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讲我国的经济发展(讲义)(含答案)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7讲我国的经济发展(讲义)(含答案)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资源简介

第07讲 我国的经济发展
目 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贯彻新发展理念 4
知识点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
知识点2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4
考向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
考向2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7
考点二 推动高质量发展 9
知识点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9
知识点2 构建新发展格局 9
考向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2
考向2 构建新发展格局 13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8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3 选择题:海南卷、浙江卷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优化产业链、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农业观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把握相关时政材料,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 选择题:天津卷、浙江卷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 选择题:浙江卷
2023 选择题:全国卷、天津卷、广东卷、福建卷、重庆卷、江苏卷、浙江卷、辽宁卷、北京卷、湖南卷、山东卷、湖北卷 主观题:江苏卷、北京卷、广东卷、海南卷、湖北卷、山东卷、福建卷、重庆卷、山河北卷
2022 选择题:海南卷、江苏卷、北京卷
复习目标: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考点一 贯彻新发展理念
知识点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求 ①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重要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特别提醒:多模块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必修1 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③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必修3 ①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尊重和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自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不懈追求的实践目标和价值目标,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必修4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时政链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知识点2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原因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创新发展 ①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原因: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③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 ①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原因: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③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 ①解决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②原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③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开放发展 ①解决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②原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 ①解决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②原因: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特别提醒:1.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1)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3)人才是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4)创新是第一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2.推动科技创新的原因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4)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科技自主创新有利于我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等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5)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6)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驱动,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时政链接】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考向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2023·海南·高考真题)“春色满园关不住”,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不仅道出了浓郁春色,也暗含着些许隔栏相望的怅惘。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无界公园,拆墙透绿,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市民获得了更加开阔的观景视野、休闲空间。建设无界公园是( )
①深化与细化现代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
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有力举措
③维护社会稳定和城市秩序的内在要求
④“以人为本”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建设无界公园有利于深化与细化现代城市管理,但不是“必由之路”,①说法错误。②:城市无界公园,市民获得了更加开阔的观景视野、休闲空间,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②符合题意。③:建设无界公园与“维护社会稳定”无必然联系,③不符合题意。④:拆墙透绿,完善各种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了以人为本,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1.(2022·天津·高考真题)2022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了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八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7.9岁 这充分体现了( )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C.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优化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A
【解析】A:“中国这十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八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7.9岁,这体现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入选。B:材料体现的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没有体现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B不选。C:材料体现的是近十年我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优化,C不选。D:材料体现的是近十年我国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没有体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D不选。故本题选A。
【变式训练】2.习近平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实现路径
②必须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才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③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
④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人才支撑,而不是提供了实现路径,①不选。②:“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这表明必须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才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②符合题意。③:“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表明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③符合题意。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部分是“十个明确”,而不是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战略,④不选。故本题选C。
考向2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2023·辽宁·高考真题)某市生态环境局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明确企业环评审批证与排污许可证同步申领,减少了审批时间。同时,该局搭建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平台,将监管、监测、监察等信息查询功能对企业开放,实现信息共享。这些做法能够推动( )
①企业持证排污,助力产业结构优化 ②机构的法定化,促进政府积极作为
③社会共同监督,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④政企建立互信,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该市生态环境局明确企业环评审批证与排污许可证同步申领,企业持证排污,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减少污染,同时该市生态环境局搭建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政企建立互信,形成合力,提升生态治理水平,①④入选。②:该市生态环境局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积极作为,保护生态环境,但是与机构法定化无关,②不选。③:材料体现的是搭建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平台,并将信息对企业公开,政企建立互信,没有体现社会共同监督,改善营商环境,③不选。故本题选B。
【变式训练】1.(2023·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2011-202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部分指标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0月版。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 )
①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②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③体现了创新发展的理念 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单车碳排放量逐年下降,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则增长迅速,说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创新发展的理念,①③符合题意。②: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图示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但看不出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矛盾,②与题意不符。④: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贯彻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理念,有利于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但图示看不出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变式训练】2.(2022·浙江·高考真题)2016~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相关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19.1 20.5 22.1 23.3 24.3
煤炭消费链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62.2 60.6 59.0 57.7 56.8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91.28 153.40 260.78 380.87 492.02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
A.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B.煤炭消费量下降推动绿色发展
C.绿色发展理念有所体现 D.清洁能源消费推动了创新发展
【答案】C
【解析】C:从图表可以看出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上升,煤炭消费链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下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上升,说明绿色发展理念有所体现,C 符合题意。 A:材料是2016~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相关情况,未涉及生态环境逐步好转,A排除。B:煤炭消费链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下降,而不是煤炭消费量下降,B排除。D:清洁能源消费推动了绿色发展,而不是创新发展,D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二 推动高质量发展
知识点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
原因 ①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③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内涵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知识点2 构建新发展格局
