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八升九--第4讲 常见的盐与盐的通性考点一、常见的盐的性质与用途考点精要:盐的含义及几种常见的盐(1)盐的含义:盐在水中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2)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大多数盐是晶体。通过列表对比三种常见盐的性质与用途:盐 性质 用途食盐 (NaCl) 主要来自海水,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AgCl:NaCl+AgNO3=AgCl↓+NaNO3 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重要的 化工原料。0.9%的氯化钠溶液即是医学上常用的生理盐水。纯碱 (Na2CO3) 又称纯碱或苏打,水溶液呈碱性,它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常带有10个结晶水,化学式为Na2CO3·10H2O,放在干燥的空气里,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粉末。 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地应用于玻璃、化工工业碳酸钙 (CaCO3) 一种难溶于水的盐,是碳酸和氢氧化钙中和反应的产物:Ca(OH)2+H2CO3=CaCO3↓+2H2O 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即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2HCl+CaCO3=CaCl2+H2O+CO2↑ 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可用于造纸、塑 料、人造橡胶、食品等领域注意:Na2CO3·10H2O 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粉末,此过程称为风化,是化学变化。(3)几种重要的含碳酸钙的岩石归类: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汉白玉,可用来做装饰性的石柱或工艺品,如天安门广场上的华表、太和殿的基座。含杂质而有美丽花纹的碳酸钙岩石——大理石,用来做建筑物外墙和内壁的贴面或铺设地面。 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石灰石,可直接用于建房,主要用于生产水泥。注意:常见的建筑材料有 CaCO3、Ca(OH)2,由于熟石灰(Ca(OH)2)的溶解度较小,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石灰浆(成分为Ca(OH)2)粉刷墙壁,石灰浆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 CaCO3:Ca(OH)2+CO2=CaCO3↓+H2O典型分析:1.食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也是科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种盐。某校以《自然界的盐到餐桌的食盐》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同学们在这个项目学习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项目。科学判断:以下不属于食盐用途的是( )A.厨房调味品 B.制作腌制品C.配制生理盐水 D.为人体提供能量【考点】常用盐的用途.【答案】D【分析】根据食盐的性质和用途、可以用作调味品、医药试剂进行分析。【解答】解:A.食盐具有咸味,可做厨房调味品,属于食盐用途,不符合题意;B.食盐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可以制作腌制品,属于食盐用途,不符合题意;C.人体的体液中含有氯化钠,因此食盐可以配制生理盐水,属于食盐用途,不符合题意;D.食盐属于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1.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 )A.烧碱 B.食盐 C.硫酸铜 D.熟石灰【考点】常用盐的用途.【答案】C【分析】根据常见盐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硫酸铜,硫酸铜的水溶液显蓝色,属于重金属盐,是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盐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考点二、盐的化学性质与典型反应考点精要:(1)盐+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规律:反应物中盐要可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如:Fe+CuSO4===Cu+FeSO4。应用:判断或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2)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规律:初中阶段,反应中的酸一般指盐酸、硫酸、硝酸。盐是碳酸盐时可不溶,若不是碳酸盐,则要求可溶。如:H2SO4+BaCl2===BaSO4↓+2HCl;CaCO3+2HCl===CaCl2+H2O+CO2↑。应用:制取某盐,制取CO2气体等。(3)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规律:反应物都可溶,若反应物中盐不为铵盐,生成物中其中之一必须为沉淀;若反应物中盐为铵盐,则生成物中可无沉淀。如:CuSO4+2NaOH===Cu(OH)2↓+Na2SO4;NH4Cl+NaOHNaCl+NH3↑+H2O。应用:制取某些碱,如:Na2CO3+Ca(OH)2===CaCO3↓+2NaOH。(4)盐+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规律: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于水。如:NaCl+AgNO3===AgCl↓+NaNO3。应用:检验某些离子或物质。如:Na2SO4+BaCl2===BaSO4↓+2NaCl(可用于鉴别SO)。典型分析:1.向50g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反应至F点时,混合溶液的pH始终变大C.混合溶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D.反应至E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CaCl2【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答案】B【分析】50gCaCl2和HCl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完全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选项说法正确;B、逐渐加入Na2CO3溶液时,OE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酸性逐渐减弱,pH变大,反应完全后溶液呈中性,pH=7,PF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仍呈中性,pH=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图中信息可知,OE有气体生成,生成二氧化碳2.2g,设原混合溶液中盐酸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73 44x 2.2g,x=3.65g混合溶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至E点时,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CaCl2,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1.如图1所示,小瑾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 (写离子符号)。B点,烧杯内的沉淀由 种物质组成。(4)检验D点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方法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2)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3)氯化钠易溶于水,硫酸钠易溶于水;(4)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解答】解:(1)图1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钡和硫酸钠、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碳酸钡。故填:BaSO4、BaCO3。(2)BC段,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故填:BaCO3+2HNO3═Ba(NO3)2+H2O+CO2↑。(3)A﹣B过程中,沉淀质量增大,是因为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和硫酸钠,存在离子为Na+、Cl﹣、SO42﹣;B点,烧杯内的沉淀由2种物质组成,即碳酸钡和硫酸钡。故填:Na+、Cl﹣、SO42﹣;2。(4)检验D点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方法: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一只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一只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考点三:盐与化肥考点精要:1、化肥的种类及作用化肥种类 作用性质 举例氮肥 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尿素、氨水、铵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等〕、硝酸盐(如硝酸铵)磷肥 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寒、抗旱能力 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钾肥 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等功能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等复合肥 能同时均匀供给作物几种养分 磷酸铵(磷酸二氢铵和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2、化肥的简易鉴别鉴别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加水 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研磨 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典型分析: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解决施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如下为农技人员通过该技术对某农田开出的施肥配方,有 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H2PO4 B.K2SO4 C.KCl D.NH4NO3【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答案】A【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C、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D、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举一反三:1.