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材】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个和尚》教案+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版教材】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个和尚》教案+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单元
爱劳动
(人音)一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
05
课堂拓展
06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作品感受诙谐幽默的情绪和感受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的三个人物形象,展现了从不爱劳动到齐心协力劳动的情景。
01
02
(二)艺术表现
鉴赏作品并能随着音乐表演三个和尚的形象
03
(三)创意实践
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04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动画故事音乐的诙谐幽默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为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的?
新知导入
我们应该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不对?
新知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画片《三个和尚》的主题曲,它的名字叫作《三个和尚》。
大家看看作品中的三个和尚是怎样相处的?
聆听音乐,想象三个和尚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通过聆听,判断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解决问题
新知讲解
《三个和尚》乐曲选自动画片《三个和尚》。
这部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动画片,巧妙地借用“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民间谚语,动画片中,和尚念经与和尚挑水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看似无意,却蕴含者很深的寓意。
这首作品中出现了坠胡,木鱼、小锣三种乐器,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来认识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坠胡
木鱼
小锣
坠胡:中国擦奏弦鸣乐器。
又称曲胡、二弦。
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一带,是河南曲剧、山东琴
书、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坠胡的前身是小三弦。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木鱼:木鱼又称“木鼓”,俗称“鱼子”。
一种打击乐器。
原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亦为法器之一。
木鱼多用桑或椿木制作,呈团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敲击部位)呈斜坡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圆。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小锣:打击乐器。
锣的一种。铜制,圆形,中部稍突起,直径约20余公分。
演奏时左手食指、拇指掐锣边,右手拿锣板(长约17公分的竹片),以锣板下端侧面斜棱击打锣门或锣边而发音,发音清朗。
常用于戏曲及民间鼓吹乐。戏中一般用于文人、女性或诙谐人物的上下场和配合各种表演上的小动作。
打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掩锣、揣锣、打边等。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大家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小锣:发音清朗。
木鱼:打击乐器木鱼的声音是清脆而响亮的,类似于敲击木头的声音。
坠胡:音色丰满,宽厚,近人声,音量变化幅度较大。
聆听第一部分
大家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乐曲开始,板鼓由慢渐快的节奏和一声钹的敲击引出前奏,木鱼不紧不慢地由弱渐强,间或穿插几下钹声,一座高山上的寺庙由远而近地出现在人们眼前。一声小锣的长音之后,坠胡演奏出一个滑奏的长音,引出主题音乐。这段音乐节奏紧凑,情绪轻快。坠胡的音色轻巧、纤细,木鱼与钹穿插其中,与主奏乐器相映成趣,诙谐活泼,仿佛小和尚连跑带跳、高高兴兴地来到庙中,一切都是那样新鲜、美好。
请同学们用木鱼和小锣为主题音乐伴奏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聆听音乐
1.听听这段音乐出现了什么乐器?
2.速度是怎样的?
3.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二胡演奏的音乐,音色稍暗,节奏舒缓,仿佛小和尚在寺庙中舒适、安逸地生活。接下来的音乐是由三弦演奏的。
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三弦,听听它的音色?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聆听音乐听听这段三弦音乐与哪段音乐相同,表现了什么?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在短小的经过句之后三弦由低向高的长音滑奏,引出主题音乐第二次再现。由三弦演奏的主题音乐,仿佛是另一个和尚来到庙中,勤快地挑水的情形。表现了庙里又来了另一位和尚,与二胡演奏第二段音乐,慵懒而平和,预示着潜在的危机。
同学们听听坠胡和三弦在演奏主题时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新知讲解
表现了两个和尚对话的场景,幽默滑稽。
下面接着听音乐,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这段音乐表现了第三个和尚来到了寺庙勤快跳水喝的场面,第一个和尚和第二个和尚悠闲自在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同木鱼和小锣为乐曲伴奏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继续聆听音乐
听听他们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板鼓紧敲密击,二胡、扬琴等乐器演奏一段。随着其他乐器的加人,声部逐渐加厚,节奏越来越急促。一声锣响之后,笛子吹奏出由主题发展而来的问句,二胡与堂鼓等其他乐器齐奏作答。几次问答之后,乐句越来越短促,仿佛三个和尚谁也不愿挑水,争执不休。接着,坠胡反复两次之后,主题因素再一次出现,锣鼓点紧密,节奏加快,乐器齐奏,力度逐渐加强,形成全曲高潮,仿佛寺庙突然起火,众人争先恐后挑水灭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拟三个和尚吵架救火的场面
新知讲解
接下来继续聆听
听听这段音乐发生了什么事情?
