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件(共17张PPT)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件(共17张PPT)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024)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观察思考:一杯酒精,说出它有哪些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沸点:
点燃时:
能燃烧
无色
有特殊气味
液体
80℃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一、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密度
导电性
导热性
挥发性
(1)熔点和沸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作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作熔点;液体沸腾的温度叫作沸点。(注意:液体的沸点是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的)
关于物质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的介绍
(3)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如:水的密度是1.0 g/cm3。
(2)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作压强。由于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把101 kPa的压强规定为标准大气压强。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通常指物质的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腐蚀性
稳定性
可燃性
推知
用途 性质
决定
二、物质用途和性质的关系
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决定 推知
三、总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作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
性质确定 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测定 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后有什么变化 变黑的是什么物质
1.观察与问题
(1)铜片变黑可能是因为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
(2)加热铜片,火焰不与铜片接触,铜片不会变黑;
(3)铜片变黑可能是因为铜片与空气发生化学变化。
2.假设与预测
实验探究:铜受热变黑原因的探究
3.实验操作
(1)设计实验证明:黑色物质可能是烟灰。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洁净干布或洁净湿布擦拭铜表面的黑色物质
擦不去
黑色物质不是烟灰
(2)设计实验,铜片不与火焰接触时加热。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铜片置于试管中加热
变黑色
不是烟灰,可能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3)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铜片变黑可能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新
物质。
4.解释与结论
结论:黑色物质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解释: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氧化铜。
5.反思与评价
上述的结论是否正确,还要通过对生成物的鉴别实验证明。
6.表达与交流
(1)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铜+氧气 氧化铜
(2)同学们就以上现象、解释和结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交流,可提出其他预测和用实验证实的思路。
加热
物质性质的探究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以下是科学探究的步骤。
小结
表达交流
形成假设
设计并
实施实验
获取证据
提出问题
反思评价
形成结论,建构模型
分析解释
中心环节
知识巩固
1.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
2.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用作燃料 B.用灼烧法区别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C.金刚石切割玻璃 D.氧气用于炼钢
D
C
3.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讯工具,一款智能机通常含有 41 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
A.透光性好 B.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C.易溶于水 D.见光易分解
A
本节内容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