小柯外出游玩,发现路边的农作物有叶片发黄、茎秆倒伏现象。他认为该作物需要加一种复合肥,这种复合肥是( )A.KNO3 B.KClC.CO(NH2)2 D.Ca(H2PO4)2【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答案】A【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误。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误。D、Ca (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图1表示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实验中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图2表示一定体积的气体X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反应(若反应生成水,水为液态),横坐标表示通入的氧气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反应前、后的温度与压强相同.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1中Oa段表示实验中沉淀质量的变化情况②图1中c点表示上述混合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③由图2可知,反应前X的体积为2L④由图2可知,x可能是C0或CH4.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答案】B【分析】图一:根据图一可知一开始没有产生沉淀原因是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图二:由图二可知反应开始气体的体积是2L即是X的体积,反应一段时间后气体的体积不会变化,由于反应前、后的温度与压强相同.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所以体积相同时气体的分子个数相等,图象上升是在反应完全后气体的体积随着氧气的加入不断变大.【解答】解:图一:根据图一可知一开始没有产生沉淀原因是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则Oa段是气体质量的变化,当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则bc段即是沉淀质量的变化,达到c点沉淀量最大,氯化钙已完全反应,故①错误②正确。图二:由图二可知反应开始气体的体积是2L即是X的体积,反应一段时间后气体的体积不会变化即气体的分子个数不变,反应完全后气体的体积随着氧气的加入不断变大,由于2CO+O22CO2的反应中气体的一氧化碳分子个数是2变成2个分子,CH4+2O2CO2+2H2O反应前甲烷分子的个数是1反应后气体的二氧化碳分子个数是1,两种情况都会使气体的体积均无变化。但如果是一氧化碳则氧气体积是一升时二升一氧化碳完全消耗,再加入氧气体积即会上升,与图象不符,故不正确,而甲烷则是在消耗氧气到4升时才完全反应完,再加入氧气,则混合后气体的体积才有可能上升,图象与过程符合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图象信息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反应及图象变化的对应关系的分析与理解,是一道训练学生思维的好题.(1题图) (2题图)2.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同样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检索表来鉴定。现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四种溶液,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检索表来分辨这四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是稀盐酸B.横线处填写“与二氧化碳反应出现沉淀”C.乙通常用来吸收并除去二氧化碳气体D.丙和丁不可以用无色酚酞鉴别【考点】酸、碱、盐的鉴别.【答案】C【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四种溶液中稀盐酸显酸性,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则甲是稀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2b: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2a横线处填写“与二氧化碳反应出现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乙是氢氧化钙溶液,通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并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丙和丁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不可以用无色酚酞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3.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C.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考点】常用盐的用途.【答案】B【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常见的盐的性质及其用途来分析。【解答】解:A.在生活中,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选项说法正确;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选项说法错误;C.小苏打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选项说法正确;D.碳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较多的钾元素,所以可用作化学肥料,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生产,又服务于生活、生产,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同时,做好此类题目也可以解决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高生活的质量。4.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物质 氯化钠 二氧化碳 浓硫酸 氢气用途 除铁锈 作气体肥料 作干燥剂 作燃料A.A B.B C.C D.D【考点】常用盐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答案】A【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氯化钠不能用于除锈,故用途错误;B、二氧化碳可做气体肥料,故用途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气体干燥剂,故用途正确;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用途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盐应用说法不合理的是( )A.苛性钠[NaOH]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于食品干燥剂B.硫酸[H2SO4]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也可用于金属除锈C.消石灰[Ca(OH)2]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也可用于处理污水D.石灰石[CaCO3]可制生石灰,也是建筑原料【考点】酸碱盐的应用.【答案】A【分析】A.根据苛性钠的腐蚀性分析;B.根据硫酸的性质解答;C.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D.根据石灰石的用途分析。【解答】解:A.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酸,但是烧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现实生活中一般用熟石灰改良显酸性的土壤,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做食品的干燥剂,故错误;B.硫酸[H2S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铁锈的成分为氧化铁,硫酸与氧化铁反应,因此硫酸也可用于金属除锈,故正确;C.消石灰可以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消石灰显碱性也可用于处理酸性污水,故正确;D.石灰石煅烧制生石灰,水泥为建筑材料,制造水泥的原料之一有石灰石,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NaNO2是一种剧毒物质,少量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已知:室温下NaNO2水溶液pH>7;NaNO2+NH4Cl=NaCl+N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属于碱,因含有而有剧毒B.少量NaNO2可作食品添加剂是由于其化学性质跟NaCl相似C.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氮原子个数比为1:1D.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NaNO2属于还原剂【考点】酸碱盐的应用.【答案】C【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D、根据得氧失氧来分析。