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教版八上科学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2课时 (课件 29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学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2课时 (课件 29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
---季风、气候的变化、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知道
世界气候的变化;了解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科学思维:描述我国主要季风气候的分布规律;知道本地所属
的季风气候的特点;
探究实践:学会观察图形,通过图形归纳总结与整理;通过讨
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态度责任: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人类与地球协调
的观念,具有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复习巩固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
新知讲解
一、季风
1、季风:
季风是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2、亚洲是著名的季风区:
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亚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
3、亚洲季风的形成:
①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气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在冬季风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②夏季,亚洲内陆气温
升高很快,气压降低,海洋上
气温升高较慢,气压相对较高,
于是暖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
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
即夏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
降水丰沛,到西北内陆降水量
逐渐减少。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4、我国季风的来源:
我国两大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冬季季风来自西伯利亚,而夏季季风来自太平洋。
新知讲解
5、我国东部季风的形成:
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
中国东部的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
视频:
我国季风区的形成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1)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依据:主要是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程度;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是季风区;
不明显和不受夏季风影响的是非季风区。
注:
我国西北部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较差较大。
阅读: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根据考古发现和古代文字记载,绘制了中国近5000年的气温变化曲线。
根据图 2-54,归纳中国 500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
温暖
冷暖交错
寒冷
波动
新知讲解
二、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
2、气候变化的标志:
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3、气候变化的反映:
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
变化的时间长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至最短的年际变化。
4、中国气温的变化和全球气温变化基本一致。
新知讲解
5、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
竺可桢认为我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①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
②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寒暖交错时期;
③公元1400年~1900年的寒冷时期;
④公元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
阅读:
竺可桢
新知讲解
4、全球气候变化特点:
(1)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2)气候总是表现出波动变化的特点。
(3)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
5、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主要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
(2)对生物群落分布造成影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3)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4)对农作物的分布造成影响。
思考讨论
1)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环境恶化?
2)我们能为保护大气环境做哪些有益的事?
森林植被被破坏、排放大量废气等导致大气被污染
倡导“低碳生活”,控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植树造林、节约用纸、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
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
……
新知讲解
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的活动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局部影响: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都能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增加湿度和降水量,减 轻旱涝灾害的危害。相反,毁坏森 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
(2)温室效应:
人类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煤、石油、天 然气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新知讲解
(3)热岛效应:
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展、能量消耗较多、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特殊地区。这些特点使城市形成了一种气温较高、湿度较低、雾霾增多的特殊气候,它使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犹如海面上的岛屿,称为城市“热岛”现象。
视频: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3、反思: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不同程度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们要注意对大气环境的保护,逐步改良气候,使气候向有利于地球上万物生存的方向发展。如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减少有害废气的排放、开发和使用清洁新能源等。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也只有一个家园,人类在利用地球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把对地球的破坏降到最低。
随堂练习
1、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影响    B.海陆比热差异
C.气压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
B
随堂练习
2、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
B.气温是直线下降的
C.气温总体上是波动上升的
D.几乎是不变的
C
随堂练习
3、近年来,许多欧美的游客热衷于“末日旅游”,把旅游目光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消失的景观,游客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作为“末日旅游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过度垦荒,将导致山体滑坡
B.气候异常,冰雪融水淹没乞力马扎罗山
C.海陆变迁,山峰将变成平地
D.全球变暖,可能导致赤道雪峰景观消失
D
随堂练习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趋于缓和
B.砍伐森林可以使地表水流畅通,从而增加湿度
C.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风速比较大
D.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破坏了高空的臭氧层
A
随堂练习
5、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回答:
(1)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 。
(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
(3)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有 。
 不断增加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植被的破坏等 
 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降水干湿状况发生变化等 
课堂总结
1、季风是指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 反的风。
2、季风对我国的气候影响最大。
3、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普遍高温,降水丰富;冬季降水较少,温 度较低。我国西部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较差较大。
4、目前,地球处于气温逐渐上升的过程中。
