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八升九-第02讲 常见的酸与酸的通性(学案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八升九-第02讲 常见的酸与酸的通性(学案 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八升九--第2讲 常见的酸与酸的通性
考点一、酸的个性
考点精要:
①盐酸: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有白雾产生)和腐蚀性。工业盐酸常因含有杂质(FeCl3)而呈黄色。如果把浓盐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盐酸的质量会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②硫酸:纯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密度较大,约为1.84g/cm3,可与水互溶。常用的浓硫酸质量分数是98%。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立即送医院。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还能直接吸收空气或其他气体中的水分,而具有吸水性。因此,浓硫酸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CO2、CO、H2、O2、SO2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点在纸上或火柴梗上,可观察到纸上或火柴梗因炭化而变黑。
c.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慢慢地沿玻璃棒或容器壁流入水里,并不时地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不要把水加到浓硫酸里浓硫酸的稀释。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立即送医院。
③硝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由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在实验中,浓硝酸应盛放在棕色瓶子内。
④乙酸:也叫醋酸、冰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浓度为3%-5%。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液体,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尽管根据乙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能力它是一种弱酸,但是乙酸是具有腐蚀性的,其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鉴别SO42-、Cl-离子
(1)硫酸根遇硝酸钡溶液产生不溶于水或酸(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此反应可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反应方程式:H2SO4+Ba(NO3)2==BaSO4↓+2HNO3
操作步骤:向未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若能产生白色沉淀,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溶液,如果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
(2)盐酸根遇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水或酸(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此反应可用于检验氯离子)。反应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
操作步骤:向未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若能产生白色沉淀,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溶液,如 果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l-
酸的应用
(1)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见图)
(2)酸雨对建筑物、农作物的影响 由于煤、石油的大量使用,使二氧化硫含量大大增加,当二氧化硫和雨水混合在一起时,就形成酸雨降落于地表。对建筑物、雕像造成腐蚀;对河流水造成污染;还会破坏森林植被。
典型分析:
1.盐酸(HCl)是实验室的重要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关于如图所示的概念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X不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硫酸钡
C.若W呈红色,则指示剂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盐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X可能是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酸钡难溶于水,不能与酸反应,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Y不可能是硫酸钡,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W呈红色,指示剂不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因为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表为实验室危化品使用记录本中某种药品几年间的使用记录,据数据分析,它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序号 出库凭证号 77011﹣01
出库日期 领用前质量(克) 领用后质量(克) 教学使用质量(克)
1 2021.09.13 448.5 448.4 0.1
2 2023.09.07 443.0 443.0 0
3 2024.03.06 442.5 325 116.5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镁条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质量变化来分析。
【解答】解:由表格中可知,药品在保存过程中,质量慢慢变小,由数据(序号3)可知,该药品领用前后的质量差大于教学使用的质量,说明该药品具有挥发性。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挥发出来氯化氢气体而造成质量减少,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附性,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质量增大,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能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而质量增大,不合题意;
D、镁条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镁薄膜而质量增大,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举一反三:
1.在探索稀盐酸的性质时,向一定量的氧化铜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像也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B.m点到n点的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铜质量逐渐增加
C.p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两种不同的溶质
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不同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溶液质量继续增大,增大幅度变小。
【解答】解:A、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增大,溶剂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由于盐酸中含有水,溶剂质量继续增大,增大幅度变小,该选项正确。
B、m点恰好完全反应,m点到n点的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铜质量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铜,该选项不正确。
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相同,都是氯化铜,是因为随着蒸发的进行,氯化铜中的氯化氢挥发出去,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下列药品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小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硫酸铜粉末 D.氯化钠固体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正确;
C、硫酸铜粉末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固体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D、氯化钠固体敞口放置其质量基本不变,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放置对质量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3.思维导图有利于系统地归纳整理知识。如图为硫酸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金属为Mg和Cu,分别加入稀硫酸中,金属表面都能产生气泡
B.若金属氧化物是Fe2O3,可用稀硫酸与Fe2O3反应制取FeSO4
C.若碱为NaOH,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D.若盐为Na2CO3,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A错误;
