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生班会课】规划时间,逐梦未来班会背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实质是对于教育本质的呼唤,把学生从过去繁重的作业和课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健康、阳光、乐学,实现生命的完整发展。同时,如何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学生一日学习生活中落实、落细,也是“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早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特别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加强,促进了自我意识和评价能力的发展,个人性格和人生观初步形成。但这个时期的学生也存在意志力不够坚定、自律意识及目标意识缺乏等问题。尤其是“双减”下学生学业压力的减轻,导致学生对于自己的课余时间如何合理安排的疑惑凸显,亟需教师及家长的指导。作为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生活的动态变化及心理变化,通过开设主题班会、开展有效活动,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增强自主意识,转变学习观念,以更好的姿态迎接人生的新阶段。班会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回顾当下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感受“双减”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认识到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 情感目标:通过重置“一日课余时间”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培养学生时间规划及自我管理的意识,树立“生活即学习”的观念。3. 行为目标:通过时间重置、后续实践,学会合理安排、高效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时间的主人,努力践行“敢于有梦,脚踏实地”的人生信条。活动准备学生:课前完成关于“双减”背景下的学情调查问卷;准备班会活动所需材料;摆放桌椅,布置教室环境。教师:设计关于“双减”背景下的学情调查问卷并分析问卷结果;协助家长拍摄情景剧《“双减”后,楠溪少年的一天》;制作班会课件;选择班会主持人,并进行相应的培训指导。班会过程“减”与“变”——聚焦“双减”生活,感悟时间变化1. 谈话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昨天晚上 8 点你在做什么?谁来回忆一下?接着回忆一下,刚刚过去的上周末,你都做了些什么呢?小结:同学们在学校即可完成当天的书面家庭作业,周末也不用忙着去上课外辅导班。这都是国家为了我们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 2021 年 7 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带来的变化。2. 观看情景剧,对比差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双减”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先请大家观看情景剧《“双减”后,楠溪少年的一天》。播放两段视频,分别为《合理规划时间的同学的一天》及《未能合理规划时间的同学的一天》。观后采访:看完刚才的两段情景剧,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对比思考自身课余时间安排的合理性。3. 课堂调查,发现问题:……小结: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课余时间不再被作业、补习班填满,但对于课余时间的规划与使用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此次班会课即来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意图】引出“双减”政策的目的和实质。“双减”不是减责、减质,不是减去奋进的目标和意义。其实质是,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和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提质增效,从而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双减”之后自己学习生活的变化,发现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调整学习方式,达到“双减”的真正目的。“知”与“行”——自主安排课余,自觉践行计划1. 重置时间,解决问题:同学们,我们是自己时间的主人。那应该如何规划“双减”给我们每个人“增加”的课余时间呢?请主持人上台带领大家解决问题。活动一:重置“一日课余时间”,做自己时间的主人主持人:同学们,下面我们将进行“一日课余时间”重置的活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彩色纸带,这代表一天24 小时的时间。现在,我们来进行时间分配。首先,请大家把每天固定用于睡觉的 8 小时剪掉放在一边。现在,我们手里的时间带还剩 16 个小时。接着,除去每天在学校上课、吃饭、走路、聊天等其他杂事需要的时间,大致估算为 12 个小时,请你剪掉它们。此时,我们手中的时间带还剩下大约 4 个小时,这大概就是“双减”后我们每天所剩的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2. 讨论交流,感悟时光:拿着剩下的时间带,你有什么想法?(指名回答)小结:4 个小时,与一天 24 个小时相比是短暂的,但与“双减”之前相比,我们的课余时间增加了,因为书面家庭作业已经在学校完成了。所以,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宝贵的课余时间,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主持人:也许我们之前并没有认真规划过这些时间,任它匆匆流逝。现在,我们要重置这些课余时间。请大家拿出一日时间重置表,左边填写你想要做的事情,比如课外阅读、体育锻炼等,右边是相应的时间。你可以先思考每天的课余时间怎样安排,然后把相应的时间带剪下来贴在表上。3. 分享评价,思维碰撞:大家先自己完成,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说说你这样重置时间的理由。各组再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主持人:你觉得他的分配合理吗?为什么?请其他同学评价。4. 把握方向,价值引领:(1)自主学习不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更是针对自己学业情况的查漏补缺以及对个人时间的合理规划;(2)课余时间安排要注意张弛有度,劳逸结合;(3)保护视力、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标准;(4)回顾反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可以借此机会陪伴家人,一举两得;(5)课余时间可以进行体育锻炼、自主学习、课外阅读、家务劳动等。学习的领域不要局限于书本、课堂,要把视野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树立一种“大学习”观。主持人:同学们,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呢?这里有几点建议与你分享——①达成共识,规律作息;②电子产品,限时供应;③学习“菜单”,积分奖励;④家务劳动,体验生活;⑤营造氛围,润泽书香;⑥强身健体,劳逸结合;⑦共叙家话,感悟亲情;⑧自由支配,放松身心。小结:……5.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我们都是自己时间的主人,只要善于规划、利用,有限的时间就能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就如刚才同学分享所说,他一天读半小时课外书,一周七天呢?一天跳绳 1000 个,一个月呢?同一件事情,只要我们每天坚持去做,日积月累,滴水穿石,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这就是“双减”下的乘法。在课余时间重置表中,每位同学都将时间分门别类地梳理、规划,希望自己的课余时间板块化、可操作。这就是“双减”下的除法。课外阅读、家务劳动、自主学习、体育锻炼等,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的不同领域学习、感受,尝试着做自己时间的主人。6. 榜样示范,分享方法:在重置完自己的一日课余时间之后,如何把计划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毅力,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本环节中以“阅读达人”曹同学分享阅读之“道”为例,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制定自己的计划并坚持执行。“梦”与“实”——敢于心怀梦想,不忘脚踏实地1. 规划时间,成就热爱:正如刚才曹同学的分享,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同样,大家在规划课余时间时,一定也给自己感兴趣、要努力的事情分配了最多的时间。这就是热爱的力量。同学们,“双减”给我们增加的课余时间,恰好可以成就我们的热爱。唯有热爱,才能奔赴梦想。活动二:手写“星愿卡”,心怀中国梦2. 心怀梦想,扬帆起航:习近平爷爷说:青少年要敢于有梦。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梦想的种子。这颗种子虽小但却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连接你的现在和未来的一座重要的桥梁。请大家拿出桌上的“星愿卡”,在上面郑重地写下自己的梦想及理由,让梦想照亮你前行的路!3. 同桌交流:同桌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梦想,并说一说怎样做才能实现梦想,分享完毕后,贴于黑板上。4. 寄语未来:……【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书写、张贴“星愿卡”这一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唤醒学生对于未来理想的憧憬和希冀,使得学生明白“双减”之下更需要合理规划、高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并为之努力奋斗。从小做时间的主人,为未来添砖加瓦。活动延伸在本节班会课上,学生重置了自己的“一日课余时间”。这是对于“双减”后学生课余学习生活的指导。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许多问题,如突发事件打断计划、意志力不足放弃计划等。因此,三周后,我会再次开展“课余时间重置表落实情况”主题班会课,让学生根据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修改、完善课余时间重置表,真正将计划落到实处,形成“实践—认知—实践”的良性循环。立足于“双减”背景下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从一日的课余生活指导到全方位的学习生活指导,相机提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真正为学生谋发展,为教育增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