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2024年秋季化学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新知导学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任务一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新知导学1.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可以按照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依次进行,这样可以使观察更有序和全面。观察之后,通常要用科学语言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描述不仅是记录实验现象的必然途径,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思维加工的重要方式。观察还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比如探测火焰的温度,检验生成的物质。任务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活动1 观察及进行探究实验方法导引123456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合作解疑四2.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新知导学要求: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觉器官来探究蜡烛的性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点燃前提示:可借助水来探究石蜡的溶解性和密度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白色、半透明、固态、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蜡烛的硬度较小,密度小于水而且难溶于水石蜡的性质:白色、半透明的固体,硬度较小,密度 小于水而且难溶于水物理性质活动2 点燃前——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要求: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并思考以下问题: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蜡烛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烛心周围石蜡熔化,产生淡淡的黑烟,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活动3 点燃蜡烛——探究石蜡发生的变化新知导学活动4 比较蜡烛燃烧时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提问:蜡烛燃烧时火焰的明暗程度不同,温度是否相同 如何设计实验比较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而外焰部分碳化变黑外焰温度最高新知导学解释: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热量散失,导致测定结果中内焰温度高于外焰。给火焰加网罩后再次测定,结果是外焰温度是738℃,内焰温度是731℃,与实验得出的结论吻合。第一次测定加玻璃罩之后第二次测定731 738活动4 比较蜡烛燃烧时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新知导学【提供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含氢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水;③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石蜡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水和二氧化碳【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说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那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新物质 【做出猜想】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设计实验】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蜡烛燃烧能生成水活动5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设计实验】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点燃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活动5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新知导学1.熄灭蜡烛,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一缕白烟从烛心飘出2.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3.白烟会不会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呢 理由是什么 白烟燃烧,继而引燃蜡烛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因为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燃烧。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活动6 熄灭蜡烛——探究白烟的成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思考:(1)上述探究活动中,涉及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哪些 体现出的石蜡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有哪些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思考:(2)体现出的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是什么 学习化学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蜡 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石蜡的物理性质燃烧的现象燃烧的产物白烟的成分火焰的温度科学探究课堂小结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A课堂练习2.小永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较 ;密度比水的密度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填“a”或“b”或“c”)处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 。小课堂练习小aa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谢谢!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