B、金属氧化物是Fe2O3,可用稀硫酸与Fe2O3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会生成硫酸亚铁,故B错误;
C、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与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若碱为NaOH,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故C正确;
D、若盐为Na2CO3,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中有气泡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Ba(OH)2 B.K2CO3 C.Mg(OH)2 D.BaCl2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再利用反应后的现象解决。
【解答】解: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只能是碱,在四个选项中A氢氧化钡是碱,且能生成硫酸钡的沉淀,C也是碱,但反应后没有硫酸镁,不是沉淀,而其它两个选项均不是碱不会发生中和反应。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中和反应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碱的判断以及反应现象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考点二、酸的通性
考点精要:
①酸跟指示剂的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作用: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HCl+CuO=CuCl2+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③酸与活泼金属作用:酸与活泼金属作用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H2SO4==ZnSO4+H2↑
④酸与盐作用:酸与盐作用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2HCl+CaCO3=CaCl2+H2O+CO2↑;BaCl2+H2SO4==BaSO4↓+2HCl
⑤酸与碱的作用: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HCl+NaOH=NaCl+H2O;Cu(OH)2+H2SO4==CuS04+2H2O
典型分析:
1.下列反应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Fe+H2SO4=FeSO4+H2↑
B.AgNO3+HCl=AgCl↓+HNO3
C.Ca(OH)2+2HNO3=Ca(NO3)2+2H2O
D.MgO+H2SO4=MgSO4+H2O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Fe+H2SO4=FeSO4+H2↑,其它酸也能与镁反应,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
B、AgNO3+HCl=AgCl↓+HNO3,稀硝酸等酸不能,不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正确。
C、Ca(OH)2+2HNO3=Ca(NO3)2+2H2O,其它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
D、MgO+H2SO4=MgSO4+H2O,其它酸也能与氧化铜反应,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1.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 B. C.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不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下列所加物质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①酚酞试剂 B.②铜
C.③氧化铁 D.④氢氧化钡或硝酸钡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①应为紫色石蕊溶液,故A不正确;
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溶液不是浅绿色,故B不正确;
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生成的硫酸铁溶液显黄色,不可能是氧化铁,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两种物质与稀硫酸反应都有生成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某中学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从入口处安全疏散到出口处。若把稀盐酸比作九年级学生,请你帮他选择疏散路线(沿途不发生化学反应)(  )
A.A B.B C.C D.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若把稀盐酸比作九年级学生,疏散路线的沿途不发生化学反应,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属镁、铁、锌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
B、盐酸不能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反应,该疏散路线正确,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钠等均属于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均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合理利用三者关系,能更好地服务人类。性质一用途: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中(  )
A.能与某些碱反应
B.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盐反应
D.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利用的是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利用其化学性质中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与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不相符的是(  )
B. C.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依据图象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A正确;
B、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盐酸的加入,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小到零,故B错误;
C、反应前是盐酸溶液,反应后是氯化铁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质量就在增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速率大,反应结束后小,图象先陡后缓,故C正确;
D、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剂的质量开始增加的多,完全反应后,溶剂的质量增加的就少了,图象先陡后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5.天平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放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段时间后,天平(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平衡 D.无法判断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开瓶口会出现白雾;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和强的氧化性,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解答】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过一段时间后会变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过一段时间质量会增加,因此过段时间后,天平右端下沉。
故选:B。
【点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特别是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引起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
C.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组成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KNO3、BaCl2 B.Na2CO3、NaOH
C.Zn、Ba(NO3)2 D.KNO3、Na2CO3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打开止水夹,同时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硫酸,看到乙试管内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发现乙中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说明甲中产生了气体,且能与乙中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硝酸钾不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关闭止水夹,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硫酸压入乙试管,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不会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C、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关闭止水夹,生成的氢气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硫酸、硫酸锌溶液压入乙试管,硫酸、硫酸锌溶液与Ba(NO3)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不溶于水酸的沉淀,使溶液变浑浊,故选项正确。