1.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总之,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特别提醒:1.我国如何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建立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释放内需潜能,进一步做大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
2.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②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③有利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④有利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
⑤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3.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密码”
①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的发展理念,通过坚持新发展理念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②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产业升级,完备新的产业体系来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③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营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⑤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
【时政链接】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提效。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更多合作共赢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根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要求 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现代化经济体系
原因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内涵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括7个部分) 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③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⑥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4.实体经济
含义 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
重要性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特别提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①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使用工具创造的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悟。
②虚拟经济,简单地说就是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不直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虚拟经济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博彩业”等。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发展过度会带来经济泡沫。
③两者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在根本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转产生了适度的虚拟经济,虚拟中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
5.数字经济
含义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重要性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时政链接】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考向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2023·全国·高考真题)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下能直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措施是( )
①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②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③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④提高企业所得税征收中研发费用扣除比例,激发创新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与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无直接关联,①排除。②:材料强调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对科技创新与质量提升方面提出了要求。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能有效促进科技创新与质量提高,促进经济结构优化,②正确。③:强化金融稳定与资本健康发展,与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无直接关联,③排除。④:提高企业所得税征收中研发费用扣除比例,能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技术转型升级,实现科技创新和质量提高,促进经济结构优化,④正确。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1.(2023·江苏·高考真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列传导路径中,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是( )
A.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我国对外投资规模
B.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D.整合国有企业资源→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答案】D
【解析】A: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是为了增强我国市场吸引力、竞争力,而不是为了“扩大我国对外投资规模”,A传导错误。B: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这会使得银行留存资金减少,减少货币供给量,而不是增加货币供给量,B传导错误。C: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C传导错误。D:整合国有企业资源,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结构,进而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D传导正确。故本题选D。
【变式训练】2.(2023·福建·高考真题)2022年,F省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夯实筑牢工业“压舱石”,消费成逆势增长“强引擎”,投资“马车”蹄疾步稳,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跨过5万亿元大关,位居全国第8。要继续保持经济提质增量的良好发展势头,应该( )
①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加大财政对居民消费的补贴力度→激发消费潜力→升级消费结构→拉动消费增长
③加大民生基础设施投资→鼓励生产要素投入→扩大房地产规模→提升经济总量
④鼓励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培育新动能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深化放管服改革,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进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符合题意。②:加大财政对居民消费的补贴力度,有利于激发消费潜力,但不一定升级消费结构,②不选。③:房地产不属于民生基础设施的范畴,因此加大对民生基础设施的投资、鼓励生产要素的投入,不能推理得出扩大房地产规模,③不选。④:鼓励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是培育新动能产业的重要措施,可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向2 构建新发展格局
1.(2023·山东·高考真题)材料一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提出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等。
材料二 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会为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留足孵化期。作为中央前瞻谋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斗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出发。一步步孵化出智能穿戴式设备、高精度时空服务等“北斗+”“+北斗”新业态(如下图)。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约4700亿元,凸显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创新“溢出”和“杠杆”效应。但是,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初期往往存在应用场景不丰富、市场规模小等困难。
卫星子航与位置服务业态示意图。
有观点认为,国家应超前开展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①观点有合理性,国家要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的改造世界,利用超前思维通过前瞻性思考,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推动企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但是,并不是各类基础设施投资都要超前开展,国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从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要促进经济发展,还需要发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统一,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
【分析】背景素材: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考点考查:超前思维、推动经济高质量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辨析类主观题,可从知识指向提取材料关键词并对接教材知识思考作答。注意知识限定不要用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会为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留足孵化期→可联系教材知识利用超前思维进行前瞻性思考的意义。
关键词②: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等→可联系教材知识并不是各类基础设施投资都要超前开展。
关键词③:但是,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初期往往存在应用场景不丰富、市场规模小等困难→可联系教材知识要促进经济发展,还需要发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变式训练】1.(2023·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经过分切、搅拌、腌制等环节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广东省作为预制菜的策源地,针对行业痛点制定对策(见下表),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在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中位居第一。
预制菜行业痛点和广东省主要做法
行业痛点 主要做法
涉及食材种类多,企业生产工艺良莠不齐 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制定《预制菜冷链配送规范》《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指南》等地方标准
农林牧渔产品的价格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订单;加强中央厨房建设,实行统一采购
冷链运输损耗大 研发与营养保持、菜品保鲜、冷链物流相关的关键技术;支持建设仓储物流设施
品牌知名度低 开发招牌菜和地方特色菜,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支持出口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广东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卓有成效的原因。
【答案】(1)①实施产业政策,出台产业发展措施,制定地方标准,完善市场准入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规范指引着预制菜行业实现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②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支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优化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降低了冷链运输成本。④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开放理念,对外出口,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分析】背景素材:预制菜行业发展与纠纷
考点考查: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是原因类主观题,找出做法,联系原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出台产业发展措施、制定地方标准→可联系实施产业政策,完善市场准入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规范指引预制菜行业实现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②: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订单;加强中央厨房建设,实行统一采购→可联系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关键词③:研发关键技术;支持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可联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优化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降低冷链运输成本。
