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2024年秋季化学 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维持生命的物质——氧气、水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九上化学 KY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2.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知识迁移能力。3.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现象和爆炸,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着火点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着火点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常见可燃物的着火点(通常状况下)可燃物 白磷 红磷 硫 木材 木炭 无烟煤着火点/ 40 240 2602.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形成假设】假设1:物质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假设2:物质燃烧需要接触氧气或空气,理由是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假设3: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理由是引燃可燃物。【实验验证】实验用品:酒精灯、坩埚钳、三脚架、陶土网、小石块、火柴、细沙。假设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物质燃烧 需要有可 燃物 从小石块、火柴、细沙中 选择两种用品,用坩埚钳夹持,分别 放在酒精灯 火焰上加热 选择的用品1 是小石块, 现象是不燃 烧;选择的 用品2是火 柴,现象是 火柴燃烧 物质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假设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物质燃烧 需要接触 氧气或空 气,且温 度达到可 燃物的着 火点 取三个火柴头,火柴头A 放在实验台的陶土网上, 火柴头B和C放在三脚架的 陶土网上,且火柴头C用 细沙覆盖。 火柴头A产生 的现象是不 燃烧;火柴 头B产生的现 象是燃烧; (1)对比火柴头A和B,得出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假设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物质燃烧 需要接触 氧气或空 气,且温 度达到可 燃物的着 火点 用酒精灯加热B与C的中间 位置,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柴头C产生 的现象是不 燃烧 (2)对比火柴头B和C,得出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接触氧气或空气通过以上探究,可以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素养培育·方法导引控制变量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在研究这类含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再综合分析。这种方法即科学研究中常使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教材深挖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 烟,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中水下的白磷不燃烧,B中水下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讨论与交流 教材第89页(1)选择小石块和火柴,或细沙和火柴,理由是一个是可燃物、另一个不可燃,二者可形成对照。(2)实验结论中的条件需要同时具备才会发生燃烧。如火柴头C是可燃物、温度能达到着火点,但由于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因此没有燃烧;再如火柴头A,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但由于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3)影响燃烧的条件有多个,在设计实验探究其中一个时,其他几个条件应都具备且相同。典例1 用如图1所示实验Ⅰ、Ⅱ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Ⅱ中所需氧气可用如图2所示装置来制取B.实验Ⅰ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Ⅱ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C.实验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D.实验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解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实验Ⅱ中所需氧气可用图2所示装置来制取,A正确;实验Ⅰ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实验Ⅱ中通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B错误;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实验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C正确;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实验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正确。1.燃烧(1)概念: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2)特点:发光、放热、氧化反应。拓展培优1.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广义的燃烧是指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如把燃煤加工成“蜂窝煤”或粉碎成粉末状;(2)增大氧气(或空气)的供给量。2.自燃(1)定义:由缓慢氧化(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易被察觉的缓慢的氧化反应,放热)引起的自动燃烧叫作自燃。(2)原因:缓慢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开,造成热量积累,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便会发生自动燃烧。(3)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使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典例2 下列关于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A.都一定有氧气参加B.跑步后的急促呼吸,属于缓慢氧化C.都会放出热量D.凡是缓慢氧化都会引起自燃[解析] 氧化反应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都一定有氧气参加,都放出热量,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A、B、C正确;缓慢氧化不一定都会引起自燃,如呼吸作用,D错误。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2)一些灭火事例采用的灭火方法及其原理事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森林着火 将大火前面的树木 砍掉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液化气罐起火 关闭阀门事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洒在实验台上的酒 精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 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熄灭酒精灯 用灯帽盖灭住宅失火 用高压水枪灭火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吹灭蜡烛 用嘴吹灭2.日常防火安全知识(1)家庭煤气开关用毕即关。(2)火柴、打火机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安全地方。(3)电插座不要超负荷使用。(4)记住火灾报警电话:119。(5)燃气式热水器机身禁止放在浴室内。(6)在山林密布的野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严防山火。下列是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7)失火自救措施火势不 大时 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方法和灭火器材灭火火势较 大或有 蔓延趋 势时 ①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②立即披上浸湿的衣物、棉被等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离;③发生火灾楼层在自己所处楼层之上时,应迅速向楼下跑;④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过滤烟尘),沿墙壁低姿逃离火场;⑤发生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典例3 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高层公寓发生火灾时,乘电梯逃离D.煤气泄漏时,应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解析] 电线老化短路起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浇灭; 发生火灾时,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且浓烟会很容易进入电梯内,导致人窒息而亡,因此不能乘电梯逃生; 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故煤气泄漏时,不能马上打开抽风机,应先关闭阀门,再打开门窗通风。3.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泡沫 灭火器 喷射带水渍泡沫的 ,在燃烧物表面形成隔绝空气的水膜 用于扑灭木材、棉布及可燃油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 液态 喷出后汽化,能降温和隔绝空气 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发生的火灾干粉 灭火器 由压缩的 吹出小苏打粉, 受热分解产生 灭火 用于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燃火典例4 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C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C.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D.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解析] 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间隔变小,A正确;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对准火源喷射,B正确;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且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错误;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痕迹,不损坏图书,所以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D正确。1.爆炸可燃物急速燃烧,从而在短暂的时间里聚积大量的热,在有限的空间内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发爆炸。可燃气体(如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或粉尘(面粉、煤粉等)等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拓展培优爆炸的类型归纳总结氧化反应、自燃、燃烧与爆炸间的联系深思乐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可燃气体遇到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解析]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2)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 有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等。(3)只有可燃气体可能引发爆炸,可燃性固体不能引发爆炸。( )×[解析] 可燃性固体也可能会引发爆炸,如面粉等。(4)有可燃物的环境及时通风,可防止发生爆炸。( )√(5)禁止烟火可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2.爆炸的利弊爆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如厂房、矿井爆炸;但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也可以为人类服务,如定向爆破拆除楼房、隧道掘进爆破等。3.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知识(1)易燃和易爆物(2)爆炸极限易爆的可燃物质(可燃气体和粉尘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明火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易燃、易爆粉尘和气体爆炸极限易燃物 爆炸极限 易燃物 爆炸极限面粉 天然气(甲烷)煤粉 石油气(丁烷)氢气 一氧化碳注:可燃气体用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表示。(3)在存放、保管、运输、使用易燃和易爆危险品时,都要格外小心,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确保安全。(4)危险品安全警示图标典例5 加强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措施不当的是( )CA.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B.人居社区配备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D.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解析] 夜晚发现煤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再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否则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谢谢!同学们再见!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