D、硝酸钾不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甲中产生了气体且能与乙中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CO2、Ba(OH)2、CuSO4 B.Ba(OH)2、HNO3、K2CO3
C.KOH、FeCl3、CaCO3 D.NaOH、BaCl2、H2SO4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选项给出的物质名称,结合逻辑框图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A、A为二氧化碳不能与盐酸反应,C为硫酸铜也不与盐酸反应,选项A错误;
B、A氢氧化钡与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B硝酸与A氢氧化钡可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B硝酸与C碳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二氧化碳和水,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和氯化银,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满足上述逻辑框图关系,选项B正确;
C、C碳酸钙与B氯化铁不发生反应,选项C错误;
D、A氢氧化钠与B氯化钡不发生反应,盐酸与C硫酸不反应,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8题图) (9题图)
9.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
A.H2O B.AgNO3固体 C.浓盐酸 D.KOH固体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pH小于7,且其pH不变,据此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越小,酸性越强,则pH应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不变,故选项正确。
C、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越小,酸性越强,则pH应逐渐变小,故选项错误。
D、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pH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则小科同学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镁粉 B.氧化铁粉末
C.木炭 D.硫酸钡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根据图中喷泉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若要形成喷泉,则加入的物质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故选项正确。
B、氧化铁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后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不能形成喷泉,故选项错误。
C、木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不能形成喷泉,故选项错误。
D、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不能形成喷泉,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喷泉”产生的原理,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题图) (11题图)
11.如图,向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容器中缓缓滴加稀硫酸,观察到小灯泡由亮变暗,再熄灭,而后又变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小灯泡的亮度也会出现类似变化
B.灯泡亮度发生变化只与溶液中的H+、OH﹣浓度改变有关
C.灯泡熄灭时,容器中的溶液不存在可自由移动的微粒
D.灯泡由熄灭到重新变亮,容器中的白色沉淀不会再增加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向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容器中缓缓滴加稀硫酸,观察到小灯泡由亮变暗,再熄灭,而后又变亮,是因为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至完全反应,溶液中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至0,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逐渐增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小灯泡的亮度不会出现类似变化,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溶液中始终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始终发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不是只与溶液中的H+、OH﹣浓度改变有关,还与溶液中钡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浓度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灯泡熄灭时,容器中的溶液不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还存在能自由移动的水分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灯泡由熄灭到重新变亮,是因为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容器中的白色沉淀不会再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溶液导电的原因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根据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依据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解:A、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故A错误;
B、n点表示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故B错误;
C、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故C正确;
D、该曲线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12题图) (13题图)
13.在稀H2SO4中,加入一种物质,溶液的导电性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那么可推出加入的这种物质为(  )
A.镁条 B.烧碱溶液
C.氧化铁 D.Ba(OH)2溶液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由图示可知随着加入物质量的增加,导电性越来越差,最后导电能力为零,也就是说恰好完全反应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了,所加物质过量,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又能够导电了。据此结合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硫酸镁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性不会为0,故选项错误。
B、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性不会为0,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性不会为0,故选项错误。
D、向稀硫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性变弱;硫酸钡不能导电,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能力为零;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又能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又能导电了,且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导电性会增强,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图像坐标与溶液导电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碳酸强.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它能电离出大量OH﹣
B.C6H5COOH溶液的pH小于7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苯甲酸属于酸,可以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判断,酸的pH小于7,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可以据此结合题给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苯甲酸属于酸,不会电离出OH﹣,故A推测不合理;
B、苯甲酸属于酸,溶液的pH小于7,故B推测合理;
C、苯甲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推测合理;
D、苯甲酸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D推测合理;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苯甲酸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酸的性质进行.
