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统编版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统编版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国的确立过程。
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爱与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复杂性和必然性。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制度。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相关历史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要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新课
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包括国内国际环境、阶级矛盾等。
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事件,如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标要求】
课标内容 考查指向
1.阐述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 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的历史必然性。 必备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判断、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结论和意义。 关键能力: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和现代史事实,提高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学科素养:理解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辩证看待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成就与经验教训,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再能旧中国。 核心价值:明确只有社会主义再能旧中国,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备考策略】
1.以“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议题,探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2.依据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分析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理解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特色,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
(1)过渡时期的起止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伟大意义
(1)决定性胜利: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3)重要的意义:在过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总的思路: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党的八大
(1)中共八大的最重要的贡献
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面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取得的成就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4.历史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5.关于毛泽东思想
(1)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知识整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的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3. 深化理解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结合现实,讨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挑战。
4. 巩固提升
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本课要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案例分析或历史比较,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或发表看法,激发课堂活力。
5.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感想或论文,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 课堂练习:进行课堂小测验或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相关阅读材料和练习题,提交感想或论文。
3. 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 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包含历史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学术文章等。
七、结论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讲解和深入分析,使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过程及其意义。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八、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练习
1.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说:“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①“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社会主义改造
②“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建设国家工业化基础
③“逐步的和平转变”事件后,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④“逐步的和平转变”事件后,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商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积极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此后,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也加快了私营工商业改造的步伐。这种变化的成果是(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我国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③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据统计,1952—1978年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1.3%,其中重工业增长了2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3.7%;工业产值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由1952年的19.5%上升为1978年的46.8%。“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建设使我国( )
①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
②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④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进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某班级同学在政治课上,围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主题展开陈述和讨论,同学们提炼的下列观点中,能够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
①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而占据了生产关系的统治地位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③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④当代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站起来到富起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土地改革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大解放区领导贫苦农民进行的大规模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从实行有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现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初级社,再发展到实现集体公有制的高级社三个阶段。两者的共同点是( )
①把土地私有转化为土地集体所有
②激发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③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④对革命取得胜利起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到1956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但从整体上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1)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过渡时期,请详细说明党在这一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是什么?
(2)请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谈谈社会主义改造有何意义?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从此走上了欣欣向荣、独立发展之路,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D
【详解】①:“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正确。
②:“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建设国家工业化基础,②错误。
③:“逐步的和平转变”事件是指三大改造,在此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③错误。
④: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A
【详解】①③:“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③正确。
②:“三大改造”完成时还没有实现先进的工业国目标,②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不是“三大改造”的成果,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C
【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段时间我们还不是先进的工业国,①错误。
②:1952—1978年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1.3%,其中重工业增长了2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3.7%;工业产值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由1952年的19.5%上升为1978年的46.8%,表明社会主义建设使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正确。
③:材料仅表明我国在实践领域取得成就,未体现理论发展,③排除。
④: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6倍,“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这表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进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C。
4.B
【详解】①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主要围绕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公有制从此居于了生产关系的统治地位,这都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③符合题意;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不是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②不选。
④:该选项能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不选。
故本题选B。
5.C
【详解】②:无论是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还是社会主义改造都能激发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符合题意。
④:土地改革运动,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所有,调动了解放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推动作用,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将农民所有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也起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④符合题意。
①:土地革命的目的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①不符合题意。
③:土地改革运动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2)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②这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7.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