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管理】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告状——小学班主任工作室班级育人案例班级管理立德树人引言大家对“如何处理学生告状”问题有了明确的应对策略。在思维的碰撞与深度的梳理中,老班们班级管理的技能逐步得到提升。三年级主题:如何做一名懒“法官”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告状,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关系到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也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以及以此形成的价值观。没有教过小学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琐碎。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很多来自学生的告状。处理这些问题,是非常考验成人耐心的,因为在大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事情,在小孩眼里,却都是大事。日常教学当中,相当一部分的纠纷与告状就是一些很琐碎的事情。如果身为大人,没有蹲下去倾听儿童诉说的耐心,只有简单粗暴的裁决,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可。所以,面对孩子的告状,第一要紧的就是花时间和耐心来仔细地听孩子说,详细地了解经过,才能做出公正的裁决。对儿童来说,这种公正是很重要,也很珍贵的。学生告状,表面看起来都是学生来找老师反映情况,指责他人,其实动机各有不同,我认为主要分成三类。一类告状是出于儿童朴素的道德感,他们要指出那些破坏规则的行为,比如考试作弊、逃值日、抄作业等,在儿童看来,这就是错误的行为,是应该被批评、被指正的,他们告状,只是出于简单的是非判断。第二类告状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比如被人欺负、捉弄,虽然这种骚扰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严重,却是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的事件,作为老师,也是必须介入的。第三类,其实在学生群体中也不少见,那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心态,出于嫉妒或是威胁的动机,告发他人。这种告状,堪称“儿童版告密”,是身为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我觉得对这种心态的扭转,远比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更重要。面对不同的告状动机,我们要有不同的对待方法。对第一类告状,我会让告状者公开在班级里说,在全班面前表述自己的观点,批评那些不正确的行为,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使全体学生从中得到教育。既然是批评不正之风,我觉得可以心怀坦荡,公开表达。我把这作为学生品行教育的一种渠道。对第二类告状,我认为,老师一定要做好法官兼老娘舅的角色,因为这类纠纷往往经过复杂,涉及学生很多,学生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又会用谎言为自己遮掩。老师要在纷杂繁琐的各路线索中搞清事实真相,很不容易。如果在学生来告状的时候,只是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强行让他们互相道歉,收到的只能是表面上的平息,学生心里并不服气,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曾经有一个内向安静地孩子来告状说同桌总是打他,他忍无可忍。我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发现,其实那个欺负人的孩子自控能力差,脾气大,只是在老师面前装得比较好,一直未被发现。作为老师,在处理好纠纷之外,我又教给学生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式,告诉他们在遇到自己情绪很差的时候该如何排解,当别人有矛盾的时候如何处理。这样就把告状作为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来帮助孩子成长。像这类告状,我一般都是私下里一对一地沟通教育。第三种告状,我觉得是最需要教师警惕的,我们绝不能培养学生来做告密者,这是很可怕的。有一次,有几个男生在背后偷偷说老师坏话,被人举报了。我严厉批评了举报者。我对学生说,我不在乎谁在背后说老师坏话,我根本不想听任何关于这种行为的举报。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发发牢骚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受得起被学生背后议论。我多次对学生说,一个班级里最重要的是信任感、安全感,除非是影响他人的破坏行为,发生了严重的错误,其他都不必来跟老师说。我希望学生们举止文明,班级井井有条,但我不希望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告密来掌握他们的动向。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任性、缺乏群体概念、交往能力及解决能力。作为我们——主要的教育者老师与家长,当孩子告状时,还要教给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一些小的事情,如:协调商量、关心安慰等,让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间的小矛盾,使他们建立社会交往的意识和情感,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学习与伙伴交往的策略和待人处世应有的态度,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