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七课走出自我中心初中心理健康 北师大版 七年级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不关心别人的喜怒哀乐。他们总是从自己的经验角度来解释世界,并且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可见,自我中心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你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因此,同学们应走出自我中心的倾向。我诉我心陈琦是一名初一学生,人长得十分可爱漂亮,成绩很不错,也非常喜欢交朋友。但是,他的性格太任性,什么事情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他容不得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也容不得别人身上存在的缺点。升入初中快3个月了,陈琦先后结交了两个好朋友——李琳和张萌。可是没过多久,陈琦就不愿意与李琳做好朋友了。因为陈琦发现李琳的数学非常差,觉得跟这样的人交朋友可能会降低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而张萌非常聪明,在数学方面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同学们也都认为她很“聪明”。因此,她想还是和张萌交往比较好,好像张萌“聪明”的光环可以映射到自己身上一样。我诉我心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几天,张萌也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她了。为什么呢?张萌自己的话说,“我们一起玩的时候,陈琦老是叫我听她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说他自己一个人做得对,从来不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样的事,在陈琦的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见到好朋友们跟自己慢慢地疏远了。陈琦百思不得其解,感到非常困惑,心里一个劲儿想:“我到底是哪里得罪了张猛呢?”心海导航上述案例中,陈琦的好朋友们为什么会慢慢的疏远她呢?这正是他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倾向所致。那么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存在自我中心倾向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家庭环境因素。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家里的宝贝,生来就是父母和长辈关注的中心,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家中一切必须以他的情绪为中心,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耍脾气。这种过于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方式,逐渐塑造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此外,青少年如果从小缺少同伴交流的经验,缺少相互理解和角色变换,就很难学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这也是构成“自我中心”倾向的重要原因。心海导航上述案例中,陈琦的好朋友们为什么会慢慢的疏远她呢?这正是他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倾向所致。那么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存在自我中心倾向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2、青春期阶段独特的心理发展特征。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出现的思维的“自我中心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假想的观众 初中生不能明确的区分自己的关注焦点与他人关注焦点不同,在心理学上,他们制造了假想的观众。因此,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有无数双眼睛在监督着自己,因而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觉得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心海导航上述案例中,陈琦的好朋友们为什么会慢慢的疏远她呢?这正是他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倾向所致。那么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存在自我中心倾向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然也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该接受。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自己的想法格格不入。独特的自我 初中生常常将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在欣赏自己。他们将别人关注自己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他们会站在镜子前花很多时间梳妆打扮,喜欢用“奇装异服”来展现独特的自我,吸引他人的关注。他们希望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留下极好的印象。事实上,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并不会过多的关心别人。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心海导航上述案例中,陈琦的好朋友们为什么会慢慢的疏远她呢?这正是他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倾向所致。那么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存在自我中心倾向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初中生思维中的这种自我中心特点。与其身心发展特点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就会逐渐减弱。为了避免自我中心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伤害,可以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共情能力。共情是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的能力,是个体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识别与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活动在线活动1 情景分析小楠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入初中以后,小楠住进了学校的集体宿舍。当一进宿舍的时候,小楠得到了同学们的热心关照,但是自己却对别人漠不关心。时间长了,同学们静静的都疏远了小楠,而小楠却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疏远了自己,因此感到非常苦恼。1、为什么同学们疏远了小楠?2、如果小楠想要继续得到别人的关照,他应该如何对待他人?3、练习用一句完整的话,对一个你不同意其观点的人,以尊重的态度表达出不同的意见。4设身处地的为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在某个行为上找出5个以上的理由。活动在线活动2 信任盲行抽签分成两个人一组。1人用布条或毛巾把眼睛蒙上,由同伴搀扶着走过各种障碍。10分钟之后,两人对调,再走10分钟,最后两人都蒙上眼睛,互相搀扶着走过障碍。在此过程中,由老师教互相搀扶的一对强行分开,让他们独自摸索,5分钟后结束训练。讨论与分享1、蒙上眼睛被别人搀扶着走过障碍时,你有什么感想?2、当你处在孤独无助的境地时 又有什么感想?体验课堂体验1 读读议议自私的驴子驴和狗一同赶路,后面跟着他们的主人。走到半路,主人坐在路边睡着了。驴子停下来吃着青草,吃得又香又满足,狗却饿得难受,只好向驴子恳求:“亲爱的朋友,请你蹲下来,装食物的篮子挂在你的背上,我想吃点东西。”驴子没有理他,只顾低着头吃草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对狗说:“你不要着急,等主人睡醒了,他就会拿东西给你吃的。”就在这时候,一只狼窜出了树林。驴子连忙向狗求救,狗却说:“朋友,不要着急,等主人睡醒了,他就会救你的。”狗正在说话的时候,狼已经扑上去,把驴子咬死了。思考1,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为什么狗不帮助驴子?2、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像故事中的驴子一样的人?他们需要如何改变?体验课堂体验2 知识窗在人的一生中,自我中心倾向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在两三岁到五岁时期,这样的孩子会出现“自我中心”倾向,深信所有人的想法和他自己的想法相同,也从不怀疑自己的想法的真实性。因此,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难以接纳别人的意见。人生中自我中心的第二次出现,就是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的各种急剧变化使少年们的思维从客观世界转入主观世界 ,从而导致第二次自我中心倾向的出现。体验课堂体验2 知识窗大约到了高中后期,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少年理解了自己的思想、兴趣点有可能跟别人一致,也有可能跟别人不一致,自我中心的倾向逐渐消失。体验课堂体验2 知识窗方法指南如何走出自我中心倾向1、客观准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具有自我中心倾向的人往往过分的看重自我,贬低他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固执己见,最后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要改变这种状态,关键是要能够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全面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长处,在观察与比较中,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方法指南如何走出自我中心倾向2、转换人际交往的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考虑事情时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和好恶出发,事事都为自己考虑,从而使得别人都不愿意与他交往。因此,要想走出“自我中心”,首先就要改变自己人际关交往的态度,要与同学平等相处,多关心他人的需要,做到爱自己与爱他人,顾自己与顾他人相统一,变“我好——你不好”为“我好——你也好”。方法指南如何走出自我中心倾向3、善于心理互换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在遇到错误或者失败时总把责任归咎于对方。所以,走出“自我中心”最好的做法就是经常进行心理互换,当两个人发生分歧时,先不要为自己找理由,不要为自己辩护,而要主动站到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替对方想一想:站在对方立场上的人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会如何评价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将心比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mp4 盲人摸象.mp4 第七课 走出自我中心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