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社团课】自然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社团课】自然有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中心理社团课】自然有答案
自然会有答案
走出去
人生是旷野
前阵子刚看完《大自然治好了我的抑郁症》这本书,于是决定围绕亲近自然的主题组织一节社团课。正好这学期社团课时间由晚上换到了白天,算是“夹带私货”,工作的同时也给自己一点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契机吧。
活动理念
认识自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学会通过亲近自然来获取疗愈自己的力量;在户外探索活动中,打开五感,发现自然之美,感知自然的生命力,放松身心,激发对生命的热爱。
授课对象:初中生
建议时长:60~80分钟
Part 01
活动一 校园户外寻宝
活动规则:请学生依据活动单上的要求,在校园尽可能寻找到对应的事物,能带回来就带回来,无法带回来的就在格子内写下一句话描述它。
寻宝时间:20分钟
这个活动形式在小红书上刷到过多次,一些亲子户外活动也会采用,不知道原创是谁。小红书上搜“户外寻宝”“自然探索”等关键词,还可以搜到很多同类型的活动单,都挺有意思的,不过我感觉这个最实用。
享与讨论:
寻宝结束,待学生回到教室后,组织学生围坐在一起,逐一展示自己找寻到的宝藏,分享寻宝过程中的感受与发现。
小结:短短20分钟的探索活动,让我们有机会看见那些就在我们身边,日常却很少觉察到其存在的自然事物,也发现了生活新奇的另一面。
有人说,山川、树木、河流都是自然的入口,亦是生活的出口。当在生活中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不妨走出去,自然会有答案。
Part 02
自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请学生写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亲近自然(山、树、土、草、水、动物……)的经历——
什么时候?
在哪里?
你在做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当时有什么感受?
邀请学生分享讨论,唤起过去亲近自然的美好体验。
这里我也会跟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段经历——
去年因为爸爸重病,还有小猫意外去世,一直都处在抑郁状态,于是寒假时独自去了大理。大理古城跟七年前相比好像变得脏了许多,所以没花太多时间逛古城,更多的时候就是在洱海边走走。
尽管早晚洱海边的风很大,吹在脸上感觉自己像在被人抡大耳刮子,但看看日出日落,看看近岸水中安静站立的树木,看看红嘴鸥在天空掠过的身影,心情真的就逐渐变得平静了许多。虽然这段旅程结束回归日常生活后,那些纠缠在脑子里的消极想法并未完全消失,但每一次回顾旅程中拍下的风景,依然会让人感觉到愉悦和放松。
小结:自然带给我们很多或美好或新奇的体验,也能够让我们感悟到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智慧和知识,甚至还与心理健康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Q:近年来,各大社交媒体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与自然相关的潮流名词,这些你都听说过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分享。
接下来围绕这些名词,展开介绍自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悲秋综合征是什么?
据《人民日报》报道,立秋以来,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就诊人数明显增多,较前增加了20%左右。以往调查也显示,抑郁症在一年中以秋季发病率最高,一般年份可达35%。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可能是出现了“悲秋综合征”,也就是季节性情感障碍。
介绍季节性情感障碍以及成因。
秋冬季节万物凋零: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冬植物枯萎、虫鸟走兽隐匿无踪的景象,会让人们联想到韶华易老生命易逝,心生凄凉和苦闷之感。(当然,这点对于广东人民似乎影响不大。)
秋冬日照水平变低:11月至3月期间,北半球日照水平较低,受其影响,人体内血清素、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而褪黑素分泌相对增多。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让人情绪低落、多愁善感,身体出现困乏、疲倦、全身无力等症状。
气温降低:具身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温度不仅影响身体感受,还影响大脑的认知和情绪反应。秋冬气温降低,如果身体感觉到“冷”,心里就很可能感觉到“空虚、寂寞、凄凉”。
Q:那么,秋冬时节,我们如何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呢?
学生讨论分享。
介绍芬兰人的做法——
芬兰人抑郁指数很高,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芬兰的天气极其恶劣。冬季较长,常年积雪覆盖,天气阴沉潮湿。白天很短,甚至会出现极夜现象,这样缺少光照的天气会导致人们情绪低落,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不幸感自然而然地油然而生。因此,芬兰人民会用各种方法来应对秋冬抑郁。
例如,为应对日光不足的问题,芬兰政府提供光照疗法和室内运动设施,以帮助人们应对冬季的心理压力。芬兰人会定期去蒸桑拿,这一活动除了使身体变暖变松弛外,也是他们重要的交际方式,经常与朋友或整个家庭一起,享受和乐融融的相处时光。芬兰人喜欢去森林、湖泊、滑雪场等处度假,一方面享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放松身心,另一方面徒步、划船、滑雪等户外活动也能促使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是缓解坏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小结:应对季节性情绪障碍,我们可以——
多晒太阳:多一点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
保持社交活动: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决定因素。即便喜欢独处,也要保留和亲朋好友见面相聚的时间。
喝点热饮(或者洗个热水澡):身体变暖也会让我们心理上感觉到安全和满足。
定期运动:散步、慢跑、打球……(可结合学生发言的内容再补充一些其他方法)
“抱树”可以减压?尊嘟假嘟??
Q:今年以来,年轻人中还兴起了一项“抱树”潮流,他们相信树木独特的磁场能够让人身心稳定,获取能量来疗愈自己,这究竟是一种“迷惑行为”,还是真有科学依据呢?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播放介绍“抱树”的视频(视频来自于“南方周末”视频号,涉及版权问题,这里就不放出来了。)
讲解“抱树”减压行为的作用原理——
当然,“抱树”减压可能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如果你接受不了“抱树”,不妨尝试一下其他自然疗愈方式——
总之,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这些方式确实可以加速缓解焦虑和精神疲劳,减轻低落的情绪,甚至能改善健康。其背后的作用原理总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神经生化的影响:阳光以及土壤中的益生菌都能促进人体合成血清素,散步等轻度运动能使血液中释放内啡肽,这些都是能让人感到快乐的激素。此外,一些植物产生的植物激素能对人体的许多系统产生积极影响,使压力激素皮质醇的水平下降,焦虑得到缓解。
唤起正念:当我们身处在广袤的大自然中,目之所及都是各种各样的植物、微小动物,能分散和消除焦虑,并让我们的注意力都投注到当下,进入正念状态,摆脱负面思维的纠缠,重新激起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
产生心流体验:当我们沉浸于探索自然探索或是与自然相关的创作活动时,很容易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甚至觉察不到时间的流逝,这种心流体验能带来快感和成就感。
Part 03
课后作业——“奔赴一场自然的约会”
最后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课后打卡任务:在小红书上找了几张自然探索的活动单,请学生从四项中任选三项完成。
作为奖励,打算给成功完成打卡者奖励一个种植小盆栽,也算是鼓励他们在日后生活中进一步亲近自然,也期望他们真的能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压力,汲取生命的能量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