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目 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考点一 科学立法 3知识点1 科学立法的内涵 3知识点2 推进科学立法 3考向1 科学立法的内涵 3考向2 推进科学立法 5考点二 严格执法 6知识点1 严格执法的内涵 6知识点2 推进严格执法 6考向1 严格执法的内涵 7考向2 推进严格执法 8考点三 公正司法 10知识点1 公正司法的内涵 10知识点2 推进公正司法 10考向1 公正司法的内涵 11考向2 推进公正司法 12考点四 全民守法 13知识点1 全民守法的内涵 13知识点2 推进全民守法 14考向1 全民守法的内涵 14考向2 推进全民守法 15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7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科学立法 2023 选择题:重庆卷、浙江卷、湖北卷 主观题:江苏卷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如何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治理以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柔性执法与严格执法;“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多角度全方位把握,加强非选择题练习,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022 选择题:天津卷 主观题:海南卷严格执法 2023 选择题:浙江卷、重庆卷2022 主观题:海南卷公正司法 2023 选择题:天津卷、广东卷2022 主观题:海南卷全民守法 2023 选择题:福建卷2022 主观题:天津卷、海南卷复习目标: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考点一 科学立法知识点1 科学立法的内涵含义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具体 内涵 ①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②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③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知识点2 推进科学立法要做到依 法立法 ①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②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要充分发 扬民主 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要合理设 定权利与 义务、权 力与责任 ①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②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特别提醒:如何做到科学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质量)(1)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2)符合国情和实际。(3)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4)要做到依法立法,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5)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6)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7)要坚持党的领导。考向1 科学立法的内涵1.(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浙江省人大全面修订了2006年出台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并针对我省微型企业达到企业总数85%的现状,将条例更名为《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由此可见,浙江省人大( )①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②坚持民主立法③授予微型企业必要权力 ④根据实际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②④:浙江省人大全面修订了2006年出台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并针对我省微型企业达到企业总数85%的现状,将条例更名为《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这说明浙江省人大根据实际立法,坚持民主立法,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材料中体现的是人大在行使立法权,未涉及法律实施机制,且授予企业必要权力说法错误,①③排除。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1.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在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法工委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该法的制定( )①反映立法机关注重立法协商,为爱国主义教育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②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爱国情怀进一步凝聚奋进之力量③旨在进一步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为构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贡献④使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为国家思想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材料中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法工委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由此可见,该法的制定反映立法机关注重立法协商,为爱国主义教育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故①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未涉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故②不选。③: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过程中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进行社会治理,未强调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故③不选。④:材料中指出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的制定使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为国家思想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故④正确。故本题选B。【变式训练】2.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在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法工委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该法的制定( )①反映立法机关注重立法协商,为爱国主义教育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②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爱国情怀进一步凝聚奋进之力量③旨在进一步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为构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贡献④使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为国家思想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材料中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法工委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由此可见,该法的制定反映立法机关注重立法协商,为爱国主义教育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故①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未涉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故②不选。③: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过程中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进行社会治理,未强调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故③不选。④:材料中指出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的制定使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为国家思想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故④正确。故本题选B。考向2 推进科学立法1.(2023·湖北·高考真题)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但立法法本身也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修正。继2015年第一次修改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修订的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事项进行了调整,增加“基层治理”,并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 )①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④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①错误。②:新修订的立法法对设区的市的立法事项调整、增加、修改,这表明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②符合题意。③:立法法本身应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修正,这意味着就全国人大而言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③正确切题。④: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而县级(自治县除外)乡镇人大没有立法权,“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1.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行政复议法施行20多年来首次“大修”。《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的出台需要经过的程序应该是( )①党中央作出修订建议的部署 ②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③司法部深入调研起草修订草案 ④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修订草案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ABCD:《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的出台需要经过的程序应该是,首先由党中央作出修订建议的部署,然后由司法部深入调研起草修订草案,再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修订草案,故①→③→②→④的排序是正确的, 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变式训练】2.面对新形势下反间谍斗争的需要,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该法的完善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深化反间谍斗争、筑牢国家安全法治屏障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①良法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②我国建立了规范系统、类别齐全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③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科学立法中发挥着领导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面对新形势下反间谍斗争的需要,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说明立法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良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①符合题意。