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课件(6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粤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课件(61张PPT)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 科粤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2.2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九上化学 KY
1.初步形成基于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建立认识物
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原子是由原子
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
离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3.能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判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4.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
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5.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原子、分子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简
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1.了解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的不同改变
实验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闻到香味 玻璃管内产生浓浓的白烟
解释 许多物质由叫作分子的微观粒子构成。在实验中,所用的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多种香精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所以,当香水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香水的气味了 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空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中,形成白烟。氯化铵的
生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有无新物 质生成 无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发生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 有无改变 没有改变 发生改变
结论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仍然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化学性质与原物质不同的新物质
2.对分子的认识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不同的分子一定会构成各
不相同的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
拓展培优
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宏观 微观 举例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由同种分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
子构成
混合物 (针对由分 子构成的 物质) 含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物质,各物 质仍保持原有的 性质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分子,各种分子 相互之间不发生化 学反应 空气由氧分
子、氮分子
等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①“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如氧气、液氧都能供给呼吸。
(再如固态碘、液态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②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
理性质是大量该物质的分子聚集后所表现出的性质,如水、冰、水
蒸气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它们的密度不同,水分子无法体现。
深思乐学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
×
[解析] 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
×
[解析] 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等多种分子构成。
(3)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

(4)所有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
×
[解析]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等其他微观粒子构成。
深思乐学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典例1 在战争时代,地下工作者常用米汤写字再
晾干来送情报,得到情报后再喷上碘水,即可获取信息,其实是
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性质。实验表明,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
均能使淀粉变蓝,这一现象说明( )
C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解析] 固态碘和碘蒸气中均含有碘分子,都能使淀粉变蓝,说明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也相同,与分子的质量、体积、
运动速度无关。
1.原子的概念
(1)通过氧化汞分解过程分析原子和分子的关系
实验 操作 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装在试管里加强热,并收集产生的气体
实验 现象 及文 字表 达式 红色粉末渐渐变化,试管内壁上出现银光闪闪的液滴[水银(学名汞,它就是装在温度计里的液态金属)],同时,还可收集到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氧化汞发生的化:
微观 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①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为汞原子和氧原子,
或者说氧化汞分子是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由此可见:分子由原子构成;
②有的物质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
构成的;
③汞原子和氧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只是
组合方式发生改变,它们重新组合后构成新的物质
由以上过程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
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构成
新物质。即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2)认识原子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观粒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
接构成某些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都是由原子直
接构成的。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指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微观粒子。
典例2 氧化汞受热分解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
中错误的是( )
C
A.氧化汞受热时分解为汞和氧气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能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汞原子,保持氧化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化汞分子
[解析] 由氧化汞受热分解微观示意图可知,氧化汞和氧气都是由
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C错误。
2.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之间有间隔。
教材深挖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分子 原子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一种微观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微观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都能保持各自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保持氧气、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分别是 氧分子、铁原子) ②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观粒子间都有间隔,微观粒 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③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联系 分子可分解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构成分子
典例3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一定不变,而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化
D.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可能变化,而分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解析] 某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汞,A错误;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离开化学变化的前提,
原子可以再分,B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一定不
变,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化,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C正确、D错误。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1808年,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
实心球体;
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1904年,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有核原子模型;
1913年,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比玻尔模型又有很大的改进。
2.原子的结构
3.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
电荷)
质子数(1个质子带1 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数(中子不带电)
氢 1 0 1
氦 2 2 2
碳 6 6 6
氮 7 7 7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
电荷)
质子数(1个质子带1 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数(中子不带电)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铁 26 30 26
由上表可知: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2)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不含有中子;
(4)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的电量相等且电性
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典例4 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是构成该
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是 的数目
B.原子中与 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与 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和 上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带负电,为电子;不带电,为中子; 带
正电,为质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A错误;原子中质子数
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B错误;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C
正确;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几乎都集中在和 上,
D错误。
4.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
科学家们为了形象、直观、简便地表示原子的内部结构,设计了原
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仅限前三层)
(3)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 子数 结构的 稳定性 得失电 子趋势 化学 性质 举例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 不稳定 易失去 电子 不稳定 钠、镁等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多于4 不稳定 易得到 电子 不稳定 氧、硫等
稀有气体 原子 8(氦为2) 相对 稳定 不易得 失电子 稳定 氦、氖等
可见,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处于相对稳定结构的,该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不处于相对稳定结构的,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典例5 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
是( )
D
A.图中“ ”表示铝原子带正电
B.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13个电子上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解析] 图中“ ”表示原子核带正电,A错误;电子质量很小,铝原
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错误;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C错误;弧线表示电子
层,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正确。
1.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虽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质量,如氢原子的质量只有
,碳原子的质量只有 。如此小的
数值,运算、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科学家用相对原子质量
来衡量原子的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以一种碳原子(碳原子有很多种,如碳12、碳13、碳14等)
(碳12,其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 作为标
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称为这种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
(2)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3)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
拓展培优
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整个原子的
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
子数加中子数,即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典例6 化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
新值。碳12原子的质量为 ,一种锌原子的质量为
,该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C
A.12 B.64
C.66 D.
[解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则该锌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正确。
1.离子的概念
2.离子形成的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观察钠在氯气中燃烧。
【实验步骤】把装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扣于加热至熔化的金属钠上,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烟。
【实验结论】生成的白烟是一种白色的固体小颗粒,它的化学名称
叫氯化钠 ,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食盐的主要成分。
【实验解释】当点燃的钠与氯气相遇时,氯气的分子 分成单
个的氯原子,与钠原子 发生了如图变化:
氯化钠是由数目极多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结合(钠离子与氯离子
的个数比为 )而构成的物质。由此可见,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
一种微观粒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阴、阳离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观粒子。如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是钠离子
和氯离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及离子符号的意义
(1)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原子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
后。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
写,如、、 等。
(2)常见离子及其表示方法
(Fe3+带3个单位正电荷,为“铁离子”)
(Fe2+带2个单位正电荷,为“亚铁离子”)
(3)离子符号的意义
①离子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离子;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
②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微观粒子 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结构 质子数= 核外 电子数 质子数> 核外 电子数
质子数< 核外
电子数
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微观粒子 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性质 大多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失电子 因为结构相对稳定,故化学性质一般比较稳定
示例 、
联系 阳离子原子 阴离子
典例7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B
A. B. C. D.
[解析] A、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B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D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构成物 质的微 观粒子 保持物质化 学性质的最 小微观粒子 举例
物质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微观粒子
分子 分子 氮气、水、二氧 化碳 氮分子、水分子、二氧化
碳分子
原子 原子 汞、氦气、氖气 汞原子、氦原子、氖原子
离子 离子 氯化钠、硫酸铜 钠离子和氯离子、铜离子
和硫酸根离子
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及微观粒子间的关系
典例8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
C.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D.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解析] 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A
错误;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
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分,B错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如电子、质子,C正确;原子并不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D错误。
谢谢!同学们再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