【解答】解:A、NaNO2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说法错误;B、NaNO2是由钠离子与亚硝酸根离子构成的,NaCl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如亚硝酸钠有剧毒,而氯化钠没有毒,故B说法错误;C、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N2是一种单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氮原子个数比为1:1,故C说法正确;D、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NaNO2在反应中失去氧,属于氧化剂,故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元素的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A 硫酸能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 具有酸性 用稀硫酸去除铁锈B 硫酸能在水中电离出硫酸根离子 具有酸性 用稀硫酸去除铁锈C 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钙离子 具有碱性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 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A.A B.B C.C D.D【考点】酸碱盐的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答案】A【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具有酸性,氢离子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故选项正确。B、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具有酸性,氢离子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与硫酸根离子无关,故选项不正确。C、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溶液具有碱性,与钙离子无关,故选项不正确。D、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具有碱性,但是检验二氧化碳还与钙离子有关,故选项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锥形瓶内有一定量的混合溶液,溶质为CaCl2和HCl,向其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Na2CO3溶液后锥形瓶内出现气泡B.反应至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NaClC.反应至D点时,溶液的pH=7D.反应至E点时,CaCl2和HCl已被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答案】D【分析】根据锥形瓶内有一定量的混合溶液,溶质为CaCl2和HCl,向其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锥形瓶内有一定量的混合溶液,溶质为CaCl2和HCl,向其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滴入Na2CO3溶液后锥形瓶内出现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至B点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至D点时,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故选项说法正确。D、D点之后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反应至E点时,CaCl2和HCl已被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D.只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NH4HCO3NH3↑+CO2↑+H2O【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答案】B【分析】A、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B、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反应;C、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哪些物质;D、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解答】解:A、甲实验生成的物质全部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乙实验装置相对封闭,被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吸收后扩散到空气中的物质相对较少,因此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该选项说法正确;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不能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也可能是碳酸氢铵升华导致的消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水,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氨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该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已知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表示的溶液中含有二种溶质B.P点表示的溶液pH=7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 g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答案】A【分析】A、M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再去考虑溶质是谁;B、P点表示氢氧化钠过量;C、根据两点中的溶质含量分析;D、根据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分析,此反应是溶液质量减少.【解答】解:A、M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但氯化铜还没有反应,此时溶质是氯化铜、氯化钠,故正确;B、P点表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pH>7,故错误;C、从M点到N点是增加了20g,但由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知,溶液应增加少于20g,故错误;D、N点表示的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P点表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又增加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两部分中氯化钠的量是一定的,所以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学会分析图象,判断产物,属于一道溶液综合性的题目.(10题图) (11题图)11.向一定质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一定存在Fe3+B.c点时所加试剂是NaOH溶液C.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D.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不只是盐【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答案】C【分析】oa阶段沉淀质量增加,说明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ab段沉淀质量不变,说明氢氧化钠过量,加入盐酸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d段沉淀质量减少,说明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据此分析回答此题。【解答】解:A、a点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之后沉淀质量不增加也不减少,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氯化铁已经全部反应,不存在铁离子,选项A错误;B、c点时沉淀减小,说明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加入的试剂是盐酸,选项B错误;C、加入V1mL的试剂时,对应沉淀质量最大,之后沉淀质量减小,所以b点以后盐酸与氢氧化铁反应,所以b点时氢氧化钠全部反应完毕,选项C正确;D、d点时沉淀全部溶解,盐酸与氢氧化铁全部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此时溶质只有氯化铁和氯化钠,只有盐,选项D错误;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12.小乐想研究实验室用石灰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的成分。取该废液的上层清液,往废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实验中先后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现象。小乐用图像表示该实验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B. C. D.【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答案】C【分析】实验室用石灰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的成分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盐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室用石灰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的成分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盐酸,往废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实验中先后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发生了碳酸钠与盐酸、氯化钙溶液的两个反应;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错误。B、根据A选项的分析,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一开始就产生气体,至盐酸完全反应,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图象错误。C、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第一个过程,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第二个过程发生的反应是CaCl2+Na2CO3═CaCO3↓+2NaCl,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第二个过程溶液增加的幅度要小,故选项图象正确。