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2024年秋季化学 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5.3 二氧化碳九上化学 KY1.掌握 的性质和用途。2.初步学会制取 ,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3.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4.了解温室效应、碳达峰和碳中和,增强环保意识及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感。1.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内容及现象 推断(1)____ _______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1.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内容及现象 推断(2)____ _______ 可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3)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1.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内容及现象 推断(4)____ _______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5)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有如下物理性质: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无色 气体 无气味 约为空气的1.5倍 能溶于水在加压和降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先转变为液体,进而凝固为白色固体,俗称干冰。干冰容易升华,即由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并吸收大量热量。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受热时分解生成的气体逸出 ,溶液又变成紫色。(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该反应的现象明显,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辨析比较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比较项目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物理 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 比空气的略小 比空气的大溶解性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比较项目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化学 性质 可燃性 有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还原性 (下册学习) 无比较项目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化学 性质 氧化性 无与水反应 不反应与澄清石灰 水反应 不反应毒性 有毒 无毒相互转化 ;知识链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常用的方法 1.称量法:比较等体积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2.气球法:将充满空气的气球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倾倒CO2,气球会上升。 3.倾倒CO2熄灭蜡烛法:往装有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气体,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典例1 如图所示是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塑料瓶变瘪的唯一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B.②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只能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C.③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D.④中右侧纸袋下沉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解析] 软塑料瓶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A项说法错误。实验中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B项说法错误。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项说法正确。右侧倾倒有二氧化碳的纸袋下沉,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D项说法错误。1.试剂的选择(1)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及分析试剂 实验现象 分析稀盐酸与块 状大理石 产生气泡,速率 适中 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气体收集,原料廉价易得浓盐酸与块 状大理石 剧烈反应,迅速 产生大量气泡, 并伴有白雾 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中混有 气体;反应速率快,不易控制试剂 实验现象 分析稀硫酸与块 状大理石 刚开始时产生气 泡,然后速率减 慢并逐渐停止 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稀盐酸与碳 酸钠(或碳酸钙粉末) 剧烈反应,迅速 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钠(或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便于收集气体(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及分析2.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检验【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何设计?仪器的连接顺序和实验操作是怎样的?如何进行气体检验?【设计实验】(1)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是固液之间的反应,且反应无须加热,故选用的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2)收集装置的选择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实验装置知识链接用“万能瓶”收集CO2 当用此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气体从长管进;当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气体从短管进。故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从长管进,空气从短管出。【进行实验】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试剂—③收集气体—④进行验满—⑤检验气体。【撰写实验报告】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目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实验用品:试管、集气瓶、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玻璃片、火柴、木条,块状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实验装置图:实验记录:实验内容与步骤 现象1.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伸入水中, 手握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的现象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2.加入试剂:打开胶塞,按操作要求在 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大理石,倒入 稀盐酸,迅速盖好胶塞 倒入稀盐酸后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3.收集气体: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实验记录:实验内容与步骤 现象4.进行验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 口,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因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5.检验气体:往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澄清 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典例2 实验室制取 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BA.检查气密性B.制气C.收集D.验满[解析] A(√)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如果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气体应从长导气管进,以便排尽瓶内空气;D(√)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短导气管口,若木条熄灭,则表明瓶内已集满二氧化碳。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1)确定反应原理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要考虑:保证安全、操作方便、反应速率适中,并兼顾环保、经济性。(2)选择实验装置①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聚集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见下图,相关的选择依据见下表: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固体与固体 加热 Ⅰ固体(或液体)与液体 常温 Ⅱ②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实验室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见下图:特别提醒当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且难溶于水时,一般用排水法收集。(3)组装、拆卸仪器,加入试剂顺序按照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拆卸仪器的顺序一般与组装相反。加入试剂时,先加固体试剂,后加液体试剂,最后点燃酒精灯(若需要加热)。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为防止水倒吸,实验结束时需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移出,再停止加热。(4)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典例3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A.装置A可用于固体加热制气体B.装置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装置C可用于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D.装置D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在 端验满[解析] 装置B不能控制固体试剂与液体的接触,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1.二氧化碳的用途的性质 的用途干冰升华吸热(物理性质) 作为制冷剂,用于食品的保鲜运输,或者血浆、疫苗等特殊物品的低温运输,也可用于人工增雨等1.二氧化碳的用途的性质 的用途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的 大(物理性质) 用来灭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化学性质) 用作气体肥料能与其他物质反应(化学性质) 制造纯碱、化肥等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虽然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所以人在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的环境中,会感到气闷、头痛乃至窒息死亡。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大量排放CO2 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但二氧化碳无毒,不是空气污染物。4.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了人类共同的福祉,要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碳达峰是指在某一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而达到峰值,其后逐渐减少。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总量,通过植树造林和节能减排等方式加以吸收或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典例4 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 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解析] A(×)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化石燃料燃烧不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但不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谢谢!同学们再见!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