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新授预习】第1讲 我与社会 (学案+ 达标检测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新授预习】第1讲 我与社会 (学案+ 达标检测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讲 我与社会 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学生王怡针对小区门口出现小摊贩乱摆摊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反映给当地政府。王怡的做法告诉我们 ( )
A.要关注社区的治理,并献计献策 B.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社会治理上
C.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 D.参与社会生活就是给政府提意见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启示我们( )
A.政治生活是人们最主要的生活
B.在所有事件中,政治事件最为重要
C.政治与我们息息相关,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D.读书是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3.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通过社团、选修课推进活动开展,学生代表多次参加市政协全会全程观摩,他们的不少建言受到委员们的关注,由委员们提交到大会并成为正式提案。由此可见,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会( )
A.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走向成功 B.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献计献策
C.学到更多的知识,不需要再上学 D.懂得更多的生存技能
4.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开学第一天,贵州省余庆县大乌江镇凉风小学把开学第一课搬到了金灿灿的稻田里,用别开生面的方式开启新的学期。同学们参加此类活动可以( )
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②体会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③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④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小楠计划在周末开展“防疫义务宣传”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该活动的实施路径是( )
①召集人员、分工协作 ②明确主题、制定计划 ③深入社区、开展活动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6.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三人组成功返航着陆。小宇在电视里看到这则新闻时,感到非常自豪,对中国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这说明( )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④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进入中学时代,我们的认知不断扩大,能力不断提升,慢慢跳出“家一学校”的固定生活圈,开始去了解和感受社会生活。下列感受社会生活的做法中你赞同的是( )
①沉迷网络游戏,欢度开心暑假 ②走进农村田间,参与田间劳作
③弃学投身社会,认真就业创业 ④开展社会调查,进行普法宣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关注社会、谈论一些社会话题。下列做法能正确体现感受社会生活的是( )
①参与打牌赌博 ②参加爱心捐赠 ③参观魏源故居 ④参加研学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寒假期间,古田团县委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习红色党史、参与志愿服务、深入基层调查等,引导返乡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爱心公益火炬。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
①有利于引领学生直接学习书本知识
②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得到锻炼
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有利于引领学生探索专业的知识领域,提高专业成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下列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
①“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
②小磊沉迷于网络游戏
③2022年春节期间,各地冰雪游火爆,旅游年味更浓
④我国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以下同学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你认可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小道特别喜欢双休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陪妈妈逛街、买菜、帮厨,和爸爸一起打球,讨论新闻时政。小道的做法会( )
①增进与爸爸妈妈的情感 ②加强对社会生活的了解
③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 ④减少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我们要主动融入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于融入社会生活,下列同学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浩经常看新闻,来了解社会的发展,感受社会的进步
B.小佳经常参加小区的公益活动
C.小薇经常为所在城市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D.小宇总是以作业多没时间为借口不参加实践活动
14.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融入社会生活,我们(  )
①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会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并为之自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社会离不开个人,是因为( )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③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④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综合探究题
16. 下图是小明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1)观察图片,以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为标准,列举小明与他人之间的三种不同社会关系。
(2)从社会关系的角度,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3)依据关系图,选择小明的两种身份,并分别说明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7.材料:每个人都不止一种身份,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他(她)都不止一种身份:除了是家庭的新人外,他(她)还是一个国家的新公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份还会逐渐增加。
(1)为什么说每个人都不止一种身份?
(2)在社会生活中,你都具有哪些具体身份?请列举两个。
参考答案
1、A 2、C 3、B 4、 A 5、 B 6、D 7、C 8、D 9、B 10、C 11、A 12、A 13、 D 14、D 15、C
16、(1)小明与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是血缘关系;小明与老师、同学是业缘关系;小明和邻居、同乡是地缘关系。
(2)人们在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答案内容与具体身份对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示例:儿子,孝敬父母。邻居,和睦相处。乘客,主动购票,做到诚信,遵守乘车规则。学生,认真学习;同学,友爱互助,不歧视。公民,爱国,遵守道德、遵守法律。
17、(1)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孩子;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超市,我们是顾客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讲 我与社会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3、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关心国家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提高学生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感受和认识社会生活;
学习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1、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___________;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___________地工作;步入_______,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___________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__________。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_______________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____________,并____________;会更加关心_____________,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是社会的____________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_____________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4、人的身份是通过____________确定的。在不同的____________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感受社会生活?
2.感受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节期间,小泽跟随爸爸回老家给亲朋好友拜年。对于这些亲朋好友,小泽与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父母、老师、公交车司机等,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关系网络中。
(1)思考:小泽对每个人的称呼有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见下图:每个人都生活在如上图所示的社会关系网络中。
(2)请你结合图示说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八年级学生小布每天看电视新闻,他还通过学校的报栏来了解社会,了解天下事。看报,成了小布每天的必修课。这使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桌小霖劝他说:“学习压力那么大,不如把看报的时间用来多做几道题。
(1)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这个关系图的认识。
(2)阅读材料二,请你简要评析小霖的说法。
(3)青少年应有关注天下大事的兴趣和习惯。你知道关注社会的途径有哪些吗
3.【个人与社会】
材料一 李刚是一名教师,他在妻子、儿子、同事、邻居的眼里,都得到很高的评价和认可。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个人想要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写出李刚所处的社会关系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人物 ①李刚与妻子、儿子 ②李刚与同事 ③李刚与邻居
所属社会关系
(2)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4.阅读乐乐同学的两则日记片段,回答问题。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置身广阔天地,我们不断成长,日益丰富自己……
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会随着场景的不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此刻在家里,我是女儿;到了学校,我就成了学生;到了城市里,我就成了市民。
(1)从乐乐的这段话中,你获得哪些感悟?
暑假期间,很多同学在家长陪伴下外出旅游,欣赏山河美景,寻访文物古迹,感受城市面貌,体验农村发展……
(2)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谈谈同学们为什么需要外出旅游、走进社会?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是个多姿多彩的大舞台,绚丽的社会生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去参与。作为青少年,我们该如何了解社会呢?为此,某中学八年级(2)班的全体同学在道德与法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班会上,老师对同学们说:“身处的环境不同,我们所处的社会群体自然就不同。在家里,我们是子女,面对的是父母;在学校,我们是学生,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在路上,我们是行人,面对的是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我们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页,我们身在其中。所以说,我们与社会零距离。”
(2)老师的话说明“我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好地“与社会零距离”。
见课时练习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1)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1)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是不同的。③具体到本图,人的身份可以通过血缘关系来确定。
(2)小霖的说法是片面的。青少年不但要用功读书,还需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因为: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②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通过①读报纸、②听广播、③上网等途径关注社会。
3.(1)①血缘关系 ②业缘关系 ③地缘关系。
(2)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③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4.(1)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每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2)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要在不断社会化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5.(1)走进农村,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写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我们应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我们应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写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目标解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达标测试
自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