D、向含有盐酸的CaCl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与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图中没有pH等于7的一段,故选项图象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13.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Ba(OH)2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稀HNO3的CuSO4溶液和混有少量H2SO4的Cu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变化有图a、b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a第①阶段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含有Cu(NO3)2、CuSO4B.两种情况下,第①阶段生成的都BaSO4C.图b中,溶液的导电性先变弱,再变强,最后不变D.两种情况下,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Ba(OH)2溶液相等,则生成的BaSO4也相等【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答案】D【分析】根据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稀硝酸的硫酸铜溶液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就产生硫酸钡沉淀,所以反应一开始就会产生沉淀,当硝酸完全反应后,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加入混有少量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反应一开始就会产生沉淀,当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根离子就与铜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解答】解:A、a图第一阶段硫酸根离子并没有反应完,只是氢离子被反应完了,第二阶段结束硫酸根离子才被反应完了,溶液中含有Cu(NO3)2、CuSO4,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第①阶段生成的都是硫酸钡沉淀,故B正确;C、图b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离子越来越少,而加入的氢氧化钡是过量的,所以导电性先变弱后增强,最后不变,故C正确;D、第一种情况下,有硝酸钡生成,所以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相等,而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碱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14.湖州冬日山间美味当属冬笋,在冬笋生长初期,应施用复合肥或有机肥,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以下施用的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K2CO3 B.Ca(H2PO4)2C.KNO3 D.CO(NH2)2【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答案】C【分析】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K2CO3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错误。B、Ca(H2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错误。C、KNO3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正确。D、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洗衣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发生在公元前600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小科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A试管中溶液变 色;(2)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答案】(1)红。(2)K2CO3+Ca(OH)2═CaCO3↓+2KOH。(3)KCl。【分析】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解答】解:(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钾溶液也显碱性,A试管中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红。(2)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OH)2═CaCO3↓+2KOH。故答案为:K2CO3+Ca(OH)2═CaCO3↓+2KOH。(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盐酸,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KCl。故答案为:KCl。【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6.某学校在进行校园植物园建设,其中设置了一个无土栽培区。无土栽培是利用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铵等盐类配制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很多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1)氯化铵(NH4Cl)各组成元素中对植物生长最有效的元素是 ;(2)小宇同学在氯化铵中加了熟石灰,结果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进行分析解答。(2)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对植物生长最有效的元素是氮元素。(2)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故答案为:(1)氮元素;(2)2NH4Cl+Ca(OH)2=CaCl2+2H2O+2NH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下列化肥:尿素(CO(NH2)2),硫酸钾K2SO4,磷酸钙Ca3(PO4)2,硝酸铵NH4NO3,其中属于氮肥的是 ;能够促使农作物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生成的化肥是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答案】尿素(CO(NH2)2)、硝酸铵(NH4NO3);硫酸钾(K2SO4)。【分析】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解答】解:尿素(CO(NH2)2),硝酸铵NH4NO3两种化肥中都只含有营养元素中氮元素,都属于氮肥;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硫酸钾K2SO4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钾元素,属于钾肥。故答案为:尿素(CO(NH2)2)、硝酸铵(NH4NO3);硫酸钾(K2SO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性质一: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性质二:NaHCO3+HCl═NaCl+H2O+CO2↑(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入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 (选填“—”或“二”),理由是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序号 反应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 0 10 10 10 10 10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答案】(1)二;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或人体内有盐酸;(2)包装袋上的标注不准确;(3)偏大。【分析】(1)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2)根据图中的实验过程。A装置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B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装置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中溶液增加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3)根据装置的作用分析。【解答】解:(1)因为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所以他喝入无汽苏打水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是受热分解,主要是因为人体的为中有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喝入无汽苏打水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2)由题意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5.0g﹣100.0g=5.0g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168 88x 5.0gx≈9.55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5.5%≠99%,因此包装袋上的标注不准确;答:包装袋上的标注不准确;(3)根据图中的实验过程。A装置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B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装置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中溶液增加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如果去掉装置B,则水蒸气也进入C装置,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计算所得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增大,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答案为:(1)二;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或人体内有盐酸;(2)包装袋上的标注不准确;(3)偏大。