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4讲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 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4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4知识点1 什么是文化 4知识点2 文化的功能 4考向1 什么是文化 5考向2 文化的功能 6考点二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8知识点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知识点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8考向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考向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0考点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1知识点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1知识点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2考向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2考向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4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5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2023 无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考常以具体的文化活动、文化现象为背景,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考查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背景,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领导人的讲话为材料,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中国先进人物的事迹,或引文、成语、名言警句为载体,设置体现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内涵的判断区分。以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为情境,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及其作用。2022 选择题:辽宁卷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2023 选择题:全国卷、海南卷、广东卷2022 选择题:江苏卷、湖北卷、广东卷 主观题:北京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2024 选择题:浙江卷2023 选择题:浙江卷、海南卷2022 选择题:湖南卷复习目标:1.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2.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弘扬民族精神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知识点1 什么是文化(1)含义广义文化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特别提醒:判定文化现象的方法(1)主体判定:文化是人的活动,纯粹动物的活动不属于文化,如蜜蜂筑巢。(2)领域判定: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纯经济的东西不是文化,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3)范围判定: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没有精神附着的纯粹物质的东西不属于文化,如大气、太阳。(2)基本特征产 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社会性),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载 体 含义: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作用: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核 心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政治、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并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4)文化与文明区 别 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联 系 ①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知识点2 文化的功能引领 风尚 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教育 人民 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社会 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 发展 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民族 复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特别提醒: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1)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起到这些作用。因此,应该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发展先进文化。(3)不要过分夸大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于人和社会的作用并非具有决定性。政治、经济决定文化。考向1 什么是文化1.下列年发生的事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又一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C.中国土司遗址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D.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持续发展,世界多地相继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答案】C【解析】A:此事件属于经济现象,A不符合题意。B:此事件属于政治现象,B不符合题意。C: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中国土司遗址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C符合题意。D:此事件为自然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1.一滴水变成冰。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翻腾的浪涛最终凝结为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天地,也好像是凝固了时光。然而,自然界中的水滴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水滴( )①不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悟②属于纯粹自然的东西③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属于非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②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水滴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水滴属于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③正确。①:纯粹自然的水滴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感悟,并且这也不是水滴不能称为文化的原因,①排除。④:自然界中的水滴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纯粹自然的水滴不符合文化的特点,而不是因为纯粹自然的水滴属于非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④排除。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国的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自然美。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①艺术是文化的唯一表现形式②诗歌的创作属于人们的文化活动③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象④自然景观也是一种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①:文化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我国的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自然美,这说明艺术是表现文化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表现形式,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②:诗歌的创作属于人们的文化活动,通过写诗,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②正确,不合题意。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③正确,不合题意。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④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考向2 文化的功能1.(2022·辽宁·高考真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汉代统治者以此诗教化天下夫妇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汉之后它有时也被看作情诗。今天我们将其理解为爱情中青年男女平等尊重的恋歌。对《关雎》的不同理解( )①构成了不同时代各自独立意义的系统 ②体现社会制度与其主导的价值观的根本一致③表明艺术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④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从“汉之后它有时也被看作情诗”、今天我们将其理解为“爱情中……恋歌”可以看出不同时代对《关雎》的不同理解中有共性的部分,因此“构成了不同时代各自独立意义的系统”的说法忽略了其联系,太绝对也不符合事实,①排除。②:“汉代统治者(封建社会)以此诗教化天下夫妇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这强调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把该诗歌当成天下夫妇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今天我们将其理解为爱情中青年男女平等尊重的恋歌”这强调在当今男女平等的时代,我们鼓励自由恋爱,这说明社会制度与其主导的价值观的根本一致,②正确。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学艺术与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该选项中“直接对接”的说法忽视了艺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③排除。④: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决定了汉代统治者以此诗教化天下夫妇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我们今天的经济政治关系决定了我们将该诗歌理解为爱情中青年男女平等尊重的恋歌,这说明对《关雎》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④正确。