5、人类活动产生了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现象等问题。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改良气候。
板书设计
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
---季风
1、季风: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
2、我国季风影响:
东部季风气候区:
夏季普遍高温,降水丰富;
冬季降水较少,温 度较低。
西部内陆:
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较差较大。
3、气候变化:
全球趋势:气温逐渐上升
人类活动影响: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对策:植树造林、改良气候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2.7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的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季风的概念;
2、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
3、知道世界气候的变化;
4、了解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一、知识点梳理:
1、季风是在 区域, 季盛行,风向 的风。
2、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 最强盛,范围最广。
3、中国东部的季风的成因:冬季,欧亚大陆气温 ,太平洋气温 ,风从中国 吹向
;而夏季刚好相反。
4、竺可桢认为我国近 5000年来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的 时期,公元前 1100年 ~公元 1400年的 时期,公元1400年~1900年的 时期公元 1900年以来的气候 时期。
5、近百年来的仪器观测记录表明,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 趋势。气候总是表现出 的特点。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 的过程中。
6、人类的活动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都能改良 地区的小气候,增加 和 ,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相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 。
7、人类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和 的改变, 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 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 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 ,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在浙江的东部沿海,每当夏季,总是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则从陆地吹向海洋。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可知(  )
A.浙江的冬、夏季风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B.浙江的冬、夏季风向是固定不变的
C.夏季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气压要高 D.冬季的时候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气压要高
例题2、某观赏植物每年4月开花,10月果实成熟,果实轻小且有翅(如图甲),到了冬季逐渐脱落。在杭州的某空地上种植几株该植物,若环境适合其自然生长和繁殖,结合我国季风示意图(如图乙),推测若干年后此空地上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最有可能是(  )(●表示原种植的植株,○表示繁殖产生的植株)
A. B. C. D.
例题3、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气候是指一个地区短时天气变化的状况
B.我国年降水量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
C.洪水、干旱、台风等都属于气象灾害
D.太阳辐射是地球天气和气候形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例题4、如图所示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 A 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 A 处的天气特点是   
(2)图中 C 处将受到    的影响,届时该地将出现降雨、降温和大风天气。
例题5、阅读有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造成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由南向北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读图乙,秦岭的走向是   ,秦岭---淮河一线一月的平均气温接近   ;
(3)读图丁,武汉的气候为   气候,其气候特征是:   ;
(4)读图乙,归纳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江地带(或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如种植水稻等)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5)读图乙本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地形复杂多样 D.南北跨纬度大
三、随堂练习:
1、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 B.气温是直线下降的 C.气温总体上是波动上升的 D.几乎是不变的
2、关于城市出现“热岛”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温增高 B.人口高度密集 C.空气严重污染 D.能量消耗较多
3、下列有关人类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是万物之灵,无须顾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B.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应利用自然规律使气候向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
C.人类应禁止砍伐一切树木,改良气候
D.人类应限制工业发展,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4、下列对诗歌或语句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B.“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反映了纬度位置对两地气候的影响
C.浙江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
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体现西北地区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5、下列关于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 B.冷锋过境时经常带来晴朗天气
C.暖锋过境时经常带来降雨天气 D.暖锋是影响天气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
6、小宇同学发现,附近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买到任何季节生长的“时令”鲜蔬,这就是反季节蔬菜。这个现象说明了( )
A. 蔬菜的适应能力很强 B. 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生活和生产方式
C. 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 D.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
7、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用水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你写出下列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1)夏天在房间的地面上洒点水降温:   。
(2)在城市建人工湖缓解热岛效应:   。温室效应的引起和   的增多有关。温室效应增强导致   、   、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   。
8、我国季风的形成原因:夏季,欧亚大陆气温________,形成________区,太平洋气温________,形成________区,夏季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_,即盛行东南风。冬季则相反,盛行西北风。
四、课后练习:
1、“温室效应”的成因主要是受( )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的影响 C.海陆因素的影响 D.洋流因素的影响
2、下列季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
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气压
C.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转移而显著变化
D.季风是影响气候因素之一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迎风破多雨而背风坡少雨
B.近些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C.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到百叶箱中,只是为了防止被风吹雨
D.仙人掌的叶成针状,有利于适应沙漠地区干燥、少雨环境
4、自西域归来的李白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而唐朝诗人王之涣却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试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两种风分别是(  )
A.东南风、西北风 B.西北风、东北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5、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A.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 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 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 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6、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会引起海平面升高外,还会引起的环境变化有( )
