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手机管理案例背景介绍:最近几年,随着手机功能日益强大,不管工作还是生活需要,人人都离不开手机,而且还不止一个手机。中职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的问题引起公众关注。极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反对学生带手机入校,但随着反对的呼声越大,携带手机入校的学生反而越来越多。案例描述:小涛,入学成绩较差,课上少言寡语,回答问题不积极,课下与同伴聊的来。班级里多名任课老师反应,其在课堂上,总爱低着头,经常不注意听讲,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班级倒数。每次老师查看小涛是否在认真听讲时,他总是说在认真看书呢。当任课老师查看小涛同学书下面是否藏有手机,小涛同学拿起书来,配合老师查看,结果并没有发现手机。任课老师将情况反应给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及时留意小涛的情况,有一次,班主任老师亲自查看小涛的书籍,顺时一部手机从书籍里掉了出来,班主任老师翻翻小涛的书,发现在厚厚的书籍里用小刀刻出了一个手机形状的大洞,这样把手机放进去,再把书籍合好,平平整整,并不会鼓起来,老师也很难发现。原来,周末返校时小涛已经按要求上交了一部手机,这是另外一个备用机,而且两个手机都能正常使用。案例分析:学生违规使用手机属于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思想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范畴。分析学生违规使用手机的原因:1.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加之学生本身的基础比较差,出现听不懂,学不进去的情况,丧失学习热情,注意力不集中。2.中职生难以抵御网络虚拟世界的魅力。中职生正值叛逆期,常会犯小错,少不了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很难在现实生活中“称心如意”事事都得到满足。而网络虚拟世界,例如网络游戏,可以给学生带来满足感,释放不愉悦。从而对手机爱不释手。3.学校管理手机的制度有待完善。学生为应付老师的检查,常常将家里闲置的手机当作备用机,有的备一个,有的备多个,防止老师没收。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学校管理手机的制度有待完善,一味的“堵”不能解决手机泛滥问题,要用“疏”的策略。理论依据:具体策略: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观,价值观。爱护书籍,不能用来做违规使用手机的道具。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用备用机其实就是自欺欺人,最终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虚度了年华,最终一事无成。2.对违规使用手机者,加强制度管理。首次违规使用手机被老师发现,先没收,待本学期末家长统一带回,收缴。每次扣学生的量化积分10分,取消本年度评优评先资格。班级内部写检讨,第二次被发现,禁止本学期携带手机入校,并通知家长。3.班内同学互相监督,相互举报,发现问题及时跟班主任老师沟通,不要公开与学生产生矛盾。对违规使用手机被举报者,老师单独私聊,询问情况,进行引导,同时对举报者个人信息保密,避免同学间产生矛盾。4.对一学期不携带手机备用手机入校者,提出表扬,号召班级学生向他们学习,纳入评优评先资格。育人成效:经 过一学期的观察与记录,违规使用手机情况由原来占班级人数20%降至班级人数的15%。我想,一直保持原则不放松,有耐心,细心地坚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违规使用手机现象会大大好转。经验总结: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又充满挑战。面对学生违规使用手机的问题,还需要探讨更优化的管理策略,既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效果,又能充分利用手机先进、实时的网络资源。现提出个人的一点建议:1.在教室设置手机袋,袋口有班级每个学生的名字。每次上课将手机装入袋中,课余时间可以查资料,适当愉悦。2.在规定时间不能按时放入袋中的视为违纪,班主任老师代为管理手机一周。违规使用手机超过3次的,严禁携带手机入校一学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