关键词④:开发招牌菜和地方特色菜,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支持出口→可联系结合自身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开放理念,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变式训练】2.(2023·河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从被动打开国门到主动对外开放,中华民族经历了从屈辱落后到日益走向伟大复兴的沧桑巨变。当前,中国已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有效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开放体系,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国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共建“一带一路”以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发挥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优势,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建成致富路、连心桥、发展港,也为国家间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解读上图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阐述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答案】(1)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总体呈上涨态势。我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体呈上涨态势,占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比重逐年增加。说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2)①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②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③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④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析】背景素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考点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对外开放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图表类主观题,本题的设问要求是解读上图中的经济信息,考生不仅需要对图中信息进行概括总结,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其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本质。
第二步:审图表。审图表标题、图表数据和注释。具体结合图表进行信息解读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由图1可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总体呈上涨态势。由图2可知我国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体呈上涨态势,占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比重逐年增加→可联系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图表信息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考查的知识范围经济与社会(必修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选必一)的知识,属于大切口宏观角度考查。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限定要求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从被动打开国门到主动对外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可联系教材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关键词②:中国已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有效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开放体系,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国投资目的地之一→可联系教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关键词③: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以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可联系教材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关键词④: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建成致富路、连心桥、发展港,也为国家间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能→可联系教材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1.(2024·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见( )
①新质生产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条件
②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首先发展先进制造业
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④正确。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选项说法颠倒,①错误。②: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但是“必须首先发展”说法过于绝对,②排除。故本题选D。
2.(2023·天津·高考真题)“晋江经验”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县域现代化的思路。晋江在福建率先推出居住证制度,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文化惠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晋江的这些做法折射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 )
①构建新发展格局 ②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④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晋江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体现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文化惠民,体现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①③:题干中没有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信息,①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2023·重庆·高考真题)何石宝,硕士毕业后,怀揣着对农业的梦想,从家乡湖南来到了齐鲁大地扎根在平原县这片热土,贡献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拥有了一个新标签——“新农人”,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产量创新高,被评为“粮王”,由此可见( )
①科学种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新农人是提高农业生产的主要人力资本支撑
③农业现代化为新农人施展才干提供舞台
④农业大国国情决定农业生产,具有人才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种植有助于推动农业发展,但不是第一动力,故①不选。④:材料强调的是新农人何石宝通过自己的实践,促进农业产量的发展,未体现我国的农业国情,故④不选。②③:材料中指出何石宝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促进了农业产量的发展,由此可见,新农人是提高农业生产的主要人力资本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为新农人施展才干提供了平台,故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
4.(2023·广东·高考真题)2019-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情况见下图。
上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
①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②非公有制经济中,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③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高技术产业是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长最快的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材料涉及的是使用外资情况,未涉及对外投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②:2019—2023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断增长,说明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②符合题意。③:2019—2023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占比在不断提高,说明我国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③符合题意。④: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占比在不断提高,但看不出高技术产业是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长最快的产业,“率”不等于“数额”,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2023·浙江·高考真题)2017-2022年我国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页献率
内容 时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GDP增长率(%) 6.9 6.6 6.1 2.3 8.1 3.0
内需 最终消费(%) 58.8 76.2 57.8 -20.8 65.4 32.8
资本形成(投资)(%) 32.1 32.4 31.2 91.7 13.8 50.1
外需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9.1 -8.6 11.0 29.2 20.8 17.1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 )
A.国民经济增长率稳步上升 B.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
C.三大需求的贡献率之间无互补关系 D.最终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答案】D
【解析】A: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但增长率并没有稳步上升,A错误。B:按内需外需增长率对比情况来看,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变弱,B错误。C:三大需求的贡献率之间呈互补关系,C错误。D:由三大需求对比情况来看,最终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D正确。故本题选D。
6.(2023·浙江·高考真题)无人驾驶公交车自动变道超车,智能算法模型对企业用水量精细化预测,工业质检、零件计数、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应用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智能化升级。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 )
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②解决了发展动力问题
③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赋能实体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智能化升级,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①符合题意。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突破,人工智能正更多地服务于实体企业,越来越多实体企业也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转型升级,体现了人工智能的应用赋能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④符合题意。②:创新发展解决了发展动力问题,②不符合题意。③:人工智能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但它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7.(2023·辽宁·高考真题)近年来,农村快递数量上升,暴露出农村快递运力不足、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某市采用公交公司与11家快递公司联运的方式,多举措激发各市场主体活力。图2中措施与直接结果匹配正确的是( )
A.甲-② 丙-④ B.乙-① 丁-③
C.丙-① 乙-④ D.丁-② 甲-③
【答案】D
【解析】甲:快递公司借助公交运力,有利于快递公司降低运输成本,对应③。乙:公交公司客货两运,公交公司可增加货运的收入,对应①。丙:快递沿公交线下沉进村,拓宽了物流运输范围,扩大了物流网络覆盖范围,对应④。丁:快递公司共建服务网点,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营成本,对应②。应该选:丁-② 甲-③。故答案选D。
8.(2023·北京·高考真题)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的保护日益重要。
◇中国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欧盟规定数据的控制者、处理者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如果发生泄露应及时告知监管机构,监管机构可以对违规行为处以罚款。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
①将导致科技企业成本的增加,扭转经济全球化趋势
②是因为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③需要平衡处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
④需要在全球数据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发挥欧盟等国际组织的主导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从短期来看,可能需要科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科技企业的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科技企业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此外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科技企业的责任,故①表述错误。②:当今时代,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数据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从而维护国家利益,故②符合题意。③:一方面数据作为一种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的处理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同时也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影响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因此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故③符合题意。④:需要在全球数据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而不是发挥欧盟等国际组织的主导作用,需要用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9.(2023·北京·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内部结构优化,对于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为我国实体经济第三产业内部的部分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机械设备租赁、汽车租赁、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租赁等。