②:我国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还需不断完善,且材料没有体现规范系统、类别齐全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②错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的出台,有利于深化反间谍斗争、筑牢国家安全法治屏障,有利于维护人民安全、国家安全,体现了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③正确。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考点二 严格执法知识点1 严格执法的内涵(1)严格执法的含义: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2)严格执法对行政机关的要求: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3)严格执法的意义①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②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③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知识点2 推进严格执法全面履行 政府职能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坚持规 范执法 ①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②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坚持公 正执法 ①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②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坚持文 明执法 ①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 ②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特别提醒:正确区分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严格执法 规范执法 公正执法 文明执法内涵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严格按程序办事 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公正是执法价值取向 政府执法的文明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联系 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都是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考向1 严格执法的内涵1.(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2年以来,浙江省某县将2300多个执法事项和分散在8个县级部门的执法队同步归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这项改革会( )①减少县级行政部门 ②实现司法公平正义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④增强执法机关公信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只是将分散在8个县级部门的执法队同步归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并没有减少县级行政部门,①错误。②:这项改革属于行政部门改革,不涉及司法系统,②错误。③④: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有利于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增强执法机关公信力,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变式训练】1.近日,万宁交警部门深入光明市场等区域开展农贸市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对商贩占道经营、不按规定摆摊设点等违法行为一边整治,一边耐心向占道经营摊主开展宣传,并主动协助其搬离路面,规劝其到指定的地摊经营点位摆摊。可见,交警部门( )①规范执法,坚持严密的司法程序②坚持文明执法,融法、理、情于一体③坚持严格执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权威④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交警部门属于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不能坚持严密的司法程序,①与题意不符。②④: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对商贩占道经营、不按规定摆摊设点等违法行为一边整治,一边耐心向占道经营摊主开展宣传,并主动协助其搬离路面,规劝其到指定的地摊经营点位摆摊。可见,交警部门坚持文明执法,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融法、理、情于一体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②④符合题意。③:交警部门坚持严格执法,旨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权威,③错误。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2.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该条例明确,巡视期间,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政策规定并属于被巡视党组织职权范围、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巡视组应当按程序督促被巡视党组织立行立改;对反映集中的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巡视组可以按程序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处置。这一规定( )①有利于净化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②体现了为人民巡视、为党巡视的立场③强化巡视实效,拓展巡视的监察职能④实现问题导向和严格执法的有机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该条例的以上规定重在强调强化巡视实效,不强调净化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①与题意不符。②: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巡视体现了为人民巡视的立场,而不能说为党巡视的立场,②错误。③④:该条例明确,巡视期间,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政策规定并属于被巡视党组织职权范围、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巡视组应当按程序督促被巡视党组织立行立改;对反映集中的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巡视组可以按程序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处置。这一规定坚持问题导向和严格执法的有机结合,强化巡视实效,拓展了巡视的监察职能,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考向2 推进严格执法1.2023年12月,我国发布《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按照“血液酒精含量+情节”的模式确定入罪标准,建立了梯次递进的酒驾醉驾治理体系。对于醉驾以后逃逸等从重情形毫不手软,对于醉酒后出于急救伤病人员而不得已驾驶机动车等紧急情况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按照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该《意见》( )①规范酒驾案件行政和刑事处罚行为,彰显执法温度②统一酒驾的执法司法标准,减轻酒驾的处罚力度③提升醉驾入刑的标准,能有效杜绝醉驾行为发生④兼顾法理与情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意见》建立了梯次递进的酒驾醉驾治理体系,对于醉驾以后逃逸等从重情形毫不手软,对于醉酒后出于急救伤病人员而不得已驾驶机动车等紧急情况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按照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有利于规范酒驾案件行政和刑事处罚行为,彰显执法温度,①符合题意。②:建立的梯次递进的酒驾醉驾治理体系对不同情形有不同的处罚,对于醉驾以后逃逸等从重情形毫不手软,没有减轻酒驾的处罚力度,②表述错误。③:建立的梯次递进的酒驾醉驾治理体系对不同行为有不同的处罚,对于醉酒后出于急救伤病人员而不得已驾驶机动车等紧急情况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没有提升醉驾入刑的标准,③表述错误。④:《意见》对于醉驾的不同情形做出相应的、合理的规定,轻重分明,规定详细,兼顾法理与情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变式训练】1.“请按标线停车,没有按要求的请立即开走。”贵州省黔东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在治理违停车辆时,变“开罚单”为喇叭喊话方式进行宣传劝导,柔性管理举措获市民点赞。近年来,该交警支队还创新开发了摩托车防酒驾控制系统,推动实施首违免罚、接力纠违等执法方式,既释放交管执法“温度”,又达到了“疏堵结合”。该交警支队的做法( )①创新执法方式,多措并举,织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基层网②采取交通违规免责的柔性执法措施,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③坚持民意导向、人性化执法,增强了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④坚持政务公开,宽严相济,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交警支队创新执法方式,多措并举,开发了摩托车防酒驾控制系统,推动实施首违免罚、接力纠违等执法方式,此举有利于织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基层网,①符合题意。②:柔性执法并非意味着“交通违规免责”,②说法错误。③:该交警支队坚持民意导向、柔性执法、人性化执法,既释放交管执法“温度”,又达到了“疏堵结合”,有利于增强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③符合题意。④:材料没有涉及“政务公开”,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变式训练】2.口头警告、教育短信、现场提醒单……自浙江杭州交警推出“优驾容错”以来,至2024年2月已有1010.4万人次被免罚教育。“优驾容错”是交警部门针对未影响交通安全的轻微违法行为和有良好安全驾驶记录的驾驶人,依法给予口头警告而免除罚款处罚的一项交通安全管理执法措施。“优驾容错”( )①创新了执法工作流程,助力了诚信政府建设②更易发挥教育作用,能起到更好的执法效果③是政府严格执法体现,能增强群众守规意识④能够推进政府文明执法,更好履行政府职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优驾容错”是交警部门针对未影响交通安全的轻微违法行为和有良好安全驾驶记录的驾驶人,依法给予口头警告而免除罚款处罚的一项交通安全管理执法措施。“优驾容错”体现了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没有涉及执法工作流程的创新,与诚信政府建设无关,①不符合题意。②④:“优驾容错”更易发挥教育作用,能起到更好的执法效果,能够推进政府文明执法,更好履行政府职能,②④符合题意。③:“优驾容错”能够推进政府文明执法,而不是严格执法体现,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考点三 公正司法知识点1 公正司法的内涵(1)公正司法的含义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2)公正司法的表现表现 含义 必要性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知识点2 推进公正司法(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①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②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③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特别提醒: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应遵循的法律原则地位 含义罪刑法定 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疑罪从无 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 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非法证据排除 是促进公正司法、防范冤假错案、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规则 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考向1 公正司法的内涵1.