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班主任该如何处理呢?——初中班主任典型工作个案分享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出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班主任该如何处理呢?——初中班主任典型工作个案分享

资源简介

出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班主任该如何处理呢?——初中班主任典型工作个案分享
出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班主任该如何处理呢?
——班主任典型工作个案分享
【摘要】
“心理问题”成为现代人存在身边的通病,曾有专家说过,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理问题”,这才能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在班级里如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对于班主任来说是头疼的事情,因为它不像一场感冒,吃了药就好,而是反反复复,甚至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来。如发现该生的情况,班主任应咨询心理老师的意见,从日常细节入手,多关注多留意,心理辅助的跟进也许让班主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辅助、成效、反思
最近,班主任黄老师发现班级的小莉同学精神不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连她平常喜欢打蓝球的活动,她也不想参与。开学过了一个月后,她甚至以各种理由不回校,任凭父母如何劝说,最终结果还是在家里呆着。父母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心理精神科的就诊,该生出现轻度抑郁的症状。当黄老师得知该情况后,马上与家长进行面谈,经过面谈后发现父母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错。读初中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她们对其溺爱有加。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她的姐姐成绩一直都很好,她的父母对她很关心,但在她的眼里却是过分关心,因此不喜欢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小莉身体状况一般,小学时成绩中等,无明显心理障碍。从中学开始,由于学习任务加重,她的学习开始成绩下滑,最终没有考上高中。小莉原校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不允许有学生影响学校教学的现象出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抓学习上,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对象她这样的学生注意很少。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不但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教会她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反而拼命的对其施加各种压力,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经常在课堂批评或不正确地评价她,说她没有上进心,一天到晚只知道发呆消磨时间。由于教育的大环境使她觉得越来越不被人重视,这更加剧她对学习的厌倦,进而会转化为对周围事物的厌倦。
一、查找根源,对症下药
抑郁症即神经症抑郁,病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孤独、不愉快、忧虑、失望和精神痛苦,有时还可表现为具有攻击性。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因心理遭受长时间不良刺激后而诱发的。抑郁症的行为往往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孤独、离群,对同伴和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冷漠,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容易自我贬低、自我责备,甚至产生自虐,性格极其古怪。有的患者会变得固执、焦躁不安,易发脾气。另外还具有周期性的喜怒无常,有时患者还会表现出爱挑衅、有破坏和攻击行为出现。此外,这类儿童还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腰痛、失眠、食欲不佳、消瘦、全身游走性疼痛或搔痒等。
从小莉这一个案可以看出形成其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莉的挫折主要来自于初中阶段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习困难进行教育,经常在班级中批评她,挫伤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和她的自尊心。进而形成不良的情感认识,即厌倦学习,从而加快其成绩下滑,同学们也不愿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她(所谓的差生)接触,让她缺少跟别人交往的机会,便使得她更加封闭自己。很明显这是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 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二)心理防御的过分表现。我们都知道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之一就是压抑。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压抑,这种被压抑的冲动与欲望并不会消失,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小莉就在这种情形下,把自己的抑郁转化为胡思乱想,经常有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想法。
(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较严重的偏差,进而形成不良的认识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意志的指导下使她去行使一些不合常理或不正当的事情。
二、心理辅助,密切跟进,从细节入手
(一)班主任树立“知心姐姐”的角色,从谈话中建立信任