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将会替代批发和零售业
B.对住宿和餐饮业的服务需求量呈现下降趋势
C.部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高于实体经济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变化使产业劳动密集程度提高
【答案】C
【解析】A: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批发和零售业是实体经济第三产业内部的不同门类行业,不构成替代关系,A不选。B:在我国实体经济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增长的前提下,导致住宿和餐饮业在实体经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对住宿和餐饮业的服务需求量呈现下降,从而引起住宿和餐饮业增速下降;也可能是对住宿和餐饮业的服务需求量较为平稳或小幅增长,但其他行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在实体经济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因此,B不选。C:由题干可知,我国实体经济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增长,必然有部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高于实体经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起拉动作用,C入选。D: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都属于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较强的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在我国实体经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因此,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变化使产业劳动密集程度下降,D不选。故本题选C。
10.(2023·湖南·高考真题)拔河、插秧、赶小猪,乡村燃起“土味”运动会,带动了体育兴村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某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攀岩项目,抱回了“全国攀岩第一村”的金字招牌,连续4年举办了全国美丽乡村攀岩系列赛,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促进村集体年均增收150万元。体育兴村的创新实践有利于( )
①创造以城带乡新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③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④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土味”运动会,带动了体育兴村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材料没有涉及以城带乡机制,①排除。②③:体育兴村的创新实践,能吸收游客,促进村集体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②③正确。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材料没有涉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④排除。故本题选C。
11.(2023·山东·高考真题)图1是2018-2022年我国煤炭和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变化情况,图2是2018-2022年我国GDP、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变化情况。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煤炭消费比重的回升说明市场上清洁能源供给量减少
②万元GDP能耗持续降低意味着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下降
③煤炭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变化表明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④万元GDP能耗降低与GDP增长相协调意味着经济发展更有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2018-2021年,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2021-2022年,煤炭消费比重有所回升,说明对能源消耗需求增大,①排除。②:万元GDP能耗持续降低体现出经济结构在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并不意味着能源消费总量下降,②排除。③:煤炭能源消费比重在下降,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在上升,表明能源结构持续优化,③符合题意。④:万元GDP能耗降低,GDP在不断增长,二者相协调意味着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有质量,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2023·山东·高考真题)2022年,全民健身“热气腾腾”。滑雪、滑冰、冰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望已然成为现实;贵州黔东南、福建泉州、河南新乡,乡村篮球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骑行、掷飞盘、玩腰旗橄榄球,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云走齐鲁”在线健身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的开展可以( )
①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②增加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③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滑雪、滑冰、冰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拓展了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①符合题意。②:乡村篮球赛、骑行、掷飞盘、玩腰旗橄榄球,户外运动蓬勃发展,“云走齐鲁”在线健身等活动,会增加消费者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改善居民生活品质,②符合题意。③:全民健身的开展并没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选项夸大了全民健身的作用,③排除。④:全民健身的开展并没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④排除。故本题选A。
13.(2023·湖北·高考真题)下图中的“微笑曲线”显示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升级的不同方向。
据此可以推断出( )
①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途径多样
②传统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互相转化
③传统型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是产业升级的一种趋势
④全球化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替代传统型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根据题干中的“微笑曲线”图示,可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传统型产业(中间环节)附加值最低,传统型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是产业升级的一种趋势;而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可以通过向两端发展:既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注重产品研发(向左侧发展);也可以通过注重管理、营销与服务(向右侧发展)等多个途径实现,①③正确。②:题干图示中,传统型产业(中间环节)附加值最低,这说明要推动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材料并不能推断出传统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互相转化,②与题意不符。④: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传统型产业的存在也是必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传统型产业并不是完全冲突的,我们可以推动传统型产业转型升级,但不能用技术密集型产业代替传统产业,④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选A。
14.(2023·湖北·高考真题)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行,我国创新宏观调控,通过减税降费充分发挥了税收的调控性、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不断突破供给侧堵点,有效维护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该机制的作用路径是( )
①实行减税降费 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 ③关键技术完全自主创新
④支持小微企业纾困 ⑤打通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微循环 ⑥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
A.①→③→②→⑥ B.①→④→③→⑥
C.①→④→⑤→⑥ D.①→⑤→④→⑥
【答案】C
【解析】①:题干指向减税降费在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行中发挥作用的路径,因此实行减税降费应作为起点,①应排第一位;④: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发挥税收的调控性、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有利于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④应排第二位;⑤:化解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有利于打通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微循环,⑤应该排第三位;⑥:大中小企业之间良性循环,有利于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推动产业链有序运行,⑥应排第四位。②③:材料强调的是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行,没有涉及企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问题,②③排除。故本题选C。
15.(2023·全国·高考真题)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全国20余个省(区、市)1万多个专利权人开展专利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见图。
根据调研结果,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政府应将重心放在( )
①加强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或平台建设
②激励企业购买和引进国外专利技术
③吸纳社会资本、建设科研成果转化试验基地
④制定和完善专利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调研结果中,缺乏资金设备或场地是专利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占比42.5%,是各类制约因素中专利权人占比居第二位,因此政府有必要吸纳社会资本、建设科研成果转化试验基地,③正确。④:调研结果中,缺少高端专业人才是专利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占比48.7%,是各类制约因素中专利权人占比最高,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和完善专利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④正确。①:调研结果中,没有涉及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或平台建设问题,①排除。②:根据题意,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政府主要抓好专利产业化人才的培养以及资金短缺问题,尤其是要做好高端人才的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购买和引进国外专利技术,②排除。故本题选D。
16.(2022·海南·高考真题)2021年海南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运行稳中加快、快中提质。下表是海南省2021年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统计: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增加值 (亿元) 1 254.44 1 238.80 3 981.96
增长率(%) 3.9 6.0 15.3
比重(%) 19.4 19.1 61.5
上述信息表明,海南省( )
①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②三次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③第三产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④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从海南省2021年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统计可以看出,该省三次产业都在增长,第三产业增长率最高且所占比重最大。说明该省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①④符合题意。②:表格反映了三次产业各自的增长率和比重,不体现三次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②与题意不符。③: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③错误。故本题选B。
17.(2022·海南·高考真题)海南省积极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通过“请进来、送下去”等方式,累计引进各类优质学校83所,实现市县全覆盖,提供超过16万个优质学位,让优质教育资源在海南“遍地开花”。该工程的实施( )
①深化了教育改革创新,促进了教育公平
②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③坚持经济效益优先办学,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了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通过“请进来、送下去”等方式,累计引进各类优质学校83所,实现市县全覆盖,提供超过16万个优质学位,让优质教育资源在海南“遍地开花”。该工程的实施深化了教育改革创新,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①②符合题意。③: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是坚持经济优先办学,③错误。④:该工程的实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但认为满足了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夸大了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A。
18.(2022·江苏·高考真题)资本市场注册制启动以来,社会资金不断向制造业集中。2021年,在股权投资市场中,制造业实现首次公开募股的企业达到113家,居各行业榜首,上市融资金额近750亿元。我国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制造业“硬科技”的投资逐渐成为股权投资的主流渠道。材料说明( )
A.市场化融资手段能助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B.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和坚实基础
