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生班会 自我认识心理课《正确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一)主题解读本课是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关于初中生学段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而设计。本课面向初中学生,属于“认识自我”领域。在青少年阶段,要保持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核心在于如何看待自己。(二)知识背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青少年时期称为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自我同一性可以理解为个体对内部和外部的整合和适应之感,要建立自我同一性就必须对内部的自我和外部的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否则便会造成自我同一性混乱。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三)生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都发生着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在自我意识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学生们逐渐关注诸如“我是谁”“我的性格如何”“别人是喜不喜欢我”这样的问题。初入青春期的学生首先会关注外貌、着装、家庭条件等方面,形成对自我的认知。青春期的他们从关注外表到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虽然初中生开始关注“我”的问题,但此时的他们还无法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在如何认识自我方面进行引导。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到自我的不同方面。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自我认同,悦纳自我。3、行为目标:能够多角度地客观认识自我。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难点:正确看待他人评价四、课前准备1、PPT课件2、名片卡3、漂流瓶五、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唤起学生的感知体验,放松情绪,引起学生兴趣。1.创设情境今天的心理课,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海岛上旅行。如果把我们的教室比作大海,那么这些拼在一起的桌子像不像大海上的一座座岛屿。大家再看看自己周围的同学,你可熟悉他们,现在他们就是与我们一起生活的岛民。好了,我们的小岛生活正式开始了。2.教师宣布“海风吹”活动规则当老师说“海风吹”同学们一起说“吹什么”老师说出一个特征,具有这种特征的同学起立。3.组织活动1.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使其充分放松。2. 对应自我三方面来设计“海风吹”的内容,用以导出名片卡环节。指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我。1. 制作名片为了在小岛更好展示自己,要求制作名片卡。名片卡分为“个人介绍”和“自画像”两部分。(1)个人介绍: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方面介绍自己。(2)自画像:画一画独特的你,完成非写实的自画像2.学生展示。1. 重在让学生参与体验。2. 明确自我的三方面,指导学生认知自我。3. 让学生分享自画像的创意想法。心旅导航漂流瓶指导学生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我。1.把名片卡装进漂流瓶里,按一定方向传给其他人。2.拿到别人的漂流瓶,打开后在名片卡的后面写下你对他的评价。(1)正面评价:表扬态度,不表扬天赋。(2)负面评价:就事论事,不进行人身攻击。3.漂流瓶物归原主。指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认识自我,学会悦纳自我。1.打开自己的漂流瓶,并对他人评价做出相应的标注。(1)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不认可的画上(2)他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画上(3)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画上2.思考为什么你眼中的你和他人眼中的你,是不一样的?(冰山图)(1)不了解(2)他人评价错误(3)自我认识错误3.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念出自己的优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同学的优点。4. 同学们看看这些缺点可不可以(1)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缺点,你会怎么样?(2)通过努力不可改变的缺点,你会怎么办?介绍一个句式,虽然我____,但是我____。例如,虽然我个子不高,但是我认为浓缩的才是精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