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分散系及分类 课件(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分散系及分类 课件(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分散系的概念
CuSO4溶液
乳浊液/悬浊液
分散质:被分散成小液滴或小固体的物质
分散剂:液体
把一种(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CuSO4溶液= CuSO4 + 水
溶液
溶质
溶剂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空气
液 云、雾
固 烟、灰尘
液 气 泡沫
液 牛奶
固 油漆
固 气 泡沫塑料
液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有色玻璃
分散系的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不同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分散系组成 溶液 胶体 浊液
微粒组成 小分子或 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小颗粒或小液滴
微粒组成
分散系的分类
溶液
胶体
浊液
1 nm
100 nm
0
粒子直径大小
CuSO4溶液
淀粉溶液
泥沙混合液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
浑浊
分散系的分类
溶液
胶体
浊液
滤纸
半透膜
分散系的分类
不同粒子直径大小的粒子
胶体
透过
溶液
透过
溶液
透过
1 nm
100 nm
微观结构
胶体
浊液
溶液
分散系分类
均一、透明
稳定
均一、透明
介稳性
不均一
不透明
不稳定
宏观表现
分散系的分类
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能透过滤纸
课堂小练
1.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溶液在分散系中属于溶液,具有均一、稳定、静置不产生沉淀的特性B.溶液和胶体都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
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答案】C
【解析】大多数胶体是均一、稳定的,A错误。溶液、胶体、浊液都是混合物,B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较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烟、云、雾等都是胶体,并不是只有胶状物才称为胶体,D错误
课堂小练
2.“纳米材料”(1nm=10-9m)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得到的分散系为( )
A.溶液 B.胶体 C.浊液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胶体的分散质的颗粒直径在1~100 nm 之间,而 “纳米材料”的颗粒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就是胶体。
课堂小练
3.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胶体和浊液均不能通过半透膜
C.溶液和浊液可以通过溶液的外观来进行判断
D.淀粉溶液具有均一,透明,稳定的溶液特性
【答案】C
【解析】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离子的大小不同,A错误。胶体可以通过半透膜,B错误。溶液时均一稳定的,静置无沉淀产生,而沉淀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又沉淀产生,因而可通过外观进行判断,C正确。淀粉溶液在分散系中属于胶体,而非溶液,D错误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1-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组成 小分子/离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有机高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小颗粒/小液滴
外观特点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鉴别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
气溶胶
液溶胶
固溶胶
云、雾、烟
Fe(OH)3胶体,豆浆、血液、蛋白质溶液
有色玻璃、珍珠
分散剂的不同
分散质的不同
粒子胶体
分子胶体
Fe(OH)3胶体,AgI胶体等
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
胶体的分类
物质定义
物质分类
胶体是否也能分类?
胶核
+
+
+
+
+
+
+
+
+
+
+
+
+
电位离子
反离子
吸附层
扩散层
胶粒 带电
胶团 不带电
胶体微粒的中心叫做“胶核”
胶体表面由于吸附会带电荷,胶核带电,吸引溶液中异号离子
胶体是一个双电层结构
注意点: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
胶体的结构
原理
分散质粒子<入射光波长
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应用
区分溶液和胶体
1.介稳性
原因
胶粒带电(同种胶粒带相同电荷,相互排斥)
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不易沉积)
胶体的性质
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2.丁达尔效应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溶液
浊液
胶体
胶体的制备
(1)机械法:同机械的方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如研磨豆浆、研墨
(2)溶解法:将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 如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聚乙烯溶于某有机溶剂等
物理法
化学法
水解法:如Fe(OH)3胶体的制备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胶体的制备
取两个100ml烧杯,分别加入40ml蒸馏水和硫酸铜溶液,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
②用饱和FeCl3溶液
③注意加热的时间程度
④逐滴加入,不能搅拌
课堂小练
1.把一瓶Fe(OH)3胶体分成四份,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所述现象不正确的是( )
A.直接用滤纸过滤,没得到滤渣
B.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条光亮的光线轨迹
C.加入过量盐酸处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光亮的光线轨迹
D.长时间加热后再过滤,有滤渣
【答案】C
【解析】选项A,胶体也能通过滤纸,A说法正确。选项B,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B说法正确。选项C,用过量盐酸处理后,得到的是氯化铁溶液,不再有丁达尔现象,C说法错误。选项D,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有滤渣,D说法正确。答案为C。
课堂小练
2.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3胶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布朗运动
B.含0.1 mol FeCl3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0.1 mol
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答案】C
【解析】A项,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错误;B项,氢氧化铁胶粒是少量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含0.1 mol FeCl3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远小于0.1 mol,错误;C项,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正确;D项,通过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溶液和胶体,错误。
胶体的应用实例
自然水中的胶粒主要带负电
KAl(SO4)2·H2O 明矾
水解
Al(OH)3胶体,带正电
水的净化
卤水点豆腐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能混用,因为不同的墨水,其胶体都带电荷可能不同,混用易容易出现堵塞笔的下水孔
胶体的应用实例
课堂小练
1.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B. 用激光笔照射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C. 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腾的蒸馏水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 卤水点豆腐与胶体的聚沉相关
【答案】A
【解析】选项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颗粒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A说法错误。选项B,利用的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选项C,是Fe(OH)3胶体的正确制备方法。选项D,卤水中含电解质,会使豆浆中的蛋白质胶体聚沉。答案为A。
课堂小练
2.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线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尿中毒,可利用半透膜进行血液透析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答案】B
【解析】选项A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选项C是胶体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渗析);选项D是胶体的聚沉。答案为B
课堂小练
3.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电泳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答案】D
【解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电解质,血液是胶体,其胶体粒子带电荷,往伤口上撒盐会使血液发生聚沉。
敬请批评指正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