【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9.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反应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1)流程图中操作A的名称是 ;(2)NaHCO3固体在煅烧炉内分解,得到纯碱、可回收利用的物质X和水,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母液(NH4Cl与NaCl的混合溶液)浓缩、冷却后,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主要原因是 。【考点】纯碱的制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答案】(1)过滤;(2)2NaHCO3Na2CO3+H2O+CO2↑;(3)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分析】(1)根据操作A能将碳酸氢钠固体和母液分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NaHCO3固体在煅烧炉内分解,得到纯碱、可回收利用的物质X和水,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操作A能将碳酸氢钠固体和母液分离,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2)NaHCO3固体在煅烧炉内分解,得到纯碱、可回收利用的物质X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X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3)将母液(NH4Cl与NaCl的混合溶液)浓缩、冷却后,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主要原因是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故答案为:(1)过滤;(2)2NaHCO3Na2CO3+H2O+CO2↑;(3)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制备的工艺流程、了解盐的化学性质、物质分离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证据是科学探究中获得结论的最重要的依据,让我们一起经历一次寻找证据的旅程吧。【实验目的】制取纯净的硫酸钡【反应原理】Na2SO4+Ba(NO3)2=BaSO4↓+2NaNO3【实验步骤】取适量的硫酸钠和硝酸钡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硫酸钡。(1)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说明硫酸钠和硝酸钡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是: 。(2)判断任一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的证据可按如下方法获取:猜想 方案 证据 结论硝酸钡 可能已完全反应 取少量滤液,加入稀硫酸溶液,观察现象 无白色沉淀生成 硝酸钡已完全反应硫酸钠 可能已完全反应 . . 硫酸钠未完全反应(3)如果实验证明硝酸钡已经反应完全,要寻找硫酸钡已纯净的证据,我们可以从证明实验制得的硫酸钡中没有 (填化学式)来设计实验方案。【考点】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及现象.【答案】(1)有白色沉淀生成。(2)取少量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NaNO3和Na2SO4。【分析】(1)根据硫酸钡特点分析回答此题;(2)根据实验结论设计实验方案;(3)根据反应物特点分析回答此题。【解答】解:(1)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因此看到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2)硫酸钠有残留,则可以加入氯化钡溶液,此时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可以看到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酸钠和硝酸钡。如果实验证明硝酸钡已经反应完全,要寻找硫酸钡已纯净的证据,我们可以从证明实验制得的硫酸钡中没有硝酸钠、硫酸钠的残留来设计实验方案;故答案为:NaNO3和Na2SO4。【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21.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2)白色沉淀A为 ;(3)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A.Na2CO3 B.NaOH C.NaCl【考点】酸、碱、盐的鉴别.【答案】(1)BaCO3、CuSO4;(2)BaSO4;(3)NaOH、NaCl、BaCl2;(4)AB。【分析】根据碳酸钡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1)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钡、硫酸铜,所以(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BaCO3、CuSO4;(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故白色沉淀为硫酸钡;(3)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OH、NaCl、BaCl2;(4)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OH,可能含有NaCl,故选:AB。故答案为:(1)BaCO3、CuSO4;(2)BaSO4;(3)NaOH、NaCl、BaCl2;(4)A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22.碳酸钠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制碱工业有重大贡献,他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整个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①NH3+H2O+CO2=NH4HCO3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高浓)③2NaHCO3Na2CO3+H2O+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钠属于 (填“酸”、“碱”或“盐”)。(2)X遇碱溶液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若要通过实验区分X和另一种氮肥硝酸铵,常用的试剂是 溶液。(3)X是滤液中最主要的成分,X与Ca(OH)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该生产工艺流程的循环使用,该产物的名称为 。【考点】纯碱的制取;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答案】(1)盐;(2)蓝;硝酸银;(3)氨气。【分析】(1)根据碳酸钠的构成及酸、碱、盐的定义进行分析;(2)根据铵根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及紫色石蕊的变色情况、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分析;(3)根据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及流程进行分析。【解答】解:(1)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构成的,属于盐。(2)结合流程和反应可知,X为氯化铵,氯化铵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由于氯化铵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但硝酸铵不能与硝酸银反应,则所选试剂为硝酸银溶液。(3)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而由流程可知,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还需要通入氨气,则氨气可循环使用。故答案为:(1)盐;(2)蓝;硝酸银;(3)氨气。【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工业制纯碱知识的一道综合实验题目,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粗盐提纯、制碱法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23.A、B、C、D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不反应)。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A↓ B↓ ↓ C— ↑ ↓ D(1)请写出A、B、C溶液中溶质的名称或化学式:A ,B ,C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答案】(1)氯化钙或CaCl2;碳酸钠或Na2CO3;硝酸银或AgNO3;(2)AgNO3+HCl=AgCl↓+HNO3。【分析】A、B、C、D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四种溶液中的一种。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钙和盐酸不反应,碳酸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A是氯化钙,B是碳酸钠,C是硝酸银,D是盐酸;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A是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B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C是硝酸银,化学式为:AgNO3。(2)C和D的反应是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故答案为:(1)氯化钙或CaCl2;碳酸钠或Na2CO3;硝酸银或AgNO3;(2)AgNO3+HCl=AgCl↓+HN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4.实验室里有四只编号为Ⅰ、Ⅱ、Ⅲ、Ⅳ但无试剂名称标签的试剂瓶,分别盛有盐酸、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为确认试剂名称,进行如下三个实验(还可使用硝酸银溶液),实验均没有明显现象.