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班会课】真相不止一个—批判性思维养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班会课】真相不止一个—批判性思维养成

资源简介

【心理课】真相不止一个—批判性思维养成
活动理念
#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类鱼龙混杂的信息,而与此相应的一个严峻事实是,很多网民缺乏理性思辨能力,在接受到一些信息后不辨真假或是未知全貌便急于站队评论,以至于常常沦为有心之人用言论操纵的傀儡,也让网络平台因为各方你来我往的骂战而变得乌烟瘴气。特别是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互联网伴随他们一路成长,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娱乐、交友高度融合,是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倘若他们缺乏对信息的理性思辨能力,偏听偏信,网络上的一些不实、负面或偏激的言论极有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侵蚀他们的思想,冲击和扭曲他们的三观。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是当今时代背景下十分重要的教育课题。
活动目标
1. 认识到真相具有多面性,看问题要全面;
2. 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分析,了解误导者常用的操纵真相的策略,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3. 通过学习,培养审慎的态度,学会智慧地消化信息,学会独立思考,重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到真相具有多面性,看问题要全面;
2. 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分析,了解误导者常用的操纵真相的策略,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3. 通过学习,培养审慎的态度,学会智慧地消化信息,学会独立思考,重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以视频互动的形式进行,视频来源于《卫报》拍摄的一则广告——《视角》。
在这则广告中,开篇映入眼帘的第一个镜头看起来像是一个男人在逃跑闪避一辆追踪他的汽车;接着镜头逐渐拉长,就看到这个男人是径直朝一个拿包的商人跑去的,看起来似乎是想抢劫商人的包;接着镜头又一转,切换到了上方视角,观众这才惊觉,原来是一堆悬吊的建筑材料在商人头顶上方失去了平衡,即将倾倒下来,所以男人是为了去救那位商人才跑过来拖拽他。
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每次镜头切换前将视频暂停下来,请学生回答:你认为视频中的男人在做什么?
视频结束后,再请学生思考:这个视频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许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事实不过是一个视角,它不等同于全部的真相。正如这个视频中所呈现的那样,在没有看到整个画面之前,我们的认知判断极有可能是错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多面体,从不同角度去描述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真相的多面性。
2
展开环节:关于竞争性真相
竞争性真相
知名商业咨询专家赫克托·麦克唐纳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件事物或者一项政策,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他将其称之为“竞争性真相”。
过渡:人们重视真相,并甘愿为之发声和抗争。然而,真相具有许多形式,有经验的沟通者则可以利用这种多面性来影响我们对现实的看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对事物的描述,请大家思考一下,单从这些描述中,你会对当中提到的事物形成何种观感和印象?
先请学生自行阅读材料,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材料中所涉及事物的第一印象和判断。
一开始,学生们大多会因为这些正面描述而对相关事物形成正面印象,当揭晓背后隐藏的真相时,学生们都特别惊讶,这种认知上的逆转尤其能勾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师:是的,从以上材料对所涉及事物的描述来看,我们很容易形成对这些事物正面、积极的观感和印象,但这是否就是全部的真相呢?事实上,第一则材料谈论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期间,飞机、不锈钢和卫生巾的技术得到了发展,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君主制被推翻,这使得民主政府的建立有了可能,许多穷人参军入伍后,伙食比他们在家时更好,而男人当兵打仗去了,许多工作岗位就不得不由女性顶上。一些国家颁布了禁酒令,减少了酒精的消费量,酗酒引起的暴力事件也随之减少。只是换一个角度描述,一场造成150万人丧生、全球经济倒退的人类历史上的惨剧,就似乎变成了一个正面的历史事件。
同样的,材料二中康师傅将“富含矿物质”作为主打卖点,这些水可能的确含有微量的重要营养物质,但是其浓度太低,无法对人体健康做出任何贡献。而材料三中,牙医在推荐牙膏时,其实往往会同时推荐多个品牌,高露洁并不是唯一被推荐的。
小结: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真相也是可以被操纵的,你看到的真相,有可能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真相。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吃瓜群众”,只报道新闻事件的某一面,通过断章取义的方式来制造矛盾焦点,最终误导人们。
3
深入环节:操纵真相的策略
呈现案例——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
简单向学生介绍事件始末。
师:在这个事件中,男孩家长所发的视频和博文,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吗?
生:是的,但这只是部分的事实,隐瞒了整件事情的起因。
师:没错,而恰恰是这个片面的真相,误导了广大网民和媒体,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从而形成了对安医生的舆论压力,最终将她逼上了绝路。这就是常见的操纵真相的策略之一——忽略,通过忽略来隐藏重要真相和事实。那么,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在面对网络上的一些热点新闻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在尚未弄清楚全部的真相前,不要急于发表观点。
过渡:那么,除了忽略,常见的操纵真相的策略还有哪些呢?下面请大家阅读两则材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尝试概括一下材料中采用了何种方式来操纵真相。
材料分析
经过讨论,学生们基本上都能看出材料三中为歌手“洗白”是企图用他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好的言行表现或优点来掩饰他在感情生活上的错误,达到混淆视线的目的。而材料四中的新闻,则是通过省略我国捐赠口罩的具体数量,同时模糊前后两件事情的时间线,从而使得网友觉得“泰国求援中国”和“泰国口罩出口美国”这两个事实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一个个都是“火眼金睛”,没错,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运用了“混淆”和“暗示关联”的策略,来误导我们作出错误的判断。
其中,混淆策略是指,企图将真相淹没在不相关的事实里;而暗示关联策略则是使人们觉得在两个或更多无关真相之间存在联系。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三种常见的操纵真相的策略,但除开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外,有时候我们也会自己“骗”自己。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四卡片推理实验
桌上有四张卡片,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它们分别是A、K、4、7。
待验证的命题为:“卡片的一面如果是元音字母,那么它的反面就一定是偶数”。
要验证此命题为真,请问至少要翻开哪几张卡片?”
大多数学生认为要翻开“A”和“4”,也有一些学生认为要翻开“A”“4”和“7”。
师:正确答案应该是“A”和“7”。这是美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彼得沃森于1966年设计的四卡片推理测试。结果发现大部分被试就像同学们一样,认为需要“A”和“4”,仅10%被试者做出了正确判断。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从“证实”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愿意从“证伪”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就会产生所谓的“证实性偏差”。
证实性偏差
指个体确立了某一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例如,我们讨厌某个人,就会下意识地关注这个人的负面消息,用以证明这个人确实不招人喜欢,而且越来越讨厌。
4
总结环节:如何保持理性思考?
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了真相的多面性,了解了一些信息传播者常用的操纵真相的策略,也探索了来自自身的阻碍我们看清全部真相的思维偏差。
那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当真相被操纵、被利用,我们如何才能做理性的“吃瓜群众“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分享。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提升理性思考能力。
如何保持理性思考?
1.保持审慎的态度,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2.积极寻求不同观点,准确了解事情全貌;
3.必要时寻求权威意见;
4.通过广泛阅读扩充视野,提升知识储备,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看清事物背后的因果逻辑;
……

总结

古罗马皇帝马可·安东尼在《沉思录》中有过一句名言,“我们所听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观点,而非事实;我们所看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视角,而非真相。“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事物,在面对外界的信息冲击时,能够保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做到求真、求知,做理性的“吃瓜群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