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班主任工作案例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师说过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只有充分的展示这种教师之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带着这份无私的爱,默默奉献自己,才能滋润学生心灵。一、案例背景以前教过一个学生,有点儿调皮捣蛋,喜欢在课上接老师的话,而且接起话来一发不可收拾,引得班级学生哄堂大笑,扰乱课堂秩序。自习课作业也是随意涂写,字迹潦草,且老是在自习课上随意走动,说说小话儿。刚刚接触他,几乎每天都有老师反映这某某同学又怎么怎么地了。这个学生又比较聪明,查询之前的成绩,也很不错,我想着能通过谈话,引导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专心于学习,此学生立马就答应了。可是后来又一如既往,就是那“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更甚者,稍有不合他心意,稍加批评他,他就会立马脾气大爆发,甚至会大声争吵。了解到之前他亦是如此,本想着算了吧,可是想到自己的初心——不主动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就又暗暗下定决心:“不转化他,誓不罢休”。二、案例分析和该同学几次“交锋”,均不欢而散,自己反而一肚子气。冷静下来,整合我们谈话内容,了解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因为他调皮的性格,惹得各个老师不舒心,班主任老师将其单独调到角落里就坐,甚少给予关心爱护。进入高中后,新的环境,他害怕再出现之前的问题,因此想努力引起老师的注意。另外,几次班会课上比较温情的发言感觉到该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其实是很细腻的,但同时又比较倔强。三、解决办法针对以上分析,我想这样的学生更需要的是关爱、鼓励,即便说教,亦应该从他的优点之处入手,再引向问题所在。我试着在课堂上表扬他,他顿了一顿,然后摸着头说“老师,你再说,我都不好意思了”。他的话我感觉到他的渴望,他的真心。班会课上,我会特意再说说他的发言让大家感到很温馨,很温暖,而那一次班会上他的发言让全班人都刮目相看。课下,多与其交流,引导他说出他的困惑,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对于他偶尔提出的小请求,可以用等量代换的方式稍加满足。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定不要被学生的言语行为冲昏头脑而不注意措辞,伤害到学生;另外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耐心的对待学生的问题。经过一学期的“斗智斗勇”,新的一学期开始后发现他整个人都成长了,虽然依然会和老师接两句话,但是学会分时间,分地点;虽然还是会出现一点小调皮的事情,但是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他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监督。他的改变,我在班会课上加以放大和引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进步,并说老师认为他在学习上的潜力很大,相信他也会在学习上令人刮目相看。不管别人怎么看,依我对该同学的了解,他虽然固执、调皮,但却也是一个有温情、知错能改的好同学,我相信他会越来越好,毕竟现在他正走在向上的大道上。 四、反思感悟1.不可或缺的二心——信心和耐心学生犯错误,尤其是习惯性的错误,作为老师的,应该有发生反复的思想准备,绝不能够急于求成或丧失信心。在引导教育此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碰壁”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不要放弃转变他的信念,要有耐心慢慢慢引导,事实已经证实:信心是基础,信心不会枉费。 2.不可或缺的是师爱 在班级教育中,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多交流思想,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用真心感化学生的心灵。多采用换位思考、“心灵感应”,给予一份理解、一份同情。对于上述类同学,放下架子亲近他,对他敞开心扉,并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坦诚自己的问题,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问题。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自由的人,我们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应该是努力构建新人的桥梁,让他们相信老师会和他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对于这个事件,我明白管理班级,不仅要注重学习纪律,更要关注学生自身问题。我也要努力和学生交心,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让学生能感受到作为班主任我会帮助他们面对困境,冲破困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