电影《第二十条》以喜剧为外壳,用较为轻松诙谐的基调讲述了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片中经典台词:“法律,是让坏人犯错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更是深入人心。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司法是严肃的,但也可以有温度和感情②要保障群众的利益诉求,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④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法律,是让坏人犯错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说明司法是严肃的,但也可以有温度和感情,①正确。②:应保障群众的合理的利益诉求,②错误。③: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启示我国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③正确。④: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1.“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春节档热映电影《第二十条》是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折射了检察机关对于正当防卫性质认定上正在摆脱过去较为机械的司法习惯做法的束缚,以艺术性的角度向观众再次释放国家支持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的信号。对此,观影评论正确的是( )①公正司法可以重新塑造社会风气和价值导向②司法者应积极回应人民关切,不断转变司法理念③检察机关应创新司法程序,以科学立法保障法律实施④扶弱济困的道德准则应成为司法判决的关键因素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②:“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第二十条》以艺术性的角度向观众再次释放国家支持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的信号,可见司法者应积极回应人民关切,不断转变司法理念,公正司法可以重新塑造社会风气和价值导向,①②正确。③:检察机关不是科学立法的主体,③错误。④:扶弱济困的道德准则不能成为司法判决的关键因素,司法判决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④排除。故本题选B。【变式训练】2.近年来,某地检察机关积极践行“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检察为民之路。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参与社区协商议事、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到社区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听取意见建议等工作,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上述举措( )①倾听了群众诉求,让难题化解“架起检民连心桥”②创新了普法方式,让政策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③坚持了公正司法,让检察服务“走到群众家门口”④注重了服务实效,让社会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到社区开展矛盾调解、听取意见建议等工作,这些举措倾听了群众诉求,让难题化解“架起检民连心桥”,①正确。②:材料中普法方式并没有创新,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普法和矛盾调解,坚持公正司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④:近年来,某地检察机关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可见此举注重了服务实效,让社会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④正确。故本题选B。考向2 推进公正司法1.(2023·天津·高考真题)司法公开是评判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司法机关不断探索司法公开的新方式、新渠道,使人民群众通过政务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了解司法、走近司法、评价司法,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这表明,司法公开( )A.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推进公正司法B.保证司法程序和司法结果的公正C.合理设定司法机关的权力与责任D.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答案】A【解析】A:我国司法机关不断探索司法公开的新方式、新渠道,使人民群众通过政务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了解司法、走近司法、评价司法,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这表明司法公开有利于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推进公正司法,A正确。B: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保证司法程序和司法结果的公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C:材料强调司法公开,合理设定司法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与题意无关,C不符合题意。D:认为司法公开能够“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的观点过于绝对化,D排除。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1.2024年2月,司法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提供“一次办好”法律援助服务,包括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此举旨在( )①保障公民法定权利,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②降低群众维权成本,推动政府依法行政③传递司法便民温情,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④促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司法部要求全国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提供“一次办好”法律援助服务,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这有利于保障公民法定权利,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有利于传递司法温情,有效化解社会矛盾,①③符合题意。②:法律援助机构是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各类法律服务,“旨在推动政府依法行政”的说法是对法律援助制度的狭隘理解,②不选;④:促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强调的是普法成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选B。【变式训练】2.某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校园意外伤害诉讼案件,并组织庭审观摩。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观摩庭审,部分在校学生和家长旁听庭审。主审法官精准提炼阐述案件争议焦点,各方围绕焦点问题举证质证充分发表辩论意见。旁听人员通过“沉浸式”庭审观摩,“零距离”旁听鲜活案例,对事实调查、司法程序及法律适用审查进行深入了解。开展这样的庭审活动有助于( )①发挥普法效能,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②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③加快革新普法机制,引导公民自觉守法 ④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全面提升司法服务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旁听人员通过“沉浸式”庭审观摩,“零距离”旁听鲜活案例,对事实调查、程序及法律适用审查进行了深入了解,说明开展旁听庭审活动可以发挥普法效能,强化“以案释法”的效果,增强普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故①符合题意。②:检察机关派工作人员观摩庭审,部分在校学生旁听庭审,主审法官精准总结案件争议焦点,各方围绕重点焦点问题举证质证,充分发表辩论意见,这说明开展旁听庭审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故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该法院通过开展旁听庭审活动进行普法,没有涉及完善社会普法机制,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公开审理一起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并组织庭审观摩,这体现了该法院优化司法服务,但“全面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夸大了开展旁听庭审活动的作用,故④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四 全民守法知识点1 全民守法的内涵(1)含义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必要性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具体要求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知识点2 推进全民守法(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特别提醒: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宪法角度: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3)中国共产党角度: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4)立法机关角度: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行政机关角度: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6)司法机关角度:公正司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7)公民角度:推动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法治社会。(8)总要求: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考向1 全民守法的内涵1.第二十条长期以来被称为“沉睡条款”,主要因为: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或缺少证据,导致在认定时会出现一些较大的争议;受传统司法理念影响,司法人员不敢去适用;很多人认为“死者为大,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客观上也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唤醒“沉睡条款”,需要( )①国家和社会支持执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②司法机关遵照客观事实,坚持疑罪从无原则③司法工作者敢于作为,为人民伸张公平正义 ④推进全民信法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行政机关是执法最重要的主体,材料强调的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②:疑罪从无是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材料强调“沉睡条款”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或缺少证据,导致在认定时会出现一些较大的争议;受传统司法理念影响,司法人员不敢去适用。