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节气知识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节气文化习俗目录1234大暑起源大暑习俗大暑农事大暑诗词大暑起源大暑起源看视频知大暑大暑起源7月22日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起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逸周书》说: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123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大暑的三候为:大暑起源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大暑习俗大暑习俗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15 16 17 18 19 20 2122 23 24 25 26 27 2829 30 31 1 2 3 4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初伏大暑中伏末伏在大暑节气前后,有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也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的意思。三伏7月大暑习俗浙江地区送"大暑船"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送大暑船是台州市椒江葭芷一带的民间习俗。清同治年间,葭沚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道埋雅慨。葭沚地处椒江口附近,沿江渔民居多。为保一方平安,遂决定在大暑节集体供奉"五圣",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以表虔诚之心。此为送大暑船之初衷。ZHE JIANG SONG DA SHUCHUAN DE XI SU大暑习俗晒伏姜喝伏茶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功效。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大暑习俗烧伏香习俗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过大暑习俗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这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斗蟋蟀习俗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可有趣了。大暑习俗喝暑羊半年节吃仙草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羊肉汤的习俗。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人们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于是,全家聚在一起,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农历六月十五日为全年的一半,正值大暑节气,叫"半年节"。一家人拜完神明,聚在一起吃“半年圆”(一种甜品)。大小暑时节,天气酷热,福建、广东和台等地方有在大暑前后有吃仙草消暑解毒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喝暑羊习俗:半年节习俗:吃仙草习俗:大暑农事大暑农事农作物方面:在大暑时节,种植双季稻的地区要适时收获早稻,注意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总体而言,大暑时节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水稻的农事活动,晴天多割,阴天多栽。蔬菜方面:大暑后可以露地分批陆续播种苋菜、木菜、空心菜、香菜等耐热的叶类蔬菜。高温干旱地区需要注意给蔬菜及时补足水分,降水多的地方则要防范烂根现象。此时,秋冬茬日光温室种植的茄果类作物正值播种适期,要注意选好育苗场所,做好种子消毒和处理工作,并注意开展蔬菜的防涝害相关工作。大暑诗词大暑谚语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不暑,五谷不鼓。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小暑吃黍,大暑吃谷。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大暑诗词扇谢枋得·宋蒲葵也解归掌握,纨素未应捐箧中。莫把暗尘涴明月,好驱大暑来清风。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黄庭坚·宋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节气知识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节气文化习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