在班主任的一再要求下,小莉主动找到了黄老师。请她坐下以后,她看起来很紧张,两手捏着衣襟,大约沉默了一分钟。黄老师问有什么心里话,你可以讲,班主任会替你保密,以取得她的信任。当然她还是将信将疑。她开始讲话,但班主任从她的讲话可以看出,她并没有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而且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这是人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表露出她既想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次谈话主要问了一下她对新学校的感觉和原校的情况,以及她的一些兴趣爱好,为下一阶段的诊断治疗打下基础。在谈话过程中她显得比较激动。我也察觉她看问题的方法与一般学生有很大不同。
从谈话中黄老师了解她的情绪变化和认知困惑。在谈话中一方面和她交换我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设身处地的站在她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利用谈话帮她树立信心,找回自尊,慢慢地她不再会责备自己没用,没人瞧得起,因为我已经给她最多最直接的关心。她逐渐喜欢我去找她谈话,后来她跟我讲,每一次谈话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放松,一种从未有过的信任。我也鼓励她主动找我聊天。应该说这一阶段的策略实施还是比较顺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发现闪光点,细心呵护敏感的心灵,多鼓励多支持
随着彼此信任关系的逐步建立,小莉开始跟黄老师谈了一些自己看问题的方法。她说,一次在图书馆看书,正看得兴致浓浓,突然附近有一个人的手机响了,她心里想,这个人怎么这样没道德、没修养,真是社会的渣子,像这样的人应该给予严惩,甚至应该判死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有人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等,她都会认为这样的人会破坏改革开放,会阻碍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应该在社会存在等等。从她的言谈中可以看出,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进而形成适当的情感意识,从而导致她用不适当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客观事物和突发事件。正因这样,长期的不当情感积累,给其内心造成极大压力。
为此,班主任黄老师主动去发现她生活、学习中每一处闪光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还刻意的安排一些额外劳动给她。有一段时间我安排她每天负责打扫教师办公室,她打扫的很认真,每天还帮老师摆好桌椅放好物品,办公室的老师都夸这个学生不错。班主任也借此机会在班级大大表扬了她,看得出来她虽略显羞涩,但内心是很开心的。除此以外,针对她的特点提出一定的要求。第一,每个星期要能够举手发言一次。第二,能够很工整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我们之间建立了信任,她的作业慢慢能很好完成,虽然正确率不是很高。可是举手发言她却一时很难做到,为此我还特意关照任课老师,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逐渐引导她主动发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三周的引导,才有了她的第一次主动举手,就这件事我还特意打电话给其父母,要求给予她表扬,她父母也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了。事后她别提多开心,还特意跑到办公室告诉班主任这件事,也鼓励她做得更好。
(三)朋辈信任建立,借助外界正能力,重获学习生活信心
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有一次到表哥家做客,看到表哥的飞机模型很漂亮。她就说了一句,这个模型做得真好。结果她表哥说这不算好。为此她就一直不高兴,也不讲任何理由。回到家里,她就一直想为什么模型很漂亮,而表哥说不漂亮?是不是表哥瞧不起我?甚至想,我为什么要去她家呢?要不去该多好啊?这个模型是不是她买来的?我真想把这个模型踩得粉碎,等一系列问题。从这次谈话可以看出,她已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一旦失去自尊或受到重大挫折便会发作。但这种攻击性通常又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把攻击冲动转化为抑郁倾向,越是想攻击,抑郁也就越深。
针对这种情况,这一阶段黄老师引导她逐步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因为有了前两阶段的基础,她已经能够和班级一些同学交往,但话还不是很多。在进一步树立信心的同时,特意安排班级内几个信得过的同学,主动和她交往并在一起玩。刚开始她有些不习惯。慢慢的她能做到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打篮球。有了这样一个开始,以后只要学校有活动就尽量让她参加,引导她逐渐融入集体,得到更多同学的关照。开始她还是不太情愿,但在班主任的一再要求下,她做得越来越好。这其中,还特别抓住两次学校组织学生活动的机会,启发她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同学的温暖。
三、助人助己,在心理辅助中实践出真知,积累心理辅导成功个案经验
通过前后近一个学期的心理疏导,小莉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轻度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慢慢消失,能用正确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自我肯定、自我感觉良好。目前,小莉已走上了实习岗位,在工作中表现很好,部门主管领班给予她很高的评价。有时她还会在休息日到学校来探望班主任黄老师,谈笑中能够感觉到她已能适应现在的生活。
根据小莉的实际情况,班主任采用从缓解小莉情绪入手,引导其摆正目前自己的位置,从而解决其自我责备、自我贬低的古怪性格。其次,从帮助她明确其错误认识态度及长期如此的后果着手,促使她积极配合老师和周围人对她的帮助,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配合的转变。再者,指导她逐步去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去。最后,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做好跟踪辅助,直至她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地踏上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