现在需要唤醒“沉睡条款”不能坚持疑罪从无原则,②不符合题意。③④:唤醒“沉睡条款”,需要司法工作者敢于作为,为人民伸张公平正义,推进全民信法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变式训练】1.2024年4月,杭州西湖公安发布警情通报:网民徐某与薛某共同策划、编造、制作“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系列视频,散播至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徐某、薛某及二人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由此可见( )①公安机关公正司法,保护人民合法权益②行政机关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人们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推动依法执政④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依法行使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执法工作,而不是司法,说公安机关“公正司法”是不准确的 ,①排除。②:在这个案例中,杭州西湖公安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部分,对徐某、薛某及其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这体现了行政机关的严格执法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②正确。③:这个案例主要关注的是违法行为及其后果,而非人们的义务或依法执政的问题,并且我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③排除。④:徐某和薛某的行为是对网络空间的滥用,违反了法律法规。这强调了公众需要增强法治观念,了解并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④正确。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2.近年来,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快速发展,但航空器“黑飞”扰航、失控伤人、偷拍侵权等问题日益凸显,威胁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这需要( )①凝聚共识加强立法,保证有法可依 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普法守法③司法机关依法执政,大力惩治犯罪 ④行政机关严格监察,保障群众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黑飞”扰航、失控伤人、偷拍侵权等问题,需要凝聚共识加强立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需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普法守法,①②正确。③: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③排除。④:国家监察机关依法严格监察,行政机关依法行政,④排除。故本题选A。考向2 推进全民守法1.近来,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一些民众对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的主旨在于强调( )A.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 B.公民应珍惜和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C.要充分发挥新闻监督这一有效手段作用 D.应适当削弱公民对司法机关监督的权利【答案】A【解析】A:材料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的主旨在于强调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故A正确。BC:材料强调法治的程序性,强调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循法律程序,不涉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公民充分珍惜自身权利,故BC不选。D:“削弱公民对司法机关监督的权利”说法错误,且材料强调的是遵循法律程序的重要性,故D不选。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1.面对漫画中的骗局,政府应该( )①严厉打击,推进严格执法 ②匡扶正义,推进公正司法③完善法律,推进科学立法 ④加强法治宣传,推进全民守法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④:对于漫画中的诈骗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应该严厉打击,推进严格执法,同时加强宣传,推进全民守法,①④符合题意。②:政府是行政机关并不是司法机关,并不能推进公正司法,②说法错误。③:政府是行政机关,并不能完善法律,推进科学立法,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2.某政法大学的一届届学子接续40多年为社会无偿提供法律志愿服务。接待来访群众15万多人,解答当事人法律咨询1.6万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万余份,代理各类案件4100余起。大学生提供法律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 )①学有所用,帮助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推进法律公益活动开展,宣传法律知识③以已所学服务社会,发挥司法救助的作用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某政法大学的一届届学子接续40多年为社会无 偿提供法律志愿服务,大学生提供法律志愿服务, 有利于学有所用,帮助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①正确。②:某政法大学的一届届学子接续40多年为社会无偿提供法律志愿服务,接待来访群众15万多人,解答当事人法律咨询1.6万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万余份,代理各类案件4100余起,大学生提供法律志愿服务,有利于推进法律公益活动开展,宣传法律知识,②正确。③④:材料强调的是大学生提供法律志愿服务,而没有涉及司法救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一、单项选择题1.(2023·重庆·高考真题)我国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如题表所示,由此可知( )题表1994年 全国人大确立外贸经营审批制度2004年 全国人大取消外贸经营审批制度,确立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19年 经全国人大授权,在自贸区试点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22年 全国人大,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①外贸立法与改革之间呈现出了良性互动 ②国务院在自贸区无权制定外贸行政法规③先行先试是外贸法制定修改的必备程序 ④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方式逐步优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根据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可知外贸立法与改革之间呈现出了良性互动,①符合题意。②:图表中未涉及到国务院在自贸区无权制定外贸行政法规,②不合题意。③:图表中未涉及先行先试,③不合题意。④:根据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可知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方式逐步优化,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2023·浙江·高考真题)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 )A.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B.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C.规范了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D.完善了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答案】B【解析】B: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B正确。AC:材料没有涉及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没有涉及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AC错误。D: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是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且材料只是强调立法要代表民意,反映人民的意愿,没有体现完善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D错误。故本题选B。3.(2023·福建·高考真题)在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多组数据呈现“一升一降”的特点引人注目。例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抢劫、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一升一降”说明( )①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社会秩序持续向好②司法办案重点适时调整,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③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社会法治化水平稳步提高④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材料中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说明我国依法有效惩治犯罪,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促使社会秩序持续向好,也说明国家通过司法提升法治保障力度,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日益增强,①④符合题意。②:题干强调司法办案取得实效,不涉及司法办案重点的调整,②不符合题意。③:题干强调国家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不体现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023·重庆·高考真题)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为推行“综合查一次”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全科式”联合执法检查。某市开发了“技术+场景”数字化应用平台。该平台覆盖众多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执法场景,为破解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提供智能支撑。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4.该市的做法( )①实现了行政执法效果最大化 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③有利于提升行政执法的能力 ④表明政府全面履行基本职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张清单、全科式”执法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以偏概全②“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贯彻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跨部门、跨领域、多头执法体现了数量变化引起质变④以行政执法模式改革,体现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4.C 5.D【解析】4.①:实现了行政执法效果最大化夸大了该做法的作用,①错误。②: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全科式”联合执法检查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②正确。③:“全科式”联合执法检查有利于提升行政执法的能力,③正确。④:政府全面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错误。故本题选C。5.①:“一张清单、全科式”执法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可以提升行政执法合力,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能效,以偏概全说法错误,①错误。