15.某同学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甲、乙二个实验,实验结束后,把甲乙试管中的废液依次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下列对废液缸中废液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废液中除氯化钠外,一定有氯化钙
B.如果废液呈酸性,则一定有氯化钙、氯化钠、稀盐酸
C.如果废液呈碱性,则一定有氢氧化钙
D.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或盐酸中的一种物质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氢氧化钙可能有一种物质剩余;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碳酸钠可能有一种物质剩余进行分析。
【解答】解: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氢氧化钙可能有一种物质剩余;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碳酸钠可能有一种物质剩余,碳酸钠会与氯化钙、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剩余
A、废液中除氯化钠外,可能有氯化钙,故A错误;
B、如果废液呈酸性,则一定有氯化钙、氯化钠和稀盐酸,故B正确;
C、如果废液呈碱性,则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故C错误;
D、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或盐酸、氢氧化钠中的一种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合物之间的反应,需要知道过量的物质,以及之间的反应才能正确解答。
16.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Ⅰ、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做实验Ⅰ也能说明 H2O 不能使 CuO 溶解
B.在Ⅲ中应该加入盐酸
C.此实验说明稀硝酸也能溶解氧化铜
D.可以提出的假设溶液中的 H+使 CuO溶解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依据实验的目的对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各个击破,分别加入含有不同的离子的物质,找到使氧化铜溶解的离子即可;
【解答】解:由实验的图示可知I是验证水能否溶解氧化铜,II则是加入稀硫酸,加入的实际是两种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III应该是加入含有硫酸根的物质。
A.不做I实验II、III中只要是加入溶液,则就有水参与的反应出现,分析知III可以是加入硫酸钠的溶液,而氧化铜没有溶解,可以说明 H2O 不能使 CuO 溶解,故A说法正确;
B、分析知III应该是加入含有硫酸根的物质,不应该加入盐酸,故说法错误;
C、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氢离子溶解氧化铜,而稀硝酸中含有氢离子,所以稀硝酸也能溶解氧化铜,故说法正确;
D、由于实验的目的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所以可以提出的假设溶液中的 H+使 CuO溶解,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酸溶液和氧化铜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氧化铜反应的结果)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题图) (17题图)
17.批判性思维推动科学研究的每一个进步,在学习中我们要贯穿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九上科学教材中有如图所示材料,有学生提出图片展示的某个实验与标题“稀硫酸酸性的实验”不符,该实验是    (填字母)。请描述C实验的现象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E;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分析】稀硫酸显酸性,能和某些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反应。稀硫酸也能和某些盐反应,但是不能体现稀硫酸显酸性。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解答】解:标题“稀硫酸酸性的实验”不符,该实验是E,是因为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不能体现稀硫酸的酸性。C中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实验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故答案为:E;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某小组同学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如图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用化学式表示)。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1)能;
(2)过滤;
(3)Ba(NO3)2、NaNO3、Ba(OH)2、H2O。
【分析】(1)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2)根据固液分离的操作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一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三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中的一种;实验四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中的一种,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滤液a中一定有Na+和,可能含有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钡离子、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可知滤液a中不含有Ba2+,根据加过量的Ba(OH)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B,且白色沉淀B完全溶于稀硝酸,可知滤液a中一定有Mg2+,则滤液a一定没有和OH﹣,综上所述滤液成分为一定有NaNO3、Mg(NO3)2,可能有HNO3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四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说明稀硫酸被反应了,据此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故答案为:能;
(2)操作①将沉淀和溶液分离的操作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3)实验一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三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中的一种;实验四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中的一种,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滤液a中一定有Na+和,可能含有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钡离子、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可知滤液a中不含有Ba2+,根据加过量的Ba(OH)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B,且白色沉淀B完全溶于稀硝酸,可知滤液a中一定有Mg2+,则滤液a一定没有和OH﹣,综上所述滤液a成分为一定有NaNO3、Mg(NO3)2,可能有HNO3,再向其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后,Ba(OH)2与Mg(NO3)2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Ba(NO3)2,若溶液中有HNO3,则Ba(OH)2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还有不参与反应的硝酸钠,由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因此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钡,故答案为:Ba(NO3)2、NaNO3、Ba(OH)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相关现象写出对应的性质:
(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2)如图,用滤纸折成一只蝴蝶并在蝴蝶上喷洒某指示剂,然后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逐渐发生变化。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1)脱水;