(a)向溶液Ⅰ中滴入少量溶液Ⅱ,在所得的混和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溶液Ⅲ;(b)将溶液Ⅰ加入溶液Ⅲ中;(c)向溶液Ⅳ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溶液较稀,微溶物不产生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盐酸是 号,硫酸钠是 号.(2)先将Ⅱ与Ⅲ混和,再加入I现象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四种物质中,IV加入硝酸银后没有沉淀,说明IV是硫酸钠;盐酸和氯化镁不反应,和氢氧化镁反应都没有现象,所以溶液Ⅰ是盐酸,溶液Ⅱ和Ⅲ是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两个无法确定.【解答】解:(1)四种物质中,IV加入硝酸银后没有沉淀,说明IV是硫酸钠;盐酸和氯化镁不反应,和氢氧化镁反应都没有现象,所以溶液Ⅰ是盐酸,溶液Ⅱ和Ⅲ是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两个无法确定.(2)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沉淀溶解.反应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Mg(OH)2+2HCl=MgCl2+2H2O.故答案为:(1)I;IV;(2)先出现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溶解;2NaOH+MgCl2=Mg(OH)2↓+2NaCl;Mg(OH)2+2HCl=MgCl2+2H2O【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25.实验室内有三瓶白色粉末,分别为无水硫酸铜、氯化钠和氯化钡,小科同学用以下流程进行鉴定各物质。虽然各物质鉴别出来了,但是小科却产生了困惑。因为小科预期硫酸铜溶液加入氯化钠溶液中后溶液会呈蓝色,而实验现象却是呈绿色。为探究其原因,他查阅到以下资料。根据以上资料,请你将绿色混合溶液变为蓝色,并解释混合液颜色变化过程的原因。【考点】酸、碱、盐的鉴别.【答案】CuSO4溶液为蓝色,CuSO4与Na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部分Cu2+与Cl相结合形成,含有的溶液为黄色,黄色与蓝色混合后呈现绿色,则观察到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绿色。【分析】本题考查根据题干信息推理实验的现象。【解答】解:CuSO4溶液为蓝色,CuSO4与Na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部分Cu2+与Cl相结合形成,含有的溶液为黄色,黄色与蓝色混合后呈现绿色,则观察到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绿色。【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分析题干的信息即可得出结论。26.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第一次 NaCl、K2SO4、Na2CO3第二次 BaCl2、K2SO4、Na2CO3第三次 Na2SO4、NaCl、K2CO3(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检测的离子是 ;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及现象.【答案】(1)二;(2)碳酸根离子;Ba(NO3)2;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AgNO3。【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物质能否共存;(2)要证明同一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应先加入足量稀硝酸,验证碳酸根离子,然后加入硝酸钡溶液证明硫酸根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证明氯离子。【解答】解:(1)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硫酸钾都能够反应产生沉淀而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其它两组物质间互不反应,可以共存;故答案为:二;(2)要验证出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可取少量无色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既能够验证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又能够把碳酸根离子反应掉,防止对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过量(或足量)的Ba(NO3)2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氯离子;但不能先加硝酸银,因为硫酸根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硫酸银微溶,不能证明是否含有氯离子;故答案为:碳酸根离子;Ba(NO3)2;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AgNO3。【点评】本题为文字叙述型推断题.是通过题目给出的信息,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解答此类问题一般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物质的组成.注意通过条件确定已经存在的物质排除不能共存的物质。27.小明在厨房里找到了一包使用纯碱,包装袋上写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质量分数>98%),杂质为氯化钠。他利用该纯碱进行如下实验:(1)为了解使用纯碱的溶解性,小明取了三个洁净的烧杯,编号为A、B、C,分别加入40g该纯碱,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整个过程温度不变。小明判断 烧杯(填“A”“B”或“C”)所得溶液是该温度时的碳酸钠不饱和溶液。烧杯编号 A B C加水的质量/克 80 100 120溶液的质量/克 113 140 160(2)小明零取一个洁净的烧杯D,将32g该纯碱样品放入其中,加水完全溶解,将其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逐渐往杯中滴加稀盐酸,电子秤的示数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①通过计算说明: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②有同学认为小明测定的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请分析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是: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答案】(1)C;(2)①相符;②反应中水分随着二氧化碳逸出或稀盐酸中氯化氢气体逸出。【分析】(1)根据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质量和加入固体的质量之和,说明全部溶解进行分析;(2)①加入100g盐酸之前,电子秤示数增长缓慢,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100g之后,示数增长快,说明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示数的增大为盐酸的质量,根据加入100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计算;②反应中不但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而且水的蒸发及盐酸的挥发都会使反应前后示数变化量增大,从而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B烧杯中100g水中加入40g纯碱,能够全部溶解,而C烧杯中加入的水比B中还多,因此溶液C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C;(2)①由图像可知,加入100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那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00g+100g﹣396.8g=13.2g设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44x 13.2gx=31.8g则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答: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装袋信息相符。②测定的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是反应中水分随着二氧化碳逸出或稀盐酸中氯化氢气体逸出,故答案为:反应中水分随着二氧化碳逸出或稀盐酸中氯化氢气体逸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计算分析问题的能力,计算时学生一定要搞清楚曲线图中的质量变化。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八升九--第4讲 常见的盐与盐的通性考点一、常见的盐的性质与用途考点精要:盐的含义及几种常见的盐(1)盐的含义:盐在水中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2)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大多数盐是晶体。通过列表对比三种常见盐的性质与用途:盐 性质 用途食盐 (NaCl) 主要来自海水,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AgCl:NaCl+AgNO3=AgCl↓+NaNO3 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重要的 化工原料。0.9%的氯化钠溶液即是医学上常用的生理盐水。纯碱 (Na2CO3) 又称纯碱或苏打,水溶液呈碱性,它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常带有10个结晶水,化学式为Na2CO3·10H2O,放在干燥的空气里,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粉末。 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地应用于玻璃、化工工业碳酸钙 (CaCO3) 一种难溶于水的盐,是碳酸和氢氧化钙中和反应的产物:Ca(OH)2+H2CO3=CaCO3↓+2H2O 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即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2HCl+CaCO3=CaCl2+H2O+CO2↑ 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可用于造纸、塑 料、人造橡胶、食品等领域注意:Na2CO3·10H2O 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粉末,此过程称为风化,是化学变化。