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涵养公共意识 做好关键小事——初中 主题班会设计理论背景:社会参与是中学生核心素养之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涵养公共意识,做好关键小事》这节班会从提高学生公共意识入手,旨在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实践背景:育英学校是一所文明的、受人尊敬的学校。于校长曾经提到过,“规则、信仰、风骨”是铸就育校教育品牌的价值标尺,是育校文化最重要的三个维度。育英学校的首要培养目标是行为规范。《涵养公共意识,做好关键小事》主题班会有利于改变学生的认知,涵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培养行为规范优秀学子的培养目标。学情分析:四初一学生在小学中高学段经历了三年疫情,再加上他们刚刚升入初中阶段,第一次在食堂就餐,第一次在思明楼上课,第一次面对诸多的专业课上课。尽管是初中学生,但他们的思维认知还不成熟,公共意识相对比较淡薄,需要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教育。1.通过对“我花钱买的饭,为什么不能浪费”以及“一张令人汗颜的罚单”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认识到光盘行动不仅关乎自己,而且关乎他人和社会,从而引出公共意识的概念。2.通过对公共意识概念的讲解以及对于“一张令人汗颜的罚单”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说出并理解公共意识的内涵。3.通过小组对“涵养公共意识,做好关键小事”有关问题的合作讨论,学生能够说出涵养公共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在校园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涵养公共意识。4.通过“乘坐飞机的母亲给同行乘客发耳塞”的学习,学生能把公共意识涵养的眼光从学校拓展到社会以及国家,能够体悟到“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人人相善其群,终将成为‘中国名片’”。主题活动过程一、导入——以学生问题现象切入教师展示学生食堂浪费图片,提出问题:1.看到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感受?2.有同学说:“我自己花钱吃饭,为什么不能浪费?”。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分享《一张令人汗颜的罚单》,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导学生关注“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从而引出公共意识的概念。二、公共意识是什么?教师提问:什么是公共意识?学生回答。教师PPT展示公共意识的内涵:公共意识包括公共规范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公共规范意识是指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们所体现出来的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的公共意识。例如公德意识、公共环境意识、公共秩序意识等。公共参与意识是指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基于主体性的认知与实践,以某种行为参与到公共生活领域中所体现出来的公共意识,例如志愿者、参与民主决策等。三、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和怎么做?学生小组合作与探究:1.在校园中,公共意识缺失体现在哪些方面?2.在校园中,涵养公共意识,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做起?3.涵养公共意识有哪些意义?学生把探究成果写到A4纸上,由小组代表进行分享,课后贴到板报上。教师总结:涵养公共意识,从每天的光盘行动做起,从安静有序、不穿越办公区、不在非运动区域拍球做起……当我们把这些做好后,我们能够感受到涵养公共意识带给我们的和谐之美、有序之美、高效之美、素养之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穿越办公区、小学楼,为什么不能在江山社稷广场大声喧哗、拍球,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背后的温度——不同学段之间是彼此关照和相互温暖的。教师分享老师在办公室和学校应该遵守的公共规则,例如办公室要小声交流,开会时关闭手机等。教师总结:育英学校的首位培养目标是行为规范。于校长曾说:“规则、信仰、风骨是铸就育校教育品牌的价值标尺,是育校文化最重要的三个维度。”“主动弯腰捡起地上的废纸;用爱心呵护身体有残疾的同学;主动关爱学弟学妹、团结身边的同学;在升旗仪式上都能够主动大声唱响国歌”。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关键小事,我们要尽力做好。四、从学校到社会、国家的认知拓展教师展示乘坐飞机的母亲由于担心孩子哭闹影响到乘客,从而给同行乘客发耳塞以及静音车厢事例,引导学生涵养公共意识不只局限在校园中,在社会公共场所我们也应做到安静有序。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有“你”的参与,有“我”支持,有“他”的配合,“人人相善其群”终将成为“中国名片”。五、班会延伸1.把学生讨论的有关“涵养公共意识,做好关键小事”的A4纸张贴板报;2.家校社协同,通过活动涵养公共意识;3.发挥班级学生以及教师榜样的引领;4.学生进一步分成小组,对保安、保洁阿姨以及老师进行关于“规则”主题的采访。教师反思面对校园以及社会生活中不遵守公共规则的事情,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让同学们更好地遵守公共规则,首先需要涵养学生的公共意识。本节班会课从学生身边的浪费现象入手,对现实生活中个别同学存在的 “我自己花钱吃饭,为什么不能浪费”的观点进行辨析,从而引出公共意识的概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说出公共意识包括公共规范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从思想上提高了学生对于日常常见现象背后的思考与认知。随后,小组围绕校园生活中的现象,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对公共意识的涵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非运动区不能拍球、为什么不能穿越小学楼和办公楼、为什么上下楼的时候不能大声喧哗”等问题,学生充分认识到规则的背后是有温度的。育英学校是十二年一体化的学校,遵守公共规则不仅是自身修养的表现,而且还是“彼此关照,相互温暖”的育英教育品质的充分体现。在校园生活中,不仅学生需要遵守规则,老师也应遵守规则,在讲老师应遵守的规则的时候,同学们听得非常投入和认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