②: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体现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正确。③:质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④: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贵,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该平台覆盖众多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执法场景,为破解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提供智能支撑。以行政执法模式改革,体现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④正确。故本题选D。6.(2023·广东·高考真题)近年来,广东某法院加强涉侨审判工作,健全“海外联络员”“归侨陪审员”等工作机制,大力推广跨境诉讼“云服务”,多措并举满足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司法需求,为促进海内外侨胞与家乡深度融合发展增添了法治成色。这种做法( )①表明广东已经全面建成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②有利于团结广大侨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实践创新④旨在尊重和保障我国公民权利、践行司法为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广东正在建设法律服务体系,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完善法律服务体系,①说法错误。②③:广东某法院加强涉侨审判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推广跨境诉讼“云服务”,维护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的司法需求,此做法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实践创新;有利于团结广大侨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涉及维护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的司法需求,未涉及尊重和保障我国公民权利,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2022·天津·高考真题)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法律问题。2021年8月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提出,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这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A.坚持文明规范执法 B.完善法律实施机制C.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D.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D【解析】A:材料体现的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没有体现政府坚持规范文明执法,A不选。B:新业态的出现,需要我们去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没有体现完善法律实施机制,B不选。C:材料体现的是要完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没有体现德治,C不选。D:新业态经济迅速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法律问题,着体现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D入选。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8.(2023·江苏·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面对社会治理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扩大了地方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既要监督地方立法,又要促进地方立法。推进备案审查工作不仅可以对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进行纠正,还可以支持地方开展地方立法探索,从而推动有关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案例1某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按时缴纳 物业费等相关费用”是小区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的前提条件之一。A 市居民对此提出审查建议,认为这与民法典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相抵触。接到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即启动审查程序,并进行了回应:经过审查,以业主未按时缴纳物业费限制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缺乏上位法依据,不符合立法原意和法治精神,制定机关应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案例2针对非机动车事故发生率、伤亡率高,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新情况,B市出台了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该市居民提出审查建议,认为条例中对于驾驶无号牌非机动车行为的处罚力度超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审查程序并作出结论:该规定是地方人大基于管理需要对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回应,既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又一定程度补足了法律规定的滞后。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治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地方立法工作。【答案】①地方立法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维护法治统一才能更加有力地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治尊严和权威。②地方立法既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立法,鼓励地方创造性立法有助于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地方立法要行使监督权。开展立法审查能够维护法治统一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立法,从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答“民主集中制”“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有机统一”亦可)【分析】背景素材: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与鼓励地方创造性立法考点考查:民主集中制,全面依法治国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全国人大法工委既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又鼓励地方创造性立法的原因,要综合民主集中制,全面依法治国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从维护法治统一和鼓励地方立法两个角度加以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面对社会治理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扩大了地方立法权→可联系坚持科学立法。关键信息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既要监督地方立法,又要促进地方立法→可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设法治国家。关键信息③:A 市居民对此提出审查建议,认为这与民法典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相抵触→可联系维护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关键信息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审查程序并作出结论:该规定是地方人大基于管理需要对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回应,既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又一定程度补足了法律规定的滞后→可联系促进地方立法,弥补了法律规定的滞后,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9.(2022·天津·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郭某因装修参加了某家居馆促销活动,支付定金2000元,并收到家居馆开具的收据。后郭某与家居馆发生纠纷,在某知名自媒体平台上两次发布标题为“对对对,请警惕这家店”“请牢记这家黑店”的视频,给家居馆带来了不良影响。家居馆将郭某起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郭某侵权并承担相应责任。(1)指出郭某侵犯家居馆何种权利,及其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如果郭某不服该判决,其享有何种诉讼权利?(2)运用“全民守法”知识,分析此案例对消费者有何启示。【答案】(1)①名誉权。②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③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2)消费者应当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分析】背景素材:郭某与家居馆发生纠纷的案例考点考查: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诉讼权利、全民守法等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可从知识指向提取材料关键词并对接教材知识思考作答。注意知识限定不要用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郭某与家居馆发生纠纷,在某知名自媒体平台上两次发布标题为“对对对,请警惕这家店”“请牢记这家黑店”的视频,给家居馆带来了不良影响,→可联系教材知识郭某侵害了家居馆的名誉权,应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关键词②:一审法院判决郭某侵权并承担相应责任→可联系教材知识如果郭某不服该判决,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可从知识指向提取材料关键词并对接教材知识思考作答。注意知识限定不要用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郭某在某知名自媒体平台发布视频给某家居馆带来了不良影响,家居馆将郭某起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郭某侵权并承担相应责任→可联系教材知识消费者应当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0.(2022·海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二 近年来,海南省坚持用法治护航生态底色,依法制(修)订多项生态文明领域省级地方性法规,在海岸带保护开发管理、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对各市县执法办案、执法监督、执法保障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稽查和评估,提升执法效能。2021年,办理生态环保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00件,追偿生态修复费用近5000万元,“司法保护海洋珍稀生物案”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典型案例。成立法律服务站,提供法治宣传等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意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说明海南省是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答案】(2)①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做到科学立法。