(3)几种重要的含碳酸钙的岩石归类: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汉白玉,可用来做装饰性的石柱或工艺品,如天安门广场上的华表、太和殿的基座。含杂质而有美丽花纹的碳酸钙岩石——大理石,用来做建筑物外墙和内壁的贴面或铺设地面。 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石灰石,可直接用于建房,主要用于生产水泥。注意:常见的建筑材料有 CaCO3、Ca(OH)2,由于熟石灰(Ca(OH)2)的溶解度较小,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石灰浆(成分为Ca(OH)2)粉刷墙壁,石灰浆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 CaCO3:Ca(OH)2+CO2=CaCO3↓+H2O典型分析:1.食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也是科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种盐。某校以《自然界的盐到餐桌的食盐》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同学们在这个项目学习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项目。科学判断:以下不属于食盐用途的是( )A.厨房调味品 B.制作腌制品C.配制生理盐水 D.为人体提供能量举一反三:1.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 )A.烧碱 B.食盐 C.硫酸铜 D.熟石灰考点二、盐的化学性质与典型反应考点精要:(1)盐+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规律:反应物中盐要可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如:Fe+CuSO4===Cu+FeSO4。应用:判断或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2)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规律:初中阶段,反应中的酸一般指盐酸、硫酸、硝酸。盐是碳酸盐时可不溶,若不是碳酸盐,则要求可溶。如:H2SO4+BaCl2===BaSO4↓+2HCl;CaCO3+2HCl===CaCl2+H2O+CO2↑。应用:制取某盐,制取CO2气体等。(3)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规律:反应物都可溶,若反应物中盐不为铵盐,生成物中其中之一必须为沉淀;若反应物中盐为铵盐,则生成物中可无沉淀。如:CuSO4+2NaOH===Cu(OH)2↓+Na2SO4;NH4Cl+NaOHNaCl+NH3↑+H2O。应用:制取某些碱,如:Na2CO3+Ca(OH)2===CaCO3↓+2NaOH。(4)盐+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规律: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于水。如:NaCl+AgNO3===AgCl↓+NaNO3。应用:检验某些离子或物质。如:Na2SO4+BaCl2===BaSO4↓+2NaCl(可用于鉴别SO)。典型分析:1.向50g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反应至F点时,混合溶液的pH始终变大C.混合溶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D.反应至E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CaCl2举一反三:1.如图1所示,小瑾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 (写离子符号)。B点,烧杯内的沉淀由 种物质组成。(4)检验D点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方法 。考点三:盐与化肥考点精要:1、化肥的种类及作用化肥种类 作用性质 举例氮肥 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尿素、氨水、铵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等〕、硝酸盐(如硝酸铵)磷肥 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寒、抗旱能力 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钾肥 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等功能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等复合肥 能同时均匀供给作物几种养分 磷酸铵(磷酸二氢铵和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2、化肥的简易鉴别鉴别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加水 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研磨 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典型分析: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解决施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如下为农技人员通过该技术对某农田开出的施肥配方,有 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H2PO4 B.K2SO4 C.KCl D.NH4NO3举一反三:1.小柯外出游玩,发现路边的农作物有叶片发黄、茎秆倒伏现象。他认为该作物需要加一种复合肥,这种复合肥是( )A.KNO3 B.KClC.CO(NH2)2 D.Ca(H2PO4)21.图1表示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实验中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图2表示一定体积的气体X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反应(若反应生成水,水为液态),横坐标表示通入的氧气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反应前、后的温度与压强相同.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1中Oa段表示实验中沉淀质量的变化情况②图1中c点表示上述混合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③由图2可知,反应前X的体积为2L④由图2可知,x可能是C0或CH4.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题图) (2题图)2.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同样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检索表来鉴定。现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四种溶液,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检索表来分辨这四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是稀盐酸B.横线处填写“与二氧化碳反应出现沉淀”C.乙通常用来吸收并除去二氧化碳气体D.丙和丁不可以用无色酚酞鉴别3.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C.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4.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物质 氯化钠 二氧化碳 浓硫酸 氢气用途 除铁锈 作气体肥料 作干燥剂 作燃料A.A B.B C.C D.D5.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盐应用说法不合理的是( )A.苛性钠[NaOH]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于食品干燥剂B.硫酸[H2SO4]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也可用于金属除锈C.消石灰[Ca(OH)2]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也可用于处理污水D.石灰石[CaCO3]可制生石灰,也是建筑原料6.NaNO2是一种剧毒物质,少量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已知:室温下NaNO2水溶液pH>7;NaNO2+NH4Cl=NaCl+N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属于碱,因含有而有剧毒B.少量NaNO2可作食品添加剂是由于其化学性质跟NaCl相似C.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氮原子个数比为1:1D.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NaNO2属于还原剂7.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A 硫酸能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 具有酸性 用稀硫酸去除铁锈B 硫酸能在水中电离出硫酸根离子 具有酸性 用稀硫酸去除铁锈C 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钙离子 具有碱性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 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A.A B.B C.C D.D8.锥形瓶内有一定量的混合溶液,溶质为CaCl2和HCl,向其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Na2CO3溶液后锥形瓶内出现气泡B.反应至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NaClC.反应至D点时,溶液的pH=7D.反应至E点时,CaCl2和HCl已被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9.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D.只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NH4HCO3NH3↑+CO2↑+H2O10.已知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表示的溶液中含有二种溶质B.P点表示的溶液pH=7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 g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10题图) (11题图)11.