C.股权投资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布局的优化
D.股权投资能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答案】A
【解析】A:资本市场注册制启动以来,社会资金不断向制造业集中,我国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制造业“硬科技”的投资逐渐成为股权投资的主流渠道,这说明市场化融资手段能助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A正确。B:材料强调的是资本对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实体经济的地位作用,B与题意不符。CD:材料没有涉及我国制造业产业布局的优化,也没有涉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19.(2023·海南·高考真题)解析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辐射面越来越广。
有人认为,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
【答案】①认为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的观点是不科学的。②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助推引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新动能,畅通经济大循环,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③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分析】背景素材:数字经济的发展
考点考查: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辨析类试题,需要调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来辨析“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这一观点。答题思路:首先判断该观点的正误,然后从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两个角度进行阐释。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观点正误判断:该观点不科学。
论据①: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辐射面越来越广→从合理性角度分析: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助推引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新动能,畅通经济大循环,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该观点看到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论据②: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从不合理性角度分析: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该观点用数字经济代替实体经济是错误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2023·江苏·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某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小组同学搜集相关资料,对“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进行探究。
【名词解析】
排污许可制是依法规范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的环境管理制度。按照这一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分配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进行交易,以此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案例链接】
某市甲乙两家企业初始污染量分别为800单位、5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分别为2.5万元、1万元。为降低污染水平,政府分别分配给甲、乙企业400单位的可交易排污权。在市场交易中,1单位排污权价格为2万元。甲向乙买入400单位排污权,支付一定成本,获得了排污权;乙卖出400单位排污权,虽增加了400单位治污责任,但获得了一定收益。
请计算通过该交易甲企业节省的治污成本和乙企业增加的净收益;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实行排污权交易是如何促进环境污染防治的。
【答案】(1)甲企业初始污染量为8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为2.5万元,甲企业污染治理成本为800×2.5=2000万元。政府分配给甲的可交易排污权为400单位,则甲还需要投入的排污治理成本为400×2.5=1000万元,甲向乙购买了400的可交易排污权,可交易排污权需要支付400×2=800万元,甲节约了1000-800=200万元的治污成本。
乙企业初始污染量5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为1万元。得出乙的治污成本为500×1=500万元。乙将政府分配给本企业的400单位可交易排污权卖给甲,1单位排污权价格为2万元,获利400×2=800万元,则乙企业的净收益是300万元。
(2)实行排污权交易,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环境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起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排污治理,促使部分重污染、低产值企业主动关停转产,促进了新型环保节能项目的启动,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从而促进环境质量得到切实改善。
【分析】背景素材:排污权交易促进环境污染防治
考点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 计算通过该交易甲企业节省的治污成本和乙企业增加的净收益”、“分析实行排污权交易是如何促进环境污染防治的”,以问题串的形式考查,需要调用《经济与社会 》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甲企业初始污染量为8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为2.5万元,政府分配给甲企业400单位的可交易排污权,同时甲向乙买入400单位排污权,在市场交易中,1单位排污权价格为2万元→可联系政府分配给甲的可交易排污权为400,则甲还需要投入的排污治理成本为400×2.5=1000万,甲向乙购买了400的可交易排污权,可交易排污权需要支付400×2=800万元,甲节约了1000-800=200万的治污成本。
关键词②:乙企业初始污染量5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为1万元。乙将政府分配给本企业的400单位可交易排污权卖给甲→可联系乙的治污成本为500×1=500万元,乙将政府分配给本企业的400单位可交易排污权卖给甲,获利400×2=800万,乙企业的净收益是300万。
关键词③: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分配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进行交易,以此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计算通过该交易甲企业节省的治污成本和乙企业增加的净收益→可联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起作用,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实现环境污染治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1.(2023·湖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在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打造海洋牧场,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
2015年,中街山列岛41.8平方千米海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17年至2020年间,当地共投放5300个人工鱼礁单体,上覆海草和藻类底栖植物,构筑起空间大小为5.69万立方米的立体式海洋生物之家,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实施增殖放流,不断丰富渔业资源,每年增殖放流各类鱼苗均在1000万尾以上,实现海洋牧场鱼类的品种和数量双提升。得益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该海域养殖的水产品跟野生的十分接近,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渔民由传统的生产性捕捞转向网箱养殖,每年伏季休渔期,当地都会开展包括海钓在内的休闲经营活动。从“传统捕鱼”到“网箱养鱼”再到“休闲钓鱼”,“三条鱼”见证了当地渔民的普遍增收,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地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答案】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该地的统筹安排下,渔民按照科学的养殖方式和经营模式普遍增收,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②坚持绿色新发展理念,使养殖符合海洋的规律,在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实现海洋牧场鱼类的品种和数量双提升。
③坚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渔民不但进行科学养殖,还开展包括海钓在内的休闲经营活动,促使渔民增收,建设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分析】背景素材: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打造海洋牧场,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
考点考查: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该地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措施,注意作答主体为该地,需要调用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渔民由传统的生产性捕捞转向网箱养殖、“三条鱼”见证了当地渔民的普遍增收→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键词②: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可联系绿色新发展理念;
关键词③: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可联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这些理念、观点和方法在新发展阶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二 大黄鱼是我国沿海特有的经济鱼类,福建省宁德海域是重要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曾因过度捕捞导致大黄鱼种群岌岌可危。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当地大黄鱼育苗技术专家递交的《关于开发闽东海水鱼类养殖技术的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宁德与高校合作建成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建立起成熟的大黄鱼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组织科技人员对渔民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推动养殖设施改造,配备了自动投喂、网箱移位报警等深海养殖装备,引入5G智慧海洋管理平台远程监管养殖海域。到2021年,宁德大黄鱼养殖业已形成集种苗、养殖、加工、研发、电商、仓储物流、冷链运输、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产量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以上,年产值达100亿元,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科技是怎样促进宁德大黄鱼养殖业发展的。
【答案】(2)①科技创新改进育种技术,为大黄鱼养殖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②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大黄鱼养殖户的素质。③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大黄鱼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④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大黄鱼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宁德的发展
考点考查: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调用经济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宁德与高校合作建成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建立起成熟的大黄鱼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可联系教材科技创新改进育种技术,为大黄鱼养殖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
关键词②:组织科技人员对渔民进行技术培训→可联系教材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大黄鱼养殖户的素质。
关键词③:大力推动养殖设施改造,配备了自动投喂、网箱移位报警等深海养殖装备,引入5G智慧海洋管理平台远程监管养殖海域→可联系教材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大黄鱼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④:宁德大黄鱼养殖业已形成集种苗、养殖、加工、研发、电商、仓储物流、冷链运输、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产量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以上,年产值达100亿元,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联系教材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大黄鱼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3.(2023·重庆·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在光伏制造领域有显著成本,技术等竞争优势,拥有全球光伏供应链约80%的份额。2022年光伏产品出口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但逆全球化趋势在光伏供应链中抬头,美国2022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拿出3690亿美元的补贴发展本土清洁技术,并在2023年5月宣称确认对进口光伏面板恢复征收关税;欧盟通过标准制定和行政支持,计划2030年至少40%的清洁技术及产品实现本土生产。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若光伏链转移到美国和欧洲达成目标能源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将延后6~11年。
材料二 我国政府积极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发展,模式创新,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进一大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6亿吨,出口的光伏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5.73亿吨,总计减排量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减排量41%。