①中纬度温带地区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 ②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③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④由于海水蒸发旺盛,全球降水量将会大量增加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8、城市里的温度比郊区要高,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例如,上海年平均气温要比近郊高1.1℃,柏林要比郊区高1.0℃,莫斯科要比郊区高0.7℃。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
A. 城市中的建筑多是白色,反射太阳辐射热量的能力强
B. 城市中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因而用于蒸发水量损耗的热量很少
C. 城市人口多,建筑物密度大,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能力强
D. 城市中的绿化要比郊区好
9、下列关于季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 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气压高于陆地
C.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转移而显著变化 D.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10、读“亚洲东部和南部1月、7月的季风图”,回答问题。
(1)上左图中①处的风向为 。
(2)据图分析,东南季风成因是 。
11、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受纬度度位置和   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夏季节盛行风向     (填:相同或相反),把这种风向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   。
12、读我国冬季风、夏季风风向图,答下列问题:
(1)表示冬季风的是   图,此时宁波的气候特点是   。
(2)当我国盛行风向为B图时,我国东部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3)我们把   (冬、夏)季风影响明显地区称为季风区。
13、小宇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里夏天太热而不住他家,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间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一温度”坐标图。
(1)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    ;简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
(2)随着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城郊居民住进了新型社区,周围建有许多的公园湖泊,气候适宜,居住环境比市中心更为舒适,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来看,说明了    。
(3)如果图中所示为杭州夏季某日的气温,而在浙江东南部沿海此时正遭受台风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浙江省在夏季处在    (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4)2012年依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杭州被网友列为新“四大火炉”之一,引发广泛关注。受高楼、大气污染、人为热源等影响,夏秋两季杭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城市    现象。结合图中信息,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组”最新完成的一份报告草案宣称,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很有可能是近50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漫画“啊!地球出汗了!”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 、 ;此外,由材料可知,气候还受 的影响。
(2)“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 现象,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 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产生的。
(3)将下列地理知识重新排序,组成地理联系,并将序号填入对应空格内
A.全球气温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
D.燃烧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两极冰川融化
(4)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引起的后果是  。
你认为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15、下图分别表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A、B、C、D分别代表哪个城市?
A    B    C    D   
(2)四城市均位于我国   (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四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配合上的共同点是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大范围 冬、夏 相反或近于相反 2、亚洲季风
3、低 高 大陆 太平洋 4、温暖 寒暖交错 寒冷波动
5、波动上升 波动变化 逐渐升高 6、局部 湿度 降水量 恶化
7、生活方式 煤、石油、天然气 二氧化碳 保温作用 变暖趋势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A.浙江的冬、夏季风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材料未说明,不符合题意。B.浙江的冬、夏季风向是改变的,不符合题意。C.夏季总是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所以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气压要高,符合题意。D.冬季的时候,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气压要低,不符合题意。
例题2、A
解析:从题意可知4月开花,10月果实成熟,到了冬季逐渐脱落,从乙图可看出我国冬季风是从西北刮向东南方向,最好种子落在东南方向比较多,故A符合题意。
例题3、A
解析:A、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天气变化的状况,A符合题意;B、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B不符合题意;C、洪水、干旱、台风等都属于气象灾害,C不符合题意;
D、气候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跟造成天气变化的因素是一致的。太阳供给地球大量的热量,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太阳辐射的能力大不一样,也会造成气候的显著差异。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和各种地形、土壤、植被,它们吸收太阳的辐射的能力大不一样,也会造成气候的显著差异,D不符合题意。
例题4、(1)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2)冷锋
解析: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气温升高。(1)A处由于是高压区,天气的特点是天气晴朗,空气干燥;(2)C处位于冷锋坡,常常出现降雨、降温和大风天气。
例题5、(1)热量(或气温);(2)东西走向;0℃;(3)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4)地势平坦或高温多雨;(5)A。
解析:(1) 读图甲可知,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由南向北越来越晚,这是因为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即造成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由南向北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2)读图乙可知,秦岭的走向是东西走向 。秦岭---淮河一线一月的平均气温接近0℃。(3) 读图丁分析可知,武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4) 读图乙分析可知,长江沿江地带地势平坦、高温多雨 有利于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5)读图乙可知,本区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旱灾害频发。故A符合题意。
三、随堂练习:
1、C 2、B 3、B 4、D 5、B 6、C
7、(1)水蒸发吸热 (2)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
8、高 低压 低 高压 太平洋 欧亚大陆
四、课后练习:
1、B 2、B 3、C 4、C 5、C 6、D 7、A 8、C 9、B
10、 (1)西北风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的差异(陆地土壤和海洋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11、海陆位置;相反;季风 12、(1)A;干燥寒冷(2)台风等(3)夏
13、(1)农村;水量多,水的比热吞大,吸热不易升温 (2)人类活动可以改良局部区域小气候
(3)季风区(4)热岛;加大绿化面积,修建人工湖,建设城市“风道”等
14、(1)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人类活动 (2) 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
(3)
(4) 极地地区的冰雪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探索新能源;植树造林;减少私家车数量;等等
15、(1)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 (2)季风区;雨热同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教学设计