解决问题
新知讲解
接着三弦与坠胡齐奏,主题音乐第三次再现。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声部加厚,情绪更为舒缓。
乐曲最后在几声木鱼的敲击声中结束。
接下来我们整体聆听音乐。
解决问题
输入文本
新知讲解
下面请同学们用木鱼和小锣为乐器伴奏,找三个学上分别演绎三个和尚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这首作品。
课堂拓展
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课堂总结
《三个和尚》
1=F 2/4拍 诙谐 幽默地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爱劳动》第5课《三个和尚》
【教材分析】
《三个和尚》是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爱劳动》第5课欣赏课。《三个和尚》F大调,2/4拍,诙谐幽默地,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音乐。乐曲以民族乐器的独特音响描绘出“一个和尚挑
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经过。乐曲以简单的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的三个人物形象,展现了繁忙的劳动情景,学生可从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想象所表现的不同内容,它生动、有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从把握歌曲的情绪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一年级属于小学段的低学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作品感受诙谐幽默的情绪和感受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的三个人物形象,展现了从不爱劳动到齐心协力劳动的情景。
(二)艺术表现
鉴赏作品并能随着音乐表演三个和尚的形象
(三)创意实践
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动画故事音乐的诙谐幽默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二)教学难点:
1、随着音乐表演三个和尚的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应该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不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画片《三个和尚》的主题曲,它的名字叫作《三个和尚》。大家看看作品中的三个和尚是怎样相处的?(书写板书《三个和尚》)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激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教师:聆听音乐,想象三个和尚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聆听,判断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三个和尚》乐曲选自动画片《三个和尚》。这部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动画片,巧妙地借用“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民间谚语,动画片中,和尚念经与和尚挑水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看似无意,却蕴含者很深的寓意。这首作品中出现了坠胡,木鱼、小锣三种乐器,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来认识
预设:认识
教师: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乐器:
坠胡:中国擦奏弦鸣乐器。又称曲胡、二弦。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一带,是河南曲剧、山东琴书、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坠胡的前身是小三弦。
木鱼:木鱼又称“木鼓”,俗称“鱼子”,一种打击乐器。原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亦为法器之一。木鱼多用桑或椿木制作,呈团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敲击部位)呈斜坡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圆
小锣:打击乐器。锣的一种。铜制,圆形,中部稍突起,直径约20余公分。奏时左手食指、拇指掐锣边,右手拿锣板(长约17公分的竹片),以锣板下端侧面斜棱击打锣门或锣边而发音,发音清朗。常用于戏曲及民间鼓吹乐。戏中一般用于文人、女性或诙谐人物的上下场和配合各种表演上的小动作。打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掩锣、揣锣、打边等。
大家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色
教师:小锣:发音清朗。木鱼:打击乐器木鱼的声音是清脆而响亮的,类似于敲击木头的声音。坠胡:音色丰满,宽厚,近人声,音量变化幅度较大。下面我们聆听第一部分,大家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预设:乐曲开始,板鼓由慢渐快的节奏和一声钹的敲击引出前奏,木鱼不紧不慢地由弱渐强,间或穿插几下钹声,一座高山上的寺庙由远而近地出现在人们眼前。一声小锣的长音之后,坠胡演奏出一个滑奏的长音,引出主题音乐。这段音乐节奏紧凑,情绪轻快。坠胡的音色轻巧、纤细,木鱼与钹穿插其中,与主奏乐器相映成趣,诙谐活泼,仿佛小和尚连跑带跳、高高兴兴地来到庙中,一切都是那样新鲜、美好。请同学们用木鱼和小锣为主题音乐伴奏(播放音乐)
预设:伴奏
教师:接下来继续聆听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出现了什么乐器?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段音乐中出现了二胡,下面我们认识一下二胡,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二胡演奏的音乐,音色稍暗,节奏舒缓,仿佛小和尚在寺庙中舒适、安逸地生活。接下来的音乐是由三弦演奏的,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三弦,听听它的音色?
预设:聆听音色
教师:聆听音乐听听这段三弦音乐与哪段音乐相同,表现了什么?(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短小的经过句之后三弦由低向高的长音滑奏,引出主题音乐第二次再现。由三弦演奏的主题音乐,仿佛是另一个和尚来到庙中,勤快地挑水的情形。表现了庙里又来了另一位和尚,与二胡演奏第二段音乐,慵懒而平和,预示着潜在的危机。同学们听听坠胡和三弦在演奏主题时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表现了两个和尚对话的场景,幽默滑稽,下面接着听音乐,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段音乐表现了第三个和尚来到了寺庙勤快跳水喝的场面,第一个和尚和第二个和尚悠闲自在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同木鱼和小锣为乐曲伴奏
预设:伴奏
教师:接下来继续聆听音乐,听听他们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板鼓紧敲密击,二胡、扬琴等乐器演奏一段。随着其他乐器的加人,声部逐渐加厚,节奏越来越急促。一声锣响之后,笛子吹奏出由主题发展而来的问句,二胡与堂鼓等其他乐器齐奏作答。几次问答之后,乐句越来越短促,仿佛三个和尚谁也不愿挑水,争执不休。接着,坠胡反复两次之后,主题因素再一次出现,锣鼓点紧密,节奏加快,乐器齐奏,力度逐渐加强,形成全曲高潮,仿佛寺庙突然起火,众人争先恐后挑水灭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拟三个和尚吵架救火的场面
预设:模拟吵架救火的场面
教师:接下来继续聆听,听听这段音乐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接着三弦与坠胡齐奏,主题音乐第三次再现。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声部加厚,情绪更为舒缓。乐曲最后在几声木鱼的敲击声中结束。接下来我们整体聆听音乐。
预设:整体聆听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木鱼和小锣为乐器伴奏,找三个学上分别演绎三个和尚
预设:表现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这首作品。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主题歌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热爱之情。】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三个和尚》
1=F 2/4拍 诙谐 幽默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