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班级管理法则:当“鲶鱼”遇上“沙丁鱼”——初中班主任工作典型案例分享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有趣的班级管理法则:当“鲶鱼”遇上“沙丁鱼”——初中班主任工作典型案例分享

资源简介

有趣的班级管理法则:当“鲶鱼”遇上“沙丁鱼”——初中班主任工作典型案例分享
【摘要】
成功的班级管理是精英团队的建立,团队与“乌合之众”的区别,在于团队的人员组成以及领导者的管理能力,最近通过班级的合唱比赛,发现了班级有趣的管理法则,把班级的“异己分子”成功插入班级管理中,意想不到的是,当“异己分子”成为“鲶鱼型”人才注入班级后,既激活班级的活力,同时又能激发班级同学们的斗志、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
【关键词】班级管理 鲶鱼法则 活力 集体荣誉感
很久以前,在挪威的一个小镇,人们靠捕鱼为生。小镇紧靠着大海,因出产沙丁鱼而小有名气。在那里,渔船归航抵港时,只要沙丁鱼是活着的,一定会被抢购一空,卖个好价钱。遗憾的是,由于每次出海的时间比较长,等到归来时,沙丁鱼已经死去很多。也正因为如此,活着的沙丁鱼才格外惹人垂涎三尺。渔民们想尽方法,尝试着让沙丁鱼存活,但是无人成功。有一次,一位老渔民照例出海打鱼。忙碌了几日,收获颇丰。他喜出望外,驾船火速返航。谁知才到半途,沙丁鱼便不再鲜活了,懒洋洋地潜在水中,一动不动。
老渔民一边察看着鱼舱,一边心里暗暗着急。他无计可施,只得按照老办法,挑出那些死去的沙丁鱼。这时他看见鲶鱼也不动了,捡出来正要扔掉,鱼儿忽地一跃,却掉进了装着沙丁鱼的鱼槽。老渔民顺利归航了。让他不敢相信的是,到达岸口时,原本以为那些沙丁鱼已经死去了,然而它们竟然都是蹦蹦跳跳的。经过反复研究,他终于发现了沙丁鱼存活的秘密。原来鲶鱼进入沙丁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整槽鱼上下浮动,使水面不断波动,带来充足的氧气,如此这般,使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进渔港了,这就是在团队管理上的“鲶鱼法则”。
无独有偶,当我看完以上的“鲶鱼法则”后,刚巧碰到班级代表系部参加学院的艺术节合唱比赛的消息,时间既迫近,但又着实令人兴奋,因为这是班级第一次集体参赛的活动。特别女班长小君同学,激动地跟我说,她在初中在指挥和合唱队排练方面有点经验,想不到学院也有合唱比赛,她可以施展她的才能,当天小君同学二话不说,与班干部们开始策划、选派领唱、歌曲的选定以及排练的时间表等,作为班主任的我,不禁回想起当年刘邦在一次庆功会上,曾向群臣解释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一、以一当十并不难,难的在于“以十当一”,在班级管理中完美的个人比比皆是,但完美的团队需要千锤百炼。刘邦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善于用“人杰”,把团队用好了,事情就事半功倍;项羽的失败在于团队的失误,纵使个人能力再强,没有团队的扶持与支撑,最终也是一败涂地。在新生班级开学之初,找准班干部团队是关键,发挥班干部日常管理班级的能力,班主任做好引导角色,能“放手”的事情尽管“放手”,减少“保姆式”的班级管理。开始之初,班级的同学也许不适应,但只要班主任给予班长们足够的底气和管理方法经验,班长们就可以成为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对于班级管理也会不断大胆地进行管理,久而久之,班长就成为班级同学们中的“威望代表”,目前我们小君同学在班级同学眼中就是“君姐”,只要她在,班级的同学们顿时乖乖地服从命令,班级的凝聚力自然就形成了。
二、通过发现和提升班级潜在的“鲶鱼型”人才去制造班级压力,从而提高班级团队队伍的战斗力。以班级这次合唱比赛为例,由于班级同学总体的活动氛围感较弱,在排练中出现有个别同学不认真、畏难情绪,不想排练等各种因素情绪,无论班长们如何下功夫与努力,临近比赛的日子将至,同学们的表现堪忧。这时候,班主任发现班里有一位小丰同学,挺喜欢唱歌的,同学们俗称他是“歌神”,唱歌时的表情和感情特别丰富,于是,在最后两次排练中,安插了他在队伍的中间,当他一上台进行彩排的时候,爱表现的他就开始手舞足蹈,声音非常宏亮,咬字清晰,同学们在他的带动下,居然全部大声开口歌唱,而且一次比一次唱得赋予感情,这就是管理学中的“鲶鱼法则”,自带“卷”气质的鲶鱼型人才,把班级的氛围都“卷”起来了。最终班级在舞台上荣获了全院二等奖的成绩,虽然是小小的荣誉,但背后却是满满的班级荣誉、努力与付出。
三、与班级“异己分子”的恰当距离是关键。对于班级比较调皮、格格不入的“异己分子”既要用情感与他们进行交流,同时也需要用纪律对他们进行约束。曾经看过这样的故事,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想拥在一起取暖。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又不至于被扎。对于班级的经常出现违纪的孩子们,作为班主任应多与其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出现违纪的根源所在,同时不忘把规章制度约束让他们严格遵守,结合“鲶鱼法则”,把曾出现违纪但现在“变乖”的“鲶鱼型”人才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让他们进行亲身经历形式在违纪同学群体中形成压力与紧张感,昔日调皮的孩子居然能变得如此优秀,对于违纪的同学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助推学生们努力向优秀靠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