材料三 沙漠、戈壁等荒漠化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仅四分之一,拥有全国60%以上的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今年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积极探索沙漠区太阳能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枸杞、黄芪、红枣等)、板间养殖(牛羊)的“光伏+综合发展模式”,形成光伏发电、农业种养、观光旅游等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示范区,把不毛之地变成“草原绿洲”和“致富良田”。
(1)由于税赋转嫁,进口关税由进口国消费者和他国出口商共同承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美国向进口光伏产品每单位征收一定量的关税。美国国美光伏产品供给曲线由S1到S2变化,则美国消费者应承担的单位光伏产品的关税是多少?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与政治》相关知识,从“对全球光伏供应链影响”的角度,分析欧美国家逆全球化贸易政策对达成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冲击。
【答案】(1)P2-P1;(P1-P0)-(P1-P0)
(2)现有的全球光伏供应链是顺应全球化的、是符合各国比较优势的;欧美国家逆全球化贸易政策,使全球光伏供应链不具有比较优势,打破了现有的合理的国际分工,增加了光伏产业的发展成本;光伏产业成本提高,延滞了光伏产品的广泛应用,从而影响2050年全球零碳排放目标的实现。
【分析】背景素材:新能源
考点考查:经济全球化、新发展理念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说明美国国美光伏产品供给曲线由S1到S2变化,则美国消费者应承担的单位光伏产品的关税是多少?具体结合图表进行信息解读,注意精练,不要啰嗦。
第二步:审图表。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美国国美光伏产品供给曲线由S1到S2变化,结合图表→则相同数量的光伏产品价格上升的部分,就是增加的关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欧美国家逆全球化贸易政策对达成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冲击。需要调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我国在光伏制造领域有显著成本,技术等竞争优势,拥有全球光伏供应链约80%的份额→现有的全球光伏供应链是顺应全球化的、是符合各国比较优势的;
关键词②:但逆全球化趋势在光伏供应链中抬头,美国2022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拿出3690亿美元的补贴发展本土清洁技术,并在2023年5月宣称确认对进口光伏面板恢复征收关税→欧美国家逆全球化贸易政策,使全球光伏供应链不具有比较优势,打破了现有的合理的国际分工,增加了光伏产业的发展成本;
关键词③:若光伏链转移到美国和欧洲达成目标能源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将延后6~11年→光伏产业成本提高,延滞了光伏产品的广泛应用,从而影响2050年全球零碳排放目标的实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4.(2023·北京·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读数看优势】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全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7万元。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500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
(1)根据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概括我国的市场优势,并分析这些优势如何推动国内大循环。
【答案】(1)市场优势:巨大的国内市场、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劳动者素质提高
①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引导需求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靠自己的强大内需为国内大循环注入强劲动力。②劳动者素质提高,扩大高质量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为扩大消费夯实基础。
【分析】背景素材:党的二十大报告
考点考查:《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我国的市场优势如何推动国内大循环,需要调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我国已拥有14亿多人口→可联系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②:全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7万元、劳动力数量多且有很多高等教育人口→可联系收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结合我国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收入提高,发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第07讲 我国的经济发展
目 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贯彻新发展理念 4
知识点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
知识点2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4
考向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
考向2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7
考点二 推动高质量发展 9
知识点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9
知识点2 构建新发展格局 9
考向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2
考向2 构建新发展格局 13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8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3 选择题:海南卷、浙江卷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优化产业链、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农业观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把握相关时政材料,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 选择题:天津卷、浙江卷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 选择题:浙江卷
2023 选择题:全国卷、天津卷、广东卷、福建卷、重庆卷、江苏卷、浙江卷、辽宁卷、北京卷、湖南卷、山东卷、湖北卷 主观题:江苏卷、北京卷、广东卷、海南卷、湖北卷、山东卷、福建卷、重庆卷、山河北卷
2022 选择题:海南卷、江苏卷、北京卷
复习目标: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考点一 贯彻新发展理念
知识点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求 ①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重要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特别提醒:多模块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必修1 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③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必修3 ①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尊重和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自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不懈追求的实践目标和价值目标,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必修4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时政链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知识点2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原因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创新发展 ①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原因: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③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 ①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原因: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③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 ①解决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②原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③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开放发展 ①解决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②原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 ①解决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②原因: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特别提醒:1.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1)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3)人才是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4)创新是第一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2.推动科技创新的原因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4)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科技自主创新有利于我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等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5)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6)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驱动,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时政链接】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考向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2023·海南·高考真题)“春色满园关不住”,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不仅道出了浓郁春色,也暗含着些许隔栏相望的怅惘。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无界公园,拆墙透绿,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市民获得了更加开阔的观景视野、休闲空间。建设无界公园是( )
①深化与细化现代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
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有力举措
③维护社会稳定和城市秩序的内在要求
④“以人为本”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1.(2022·天津·高考真题)2022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了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八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7.9岁 这充分体现了( )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C.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优化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变式训练】2.习近平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实现路径
②必须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才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③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
④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2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2023·辽宁·高考真题)某市生态环境局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明确企业环评审批证与排污许可证同步申领,减少了审批时间。同时,该局搭建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平台,将监管、监测、监察等信息查询功能对企业开放,实现信息共享。这些做法能够推动( )
①企业持证排污,助力产业结构优化 ②机构的法定化,促进政府积极作为
③社会共同监督,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④政企建立互信,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1.(2023·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2011-202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部分指标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0月版。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 )
①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②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③体现了创新发展的理念 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2.(2022·浙江·高考真题)2016~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相关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19.1 20.5 22.1 23.3 24.3
煤炭消费链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62.2 60.6 59.0 57.7 56.8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91.28 153.40 260.78 380.87 492.02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
A.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B.煤炭消费量下降推动绿色发展
C.绿色发展理念有所体现 D.清洁能源消费推动了创新发展
考点二 推动高质量发展
知识点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
原因 ①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③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内涵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知识点2 构建新发展格局