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1.某地实施“红绿”资源整合计划,将毛泽东李家坊调查旧址、金橘产业园、芦笋种植园等充分整合,形成闭环文旅路线,实现用红色文化吸引人、用绿色农产品留住人的效果,将红色名村建成集革命传统教育、生态旅游观光等多种生态相荣共生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由此可见( )①挖掘用好红色资源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②传承红色文化可以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路子③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④能否推动乡村振兴是衡量红色文化价值的根本尺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该地实施“红绿”资源整合计划,形成闭环文旅路线,实现用红色文化吸引人、用绿色农产品留住人的效果,将红色名村建成多种生态相荣共生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体现了挖掘用好红色资源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也说明传承红色文化可以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路子,①②正确。③:材料强调的是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反映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没有体现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不符合题意。④:能否推动实践发展是衡量文化价值的根本尺度,衡量红色文化价值的根本尺度不能简单归结为能否推动乡村振兴,④错误。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2.2024年2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启动网络展播投票。文字、图片、音视频、专题专栏、主题活动,每一个类别的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都会带着人们回顾不平凡的2023年和这个时代的故事、精神,为人们增添无穷的力量。这说明( )①只有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文化 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如实反映 ④人们需要优秀文化来丰盈自身的精神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通过间接经验也可以获得文化,当然实践是文化来源,材料不涉及实践是文化的来源,①排除。②④:每一个类别的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都会带着人们回顾不平凡的2023年和这个时代的故事、精神,为人们增添无穷的力量,可见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人们需要优秀文化来丰盈自身的精神世界,②④符合题意。③: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是如实的反映政治、经济,③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二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 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 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 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2)特点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3)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特别提醒:比较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侧重不同 纵向的时间层面, 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丰富多彩。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联系 ①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知识点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措施①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坚持文化传承的原因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各种优秀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向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2023·广东·高考真题)“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以考其诚”。久而久之,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物勒工名” ( )①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②可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鉴③以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 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物勒工名”只是推动工匠精神形成的一种形式,①说法错误。②④:“物勒工名”的制度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这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②④符合题意。③:“物勒工名”的制度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这说明“物勒工名”以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变式训练】1.甲辰龙年爆火词“龘龘”来源于传统文化中对龙的崇拜,成为人们表达喜悦、祝福和期待的美好词语。今年过年期间,借助应用软件,跑步“画龙”迎新春,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这说明( )A.“龙”的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载体B.科技手段助力体育运动成为“龙”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C.“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重要体现D.源远流长的“龙”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答案】D【解析】A:“龙”的标识是龙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龙文化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龙”的标识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载体,文字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所以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A错误。B:当代中国人用“龘龘”来表达喜悦、祝福和期待,以及借助应用软件,跑步“画龙”迎新春,强调的是“龙”文化对当代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而没有涉及通过体育运动传承“龙”文化传承,且体育运动不是“龙”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故B不选。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包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龙”文化没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且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龙”文化对当代人的影响,故C不选。D:当代中国人用“龘龘”来表达喜悦、祝福和期待,以及借助应用软件,跑步“画龙”迎新春,表明“龙”文化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变式训练】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植根的文化沃土和重要源泉。2023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周边是搬不走的邻居,成就邻居就是帮助自己”,在越南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主席文章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是( )①与时俱进,革故鼎新②协和万邦,天下一家③和而不同,美美与共④友好互邻,亲诚惠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材料强调的是睦邻友好,未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革故鼎新,①不符合题意。②④: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周边是搬不走的邻居,成就邻居就是帮助自己,体现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友好互邻,亲诚惠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的是睦邻友好,未强调和而不同,美美与共,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考向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中华文化可视作一条大河,其起源、传承、发展可比拟为河水“源”“流”“汇”。中华文化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为“汇”。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的发展受制于人类文明的进程②中华文化呈现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材料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发展受制于人类文明的进程,①不符合题意。②:中华文化呈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选项说法过于夸大中华文化,②错误。③④:中华文化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变式训练】1.2024年春晚主题以生僻字“龘”为题眼,登上网络热搜。“龘”字由三个“龙”字组成,看起来就像是一群龙在天空中飞舞,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龘”字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历代书法家在尝试“龘”字的书写时,因其结构复杂而对称,创造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效果。由此可见( )①“龘”字是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实证②“龘”字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③“龘”字注重实际运用,为书写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④“龘”字有独特的结构体系,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龘”字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并一直沿用至今,体现出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②:“龘”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龘”字在当代的运用,并未提及该字为书写中华文明所发挥了巨大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龘”字具有复杂的结构,但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过分夸大了其作用,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2.