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遇到“棘手”家长,怎么办困 惑我校有位年轻班主任最近遇到一位棘手家长,不知如何是好。起因是,新接手的班级有个孩子非常调皮,上课随意说话,走过位,下课乱冲乱跑,偶尔还跟同学发生冲突。她跟其家长电话沟通后,该家长就打了孩子一顿,并拍照发给她,还扬言要去教育部门状告,理由是班主任连累他打孩子的。此刻,该班主任非常慌张无助。请各位帮帮这位班主任,想想该如何跟这位家长沟通,以后该如何教育这位孩子?支招该家长的言行是很有问题的,甚至是三观不正的。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不听指挥,很大程度上跟家长的家庭教育有关。遇到这样的家长,班主任首先要有保护意识,与家长的沟通时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和沟通的技巧,必要时要做好录音,在经过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如实反映孩子在校情况,并做好记录;其次要及时跟年级和学校反映情况,得到学校的支持;第三要摆正心态,做好职责,要知道班主任不是超人,对于“问题学生”的学生问题,我们没有包治百病的能力,力所能及尽责就好。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孩子来说,家长是谁,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都是没得选择的,孩子很无辜也很可伶,作为班主任,要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多施与关爱和正面的引导,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改变,动辄就向家长反映问题,只会把孩子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当学生有错的,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是一种正常的表现!能被老师批评,是做学生的一种幸福,老师关心你才会批评你,如果他不想管你,也可以视而不见,让你继续走神,他继续上课。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有表扬,有批评,严慈同体的老师,才是负责任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不爱你,根本不需要批评你,甚至完全可以对你置之不理。如果家长是不理解的,或者是蛮不讲理的,还是要把老师告到教育局上面,老师可以说明自己的原因,如果教育局说老师做错的话,请问何为教育?首先,家校矛盾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次班主任致电家长反映情况,家长打孩子并把责任推到班主任身上,只是积压的怨气终于爆发而已。我觉得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多是日常沟通出了问题,例如,有些老师动辄就向家长反映问题,只报忧不报喜,把问题放大了。其实学生在校时发生的小问题,班主任完全可以把问题化小,小事化无,平时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可以更有技巧,如班主任可以这样说:”最近您的孩子**方面表现不错,**方面有进步。如果平时在校时注意安全就更完美了。”这样家长会容易接受。图片其实我们当班主任的过程中,各种个性的家长都可能碰到。跟家长沟通,班主任要做到内方外圆,既坚持原则,又注意跟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针对本案例,学生的表现影响了他人,不能放任不管,不管会影响到其他人。可以把家长邀请到学校,先谈孩子的优点,再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一起制定整改措施。当然,家长如果已经因为自己打孩子告到了教育局,班主任务必把此事跟学校政教处反映,可以请学校领导出面一起帮忙处理此事。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别忘了学校是我们的后盾。小学生调皮好动是正常的,班主任及时跟家长开展沟通反馈该生情况也是正确的,错误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才是导致孩子屡教不改的根源,该班主任如果继续向家长反馈该生的行为表现只会取到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建议该班主任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学校行政领导,请求学校领导协助一起约谈该生家长,力图消除该生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让该家长认识到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家校及时联动,老师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行为表现并不是变相向家长打小报告,只是寻求家长配合共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该班主任也应该为及时开展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和善经验,不断地完善解决学生问题的工作方法技能技巧。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一定是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另外,班 主任每次在跟家长沟通时,语气是怎样的?如果语气都是比较冲的。家长会不会是以这种形式威胁班主任,让班主任不再敢打电话投诉他孩子的这些行为呢?这种情况,在教学上我也碰到过。或许尝试可以这样做:1.孩子每次发生这样的行为时,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语气平和一点。在汇报孩子违反行为的同时,尝试告诉家长其实这孩子也有优点(说出较突出的一点),引导家长去怎么做好家庭教育。2.对于这次家长说要去教育部门投诉,班主任可以这么做,先在学校调查孩子关于这次被家长打的原因,做好相关引导,并调查家长平时是否也有这种家暴现象。最后可以让孩子写下来。当有了文字记载佐证时,家长就不敢这么嚣张了。3.可以让家长到校进行沟通,并明确告诉家长这种行为只会让老师不敢管教他孩子。当学校老师不敢管了,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受到影响的。现在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班主任可以这样做:第一,首要做的事,请家长来学校进行和平交流,理解家长的无力感。她打孩子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方式过于极端。因此要帮助家长掌握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第二,对于孩子,班主任老师要孩子聊聊,柔和亲子关系使孩子认识到老师是在帮助他们,而不是激化他们的矛盾。第三,结合上面麦老师的建议,班主任老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少用批评式的语气,多用一些商量的语气。作为新老师,经验不足,在处理这样的家校矛盾时未免慌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要站在老师的这边,坚决维护老师的职责和尊严。从案例里我看不出老师有什么失职之处,看到的是家长的无理取闹和蛮不讲理,对于这样的家长这样的行为,学校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委曲求全。