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课 认识自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生心理课 认识自我

资源简介

初中生心理课 认识自我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观看《武林外传》视频
这个视频是《武林外传》中吕秀才“说死”姬无命的片段,其中涉及到了“我是谁”的思考。因此可以以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姬无命会被吕秀才说死?”,来引出认识自我的主题。
教师的总结: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姬无命从小是作为一名杀手培养的,他没有思考过关于自我的问题,对自己的认识都是非常浅薄的,所以吕秀才的关于自我的三大哲学问题才会让他迷茫,甚至陷入思维的迷障。可见,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主题活动1:十五个我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增加对自己各方面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了解自己所知道的我某一类项目多,说明你对这方面关注和了解多;某一类项目少或没有,说明你对这方面关注和了解少或根本就没关注、不了解。
活动过程:
描述
请以“我是……的人”这样的句型,完成15句有关自己的陈述句。(关于数量,可以根据自己考虑来选择,我之前使用的是10个我,学生基本都能够写出来,15个描述是努力够一够也能够写出来的数量,所以将数量改成了15)
分类
将陈述的15项内容作下列归类
① 身体状况(属于你的体貌特征,如年龄、身高、体型等)
② 心理行为(你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特征,如你的性格、爱好、意志力等。)
③ 社会角色类型(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认知,如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类型,所起的社会作用等)
评估
在你列出的每句描述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看看你的正号与负号的数量各是多少。
小组交流:
(1)你的15个我中哪一个类型的描述最多?
(2)你的正号与负号分别是多少?
(3)你觉得最能代表自己的一个我是什么?
(4)你最喜欢/讨厌的一个我是什么?
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深入去分析自己的特征。活动结束后,引入关于自我意识的概念与自我意识层次的理论介绍。
主题活动2:我的自画像
请大家在十五个我基础之上
完成自己的自画像
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活动步骤
(1)请依据你的十五个我来完成自己的自画像。
(2)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白纸,画一幅自画像,可以是形象的肖像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画(如动物、情境等)。请你尽量从画像的内容和形式上表现自己的特点。
(3)画完后请在旁边写上 5 个形容词来表现自己的特征。如:性格开朗、喜欢运动等,并在白纸背面右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第一种分享:全班分享
在第一轮上课的时候,我的方法是收取全班画像,选取几幅富有代表性的画像,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猜猜画的是谁。
(1)最后请画像主人谈谈这幅画的含义,表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2)同学们猜一猜这是谁的自画像,为什么这样猜?
(3)请画像的主人谈一谈这幅画的含义。
(4)你对自己的认识中,有哪些特征是大家没有意识到的,有哪些与大家对你的认识不符?你学到了什么?
但是这样的分享比较局限于时间,只能请几个同学来交流。
第二种分享:小组分享
在今年的第二轮上课,我改成了小组分享交流的形式。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自画像,谈谈为什么要这么画,自己的代表性特征。
我的感受是,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有些学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不知道怎么画,我会告诉学生不要有压力,这个画像不需要你画的有多好,只要你觉得这个能够代表你,就是可以的。请认真从自己的感觉出发,画出自己的自画像。
还有些学生只画了个火柴人的形象(我感觉男生中出现比较多这种情况),大部分原因是谈到觉得自己就是个很普通的火柴人,没有任何的特点,那么这个时候我的做法是引导他,想一想自己的特点(比如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喜欢/讨厌的事物等等),告诉他就算是个火柴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火柴人。
通过自画像的交流,让大家对于自己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并且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主题活动3:自画像漂流
自画像目的是让学生增强自我认识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
我们进行了自画像的漂流活动
活动内容:把自己的自画像在小组内进行传递,请收到的同学在画像旁边补充自己观察到的,但是对方可能不知道的部分,如说话习惯、不经意的动作、优点等等(活动设计来源于公众号“瑞外心理”)。
要求:
①请大家真诚的反馈,不要开玩笑或者故意伤害他人。
②组内每个同学都要进行反馈和评价。
小组交流:
(1)你收到了哪些评价?
(2)别人的哪些描述让你觉得很意外?
(3)这个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认识自己,原来我还有这些优点,我自己都并没有发现到。
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入关于乔哈里窗理论的介绍
理论知识:乔哈里窗理论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JoeLufthe)和哈里(HarryIngam)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依据人际信息传播双方对传播内容的熟悉程度,将人际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又称隐藏区)和未知区(也称封闭区),这个理论称为“乔哈里窗”,也称“乔哈里沟通视窗”。
人对自我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过程,我们需要缩小“盲目区”,挖掘“未知区”。
课后任务:采访亲人好友
如何缩小盲目区?我们刚刚的漂流活动是一个方法,从他人的视角里来了解自己。那么请大家回去后,找身边要好的亲人、好友让他们写出他们认为你的三个缺点和三个优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