海南省依据本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让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②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做到严格执法。海南省各级政府在生态文明保护执法中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③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公正司法。海南省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公正司法,做到违法必究。④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全民守法。海南省力图通过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分析】背景素材:共同应对生态环境的挑战考点考查:全面依法治国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解析】(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分析“海南省是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回答本题,一是联系教材知识找观点,二是根据材料呈现的成就、问题或困难,对症下药提出观点。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依法制(修)订多项生态文明领域省级地方性法规 → 可联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做到科学立法。关键词②:加强对各市县执法办案、执法监督、执法保障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稽查和评估,提升执法效能 → 可联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做到严格执法。关键词③:“司法保护海洋珍稀生物案”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典型案例 → 可联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公正司法。关键词④:成立法律服务站,提供法治宣传等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意识 → 可联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全民守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第17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目 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考点一 科学立法 3知识点1 科学立法的内涵 3知识点2 推进科学立法 3考向1 科学立法的内涵 3考向2 推进科学立法 5考点二 严格执法 6知识点1 严格执法的内涵 6知识点2 推进严格执法 6考向1 严格执法的内涵 7考向2 推进严格执法 8考点三 公正司法 10知识点1 公正司法的内涵 10知识点2 推进公正司法 10考向1 公正司法的内涵 11考向2 推进公正司法 12考点四 全民守法 13知识点1 全民守法的内涵 13知识点2 推进全民守法 14考向1 全民守法的内涵 14考向2 推进全民守法 15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7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科学立法 2023 选择题:重庆卷、浙江卷、湖北卷 主观题:江苏卷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如何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治理以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柔性执法与严格执法;“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多角度全方位把握,加强非选择题练习,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022 选择题:天津卷 主观题:海南卷严格执法 2023 选择题:浙江卷、重庆卷2022 主观题:海南卷公正司法 2023 选择题:天津卷、广东卷2022 主观题:海南卷全民守法 2023 选择题:福建卷2022 主观题:天津卷、海南卷复习目标: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考点一 科学立法知识点1 科学立法的内涵含义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具体 内涵 ①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②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③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知识点2 推进科学立法要做到依 法立法 ①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②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要充分发 扬民主 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要合理设 定权利与 义务、权 力与责任 ①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②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特别提醒:如何做到科学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质量)(1)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2)符合国情和实际。(3)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4)要做到依法立法,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5)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6)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7)要坚持党的领导。考向1 科学立法的内涵1.(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浙江省人大全面修订了2006年出台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并针对我省微型企业达到企业总数85%的现状,将条例更名为《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由此可见,浙江省人大( )①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②坚持民主立法③授予微型企业必要权力 ④根据实际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1.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在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法工委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该法的制定( )①反映立法机关注重立法协商,为爱国主义教育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②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爱国情怀进一步凝聚奋进之力量③旨在进一步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为构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贡献④使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为国家思想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2.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在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法工委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该法的制定( )①反映立法机关注重立法协商,为爱国主义教育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②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爱国情怀进一步凝聚奋进之力量③旨在进一步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为构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贡献④使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为国家思想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2 推进科学立法1.(2023·湖北·高考真题)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但立法法本身也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修正。继2015年第一次修改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修订的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事项进行了调整,增加“基层治理”,并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 )①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④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1.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行政复议法施行20多年来首次“大修”。《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的出台需要经过的程序应该是( )①党中央作出修订建议的部署 ②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③司法部深入调研起草修订草案 ④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修订草案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变式训练】2.面对新形势下反间谍斗争的需要,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该法的完善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深化反间谍斗争、筑牢国家安全法治屏障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①良法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②我国建立了规范系统、类别齐全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③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科学立法中发挥着领导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二 严格执法知识点1 严格执法的内涵(1)严格执法的含义: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2)严格执法对行政机关的要求: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3)严格执法的意义①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②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③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知识点2 推进严格执法全面履行 政府职能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坚持规 范执法 ①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②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坚持公 正执法 ①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②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坚持文 明执法 ①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 ②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特别提醒:正确区分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严格执法 规范执法 公正执法 文明执法内涵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严格按程序办事 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公正是执法价值取向 政府执法的文明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联系 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都是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考向1 严格执法的内涵1.