(2)挥发。
【分析】(1)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滤纸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生成水。
(2)用滤纸折成一只蝴蝶并在蝴蝶上喷洒某指示剂,然后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逐渐发生变化。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纸蝴蝶上的石蕊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
(1)脱水;
(2)挥发。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题图) (20题图)
20.为加深对酸的主要性质的认识,老师组织同学们完成了以下实验活动。
【实验内容与分析】
实验一:按如图所示完成实验。
实验二:往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三: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1)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    色。
(2)实验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出现这两个现象的原因:   。
(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由此现象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可能组合有(不考虑酚酞)    (用化学式表示)。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1)红。
(2)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是因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3)NaCl;NaCl、HCl。
【分析】(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
(2)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解答】解:(1)实验一中,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红。
(2)出现这两个现象的原因: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是因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是因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由此现象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可能组合有(不考虑酚酞)NaCl(恰好完全反应);NaCl、HCl(盐酸过量)。
故答案为:NaCl;NaCl、H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研究小组同学在完成“酸的性质”实验①②后,将①②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缸③中,结果出现了不同现象,部分小组同学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组别 废液缸中现象 现象解释
第1小组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第2小组 无沉淀、无气泡产生
第3小组 …
… …
【原理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会不同,这是最终导致各组废液缸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交流讨论】
(1)为分析第1小组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    (写化学式);
(2)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从反应物用量的角度分析实验①②,可以得出该小组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    ;
(3)如果其他小组实验所用反应物用量都不一样,除了上面第1、2小组出现的现象外,还会出现的两种现象是①   ;②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1)NaCl、CaCl2、HCl;
(2)稀盐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3)有沉淀,无气泡;有沉淀,有气泡。
【分析】(1)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来分析解答;
(2)根据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说明实验②中反应物碳酸钠没有剩余,可能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或者盐酸过量来分析解答;
(3)根据物质之间反应和用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第1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有气泡产生,为分析第1小组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则所得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不存在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NaCl、CaCl2、HCl;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从反应物用量的角度分析实验①②,可以得出实验②中反应物碳酸钠没有剩余,可能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或者盐酸过量,故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稀盐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3)若反应①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氯化钙,反应②中碳酸钠过量,将废液倒入废液缸中,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可以看到有沉淀、无气泡的现象,若反应①中盐酸稍过量,溶液中存在氯化钙和盐酸,反应②中碳酸钠过量,将废液倒入废液缸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盐酸恰好反应后,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则可以看到有气泡、有沉淀产生,故除了上面第1、2小组出现的现象外,还会出现的两种现象是①有沉淀,无气泡;②有沉淀,有气泡。
故答案为:(1)NaCl、CaCl2、HCl;
(2)稀盐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3)有沉淀,无气泡;有沉淀,有气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细心的灵灵同学观察到老师演示的“酸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向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绿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溶液,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他对此进行了科学探究:
[建立猜想]CuO
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
②两种酸溶液中的    不同。
[实验过程]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如下:
次数 试剂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1 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盐酸 常温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2 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硫酸 常温 无明显现象
3 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硫酸+0.35克NaCl 常温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4 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硫酸+0.35克    。 常温 无明显现象
第4次实验中空格处该填什么。
[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  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建立猜想]阴离子;
[实验过程]硫酸钠;
[实验结论]Cl﹣。
