择要因人而异。
过渡:哪些医院有精神科门诊很容易能查到,但受限于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却不那么好找。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心理咨询呢?
介绍几种常见的渠道:
熟人推荐
社会公益咨询(附咨询热线)
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提醒学生注意甄别)
学校心理咨询(介绍流程、地点、注意事项)
情境三
情境三:蛤蟆的朋友们向苍鹭介绍了他的情况,为什么苍鹭还要再问蛤蟆一遍?
A. 苍鹭是想拖延时间
B. 苍鹭担心河鼠他们说的不是真实情况。
请学生判断以上两种说法是否有误。
小结:首先,即便同一件事,每个人说出来可能都各有侧重,难免带上个人的主观想法。因此,为了还原事情全貌,要尽可能多方面地了解情况。
其次,能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来访者自己,苍鹭此举也是为了增强蛤蟆在咨询中的参与度,因为咨询的顺利展开需要来访者与咨询师共同努力。
情境四
情境四:蛤蟆在谈话中提到自己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但他不想被其他人知道这件事。
Q:你觉得苍鹭应不应该为蛤蟆保守这一秘密?为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小结:心理咨询师需要遵循保密原则,但也有保密例外的情况。讲解保密原则与保密例外。
情境五
情境五:在这次咨询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蛤蟆在说,苍鹭似乎并没有起多大作用,为什么他不直接给蛤蟆一些建议?
A.苍鹭不负责任,是个只想挣钱的不称职的心理咨询师
B.时间太短了,苍鹭来不及说,应当延长咨询时间
C.苍鹭不能直接给出建议
D.苍鹭也不知道怎么办
请学生判断以上哪种说法比较有道理。
小结: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助人自助“,期望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让你的情绪得到宣泄、支持和理解,帮助你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挖掘本身潜在的能力,或是改变原有的思维及行为模式,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最终恢复心理平衡,增进身心健康。
如果只是简单地给你提建议,相当于咨询师把自己当成拐杖给你用。依靠拐杖你可以走,但你还是有残疾,离开拐杖就要倒,这样咨询师其实也是帮不了你真正改变。
情境六
情境六:蛤蟆在第一次咨询结束后,似乎一无所获,情绪并没有立马好转起来,为什么会这样?
A. 苍鹭的能力不够,应该接受獾的建议,去找一位更厉害的咨询师
B. 心理咨询一点用都没有,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C. 改变需要时间
Q:你如何看待以上三种说法?
小结:(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问题是日积月累所产生的,心理疾病同我们的身体疾病一样,都需要阶段性的康复周期,欲速则不达。
(二)心理医生不是包办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协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解决心理冲突、缓解情绪问题、接受现实或自我接纳等。
(三)心理咨询的效果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观上包括求助者的求助意愿、配合程度、和咨询师的关系/匹配度,以及咨询师的技术与经验等。
总结
善于求助,是强者的表现。
如果深陷困扰时,身边没有合适的开导者,找心理咨询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没什么可羞耻的,而是关爱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