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第5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第4课第5课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作品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一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学情分析】刚刚踏入中学的校门,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心理上还保持这小学时期的天真愉悦,他们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因此,老师要积极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注意强调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感受作品中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二)艺术表现能够鉴赏乐曲并能表现各部分音乐(三)创意实践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的为歌曲伴奏(四)文化理解通过聆听感受异国乐曲的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够鉴赏乐曲并能表现各部分音乐(二)教学难点:1、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的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西洋打击乐器有哪些?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一下预设:讨论回答教师:你们知道打击乐器可以模仿哪些场景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作品《真雷鸣电闪波尔卡》(书写板书《真雷鸣电闪波尔卡》)【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分句教唱教师:看到题目你们会想到这首作品和什么有关?预设:回答问题教师:聆听音乐,通过聆听乐曲,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用什么乐器模拟的?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用“定音鼓震音奏法”模拟雷声,利用钹及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生动形象地描绘大自然中雷电交加的景象。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该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作品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一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曲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 (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是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盛大送礼。代表作品:《蓝色多瑙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香槟》《雷鸣电闪波尔卡》等通过聆听,你们说说该作品由几部分组成?(播放音乐)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乐曲由三部曲式构成。下面我们聆听第一部分部分,听听第一部分由几个主题音乐组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下面聆听第一主题,听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是怎样的?预示着什么?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这段音乐是欢快地,开始是强后面不断加强,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下面利用哼唱+跺脚(X X|X X)+拍手(X.X X0X)为以第一主题伴奏预设:表现音乐教师:下面聆听第二主题,听听第一部分由几个主题音乐组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欣赏第一主题判断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一部分音乐在力度、旋律方面有哪些不同?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表现了什么情景 (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教师:这个主题很舒展,具有歌唱性,中间夹杂着闪电生和雷声,下面用敲击桌子表示雷声,用摇动音乐书表示闪电声、预设:表现音乐教师:下面欣赏第二主题,听听这段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情绪变得怎么样?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这段音乐加入了装饰音,情绪变得轻快。这些装饰音是用短笛、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演奏的,情绪变得更加轻快,下面我们模拟乐器预设:模拟乐器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三部分,判断这段音乐和哪一部分相同?(播放音频)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教师:第三部分重复了引子,第一部分的主题一和主题二,下面我们来表现一下第三部分(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表现教师:下面我们聆听尾声,感受尾声的速度是怎样的?力度是怎样的?表现怎样的画面?(播放音频)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教师:尾声的速度变快,力度变强,最后在热闹的情绪中结束,下面我们通过肢体来为这段旋律伴奏。(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表现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我们来整体表现音乐。第一部分:哼唱+跺脚(X X|X X)+拍手(X.X X0X)第二部分:敲击桌子表示雷声,用摇动音乐书表示闪电声+模拟演奏,第三部分:利用乐器伴奏预设:上台表演【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波尔卡”,波尔卡是捷克一种快速二拍子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的音乐也叫波尔卡,后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波尔卡舞蹈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形式,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以这种姿势成对地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主要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下面通过视频感受一下预设:欣赏视频教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异国乐曲的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板书设计】《雷鸣电闪波尔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雷鸣电闪波尔卡》第二单元 缤纷舞曲(人音)七年级上01本课目标02新课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展示05课堂拓展06课堂总结本课目标01审美感知感受作品中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艺术表现能够鉴赏乐曲并能表现各部分音乐创意实践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的为歌曲伴奏文化理解通过聆听感受异国乐曲的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新课导入02同学们:你们知道西洋打击乐器有哪些?新课导入02下面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一下新课导入02你们知道打击乐器可以模仿哪些场景吗?新课导入02作品《真雷鸣电闪波尔卡》新知讲解03看到题目你们会想到这首作品和什么有关?新知讲解03聆听音乐1.通过聆听乐曲,你想到了什么画面?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用什么乐器模拟的?新知讲解03用“定音鼓震音奏法”模拟雷声,利用钹及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生动形象地描绘大自然中雷电交加的景象。钹定音鼓新知讲解03《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作品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新知讲解03小约翰.施特劳斯 (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是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代表作品:《蓝色多瑙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香槟》《雷鸣电闪波尔卡》等新知讲解03通过聆听你们说说该作品由几部分组成?新知讲解03乐曲由三部曲式构成。聆听第一部分部分听听第一部分由几个主题音乐组成?新知讲解03聆听第一主题1.听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2.力度是怎样的?3.预示着什么?新知讲解03这段音乐是欢快地,开始是强后面不断加强,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下面利用哼唱+跺脚(X X|X X)+拍手(X.X X0X)为以第一主题伴奏新知讲解03聆听第二主题听听第一部分由几个主题音乐组成?新知讲解03欣赏第一主题1.判断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一部分音乐在力度、旋律方面有哪些不同?2.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3.表现了什么情景 新知讲解03这个主题很舒展,具有歌唱性,中间夹杂着闪电生和雷声。下面用敲击桌子表示雷声,用摇动音乐书表示闪电声。新知讲解03欣赏第二主题1.听听这段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2.情绪变得怎么样?新知讲解03这段音乐加入了装饰音,情绪变得轻快。这些装饰音是用短笛、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演奏的,情绪变得更加轻快。下面我们模拟乐器新知讲解03聆听第三部分,判断这段音乐和哪一部分相同?新知讲解03第三部分重复了引子,第一部分的主题一和主题二。下面我们来表现一下第三部分新知讲解03聆听尾声:1.感受尾声的速度是怎样的?2.力度是怎样的?3.表现怎样的画面?新知讲解03尾声的速度变快,力度变强,最后在热闹的情绪中结束。下面我们通过肢体来为这段旋律伴奏。课堂展示03整体表现音乐。第一部分:哼唱+跺脚(X X|X X)+拍手(X.X X0X)第二部分:敲击桌子表示雷声,用摇动音乐书表示闪电声+模拟演奏第三部分:利用乐器伴奏课堂拓展04波尔卡是捷克一种快速二拍子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的音乐也叫波尔卡,后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课堂拓展05下面通过视频感受一下课堂拓展05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课堂总结06 《雷鸣电闪波尔卡》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4403001.mp3 04403002.mp3 04403003.mp3 04403004.mp3 f890086650679e61ea9a340b6ec8ff23.mp4 【新版教材】中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雷鸣电闪波尔卡》-课件.pptx 【新版教材】中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雷鸣电闪波尔卡》-课堂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