每个熊孩子的背后就是熊家长,对于这样的学生和家长不能置之不理,如果家长对班主任心存偏见和不满,德育领导需介入调和,也可以借助同学的力量去帮助规范这个孩子的行为,班主任也需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家庭教育观念不同,家长表现出对学校对教师的态度也就不同。在认清了这一事实后,教师应当自我调适。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秉性。这种秉性直接投射到学习上,就是受教与否。受教的学生,接受学校的教导;不受教的学生,不易或者根本不接受学校教育。后者的话,家庭的态度至为关键。所以,关注学生的差异,其实就是关注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态度的差异。(一)把握好教育的边界。学校教育被赋予太多非教育属性的任务。这是社会问题。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厘清边界。哪些是学校教育任务,哪些是非学校教育任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不是万能的,教师更不是万能的。想通这一点,对于某些学生屡教不改,也就释然了。(二)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教师游刃有余于教学,却囿于交际。交际,是教师的教学和教育技能。作为班主任,和家长打交道,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是上策;争取家长理解和合作,是中策。相信今天这个案例只是极端情况,凸显了极个别情况的家校矛盾。如何跟这位家长沟通?首先读懂这个无助的家长,达成都是为了孩子的共识。家长一系列行为背后隐藏的信息是“我很着急,我没有办法”,进而选择了“威胁”的手段进行诉求,他的情绪冲动掩饰了他的真正目的“请帮帮我”。班主任可以先安抚家长情绪,表达理解与同理心,让家长感觉到他不是孤立无援的,还有您——班主任一直和他站在一起。然后就学生在校问题,站在家长角度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平时给予家长一些学习辅导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对家长和孩子一样需要多表扬,对他们的点滴努力给予及时肯定。有了班主任的肯定,家长会更加支持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也会更加多的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怎样教育这个孩子?“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一旦丧失信心,他们通常会采用一些错误的方法来寻求过度关注。结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班主任平时多多关心,鼓励这个孩子,发现他的亮点并授予发挥长处的机会,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除了给他基本的学习方法指导以外,建议通过主题班会教与孩子们如何与伴相处,管理情绪方面的知识。同时建议这位新老师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及时跟学校领导反映此事,必要情况下作好相关文字,录音记录。毕竟我们面对的是背景不一,经历不一,教育程度不一的家长。我们是老师但不是神,不卑不亢,恪守尊严,然后尽力而为就好。个人认为,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明确角色定位,清楚自己的教育职责;其次,摆正自己心态,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即可;再次,积极寻求良策。这样,从容、淡定去面对各种随机出现的问题,总会迎刃而解的。案例中的家长可以说是非常蛮横无理,教师面对的家长群人员比较复杂,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文化层次、各方面的素养也有所不同,有些家长总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自认为对孩子有利,殊不知家长在孩子面前有着“身教重言教”的重要作用,这个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应该受家庭教育影响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首先还是要约家长到校沟通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最好有学校德育领导在场,通过视频录音等留证据,最后要有文字记录留底。如果学生爸爸实在蛮横不讲理,可以试试跟学生妈妈或者家里面比较讲理的家长聊,要跟家长达成共识: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把孩子教育好才是最终目的。作为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和沟通能力,平时跟这位家长沟通的时候注意说话艺术,不要太直接生硬,这个家长可能是听多了学校投诉后恼羞成怒,自己又没有教育方法,就把脾气发到老师身上,如果确实难以沟通的话建议还是移交学校德育处协调处理,提醒这位教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注意言辞,不要留下把柄,注意保护好自己。从这件事情中我们提醒自己,棘手问题时要学会保护自己,最好是能以短信或者微信等书面形式与家长沟通,留下证据。面对这样的家长,只能联系领导一起利用校规与中小学行为规则解决问题,不能让这样的家长觉得老师是可以随意欺负的。如果这位家长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得到惩戒,那么往后应该还有很多老师会受伤害。总结: 良 策基于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孩子好动的是天性,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教师不要动不动就给家长电话。当然如果孩子犯错比较厉害,还是要跟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是教师必须注意跟家长沟通的技巧,欲扬先抑的方法,先肯定孩子的优秀表现,再把孩子的不足,说出来。这样与家长沟通,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同时,作为班主任,要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多施与关爱和正面的引导,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改变。要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才能,搭建平台,让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得以发挥,只有让孩子自信,有作为,学生自然发出正面的关注。基于家长,班主任可以先安抚家长情绪,表达理解与同理心,让家长感觉到他不是孤立无援的,还有您——班主任一直和他站在一起。以及多给予家庭教育的指导。但如果家长继续无理取闹,那教师就要学会保护自己,必要时,让学校德育处介入解决,还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视频,录音,文字等等方式,作为证据。总而言知,班主任不是万能,力所能及尽责就好,问心无愧就好!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