(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2年以来,浙江省某县将2300多个执法事项和分散在8个县级部门的执法队同步归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这项改革会( )①减少县级行政部门 ②实现司法公平正义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④增强执法机关公信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1.近日,万宁交警部门深入光明市场等区域开展农贸市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对商贩占道经营、不按规定摆摊设点等违法行为一边整治,一边耐心向占道经营摊主开展宣传,并主动协助其搬离路面,规劝其到指定的地摊经营点位摆摊。可见,交警部门( )①规范执法,坚持严密的司法程序②坚持文明执法,融法、理、情于一体③坚持严格执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权威④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2.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该条例明确,巡视期间,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政策规定并属于被巡视党组织职权范围、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巡视组应当按程序督促被巡视党组织立行立改;对反映集中的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巡视组可以按程序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处置。这一规定( )①有利于净化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②体现了为人民巡视、为党巡视的立场③强化巡视实效,拓展巡视的监察职能④实现问题导向和严格执法的有机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2 推进严格执法1.2023年12月,我国发布《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按照“血液酒精含量+情节”的模式确定入罪标准,建立了梯次递进的酒驾醉驾治理体系。对于醉驾以后逃逸等从重情形毫不手软,对于醉酒后出于急救伤病人员而不得已驾驶机动车等紧急情况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按照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该《意见》( )①规范酒驾案件行政和刑事处罚行为,彰显执法温度②统一酒驾的执法司法标准,减轻酒驾的处罚力度③提升醉驾入刑的标准,能有效杜绝醉驾行为发生④兼顾法理与情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1.“请按标线停车,没有按要求的请立即开走。”贵州省黔东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在治理违停车辆时,变“开罚单”为喇叭喊话方式进行宣传劝导,柔性管理举措获市民点赞。近年来,该交警支队还创新开发了摩托车防酒驾控制系统,推动实施首违免罚、接力纠违等执法方式,既释放交管执法“温度”,又达到了“疏堵结合”。该交警支队的做法( )①创新执法方式,多措并举,织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基层网②采取交通违规免责的柔性执法措施,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③坚持民意导向、人性化执法,增强了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④坚持政务公开,宽严相济,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2.口头警告、教育短信、现场提醒单……自浙江杭州交警推出“优驾容错”以来,至2024年2月已有1010.4万人次被免罚教育。“优驾容错”是交警部门针对未影响交通安全的轻微违法行为和有良好安全驾驶记录的驾驶人,依法给予口头警告而免除罚款处罚的一项交通安全管理执法措施。“优驾容错”( )①创新了执法工作流程,助力了诚信政府建设②更易发挥教育作用,能起到更好的执法效果③是政府严格执法体现,能增强群众守规意识④能够推进政府文明执法,更好履行政府职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三 公正司法知识点1 公正司法的内涵(1)公正司法的含义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2)公正司法的表现表现 含义 必要性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知识点2 推进公正司法(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①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②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③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特别提醒: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应遵循的法律原则地位 含义罪刑法定 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疑罪从无 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 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非法证据排除 是促进公正司法、防范冤假错案、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规则 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考向1 公正司法的内涵1.电影《第二十条》以喜剧为外壳,用较为轻松诙谐的基调讲述了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片中经典台词:“法律,是让坏人犯错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更是深入人心。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司法是严肃的,但也可以有温度和感情②要保障群众的利益诉求,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④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1.“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春节档热映电影《第二十条》是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折射了检察机关对于正当防卫性质认定上正在摆脱过去较为机械的司法习惯做法的束缚,以艺术性的角度向观众再次释放国家支持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的信号。对此,观影评论正确的是( )①公正司法可以重新塑造社会风气和价值导向②司法者应积极回应人民关切,不断转变司法理念③检察机关应创新司法程序,以科学立法保障法律实施④扶弱济困的道德准则应成为司法判决的关键因素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变式训练】2.近年来,某地检察机关积极践行“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检察为民之路。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参与社区协商议事、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到社区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听取意见建议等工作,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上述举措( )①倾听了群众诉求,让难题化解“架起检民连心桥”②创新了普法方式,让政策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③坚持了公正司法,让检察服务“走到群众家门口”④注重了服务实效,让社会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2 推进公正司法1.(2023·天津·高考真题)司法公开是评判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司法机关不断探索司法公开的新方式、新渠道,使人民群众通过政务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了解司法、走近司法、评价司法,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这表明,司法公开( )A.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推进公正司法B.保证司法程序和司法结果的公正C.合理设定司法机关的权力与责任D.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变式训练】1.2024年2月,司法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提供“一次办好”法律援助服务,包括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此举旨在( )①保障公民法定权利,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②降低群众维权成本,推动政府依法行政③传递司法便民温情,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④促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2.某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校园意外伤害诉讼案件,并组织庭审观摩。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观摩庭审,部分在校学生和家长旁听庭审。主审法官精准提炼阐述案件争议焦点,各方围绕焦点问题举证质证充分发表辩论意见。旁听人员通过“沉浸式”庭审观摩,“零距离”旁听鲜活案例,对事实调查、司法程序及法律适用审查进行深入了解。开展这样的庭审活动有助于( )①发挥普法效能,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②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③加快革新普法机制,引导公民自觉守法 ④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全面提升司法服务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四 全民守法知识点1 全民守法的内涵(1)含义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必要性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具体要求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知识点2 推进全民守法(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特别提醒: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宪法角度: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3)中国共产党角度: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4)立法机关角度: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行政机关角度: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6)司法机关角度:公正司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7)公民角度:推动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法治社会。(8)总要求: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考向1 全民守法的内涵1.