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3.2 氧气的制取课件(5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粤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3.2 氧气的制取课件(55张PPT)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 科粤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维持生命的物质——氧气、水
3.2 氧气的制取
九上化学 KY
1.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实验
制备并检验氧气。
2.了解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知道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
应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理解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4.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制备的科学方法,初步培养实验操作
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1.仪器的连接
仪器连接 操作图示 操作要点
连接玻璃管 和胶皮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润滑作用,使连接处密封
性更好),稍用力将玻璃管
插入胶皮管
仪器连接 操作图示 操作要点
将玻璃管插 入带孔胶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对准
胶塞的孔稍用力转动插入
容器口塞 胶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拿容器,切勿抵桌面
(否则会压碎容器),将
胶塞慢慢转动旋进容器口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类型及装置图 检查方法 原理 现象(以气密性
良好为例)
单出气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导气管的一端浸 入水中,用手紧握 试管或热毛巾捂住 试管,一段时间后 把手或热毛巾移开 气体的 热胀 冷缩 开始时看到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
手或热毛巾移开
后过一段时间,
导管中会形成一
段水柱
类型及装置图 检查方法 原理 现象(以气密性
良好为例)
两个出气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紧止水夹,向长 颈漏斗中加入一定 量的水,至长颈漏 斗下端浸入液面 以下 气体被 压缩后 压强 增大 注入水一段时间
后,长颈漏斗中
液面不下降
类型及装置图 检查方法 原理 现象(以气密性
良好为例)
先堵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加水将长颈漏斗 下端浸没,缓慢拉 注射器或推注射器 的活塞 气体被 吸出或 推入, 导致压 强变化 长颈漏斗下端有
气泡产生;长颈
漏斗内液面上升
典例1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B
A.玻璃管口润湿
后旋转插入胶皮管
B.塞胶塞
C.检查装置气
密性
D.玻璃管口润湿
后转动插入胶塞
[解析] 应把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
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B项中操作错误。
1.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是怎样的?实验过
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
【设计实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组成。
(1)发生装置的选择
依据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装置类型 固固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条件 反应物为固体且反 应需要加热 反应物为“固 液”且反应在常温下
进行
(2)收集装置的选择
依据 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
收集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 条件 气体难溶于水或不 易溶于水,且不与 水反应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 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 分反应 气体的密度比空
气的小且不与空
气中的成分反应
(3)氧气的收集方法
(4)氧气的验满方法
(5)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按照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准备好实验用品和仪器,
并组装装置。完成组装后,按照以下实验步骤实施实验。边实验边
思考,边观察边记录。
.检查气密性;装试剂;.固定装置;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收集气体; .撤离导管,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可简记为
“茶庄定点收利息”).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整理归位。
反思评价 教材第80页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氧气
已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集满。
2.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集气瓶
中取出。
3.实验前应准备齐全所有的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实验过程中要按
照操作要点进行操作,实验后要洗涤仪器,洗涤干净的试管倒扣
在试管架上,各种仪器归位,再整理实验台面清洁。
【撰写实验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检验
实验目的: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大试管、集气瓶、水槽、单孔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
铁架台(带铁夹)、升降台、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火柴,高
锰酸钾、木炭、棉花等。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与步骤 现象与结论
1.检查气密性:将导管伸入水中,手握试 管,观察水中导管口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
产生,则说明装置的
气密性良好
2.装试剂:在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在试 管口放入一团棉花,塞上胶塞 /
实验内容与步骤 现象与结论
3.固定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 铁架台上。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立在盛有 水的水槽内,要求瓶内没有气泡。垫高酒精灯至适当位置,将导管伸入水槽中 /
确保收集的氧气纯净
实验内容与步骤 现象与结论
4.加热试管,收集气体:点燃酒精灯,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再用外焰集中加热盛试剂的部位。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集满后,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开始加热时,观察到水槽中有不连续气泡产生,加热片刻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当观察到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集气瓶中氧气已经集满
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导致试管炸裂
刚开始为试管内的空气,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
实验内容与步骤 现象与结论
5.撤离导管,停止加热: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
6.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用坩埚钳夹一小块木炭,先在空气中加热至红热,再伸入所收集的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到木炭红热,伸入氧气瓶中,观察到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7.整理归位:试剂归位,清洗仪器,整理实验台 /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分析与讨论 教材第81页
1.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集气瓶内装满水时留有气泡,导管口一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等。
3.试管外壁有水,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加热过程中试管不慎触及
焰心,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取出,未待试管冷
却到室温就直接洗涤等。
实验反思 教材第81页
1.拆卸装置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右往左。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因反应物为高锰酸钾,试管口应
塞一团棉花;因涉及气体的制取,装置的气密性应良好;加热固
体试剂时,应将装有固体试剂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
回流炸裂试管;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收集满氧气后,应将集气瓶
在水面下盖上玻璃片移出水槽,正放在实验台上;停止加热时,
先将导管从水槽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典例2 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