向一定质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一定存在Fe3+B.c点时所加试剂是NaOH溶液C.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D.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不只是盐12.小乐想研究实验室用石灰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的成分。取该废液的上层清液,往废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实验中先后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现象。小乐用图像表示该实验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B. C. D.13.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Ba(OH)2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稀HNO3的CuSO4溶液和混有少量H2SO4的Cu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变化有图a、b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a第①阶段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含有Cu(NO3)2、CuSO4B.两种情况下,第①阶段生成的都BaSO4C.图b中,溶液的导电性先变弱,再变强,最后不变D.两种情况下,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Ba(OH)2溶液相等,则生成的BaSO4也相等14.湖州冬日山间美味当属冬笋,在冬笋生长初期,应施用复合肥或有机肥,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以下施用的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K2CO3 B.Ca(H2PO4)2C.KNO3 D.CO(NH2)215.洗衣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发生在公元前600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小科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A试管中溶液变 色;(2)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16.某学校在进行校园植物园建设,其中设置了一个无土栽培区。无土栽培是利用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铵等盐类配制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很多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1)氯化铵(NH4Cl)各组成元素中对植物生长最有效的元素是 ;(2)小宇同学在氯化铵中加了熟石灰,结果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7.下列化肥:尿素(CO(NH2)2),硫酸钾K2SO4,磷酸钙Ca3(PO4)2,硝酸铵NH4NO3,其中属于氮肥的是 ;能够促使农作物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生成的化肥是 。18.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性质一: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性质二:NaHCO3+HCl═NaCl+H2O+CO2↑(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入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 (选填“—”或“二”),理由是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序号 反应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 0 10 10 10 10 10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19.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反应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1)流程图中操作A的名称是 ;(2)NaHCO3固体在煅烧炉内分解,得到纯碱、可回收利用的物质X和水,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母液(NH4Cl与NaCl的混合溶液)浓缩、冷却后,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主要原因是 。20.证据是科学探究中获得结论的最重要的依据,让我们一起经历一次寻找证据的旅程吧。【实验目的】制取纯净的硫酸钡【反应原理】Na2SO4+Ba(NO3)2=BaSO4↓+2NaNO3【实验步骤】取适量的硫酸钠和硝酸钡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硫酸钡。(1)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说明硫酸钠和硝酸钡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是: 。(2)判断任一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的证据可按如下方法获取:猜想 方案 证据 结论硝酸钡 可能已完全反应 取少量滤液,加入稀硫酸溶液,观察现象 无白色沉淀生成 硝酸钡已完全反应硫酸钠 可能已完全反应 . . 硫酸钠未完全反应(3)如果实验证明硝酸钡已经反应完全,要寻找硫酸钡已纯净的证据,我们可以从证明实验制得的硫酸钡中没有 (填化学式)来设计实验方案。21.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2)白色沉淀A为 ;(3)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A.Na2CO3 B.NaOH C.NaCl22.碳酸钠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制碱工业有重大贡献,他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整个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①NH3+H2O+CO2=NH4HCO3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高浓)③2NaHCO3Na2CO3+H2O+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钠属于 (填“酸”、“碱”或“盐”)。(2)X遇碱溶液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若要通过实验区分X和另一种氮肥硝酸铵,常用的试剂是 溶液。(3)X是滤液中最主要的成分,X与Ca(OH)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该生产工艺流程的循环使用,该产物的名称为 。23.A、B、C、D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不反应)。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A↓ B↓ ↓ C— ↑ ↓ D(1)请写出A、B、C溶液中溶质的名称或化学式:A ,B ,C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实验室里有四只编号为Ⅰ、Ⅱ、Ⅲ、Ⅳ但无试剂名称标签的试剂瓶,分别盛有盐酸、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为确认试剂名称,进行如下三个实验(还可使用硝酸银溶液),实验均没有明显现象.(a)向溶液Ⅰ中滴入少量溶液Ⅱ,在所得的混和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溶液Ⅲ;(b)将溶液Ⅰ加入溶液Ⅲ中;(c)向溶液Ⅳ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溶液较稀,微溶物不产生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盐酸是 号,硫酸钠是 号.(2)先将Ⅱ与Ⅲ混和,再加入I现象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5.实验室内有三瓶白色粉末,分别为无水硫酸铜、氯化钠和氯化钡,小科同学用以下流程进行鉴定各物质。虽然各物质鉴别出来了,但是小科却产生了困惑。因为小科预期硫酸铜溶液加入氯化钠溶液中后溶液会呈蓝色,而实验现象却是呈绿色。为探究其原因,他查阅到以下资料。根据以上资料,请你将绿色混合溶液变为蓝色,并解释混合液颜色变化过程的原因。26.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第一次 NaCl、K2SO4、Na2CO3第二次 BaCl2、K2SO4、Na2CO3第三次 Na2SO4、NaCl、K2CO3(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检测的离子是 ;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27.小明在厨房里找到了一包使用纯碱,包装袋上写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质量分数>98%),杂质为氯化钠。他利用该纯碱进行如下实验:烧杯编号 A B C加水的质量/克 80 100 120溶液的质量/克 113 140 160(1)为了解使用纯碱的溶解性,小明取了三个洁净的烧杯,编号为A、B、C,分别加入40g该纯碱,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整个过程温度不变。小明判断 烧杯(填“A”“B”或“C”)所得溶液是该温度时的碳酸钠不饱和溶液。(2)小明零取一个洁净的烧杯D,将32g该纯碱样品放入其中,加水完全溶解,将其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逐渐往杯中滴加稀盐酸,电子秤的示数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①通过计算说明: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②有同学认为小明测定的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请分析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八升九-第04讲 常见的盐与盐的通性(学生版).docx 《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八升九-第04讲 常见的盐与盐的通性(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