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班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黄洋界保卫战》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班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黄洋界保卫战》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黄洋界保卫战
井冈山名称的由来
“井冈山”是原来遂川县黄地乡下面的小山村,甚至算不上村。清朝初年,有位叫蓝子希的人,为避战乱,迁徙到五指峰下一块小平地安家立寨。由于这里四面环山,地形好像一口井;村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客籍人称溪为“江”,遂名此地为“井江”。因村庄依山向江建造,这村子也就叫作“井江山村”。后因客籍人口音“江”与“冈”谐音,又把这个村子称为“井冈山村”。由此便有了“井冈山”这个地名,五指峰也就被称为“井冈山主峰”。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2000年5月,宁冈县和井冈山市合并,并入组建的新井冈山市。
黄洋界保卫战
认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黄洋界保卫战的背景
三、黄洋界保卫战的战前准备
四、黄洋界保卫战的过程
五、黄洋界保卫战的结果
六、黄洋界保卫战的意义和启示
黄洋界保卫战
一、认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地域范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区域主体包括六县一山("六县"
是指江西的莲花、永新、宁冈、遂川,湖南的酃县、茶陵,"一山"
是指井冈山),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
2军事范围
东起遂川黄地,西至宁冈茅坪,两地相距180华里;南起永新拿山,北至酃县水口,两地相距90华里。
四周从永新的拿山起,经龙源口、新城、茅坪、大陇、十都、水口、下村、营盘圩、戴家埔、大汾、堆子前、黄地、五斗江、车地再到拿山,全程550华里,
“五百里井冈”由此得名。
2军事范围
3.五大哨口
五大哨口是进入井冈山中心地区的重要山中隘道。北面有黄洋界,八面山,西南面有双马石,南面有朱砂冲,东北有桐木岭,通称“五大哨口”。五大哨口屹立在井冈山中心茨坪四周,扼守着进出井冈山的五条山道。
二、黄洋界保卫战的背景
01火速派人前往永新告知三十一团一营回来增援
02三十二团分兵把守五大哨口
03宁冈县委、工农兵政府发动军事大本营周边群众,协助红军保卫大本营
04以边界政府名义,调令宁冈赤卫队、酃县赤卫队到黄洋界参加保卫战。
三十一团的两个连负责守卫黄洋界哨口,对付已逼近大陇、茅坪的湘赣敌人
王佐率三十二团二营、特务连、酃县赤卫队分兵把守朱砂冲、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四个哨口袁文才率三十二团一营在山下袭击骚扰敌人,并发动群众协同作战
大小五井赤卫队隐蔽在附近山头,协助红军作战
“空山计”
针对井冈山兵力空虚的现实,战斗实行英勇战斗与巧布疑兵相结合。红军指战员在扎实备战、顽强阻击的同时,使出了一招
“空山计”,智退敌军。8月30日下午,敌吴尚部发起新一轮猛烈进攻。其时,红军将仅有的1门刚修好的迫击炮运至黄洋界哨口,瞄准射出仅有的3发炮弹,唯一成功爆炸的炮弹精准命中敌设在腰子坑的前线指挥所,对敌指挥系统造成很大打击。同时,隐蔽在附近山上的大量群众摇旗、呐喊、吹号、在铁桶中点燃鞭炮,一时间土枪、土炮、滚木、礌石、子弹和冲杀声、冲锋号声以及铁桶鞭炮发出的“机枪声”铺天盖地,营造出漫山遍野是红军的假象。敌误以为红军主力已回到井冈山,不敢再继续进攻,趁夜退回酃县。
最终红军以少胜多,打死打伤敌军二百余人,打退了湘赣敌军4个团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地保卫了井冈山战略基地,为红四军主力返回,打破敌人第二次“围剿”,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同时此次战争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的力量,在黄洋界筑下了一条“竹钉防线”,对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人民战争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红军以少胜多,不仅是依靠哨口的得天优势,更加重要的是红军的不屈的精神。充分的体验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坚韧红军精神。
深切的感受到了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回思以往的艰苦岁月,想想今天的我们,遇到点小挫折就有点垂头丧气,甚而有人自暴自弃,而前辈们却能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怀着对革命的饱满热情,争取到了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时代在进步,人类的文明在向前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业布置
欣赏歌曲《十送红军》,课后练习这首著名的江西民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