【分析】根据对比实验1中,加入稀盐酸时,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实验2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实验3、4需要控制阴离子不同,所以实验4中需要加入硫酸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建立猜想]酸溶液中均含有阳离子H+,但阴离子不一样,实验中产生这种差异,可能是两种酸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故答案为:阴离子;
[实验过程]对比实验1中,加入稀盐酸时,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实验2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实验3、4需要控制阴离子不同,所以实验4中需要加入硫酸钠;故答案为:硫酸钠;
[实验结论]由表格中的实验过程分析可知,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Cl﹣促进了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序号)。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版权所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盐酸、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不纯净。
(2)氧化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硫酸铁和水,生成的氯化铁、硫酸铁溶液显黄色,会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3)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H+H2SO4=Na2SO4+2H2O、NaOH+HCl=NaCl+H2O。
(4)酸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ABCE分别能体现酸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D中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与硝酸盐反应,硫酸与盐酸盐反应,故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D。
故答案为:答案:(1)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2)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3)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4)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物理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    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得出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猜想    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    。
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答案】(1)B、E;
(2)Fe2O3+6HCl=2FeCl3+3H2O;
(3)无;
(4)二;氯化钠、氯化氢。
【分析】(1)根据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氢气生成,E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行分析;
(2)根据C烧杯中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进行分析;
(4)根据pH<7,说明该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进行分析。
【解答】解:(1)B中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氢气生成,E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能产生气泡的是B、E;故答案为:B、E;
(2)C烧杯中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
(3)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会变红色,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D烧杯中溶液有红色变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进一步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无;
(4)用玻璃棒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定的结果是pH<7,说明该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则猜想二正确,故答案为:二;氯化钠、氯化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5.如图所示装置,小试管内盛有神秘物质,滴管内装有稀盐酸,U型管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把滴管内的盐酸滴入小试管里。若神秘物质是碳酸钙和金属锌,则U型管右端液面会先下降再回升。
(1)最终回升后的液面    左端液面(选填“高于”、“低于”或“平于”)。
(2)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版权所有
【答案】(1)低于;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放热,都使右侧液面下降,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且溶液温度降低,而氢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仍然在右侧的U型管中,使得压强比原来大,因此U型管内液面出现右侧下降再回升,最终回升后的液面仍然低于左端液面。
【分析】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及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放热,都使右侧气压增大,液面下降,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反应,氢气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仍然在右侧的U型管中,使得压强比原来大,因此当反应结束后溶液温度降低,U型管内液面出现右侧下降再回升,最终回升后的液面仍然低于左端液面。
故答案为:(1)低于;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放热,都使右侧液面下降,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且溶液温度降低,而氢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仍然在右侧的U型管中,使得压强比原来大,因此U型管内液面出现右侧下降再回升,最终回升后的液面仍然低于左端液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之间反应过程的掌握,难度不大。
26.将一根久置空气的铝条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锥形瓶中,锥形瓶瓶口塞上单孔橡皮塞,橡皮塞中的导管口套着一只气球,同时将整个装置浸没在一只装有水的水槽中,并将装置底部固定在水槽上,如图甲,用压强传感器测得水槽底部受到液体压强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A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已知金属与酸反应放热,忽略温度对水密度的影响)。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版权所有
【答案】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所以AB段压强变化不大;氧化铝反应完全后,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并反应放热,气球膨胀,水槽中液面上升,所以BC段压强增大;反应停止后,装置散热,恢复至室温,锥形瓶中压强变小,气球收缩一部分,水槽中液面下降一部分,所以CD段压强减小,但仍大于初始压强。
【分析】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金属与酸反应放热。
【解答】解: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所以AB段压强变化不大;氧化铝反应完全后,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并反应放热,气球膨胀,水槽中液面上升,所以BC段压强增大;反应停止后,装置散热,恢复至室温,锥形瓶中压强变小,气球收缩一部分,水槽中液面下降一部分,所以CD段压强减小,但仍大于初始压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八升九--第2讲 常见的酸与酸的通性
考点一、酸的个性
考点精要:
①盐酸: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有白雾产生)和腐蚀性。工业盐酸常因含有杂质(FeCl3)而呈黄色。如果把浓盐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盐酸的质量会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②硫酸:纯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密度较大,约为1.84g/cm3,可与水互溶。常用的浓硫酸质量分数是98%。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立即送医院。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还能直接吸收空气或其他气体中的水分,而具有吸水性。因此,浓硫酸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CO2、CO、H2、O2、SO2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点在纸上或火柴梗上,可观察到纸上或火柴梗因炭化而变黑。
c.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慢慢地沿玻璃棒或容器壁流入水里,并不时地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不要把水加到浓硫酸里浓硫酸的稀释。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立即送医院。
③硝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由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在实验中,浓硝酸应盛放在棕色瓶子内。
④乙酸:也叫醋酸、冰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浓度为3%-5%。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液体,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尽管根据乙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能力它是一种弱酸,但是乙酸是具有腐蚀性的,其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鉴别SO42-、Cl-离子
(1)硫酸根遇硝酸钡溶液产生不溶于水或酸(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此反应可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反应方程式:H2SO4+Ba(NO3)2==BaSO4↓+2HNO3
操作步骤:向未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若能产生白色沉淀,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溶液,如果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
(2)盐酸根遇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水或酸(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此反应可用于检验氯离子)。反应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
操作步骤:向未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若能产生白色沉淀,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溶液,如 果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l-
酸的应用
(1)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见图)
(2)酸雨对建筑物、农作物的影响 由于煤、石油的大量使用,使二氧化硫含量大大增加,当二氧化硫和雨水混合在一起时,就形成酸雨降落于地表。对建筑物、雕像造成腐蚀;对河流水造成污染;还会破坏森林植被。
典型分析:
1.盐酸(HCl)是实验室的重要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关于如图所示的概念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X不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硫酸钡
C.若W呈红色,则指示剂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
2.如表为实验室危化品使用记录本中某种药品几年间的使用记录,据数据分析,它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序号 出库凭证号 77011﹣01
出库日期 领用前质量(克) 领用后质量(克) 教学使用质量(克)
1 2021.09.13 448.5 448.4 0.1
2 2023.09.07 443.0 443.0 0
3 2024.03.06 442.5 325 116.5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镁条
举一反三:
1.在探索稀盐酸的性质时,向一定量的氧化铜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像也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B.m点到n点的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铜质量逐渐增加
C.p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两种不同的溶质
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不同
2.下列药品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小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硫酸铜粉末 D.氯化钠固体
3.思维导图有利于系统地归纳整理知识。如图为硫酸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金属为Mg和Cu,分别加入稀硫酸中,金属表面都能产生气泡
B.若金属氧化物是Fe2O3,可用稀硫酸与Fe2O3反应制取FeSO4
C.若碱为NaOH,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D.若盐为Na2CO3,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4.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Ba(OH)2 B.K2CO3 C.Mg(OH)2 D.BaCl2
考点二、酸的通性
①酸跟指示剂的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作用: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HCl+CuO=CuCl2+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③酸与活泼金属作用:酸与活泼金属作用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H2SO4==ZnSO4+H2↑
④酸与盐作用:酸与盐作用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2HCl+CaCO3=CaCl2+H2O+CO2↑;BaCl2+H2SO4==BaSO4↓+2HCl
⑤酸与碱的作用: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HCl+NaOH=NaCl+H2O;Cu(OH)2+H2SO4==CuS04+2H2O
典型分析:
1.下列反应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Fe+H2SO4=FeSO4+H2↑
B.AgNO3+HCl=AgCl↓+HNO3
C.Ca(OH)2+2HNO3=Ca(NO3)2+2H2O
D.MgO+H2SO4=MgSO4+H2O
举一反三:
1.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 B. C. D.
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下列所加物质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①酚酞试剂 B.②铜
C.③氧化铁 D.④氢氧化钡或硝酸钡
2.某中学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从入口处安全疏散到出口处。若把稀盐酸比作九年级学生,请你帮他选择疏散路线(沿途不发生化学反应)(  )
A.A B.B C.C D.D
3.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合理利用三者关系,能更好地服务人类。性质一用途: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中(  )
A.能与某些碱反应
B.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盐反应
D.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4.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与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不相符的是(  )