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
至产生严重后果。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
氧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D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伸入水中
B.先把酒精灯点燃,再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实验前,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再点燃酒精灯
D.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解析] 应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观察导管口处是否
冒出气泡,A错误;应先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把酒精灯点燃,
B错误;应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当观察到导管口处的气泡连续、均匀
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开始收集,C错误;实验完毕,先把
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冷水倒吸,炸裂试管,D正确。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观察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存在下的分解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推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缓慢产生氧气
②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没有产生氧气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推断
③ 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 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
大量氧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内又有大量气泡产 生,带火星的木条又复 燃 快速产生
大量氧气
【实验结论】在有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过氧化氢能更快地分解
产生氧气。二氧化锰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但它的质量在反应前后
没有改变,说明它本身没有分解。
素养培育·方法导引
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一组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因素,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叫作催化剂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②催化剂的特点
拓展培优
对催化剂的解读
1.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而言的,不能单独地说某种物质是
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在加热高
锰酸钾的反应中却是生成物。
2.同一个化学反应,可用不同的催化剂,如硫酸铜、氧化铜、红砖
粉末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
3.催化剂一般参与了化学反应,只是反应结束后又生成了等量的该
物质。
③设计实验检验某物质是不是某反应的催化剂的实验步骤
看加入该物质能否
改变其他物质的化
学反应速率
看反应前后该物质的
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看该物盾的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④催化剂的应用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生产化肥、农药、多
种化工原料等都需要使用催化剂;汽车尾气安装催化转化器,能够
把有毒的汽车尾气转化成无毒的气体。
典例3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没有催化剂反应就不能发生
B.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C.一个化学反应只能有一种催化剂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解析]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反应能否发生,A
错误;二氧化锰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
有的反应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B错误;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
种催化剂,如硫酸铜、二氧化锰都可以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错误。
(3)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①试剂: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②反应原理:
③实验装置
④实验步骤
先加固体试剂,
再加液体试剂
典例4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
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根据要求回答
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组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试剂前必须进行
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装置 (填字母);应将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放在桌面上;验证气体集满的方法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氢水氧气
D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
[解析] 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可用排水
集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
面上,以减少逸散。
(2)分液漏斗中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应加
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1)试剂:氯酸钾(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2)反应原理:
典例5 实验室中分别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氧气,相同点是
( )
C
①都是给固体加热 ②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③反应物都只有一
种 ④都生成两种新物质 ⑤生成物都易溶于水 ⑥都要在试管口塞
一团棉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③ D.①③⑤
[解析] ①氯酸钾、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都是固体,且反应都需要
加热,正确;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不需要使用催化剂,错误;③
反应物都只有一种,正确;④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
和氧气三种物质,错误;⑤加热高锰酸钾生成的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氧气不易溶于水,错误;⑥加热氯酸钾制氧气不需要在试管口塞一
团棉花,错误。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定义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 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 “一变多” “多变一”
举例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 化锰 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碳氧气 二氧化碳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举例 过氧化氢水 氧气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共性 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二者属于并列关系
1.工业制氧气需要考虑的因素:成本是否便宜,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生产对环境有无负面影响等。
2.液化空气制氧气
(1)原理:液氧(沸点为)和液氮(沸点为 )的
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
(2)过程
氮气(先汽化出来)
液氧 氧气(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空气液态空气
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低
是混合物,还含有氪等气体
3.膜分离技术法:空气 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含氧 以上的富氧空气
具有氧气富集功能的薄膜
典例6 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____
(填“高”或“低”)。

(2)工业上采用该方法制氧气,这一变化属于______变化;而实
验室可在二氧化锰存在下加热________制氧气,这一变化属于
_______变化。
物理
氯酸钾
化学
谢谢!同学们再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