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初中班主任工作案例 怎样走进青春期性格改变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初中班主任工作案例 怎样走进青春期性格改变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资源简介

初中班主任工作案例 怎样走进青春期性格改变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案例
怎样走进青春期性格改变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班上有一个女学霸,最好成绩是年级第8名,性格温婉,做事有条理,认真细致,毛笔书法常参加比赛,数学科代表。家里姐弟3人,她是老大,爸爸最疼爱她,家长会、和老师沟通,甚至是接送,都是爸爸。父母来这里务工,全家靠爸爸一个人工作,这个学期爸爸回老家工作了,剩下妈妈一个人照顾三个孩子。从初一开始,家长反映她吃完晚饭后要睡一会才起来做作业,越夜越精神,常常要凌晨一两点才能做完作业,导致睡眠不足,但是成绩依然保持年级前20名。上了初二后,发现她上课神游比较严重,精神萎靡不振,作业常常要第二天早上回来做,这个学期成绩退步到年级45名了。平时和她的交流中她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像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帮助她?
二、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从案例叙述中分析,该孩子可能存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孩子本身也采取“缓一缓”的方式,先睡会再做作业。其作为老师和家长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问题出在哪里,及时有效疏导。关于带孩子看心理医生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先家校合作了解情况的程度再决定。 案例中的学生可能是感觉到了来自家庭的压力,想拼命努力地学习改变现状,但是却使得自己越来越封闭起来,我认为家长要多关注她的心理状态,妈妈可以在她平时放学回到家时多跟她谈心,关心她在学校的学习和跟同学的相处情况,成长过程中,爸爸的角色也是不能缺失的,因此,要创造机会一家人相处,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动力。在学校,老师也要多关注她,在班上尽量给她一些机会,例如帮班级做点事情,帮老师一些忙,让她多跟同学和老师接触,感觉到自我价值和存在感,教她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多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再慢慢改掉熬夜做作业的习惯。
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敏感、自尊心、同伴对比心理比较强。女同学的症状可能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造成的,一是家庭与父母,家庭的环境和条件较差,父亲又不在身边,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她自然会与周围的同学对比,同时可能父母对她的期望较高,但又缺少关爱和沟通,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大。二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随着学习知识的难度加深,学习竞争越来越大,人际关系没处理好,导致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紧张,又得不到有效调适,产生学习焦虑,上课专注力不集中,效率低等,从而出现“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等心理反应。
建议:父母、学校(老师、同学)多关注该生,施予更多的了解和关爱,给她创设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的机会,引导女同学走出心理阴霾;父母多陪伴,结合到目前该生的家庭状况,家长可以考虑回老家生活,一个完整的家庭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必要时需求助心理医生,诊断是否病态,及早介入。
案例中女生由于家庭成长环境相对窘迫促使她成长为一个懂事,认真细致,性格温婉的女孩,但实质上透露了她内心里很自卑,慢慢地对周边的事物产生了恐惧,导致了女生的内心里非常抑郁,促成了社交恐惧症,而社交焦虑障碍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内心的抑郁想法,造成了学习、交往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有条件可以推荐她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师生以及家长们也应该积极引导她正确地看待周围事物,停止不切实际的预测。正是她对身边社会状况作出了虚假,不切实际的预测,才引起了一系列不必要的焦虑。导致了女生害怕社交,因此应该鼓励女生勇敢摒弃内心里的消极想法,一旦识别到这类消极的想法进入自己头脑时应该立刻否定摒弃,要勇敢向阳光积极方面思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其次要尝试转移注意力,日常学习生活中把自己的注意力重点放在学习上,与同学们交往中也尽量关注自己。尽量关注周围环境,谈话以及与周围人的联系。慢慢地走出内心的桎梏,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案例,我觉得这个孩子造成压力过大的原因主要是家家庭原因。建议班主任先跟家长沟通问清楚,才能想办法对症下药。一是有可能让孩子的父亲能陪伴在身边,父亲对于孩子的安全感非常重要。二是家人要注意沟通,不要给孩子压力,不要强调学习,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三是这个孩子个人觉得不再适合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了,可以休学,以家人多陪伴开导为主,自己学习为辅修养一段时间。
初二的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发现学生有行为或是思想上的异常,老师和家长都要及时介入,给予帮助和指导。孩子上了初二以后,一方面家庭的因素对她影响很大,她无形之间就会给予自己压力。另一方面,她可能在群体班级里不感受到温暖,没有归属感和存在感,以至于她害怕和同学交往。作为老师,可以尽可能找她多谈话,给她一些班级任务,让她在工作中与同学们多接触。也可以找几位信得过的同学,多跟她交流沟通,带动她重新融入班集体。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多跟孩子沟通交流,给予她关爱,让她重新树立信心。若孩子病情逐渐加重,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对症下药。图片
案例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正是这种年龄特点,导致她怪异行为和胡思乱想的出现。而家庭变故及校园事件的发生,孩子一时不知所措也是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恰当的关注和鼓励即可。有时,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给她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挫折教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建议:1、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远在老家打工的最疼爱她的父亲,多给予精神鼓励;2、针对该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我想这应该也是很多初二学生会遇到的困惑),在班上展开“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如何正确的与他人交往”等主题活动;3、鼓励学生在班上或学校承担适合的职务或参加自己擅长的活动(如案例中提及她做事有条理、认真、毛笔书法常参加比赛),帮助建立自信;4、鼓励孩子劳逸结合,从体育活动中放松自己,释放压力;5、为学生自己断定的社交恐惧症、抑郁症正名,如有专业鉴定就更好了,或许这只是她给自己的“心理枷锁”,没有她想象中那么严重呢?
青春期的男女生,性格多变易变,且多是偶然因素促成。那个女生,学业从学霸到居于年级中等,性格从温婉到恍惚。这是怎样的落差啊!没有人会比她本人更苦恼和焦急。她一定做过许多努力,她不想成绩退步,她不想上课时神游。她何尝不想融入群体,何尝不想和同学打成一片?为了这,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呢?作为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女儿性格上出现了问题。好多外来工,生活压力大,传统观念重,都可能导致父母对子女出现的心理问题忽视。采取内紧外松的方式,多关心女儿生活,多与女儿互动。用家庭温暖父母之爱化解女儿心头遗憾。这比去看心理医生要好多了。作为老师,尤其班主任,不必刻意去关注她。就把她当做普通学生看待,平常多创设机会,给她更多的表现机会。或让她承担班级任务,或让她展示才能,或让她参加群体活动。豆蔻年华,不可承受生命之重。这世上,惟爱包治百病! 趁着孩子尚小,纵有创伤,愈合亦快。
总结:青春期性格改变的孩子,我们该怎样帮助她?
一、家庭方面
家长要多关注多陪伴多沟通多关爱,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想办法改变家庭生存现状,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爸爸的教育和陪伴。家长要正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如有必要,可找专业权威心理咨询师寻求打开心结,调适心理变化,一个孩子,唯有身与心的健康才是健康,而爱,包治百病。图片
二、学生方面
学会接受和悦纳自己,坦然面对家庭的窘迫和学习压力,懂得释放压力。平时要主动和周围的同学交往交流,多参与班级活动,学会与老师、父母和同学交流倾诉,懂得遇到问题的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
三、学校方面
老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身与心的变化,平时多关注,并适当安排她做班干部,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鼓励周围同学多与她交流交往。发挥她的特长,多参加书法比赛等,在集体生活中找到存在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