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案例分享】班主任工作案例——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因为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在前进的路上,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言,“相信自己”实在太重要了,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转化后进生,“差生”方面,相信他们能做到并且让他们有勇气相信自己能做到,尤为必要。
三国时期的英才诸葛亮有句话说得好,“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首先,大部分后进生是潜力股。在深入了解许多后进生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只是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好好学习,导致目前成绩靠后。他们中有很大部分是有学习头脑的,如果及时给他们植入希望、信心,并且给予监督、陪伴,假以时日,他们定会创造奇迹。
其次,后进生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不要寄希望于一次谈话,一段时间后就能转化一个后进生。而是要参与到他们的成长中去,在一到两年的过程中,时时关注,谆谆善诱,他们才能彻彻底底的改变。
最后,做好家校共育,方能实现合力促成长的目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时孩子才刚刚开始建立自信,家长的一句打击式话语,让孩子顿时变回原形。甚者,有些家长给孩子下定义,因为孩子之前的不良表现,便称其为“问题少年”“差学生”等。这种情况下,与后进生家长做好良好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接手新班前,刚拿到名单,身边的学生就告诉我,张强同学在年级很出名,爱捣乱,不遵守纪律,甚至有点“痞里痞气”。果然,没出几天,该生就上了违纪“光荣榜”,找该生谈话,该生态度良好,保证下次不犯,我说一切看以后表现。又过几天,该生同样的错误又犯了第二次,我又同该生谈话,该生又找了一堆理由,搪塞过去,保证之后不再犯。又过了几天,该生继续,我歇斯底里了,因为我感觉自己的苦口婆心、百般努力,都是无用功。记得有次在楼道对该生批评教育惊动了隔壁班,之前的学生纷纷过来安慰我不要生气。后来该生说:“老师,其实我不想犯错,可是越想拼命做好,就越做不好,我也不想因为我再扣班级积分,可是……”
这时我同该生讲了两点:第一,你能给老师说出来心中所想,非常棒,起码你把老师当成朋友,可以说心里话。第二,每一个人在进步的道路上都有坎坷、曲折、迂回,老师愿意陪伴你,我们不急,慢慢来。后来,在与该生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该生家长屡次称该生是“问题少年”,并且告知我孩子小学学习不错,在初中时是如何一步一步堕落的,然后到高中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差生……
我同家长说:“首先,我建议不要再称孩子为问题少年,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变得更好,有时成长是个试错的过程,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何必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下这个定义呢?第二,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一个目标,或者一个梦想,当然它不可以是太大的压力,它可以是一种期待,因为向善向上是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的力量。”令人欣慰的是,家长非常认同我的观点,这样,我们的沟通变得非常顺畅。
之后便是孩子曲折前进的过程,还是会犯错,还是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因为该生以及该 生家长特别认同我的教育理念,所以该生在品行习惯上改变的特别快,我能感受到的是孩子的懂事和对我的尊敬。慢慢随之而来的,是该生在成绩上的变化,虽然还是不够优秀,但一直在进步。最后,是同学们对该生的评价和态度,从最开始的调侃、疏远、不屑,到最后的尊重、喜欢、鼓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原来那一次次将心比心的谈话,那一次次课堂上眼神话语上的交流,那一页一页作业本、笔记本上的批改与检查竟造就了在这个孩子身上的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飞跃。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该生高考成绩出来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考出了他最好的成绩。其实家长在高考前一个月还对我这样说过,“李老师,其实我想开了,我看到了张强的变化,他在您的教育下,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现在孩子很懂事,也知道孝顺我们,这就足够了,至于成绩,能顺利毕业就好,我们不期望太多。”
家长的心情我理解,因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重要。其实在我看来,做学问之前先做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那提高成绩的事,只是时间问题。让我们大胆的去相信孩子们,相信他们能做到,并且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到,这比努力本身更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需要一个被定义的人生,因为人生本身的价值就在于它存在无限种可能。去相信,去督促,去陪伴,哪有什么“差生”?后进生只是需要一个被期待的人生。
还是那句话,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生,更是学生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家庭。别看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学生,却是带着他们家族的使命、荣耀和担当坐在这里的,所以他们值得我们每一名教师不断的去努力,去学习,去实践,去反思,因为德高才为师,学高方为范。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