课题 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第6节,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要素,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天气的概括,天气的变化都有气候的背景因素,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比天气的影响更为长久和深远,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制约,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节律与气候变化也有密切的联系。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本节主要介绍了太阳、海陆性质、纬度位置、地形和季风等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机理。了解我国的气候状况,也有助于学生科学地认识我国的天气,包括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而学生对组成天气的各要素及其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褒,对我国不同地方的气候也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不同气候的成因有待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化,了解了这些知识,对后续气象灾害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起铺垫作用,所以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介绍气候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主要介绍季风、气候的变化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知道世界气候的变化;了解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科学思维:描述我国主要季风气候的分布规律;知道本地所属的季风气候的特点; 探究实践:学会观察图形,通过图形归纳总结与整理;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态度责任: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具有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重点 季风及季风气候特点
难点 季风气候的成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季风 1、季风: 季风是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2、亚洲是著名的季风区: 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亚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 3、亚洲季风的形成: ①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气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在冬季风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②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海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相对较高, 于是暖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到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4、我国季风的来源: 我国两大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冬季季风来自西伯利亚,而夏季季风来自太平洋。 5、我国东部季风的形成: (附视频) 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 中国东部的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1)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依据:主要是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程度;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是季风区; 不明显和不受夏季风影响的是非季风区。 注: 我国西北部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较差较大。 阅读: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根据考古发现和古代文字记载,绘制了中国近5000年的气温变化曲线。 根据图 2-54,归纳中国 500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二、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 2、气候变化的标志: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3、气候变化的反映: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 变化的时间长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至最短的年际变化。4、中国气温的变化和全球气温变化基本一致。 阅读:竺可桢4、全球气候变化特点: (1)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2)气候总是表现出波动变化的特点。 (3)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 5、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主要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 (2)对生物群落分布造成影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3)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4)对农作物的分布造成影响。思考讨论:1)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环境恶化? 2)我们能为保护大气环境做哪些有益的事? 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的活动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局部影响: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都能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增加湿度和降水量,减 轻旱涝灾害的危害。相反,毁坏森 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 (2)温室效应:人类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煤、石油、天 然气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3)热岛效应: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展、能量消耗较多、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特殊地区。这些特点使城市形成了一种气温较高、湿度较低、雾霾增多的特殊气候,它使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犹如海面上的岛屿,称为城市“热岛”现象。 视频: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3、反思: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不同程度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们要注意对大气环境的保护,逐步改良气候,使气候向有利于地球上万物生存的方向发展。如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减少有害废气的排放、开发和使用清洁新能源等。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也只有一个家园,人类在利用地球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把对地球的破坏降到最低。
课堂练习 1、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 ) A.地势影响  B.海陆比热差异 C.气压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 2、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C ) 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 B.气温是直线下降的 C.气温总体上是波动上升的 D.几乎是不变的 3、近年来,许多欧美的游客热衷于“末日旅游”,把旅游目光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消失的景观,游客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作为“末日旅游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D ) A.过度垦荒,将导致山体滑坡 B.气候异常,冰雪融水淹没乞力马扎罗山 C.海陆变迁,山峰将变成平地 D.全球变暖,可能导致赤道雪峰景观消失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 ) A.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趋于缓和 B.砍伐森林可以使地表水流畅通,从而增加湿度 C.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风速比较大 D.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破坏了高空的臭氧层 5、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回答:(1)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 。 (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 (3)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有 。[参考:(1)不断增加 (2)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植被的破坏等(3)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降水干湿状况发生变化等]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季风是指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 反的风。 2、季风对我国的气候影响最大。 3、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普遍高温,降水丰富;冬季降水较少,温 度较低。我国西部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较差较大。 4、目前,地球处于气温逐渐上升的过程中。 5、人类活动产生了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现象等问题。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改良气候。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