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演讲稿:目光向内 脚步向前
老师们、同学们:
在历史的铭记与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以内省为钥匙,开启青春的力量,共同书写强国梦的新篇章。
昨天是7月7日,是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87年前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悍然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我们铭记在心,永不敢忘。也是从那时起,中华民族明白了只有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捍卫民族尊严,才能拥有和平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积极发展着各项事业。但仍然在一些领域遭受着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打压,1993年美国关闭GPS定位,导致我国银河号在海上迷失方向,西方国家不断拒绝与我国开展国际空间站的合作,科技自立自强已经迫在眉睫。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航天人毅然决然地挺起了民族脊梁,艰苦奋斗,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今天我们也拥有了自己的高精度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导航,我们也建成了属于中国人的天宫空间站,在刚刚结束的6月,完成人类首次月背采样后的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返回地球,带回了近4斤的“月球土特产”,实现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三大技术突破。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纵观我国所取得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无一不是坚持了自立自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模仿他人会给我们带来创新的灵感,而目光向内,专注于自身,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正、补齐自己的短板,时常向内审视自己,才能更好地挖掘自我价值,不断向前迈出坚定的步伐!
国家发展如此,青年学生的成长亦如此。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即将为这个学期画上一个句号,这是一个终点,也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过去,在反躬自省中,挖掘自我价值,激发内生动力。回看这一学期,你是否在小组讨论时做到自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只听他人的见解?你是否在课下助学的时候,能够提出充分思考后的疑问?你是否在晚自习时,能够独立思考当天的作业,而不是一遇到不会的题马上去求助老师?这其实都反映了我们在学习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向内求索、向内生长。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的过程,我们不应仅仅是表面的学习,而是将知识内化于心,将知识与自己的经验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作为一名准高三的学子,我曾经片面地认为,学习,无非是为了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无非是为了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断深入地学习,我才明白学习二字于个人的深刻含义。正如我们上游学校校训中的“拔节而生”一样,竹子在生长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养分、克服困难,从而实现自我生长。我们学习也是一样的,就是要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锤炼能力和品格、拓宽视野和眼界,从而实现自身的提升与蜕变。因此,只有真正激发向内生长的动力,才能将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内化知识,从机械地刷题转变为主动地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比如,在课上小组讨论时先充分思考问题,再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助学前自己先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一次考试后,不要只是归因于粗心或是状态不好,而是目光向内,反躬自省,向内审视自己在这个阶段学习的不足之处。只有当你真正学会了向内求索,向内生长,你才能真正地学会将知识内化于心,做到真正地学习。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前进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该像前辈们一样挺起民族的脊梁,坚定理想信念,目光向内,脚步向前,不断探索自我,追求真理、锤炼本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