1.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总之,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特别提醒:1.我国如何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建立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释放内需潜能,进一步做大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
2.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②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③有利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④有利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
⑤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3.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密码”
①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的发展理念,通过坚持新发展理念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②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产业升级,完备新的产业体系来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③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营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⑤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
【时政链接】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提效。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更多合作共赢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根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要求 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现代化经济体系
原因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内涵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括7个部分) 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③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⑥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4.实体经济
含义 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
重要性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特别提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①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使用工具创造的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悟。
②虚拟经济,简单地说就是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不直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虚拟经济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博彩业”等。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发展过度会带来经济泡沫。
③两者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在根本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转产生了适度的虚拟经济,虚拟中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
5.数字经济
含义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重要性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时政链接】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考向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2023·全国·高考真题)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下能直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措施是( )
①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②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③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④提高企业所得税征收中研发费用扣除比例,激发创新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1.(2023·江苏·高考真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列传导路径中,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是( )
A.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我国对外投资规模
B.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D.整合国有企业资源→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变式训练】2.(2023·福建·高考真题)2022年,F省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夯实筑牢工业“压舱石”,消费成逆势增长“强引擎”,投资“马车”蹄疾步稳,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跨过5万亿元大关,位居全国第8。要继续保持经济提质增量的良好发展势头,应该( )
①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加大财政对居民消费的补贴力度→激发消费潜力→升级消费结构→拉动消费增长
③加大民生基础设施投资→鼓励生产要素投入→扩大房地产规模→提升经济总量
④鼓励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培育新动能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2 构建新发展格局
1.(2023·山东·高考真题)材料一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提出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等。
材料二 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会为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留足孵化期。作为中央前瞻谋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斗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出发。一步步孵化出智能穿戴式设备、高精度时空服务等“北斗+”“+北斗”新业态(如下图)。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约4700亿元,凸显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创新“溢出”和“杠杆”效应。但是,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初期往往存在应用场景不丰富、市场规模小等困难。
卫星子航与位置服务业态示意图。
有观点认为,国家应超前开展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变式训练】1.(2023·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经过分切、搅拌、腌制等环节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广东省作为预制菜的策源地,针对行业痛点制定对策(见下表),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在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中位居第一。
预制菜行业痛点和广东省主要做法
行业痛点 主要做法
涉及食材种类多,企业生产工艺良莠不齐 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制定《预制菜冷链配送规范》《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指南》等地方标准
农林牧渔产品的价格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订单;加强中央厨房建设,实行统一采购
冷链运输损耗大 研发与营养保持、菜品保鲜、冷链物流相关的关键技术;支持建设仓储物流设施
品牌知名度低 开发招牌菜和地方特色菜,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支持出口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广东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卓有成效的原因。
【变式训练】2.(2023·河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从被动打开国门到主动对外开放,中华民族经历了从屈辱落后到日益走向伟大复兴的沧桑巨变。当前,中国已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有效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开放体系,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国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共建“一带一路”以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发挥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优势,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建成致富路、连心桥、发展港,也为国家间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解读上图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阐述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1.(2024·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见( )
①新质生产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条件
②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首先发展先进制造业
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天津·高考真题)“晋江经验”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县域现代化的思路。晋江在福建率先推出居住证制度,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文化惠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晋江的这些做法折射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 )
①构建新发展格局 ②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④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重庆·高考真题)何石宝,硕士毕业后,怀揣着对农业的梦想,从家乡湖南来到了齐鲁大地扎根在平原县这片热土,贡献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拥有了一个新标签——“新农人”,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产量创新高,被评为“粮王”,由此可见( )
①科学种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新农人是提高农业生产的主要人力资本支撑
③农业现代化为新农人施展才干提供舞台
④农业大国国情决定农业生产,具有人才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广东·高考真题)2019-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情况见下图。
上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
①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②非公有制经济中,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③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高技术产业是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长最快的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浙江·高考真题)2017-2022年我国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页献率
内容 时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GDP增长率(%) 6.9 6.6 6.1 2.3 8.1 3.0
内需 最终消费(%) 58.8 76.2 57.8 -20.8 65.4 32.8
资本形成(投资)(%) 32.1 32.4 31.2 91.7 13.8 50.1
外需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9.1 -8.6 11.0 29.2 20.8 17.1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 )
A.国民经济增长率稳步上升 B.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
C.三大需求的贡献率之间无互补关系 D.最终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6.(2023·浙江·高考真题)无人驾驶公交车自动变道超车,智能算法模型对企业用水量精细化预测,工业质检、零件计数、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应用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智能化升级。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 )
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②解决了发展动力问题
③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赋能实体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辽宁·高考真题)近年来,农村快递数量上升,暴露出农村快递运力不足、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某市采用公交公司与11家快递公司联运的方式,多举措激发各市场主体活力。图2中措施与直接结果匹配正确的是( )
A.甲-② 丙-④ B.乙-① 丁-③
C.丙-① 乙-④ D.丁-② 甲-③
8.(2023·北京·高考真题)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的保护日益重要。
◇中国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欧盟规定数据的控制者、处理者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如果发生泄露应及时告知监管机构,监管机构可以对违规行为处以罚款。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
①将导致科技企业成本的增加,扭转经济全球化趋势
②是因为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③需要平衡处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
