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班会我自信,我能行——毕业班减压赋能【活动背景】主题活动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某个主题组织进行的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本次主题活动的教育对象是笔者所带的第一届高三学生,从高二开始接手这个班级,和孩子们一路走来,从陌生到熟悉,他们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学习生活习惯等笔者都十分了解。也正因如此,对于孩子们的情绪波动,作为班主任的笔者可以迅速察觉得到。八月份开学之初,班级士气高涨,同学们都有着十年磨一剑、背水一战的豪情壮志,课堂的表现、作业完成度等方面都值得肯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不如预期的模拟考成绩所带来的打击,使得他们自信心屡屡受挫,对自身的怀疑、以及家人、老师寄予的厚望都在无形之中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负面情绪呈蔓延态势,整个班几乎失去过往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表现出沉默、低迷、消极的状态。然而,怀着失败者的心态是无法展开新的旅途的。为了帮助同学们认同自我,重拾信心,恢复朝气蓬勃的生活、学习状态,笔者特设计了“我自信,我能行”主题活动,希望该案例对同行有借鉴意义。【活动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潜在的优秀品质,认识到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态,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鼓励、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心理素养;2.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和相互接纳;3.让学生看到即便身处普通班也有着闪光之处,使学生懂得,应把自信心很好地融入学习及日常生活中,能理智地面对未来;4.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及创造力,提高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团体康乐辅导形式,团体康乐辅导是以团康活动为载体的一种团体辅导模式,其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心理辅导的技巧,利用游戏和音乐、舞蹈等团康活动形式为团体营造一个安全、信任、活泼新奇的氛围,让参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言语、动作、表情等途径彼此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的各种感受、领悟和发现,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成长的目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学习知识与技能,愉悦身心。因此旨在利用团康活动,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进中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并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带着自信面对高三生涯,并逐渐形成肯定自我,积极向上,憧憬未来的价值观;2.强化同伴之间的责任、感恩之心。【活动对象】高三年级学生【活动准备】第一阶段:活动前两周,在班内正式发布公告,召开班委会,集中研讨、构思。第二阶段:进行理论充实,为班会取得良好效果奠定理论基础。首先,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团体归属感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其次,由于学校所采取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学生隶属不同团体,团体中的伙伴关系对其有重要影响;再者,团体康乐辅导是以团康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积极活泼团体辅导模式,可让参加者充分融入其中,实现共同成长。故主题班会采取团体康乐辅导形式展开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活动还借鉴了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激发学生的潜能。第三阶段:确定主题——我自信,我能行。第四阶段:确定形式——游戏活动、分享交流。第五阶段:确定流程——首先进行游戏活动热身,接着进入两个具体活动环节,最后由同学代表和班主任对本次活动做总结。第六阶段: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平台为活动宣传造势,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引发学生对活动的期待。第七阶段:布置场地【活动过程】环节一:热身活动——“小猫逗乐”1.所需时间:10min2.活动内容:全体围坐成圈,一人(精壮男生)充当“小猫”坐在中间。“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说一句话:“喵,主人,······”。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但是绝对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就离开找别人。当“小猫”者可以装模做样,以逗对方笑。最后作为“小猫”者则要接受“奖励”。3.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活动,让学生熟悉环境与规则,调节气氛,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同时可以考验学生的意志力强弱:部分同学能够克制住笑的冲动,就是足够自信的表现,也是顽强意志力的体现。环节二:为你系结1.所需时间:10min2.活动内容:小组成员围圈,将鞋带解散鞋子脱掉放在圈中央并且打乱,每个人手搭旁边两人的肩膀,然后进行穿鞋子和系鞋带,活动过程,每位小组成员的手不能离开旁边两位小组成员的肩膀,或者视为犯规,重新开始。3.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信任与宽容,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和衷共济的集体主义精神得以升华。环节三:时间游戏1.所需时间:10min2.活动内容:全体学生围圈闭眼,默数1分钟,觉得时间到了,举手向导师示意,重复2轮。3.设计意图: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放松身心,强化学生对自身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同时,本活动还引申出一个从众问题:在面对同一件事情,你会选择相信自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还是会随波逐流?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环节四:分享+真情告白1.所需时间:5min2.活动内容:学生相互交流活动心得3.设计意图:通过大家的分享与收获,帮助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整理参加团体的收获和体验,强化活动的效应。环节五:班主任总结1.所需时间:5min2.活动内容:班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厚植奋斗成就人生梦想,努力点燃大学希望,自信开创成功征途的思想理念,鼓励同学们做自己的主人,相信自己定能成功。3.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古往今来,凡是智能上有所发展,事业上有所成就者,都有一条成功的秘诀——自信。自信对于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而言也非常重要,成绩的暂时不如预期,并不是智力上的不足,而是缺乏自信心。只要调整心态,找准方向,付诸行动,满怀信心地向目标一步步行进,成功终将属于你。【活动反思】1.活动总结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内心体验,引导在实践中用“心”去体验,自觉感悟。学生们在活动中踊跃表现,不仅真切地感受到身边师生的温情,还重燃了最初的梦想与积极的心态,呼应了“我自信,我能行”的活动主题。在增强团队士气与班级凝聚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小活动、大德育的目的。从内容的教育性和活动的参与性看都比较符合当下新课改倡导的教育理念。2.不足之处由于40分钟的课堂时间有限,使得分享环节中没能顾及每一名同学的心得,对于活动主题的升华还欠缺了部分关键要素,后续只能选择在当日晚修结束后进行班内交流与总结。主题活动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何利用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门值得永远探究的课题。文章以笔者亲自设计开展的“我自信我能行”主题活动为案例,详细描述了设计思路和活动过程,并对活动效果进行了总结反思,希望能给奋战在教育一线的班主任们一点启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