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新生适应心理讲座】中学生活“心“试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 新生适应心理讲座】中学生活“心“试炼

资源简介

【初中 新生适应心理讲座】中学生活“心“试炼
中学生活
“心” 试炼
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
——《庄子·逍遥游》
讲座内容
1
导入部分
用我肚子里所剩不多的墨水+全部的PPT技能,做了一个花里胡哨的导入,旨在通过创设武侠世界的情境,勾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导出主题。
2
主体部分
讲座主体内容的设计用了5个互动小游戏,以完成游戏任务的形式呈现,每完成一个挑战,就解锁相应的“适应心法”,辅以真实事例的分享,确保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至于太过无聊。
任务一:节奏大师
请学生跟着视频完成整套拍拍操,然后由视频中动作节奏变快联系到到生活和学习节奏变快的问题上。
Q:升入初一/高一,当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加快,你又体会到了一些怎样的心情?
(生:压力有点大,焦虑,茫然,心慌、刺激……)
过渡:看得出,眼下我们很多同学都在经历着同样的心情。那么,这些情绪又是由哪些具体的因素引发的呢?接下来,让我们经由第二个任务挑战,一起探索一下。
任务二:烦恼纸飞机
通过让学生尝试梳理引发情绪的原因,结合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概括和总结:进入新学校后,生活中哪些方面和过去相比有变化?
借由分享的过程让学生正视变化,并认识到,入学后因这些变化而产生不习惯、不适应的反应,是一种正常而普遍的现象。但也是对我们心理适应能力的一次挑战,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内功心法”,积极进行自我调整。
任务三:校园情报局
此环节参考《与未来通话》一书,设计了6道与校园软硬件环境相关的题目,如“学校最难抢的公共课是?”“学校观赏绝美落日和晚霞的最佳地点在哪里?”等,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校能够提供的资源,用心发现校园环境中的美,从而提升对学校的熟悉和认同感。
接着就如何适应作息时间变化和宿舍生活,结合举例说明,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
任务四:眼疾脑快
(这个原本是一个excel互动小游戏,我以前的电脑打开就能用,但现在的电脑打开却提示需要下载插件。好在后来在小红书上找到了一个视频,可以直接用,就是每过一关要自己点暂停,让学生有反应的时间。)
过渡:我们的人生就像这座房子,不断有人离开,又不断有新的人进入。比如当下,来到新的学校,我们告别了小学/初中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加入了另一个全然陌生的班集体中。许多同学可能会因此而倍感孤独失落,这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应用一定的方法去调整心态,重建人际关系,从孤独中走出来。
结合事例,解锁适应“心”法之人际交往篇——
(一)清零过去,克服回归心态
告别让人痛苦,但也会带来新的成长契机。社会是由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构成的,我们在不断结识新朋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技能,也能够学会和不同人打交道,更好地适应社会;
放下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总是拿新同学和老同学去对比,要求他们和老同学一样,对新同学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在和新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要能够看到他们身上独有的闪光点。
(二)当务之急,交个新朋友
主动释放善意(打招呼、微笑、赞美/帮助他人…)
做好印象管理(仪表整洁,文明用语)
外在形象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整体印象,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发展兴趣爱好,积极参与活动(社团、公共课、艺术节…)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找不到聊得来的朋友,不是这样的人不存在,而是自己的社交圈太小。
(三)倘若努力了却不合群,该怎么办?
孤独也是一种自由。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固然很幸运,但如果暂时没有,不妨学会享受孤独。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时间和做事,不受他人干扰。
你的首要目的是求学,而不是交朋友,不妨专注自身发展。当你自身足够优秀的时候,反过来又会吸引别人主动靠近你。
任务五:我能你不能
(这个环节参考了公众号“海獭星的电波”,设定的10个描述尽可能涵盖了不同的能力领域。通过这个小互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案例,承接“学习适应”的部分)
Q:你拥有的“金手指”和周围的同学相比,是相对较多的还是较少?在对比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结合案例,解锁适应“心”法之学习适应篇——
(一)失去“学霸”光环,如何找回内心平衡?
属于过去,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升上初中/高中,你身边的新同学也都是经过筛选后的佼佼者,所以倘若你发现自己好像不如以前那么优秀突出,不是你不优秀了,而是你的对手更强大了。我们需要学会放下过去,在新的起跑线上努力奋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优势,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欣赏并肯定自己。
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
知识的学习遵循复利曲线,贵在坚持。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引发质变,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然后耐心等待时间给予回报。
(二)时间紧,学习任务多,如何避免“忙→盲→茫”?
学会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去规划生活。
3
结语
少年不惧岁月长,心向远方自明朗。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江湖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