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班会课《安慰他人,你OK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班会课《安慰他人,你OK吗?》

资源简介

心理课《安慰他人,你OK吗?》
碎碎念
今天,“抑郁症”再一次以伤痛的方式闯进大众的视野。之前出过一期抑郁症的科普:心理课 ▏疾病科普《抑郁症,心灵的“感冒”》,本来想再出一期抑郁症的心理课,但转念一想,虽然抑郁情绪对个体的伤害性可能不及抑郁症,但生活中抑郁情绪的缓解也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们对“抑郁情绪的缓解”的认识可能更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其实,他人的安慰,也是缓解抑郁情绪的重要途径。
安慰他人,你O不OK?
01
安慰电影院
用一个视频导入,引出“安慰”主题。
总结:当大家用行动安慰小刺猬,陪伴小刺猬后,小刺猬的世界变得暖暖的,很温馨。如果你身边也有人需要安慰,你知道该怎样安慰TA吗?
02
安慰小剧场
*
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抽一个场景进行讨论。
围绕“你会怎么安慰ta呢”这个问题,把你们小组的安慰方式写下来。
出示4个生活场景,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归纳自己的安慰方式。
*
小组分享
请选一名代表,将你们的讨论结果在班里进行分享。
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如果觉得该组同学分享的安慰方法能对你起到安慰作用,请用掌声告诉他们。
*
无效安慰
刚才有些安慰方式得到的掌声很大,有些安慰方式得到的掌声比较小,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安慰都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老师也总结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安慰话语,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安慰方式,你觉得怎么样?
e.g.我比你惨多了。
我觉得你太冲动了。
都会过去的。
我觉得你没必要这么难过。
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安慰话语起到的安慰作用比较小,甚至没什么安慰效果。这些都是无效安慰。
*
为什么安慰是无效
在心理学领域里,无效的关心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惋惜”“怜悯”“同情”。“惋惜”是居高临下表达自己的认知,“怜悯”是一种过多的自我代入,而“同情”则是满腔热情想帮忙,却不了解他人真正的需求。因此,这些关心和安慰,都很难对他人起作用。
只有“共情”才能让安慰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共情是安慰的核心。做到共情,对方才能真正感到爱、支持、尊重和理解,它代表着“无论我是否曾经历过,我都会从你的角度去想象你的遭遇和感受。我不会贸然给出帮助,但我愿意了解你的需求,并尽力给予你所需要的支持。”
03
恰到好处的安慰
第一步:勇敢去安慰
告诉他:你注意到他了
·我看到你…/你看起来…/我注意到…
描述对方的情绪状态
·你看起来好像不开心/你一天都没有讲话了
第二步:提问
目的:关心对方的情绪,了解对方发生的什么事情
·你还好吗?
·你现在想跟我聊聊吗?
·你想跟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第三步:倾听
不评价、不随便给建议
——在表达善意和关注时,不要强加给对方太多建议
回应的时机
——太快开口,容易打断别人说话
适当的身体语言
——对方说话时,专注看着对方/适当点头等动作表示你在听
·我理解你的感受
·虽然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我现在能理解你为什么这么难受了
第四步:陪伴
有时候,就算只是静静坐在旁边,什么都不做,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安慰
·你现在想自己一个人静静?还是我带你出去转转呢?
·不管怎么样,我都会陪着你的。
·我就在这里,如果你有需要,随时叫我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方不想被安慰。这可能是可能TA刚刚很受伤,现在想暂时封闭自己;可能对方还不够信任我们,所以想表示拒绝;有一些人,当他们难受时,想要自己先冷静一下
如果对方暂时不需要你的安慰,而你又很想安慰他,可以告诉他“如果你需要,我就在这里”。
04
安慰小剧场·返场
按原先抽取的场景再次展开讨论。
围绕“你会怎么安慰ta呢”这个问题,把你们小组的新的安慰方式写下来。
05
总结
总结你的安慰技巧
请相信,真诚是安慰最好的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