④需要在全球数据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发挥欧盟等国际组织的主导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3·北京·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内部结构优化,对于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为我国实体经济第三产业内部的部分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机械设备租赁、汽车租赁、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租赁等。
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将会替代批发和零售业
B.对住宿和餐饮业的服务需求量呈现下降趋势
C.部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高于实体经济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变化使产业劳动密集程度提高
10.(2023·湖南·高考真题)拔河、插秧、赶小猪,乡村燃起“土味”运动会,带动了体育兴村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某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攀岩项目,抱回了“全国攀岩第一村”的金字招牌,连续4年举办了全国美丽乡村攀岩系列赛,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促进村集体年均增收150万元。体育兴村的创新实践有利于( )
①创造以城带乡新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③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④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3·山东·高考真题)图1是2018-2022年我国煤炭和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变化情况,图2是2018-2022年我国GDP、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变化情况。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煤炭消费比重的回升说明市场上清洁能源供给量减少
②万元GDP能耗持续降低意味着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下降
③煤炭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变化表明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④万元GDP能耗降低与GDP增长相协调意味着经济发展更有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3·山东·高考真题)2022年,全民健身“热气腾腾”。滑雪、滑冰、冰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望已然成为现实;贵州黔东南、福建泉州、河南新乡,乡村篮球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骑行、掷飞盘、玩腰旗橄榄球,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云走齐鲁”在线健身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的开展可以( )
①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②增加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③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3·湖北·高考真题)下图中的“微笑曲线”显示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升级的不同方向。
据此可以推断出( )
①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途径多样
②传统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互相转化
③传统型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是产业升级的一种趋势
④全球化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替代传统型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3·湖北·高考真题)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行,我国创新宏观调控,通过减税降费充分发挥了税收的调控性、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不断突破供给侧堵点,有效维护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该机制的作用路径是( )
①实行减税降费 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 ③关键技术完全自主创新
④支持小微企业纾困 ⑤打通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微循环 ⑥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
A.①→③→②→⑥ B.①→④→③→⑥
C.①→④→⑤→⑥ D.①→⑤→④→⑥
15.(2023·全国·高考真题)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全国20余个省(区、市)1万多个专利权人开展专利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见图。
根据调研结果,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政府应将重心放在( )
①加强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或平台建设
②激励企业购买和引进国外专利技术
③吸纳社会资本、建设科研成果转化试验基地
④制定和完善专利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2·海南·高考真题)2021年海南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运行稳中加快、快中提质。下表是海南省2021年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统计: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增加值 (亿元) 1 254.44 1 238.80 3 981.96
增长率(%) 3.9 6.0 15.3
比重(%) 19.4 19.1 61.5
上述信息表明,海南省( )
①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②三次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③第三产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④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2·海南·高考真题)海南省积极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通过“请进来、送下去”等方式,累计引进各类优质学校83所,实现市县全覆盖,提供超过16万个优质学位,让优质教育资源在海南“遍地开花”。该工程的实施( )
①深化了教育改革创新,促进了教育公平
②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③坚持经济效益优先办学,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了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2·江苏·高考真题)资本市场注册制启动以来,社会资金不断向制造业集中。2021年,在股权投资市场中,制造业实现首次公开募股的企业达到113家,居各行业榜首,上市融资金额近750亿元。我国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制造业“硬科技”的投资逐渐成为股权投资的主流渠道。材料说明( )
A.市场化融资手段能助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B.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和坚实基础
C.股权投资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布局的优化
D.股权投资能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非选择题
19.(2023·海南·高考真题)解析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辐射面越来越广。
有人认为,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
20.(2023·江苏·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某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小组同学搜集相关资料,对“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进行探究。
【名词解析】
排污许可制是依法规范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的环境管理制度。按照这一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分配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进行交易,以此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案例链接】
某市甲乙两家企业初始污染量分别为800单位、5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分别为2.5万元、1万元。为降低污染水平,政府分别分配给甲、乙企业400单位的可交易排污权。在市场交易中,1单位排污权价格为2万元。甲向乙买入400单位排污权,支付一定成本,获得了排污权;乙卖出400单位排污权,虽增加了400单位治污责任,但获得了一定收益。
请计算通过该交易甲企业节省的治污成本和乙企业增加的净收益;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实行排污权交易是如何促进环境污染防治的。
21.(2023·湖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在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打造海洋牧场,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
2015年,中街山列岛41.8平方千米海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17年至2020年间,当地共投放5300个人工鱼礁单体,上覆海草和藻类底栖植物,构筑起空间大小为5.69万立方米的立体式海洋生物之家,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实施增殖放流,不断丰富渔业资源,每年增殖放流各类鱼苗均在1000万尾以上,实现海洋牧场鱼类的品种和数量双提升。得益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该海域养殖的水产品跟野生的十分接近,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渔民由传统的生产性捕捞转向网箱养殖,每年伏季休渔期,当地都会开展包括海钓在内的休闲经营活动。从“传统捕鱼”到“网箱养鱼”再到“休闲钓鱼”,“三条鱼”见证了当地渔民的普遍增收,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地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22.(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这些理念、观点和方法在新发展阶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二 大黄鱼是我国沿海特有的经济鱼类,福建省宁德海域是重要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曾因过度捕捞导致大黄鱼种群岌岌可危。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当地大黄鱼育苗技术专家递交的《关于开发闽东海水鱼类养殖技术的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宁德与高校合作建成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建立起成熟的大黄鱼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组织科技人员对渔民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推动养殖设施改造,配备了自动投喂、网箱移位报警等深海养殖装备,引入5G智慧海洋管理平台远程监管养殖海域。到2021年,宁德大黄鱼养殖业已形成集种苗、养殖、加工、研发、电商、仓储物流、冷链运输、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产量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以上,年产值达100亿元,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科技是怎样促进宁德大黄鱼养殖业发展的。
23.(2023·重庆·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在光伏制造领域有显著成本,技术等竞争优势,拥有全球光伏供应链约80%的份额。2022年光伏产品出口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但逆全球化趋势在光伏供应链中抬头,美国2022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拿出3690亿美元的补贴发展本土清洁技术,并在2023年5月宣称确认对进口光伏面板恢复征收关税;欧盟通过标准制定和行政支持,计划2030年至少40%的清洁技术及产品实现本土生产。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若光伏链转移到美国和欧洲达成目标能源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将延后6~11年。
材料二 我国政府积极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发展,模式创新,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进一大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6亿吨,出口的光伏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5.73亿吨,总计减排量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减排量41%。
材料三 沙漠、戈壁等荒漠化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仅四分之一,拥有全国60%以上的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今年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积极探索沙漠区太阳能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枸杞、黄芪、红枣等)、板间养殖(牛羊)的“光伏+综合发展模式”,形成光伏发电、农业种养、观光旅游等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示范区,把不毛之地变成“草原绿洲”和“致富良田”。
(1)由于税赋转嫁,进口关税由进口国消费者和他国出口商共同承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美国向进口光伏产品每单位征收一定量的关税。美国国美光伏产品供给曲线由S1到S2变化,则美国消费者应承担的单位光伏产品的关税是多少?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与政治》相关知识,从“对全球光伏供应链影响”的角度,分析欧美国家逆全球化贸易政策对达成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冲击。
24.(2023·北京·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读数看优势】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全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7万元。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500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
(1)根据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概括我国的市场优势,并分析这些优势如何推动国内大循环。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