第二十条长期以来被称为“沉睡条款”,主要因为: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或缺少证据,导致在认定时会出现一些较大的争议;受传统司法理念影响,司法人员不敢去适用;很多人认为“死者为大,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客观上也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唤醒“沉睡条款”,需要( )①国家和社会支持执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②司法机关遵照客观事实,坚持疑罪从无原则③司法工作者敢于作为,为人民伸张公平正义 ④推进全民信法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1.2024年4月,杭州西湖公安发布警情通报:网民徐某与薛某共同策划、编造、制作“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系列视频,散播至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徐某、薛某及二人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由此可见( )①公安机关公正司法,保护人民合法权益②行政机关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人们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推动依法执政④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依法行使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2.近年来,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快速发展,但航空器“黑飞”扰航、失控伤人、偷拍侵权等问题日益凸显,威胁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这需要( )①凝聚共识加强立法,保证有法可依 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普法守法③司法机关依法执政,大力惩治犯罪 ④行政机关严格监察,保障群众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2 推进全民守法1.近来,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一些民众对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的主旨在于强调( )A.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 B.公民应珍惜和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C.要充分发挥新闻监督这一有效手段作用 D.应适当削弱公民对司法机关监督的权利【变式训练】1.面对漫画中的骗局,政府应该( )①严厉打击,推进严格执法 ②匡扶正义,推进公正司法③完善法律,推进科学立法 ④加强法治宣传,推进全民守法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2.某政法大学的一届届学子接续40多年为社会无偿提供法律志愿服务。接待来访群众15万多人,解答当事人法律咨询1.6万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万余份,代理各类案件4100余起。大学生提供法律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 )①学有所用,帮助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推进法律公益活动开展,宣传法律知识③以已所学服务社会,发挥司法救助的作用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一、单项选择题1.(2023·重庆·高考真题)我国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如题表所示,由此可知( )题表1994年 全国人大确立外贸经营审批制度2004年 全国人大取消外贸经营审批制度,确立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19年 经全国人大授权,在自贸区试点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22年 全国人大,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①外贸立法与改革之间呈现出了良性互动 ②国务院在自贸区无权制定外贸行政法规③先行先试是外贸法制定修改的必备程序 ④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方式逐步优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浙江·高考真题)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 )A.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B.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C.规范了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D.完善了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3.(2023·福建·高考真题)在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多组数据呈现“一升一降”的特点引人注目。例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抢劫、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一升一降”说明( )①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社会秩序持续向好②司法办案重点适时调整,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③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社会法治化水平稳步提高④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3·重庆·高考真题)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为推行“综合查一次”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全科式”联合执法检查。某市开发了“技术+场景”数字化应用平台。该平台覆盖众多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执法场景,为破解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提供智能支撑。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4.该市的做法( )①实现了行政执法效果最大化 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③有利于提升行政执法的能力 ④表明政府全面履行基本职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张清单、全科式”执法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以偏概全②“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贯彻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跨部门、跨领域、多头执法体现了数量变化引起质变④以行政执法模式改革,体现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3·广东·高考真题)近年来,广东某法院加强涉侨审判工作,健全“海外联络员”“归侨陪审员”等工作机制,大力推广跨境诉讼“云服务”,多措并举满足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司法需求,为促进海内外侨胞与家乡深度融合发展增添了法治成色。这种做法( )①表明广东已经全面建成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②有利于团结广大侨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实践创新④旨在尊重和保障我国公民权利、践行司法为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2·天津·高考真题)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法律问题。2021年8月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提出,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这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A.坚持文明规范执法 B.完善法律实施机制C.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D.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二、非选择题8.(2023·江苏·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面对社会治理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扩大了地方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既要监督地方立法,又要促进地方立法。推进备案审查工作不仅可以对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进行纠正,还可以支持地方开展地方立法探索,从而推动有关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案例1某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按时缴纳 物业费等相关费用”是小区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的前提条件之一。A 市居民对此提出审查建议,认为这与民法典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相抵触。接到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即启动审查程序,并进行了回应:经过审查,以业主未按时缴纳物业费限制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缺乏上位法依据,不符合立法原意和法治精神,制定机关应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案例2针对非机动车事故发生率、伤亡率高,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新情况,B市出台了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该市居民提出审查建议,认为条例中对于驾驶无号牌非机动车行为的处罚力度超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审查程序并作出结论:该规定是地方人大基于管理需要对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回应,既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又一定程度补足了法律规定的滞后。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治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地方立法工作。9.(2022·天津·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郭某因装修参加了某家居馆促销活动,支付定金2000元,并收到家居馆开具的收据。后郭某与家居馆发生纠纷,在某知名自媒体平台上两次发布标题为“对对对,请警惕这家店”“请牢记这家黑店”的视频,给家居馆带来了不良影响。家居馆将郭某起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郭某侵权并承担相应责任。(1)指出郭某侵犯家居馆何种权利,及其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如果郭某不服该判决,其享有何种诉讼权利?(2)运用“全民守法”知识,分析此案例对消费者有何启示。10.(2022·海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二 近年来,海南省坚持用法治护航生态底色,依法制(修)订多项生态文明领域省级地方性法规,在海岸带保护开发管理、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对各市县执法办案、执法监督、执法保障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稽查和评估,提升执法效能。2021年,办理生态环保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00件,追偿生态修复费用近5000万元,“司法保护海洋珍稀生物案”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典型案例。成立法律服务站,提供法治宣传等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意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说明海南省是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7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讲义)(原卷版).docx 第17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讲义)(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