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杂化轨道理论第二节 分子的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能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对分子立体构型的影响。2.掌握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判断方法,建立分子立体构型分析的思维模型。情景引入1.请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CH4的立体构型。2.写出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思考为什么碳原子与氢原子结合形成CH4,而不是CH2 ?C原子轨道排布图1s22s22p2H原子轨道排布图1s1杂化轨道理论1、概念一.杂化理论简介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相互影响,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杂起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原子轨道的过程叫做原子轨道的杂化。杂化后的新轨道就称为杂化轨道莱纳斯·卡尔·鲍林xyz跃迁C基态激发态杂化杂化轨道sp3 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并重新组合成4个能量与形状完全相同的轨道,称为 sp3杂化轨道。zsp3sp3sp3sp3109°28′杂化HHHH为了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尽可能远离,使轨道间的排斥最小,4个杂化轨道的夹角为109°28′。轨道重叠CHHHH3.杂化过程基态→(激发态)→杂化→轨道重组(形成杂化轨道)2.杂化条件:①只有在形成化学键时才能杂化。②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间才能杂化:2s和2p,3s和3p ......价层电子空轨道激发杂化轨道轨道重新组合成对电子中的一个4.杂化轨道的类型:sp、sp2、sp3、spd、sp3d .......杂化方式由价层电子对数量决定!价层电子对数 杂化方式 杂化轨道数目 杂化轨道空间构型2 sp 直线形3 sp2 平面三角形4 sp3 正四面体形【牢记】①杂化轨道空间构型与VSEPR模型完全相同!②杂化轨道数=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2344.杂化轨道的形成:sp 杂化:1个s 轨道与1个p 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2个sp杂化轨道sp杂化轨道的形状为一头大,一头小,含有1/2 s 轨道和1/2 p 轨道的成分,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180°,呈直线形。xyzxyzzxyzxyz180°180°sp2杂化:1个s 轨道与2个p 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3个sp2 杂化轨道。每个sp2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为一头大,一头小,含有 1/3 s 轨道和 2/3 p 轨道的成分,每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120°,呈平面三角形。4.杂化轨道的形成xyzxyzzxyzxyz120°4.杂化轨道的形成:sp3杂化:1个s 轨道与3个p 轨道进行的杂化,形成4个sp3 杂化轨道,每个sp3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为一头大,一头小, 含有 1/4 s 轨道和 3/4 p 轨道的成分,每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109°28’,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xyzxyzzxyzxyz109°28′杂化轨道有什么特征呢?5.杂化轨道的特征(1)杂化前后轨道数不变。(2)杂化过程中轨道的形状发生变化。(3)杂化后形成的化学键更稳定。(4)杂化后的新轨道能量、形状都相同。(5)杂化后的轨道之间尽可能远离。(6)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和容纳孤电子对。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6.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方式1、计算价层电子对数=σ 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与VSEPR模型有什么联系?填写下表,回答问题。实例 孤电子对数 价层电子对数 VSEPR模型 杂化 轨道数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CO2 2 spSO2 3 sp2SO3 3 sp2H2O 4 sp3NH3 4 sp3CH4 4 sp302直线形13平面三角形04平面三角形23四面体形14四面体形04正四面体形杂化轨道模型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模型与VSEPR模型相同。价层电子对数=杂化轨道数(x),中心原子采取 spx-1 杂化2、根据杂化轨道的夹角判断杂化轨道夹角 180° 120° 109°28′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sp351234苯分子中的碳原子是什么杂化类型?3.从化学键的类型判断(针对 C 原子):单键sp3、双键sp2、三键spΠ6个p轨道6个电子苯分子中碳原子取sp2杂化,3个杂化轨道分别用于形成3个σ 键,故苯分子键角为120°;苯分子每个碳原子均有1个未参与杂化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分子平面而相互平行,6个“肩并肩”的平行p轨道上总共6个电子一起形成了弥散在整个苯环的1个p-p大π键。661.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1)CH2Cl2分子只有一种,可说明CH4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 )(2)分子的VSEPR模型和相应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 ( )(3)SO2分子与CO2分子的组成相似,故它们都是直线形分子 ( )√××2.下列分子结构与分子中共价键键角对应正确的是 ( )A.直线形分子:180° B.平面正三角形:120°C.三角锥形:109°28′ D.正四面体形:109°28′B反馈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