B. C. D.
5.天平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放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段时间后,天平(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平衡 D.无法判断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
C.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7.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KNO3、BaCl2 B.Na2CO3、NaOH
C.Zn、Ba(NO3)2 D.KNO3、Na2CO3
8.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CO2、Ba(OH)2、CuSO4 B.Ba(OH)2、HNO3、K2CO3
C.KOH、FeCl3、CaCO3 D.NaOH、BaCl2、H2SO4
(8题图) (9题图)
9.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
A.H2O B.AgNO3固体 C.浓盐酸 D.KOH固体
10.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则小科同学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镁粉 B.氧化铁粉末
C.木炭 D.硫酸钡
(10题图) (11题图)
11.如图,向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容器中缓缓滴加稀硫酸,观察到小灯泡由亮变暗,再熄灭,而后又变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小灯泡的亮度也会出现类似变化
B.灯泡亮度发生变化只与溶液中的H+、OH﹣浓度改变有关
C.灯泡熄灭时,容器中的溶液不存在可自由移动的微粒
D.灯泡由熄灭到重新变亮,容器中的白色沉淀不会再增加
12.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2题图) (13题图)
13.在稀H2SO4中,加入一种物质,溶液的导电性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那么可推出加入的这种物质为(  )
A.镁条 B.烧碱溶液
C.氧化铁 D.Ba(OH)2溶液
14.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碳酸强.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它能电离出大量OH﹣
B.C6H5COOH溶液的pH小于7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5.某同学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甲、乙二个实验,实验结束后,把甲乙试管中的废液依次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下列对废液缸中废液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废液中除氯化钠外,一定有氯化钙
B.如果废液呈酸性,则一定有氯化钙、氯化钠、稀盐酸
C.如果废液呈碱性,则一定有氢氧化钙
D.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或盐酸中的一种物质
16.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Ⅰ、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做实验Ⅰ也能说明 H2O 不能使 CuO 溶解
B.在Ⅲ中应该加入盐酸
C.此实验说明稀硝酸也能溶解氧化铜
D.可以提出的假设溶液中的 H+使 CuO溶解
(16题图) (17题图)
17.批判性思维推动科学研究的每一个进步,在学习中我们要贯穿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九上科学教材中有如图所示材料,有学生提出图片展示的某个实验与标题“稀硫酸酸性的实验”不符,该实验是    (填字母)。请描述C实验的现象    。
18.某小组同学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如图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用化学式表示)。
19.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相关现象写出对应的性质:
(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2)如图,用滤纸折成一只蝴蝶并在蝴蝶上喷洒某指示剂,然后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逐渐发生变化。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
(19题图) (20题图)
20.为加深对酸的主要性质的认识,老师组织同学们完成了以下实验活动。
【实验内容与分析】
实验一:按如图所示完成实验。
实验二:往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三: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1)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    色。
(2)实验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出现这两个现象的原因:   。
(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由此现象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可能组合有(不考虑酚酞)    (用化学式表示)。
21.研究小组同学在完成“酸的性质”实验①②后,将①②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缸③中,结果出现了不同现象,部分小组同学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组别 废液缸中现象 现象解释
第1小组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第2小组 无沉淀、无气泡产生
第3小组 …
… …
【原理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会不同,这是最终导致各组废液缸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交流讨论】
(1)为分析第1小组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    (写化学式);
(2)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从反应物用量的角度分析实验①②,可以得出该小组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    ;
(3)如果其他小组实验所用反应物用量都不一样,除了上面第1、2小组出现的现象外,还会出现的两种现象是①   ;②   。
22.细心的灵灵同学观察到老师演示的“酸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向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绿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溶液,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他对此进行了科学探究:
[建立猜想]CuO
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
②两种酸溶液中的    不同。
[实验过程]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如下:
次数 试剂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1 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盐酸 常温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2 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硫酸 常温 无明显现象
3 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硫酸+0.35克NaCl 常温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4 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硫酸+0.35克    。 常温 无明显现象
第4次实验中空格处该填什么。
[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  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23.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序号)。
24.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    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得出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猜想    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    。
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5.如图所示装置,小试管内盛有神秘物质,滴管内装有稀盐酸,U型管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把滴管内的盐酸滴入小试管里。若神秘物质是碳酸钙和金属锌,则U型管右端液面会先下降再回升。
(1)最终回升后的液面    左端液面(选填“高于”、“低于”或“平于”)。
(2)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26.将一根久置空气的铝条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锥形瓶中,锥形瓶瓶口塞上单孔橡皮塞,橡皮塞中的导管口套着一只气球,同时将整个装置浸没在一只装有水的水槽中,并将装置底部固定在水槽上,如图甲,用压强传感器测得水槽底部受到液体压强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A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已知金属与酸反应放热,忽略温度对水密度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