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选人用人被视为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有个成语很好地概括了这一理念:任人唯贤,它出自《尚书》里面说“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今天,任人唯贤已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一历经千年的政治智慧将继续在中国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这体现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财富,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依然具有当代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说中华传统文化是财富,①说法错误。②④:任人唯贤的理念历经千年,至今仍发挥作用,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依然具有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没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考点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2)促进文化传承①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②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特别提醒: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类别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区别 着重点 在于改造和转化 在于创新和发展从对象上看 是“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这其中既包括内涵也包括形式,内涵是要有当代借鉴价值的,形式是陈旧落后的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里只是指内涵而不包括形式,指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内涵从途径上看 侧重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从目标上看 重在激活由于表达形式陈旧等客观原因而减少甚至丧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联系 ①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却又各有侧重、有所区别 ②二者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在它们都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且在改造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处知识点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用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丰富发展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新时代的要求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考向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2022·湖北·高考真题)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中国风动画电影,充分运用水墨写意、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孙悟空、哪吒、白娘子、姜子牙等经典形象,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体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 )①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②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③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文化创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不是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①不选。②:材料强调,中国风动画电影,通过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文化创新的新气象,并没有体现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②不选。③④: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符合了时代的审美要求,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新途径是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并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变式训练】1.舞剧《水月洛神》以曹植的《洛神赋》《七步诗》和中原故事为依托,以曹丕、曹植二人兄弟相争和战乱中甄宓的命运遭遇为线索,将“诗书礼乐舞”融汇一堂,揭示了现代人对古典艺术美的探究与理解,为观众细腻地描绘出一段跨越千年的凄美之恋。该剧自开演以来在国内数十个城市演出上百场,用民族古典舞蹈的韵味打动了数十万观众。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提供借鉴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全面传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该剧自开演以来在国内数十个城市演出上百场,用民族古典舞蹈的韵味打动了数十万观众。这表明优秀文化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①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提供借鉴,②不符合题意。③:舞剧《水月洛神》以曹植的《洛神赋》《七步诗》和中原故事为依托,以曹丕、曹植二人兄弟相争和战乱中甄宓的命运遭遇为线索,将“诗书礼乐舞”融汇一堂,揭示了现代人对古典艺术美的探究与理解,为观众细腻地描绘出一段跨越千年的凄美之恋。表明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符合题意。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2.2024年2月,一场主题为“当科技遇见戏曲之美”的直播活动吸引超700万网友在线观看。这场直播的最大看点是,借助人工智能、6DoF(六自由度追踪)等数字技术,让观众零距离体验戏曲的“唱念做打”。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有利于( )①活化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③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④变革文化传承方式,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借助人工智能、6DoF(六自由度追踪)等数字技术,让观众零距离体验戏曲的“唱念做打”,这表明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有利于变革文化传承方式,活化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表述错误。③:数字技术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并没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③不选。故本题选B。考向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2024·浙江·高考真题)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 )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工匠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①正确。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而不是工匠精神,②不符合题意。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③不符合题意。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④正确。故本题选B。【变式训练】1.(2023·海南·高考真题)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0年来,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道德模范、时代情模、中国好人等不断涌现,激励越来越多的人践行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这表明,雷锋精神( )①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不竭精神动力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雷锋精神通过不同形式的进行弘扬和传承,激励人们践行雷锋精神,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这表明雷锋精神能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不竭精神动力,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并不是雷锋精神,②错误。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而不是雷锋精神,④错误。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2.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奋斗中,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个非凡业绩。“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伟大航天精神( )①立足时代之基,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的体现③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展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伟大航天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不能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①错误;②: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②错误;③④:伟大航天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展示,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一、单项选择题1.(2023·海南·高考真题)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铸农耕文明之“魂”。这表明( )①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赖于农耕文明之“魂”③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④坚守传统价值理念是保护农耕文明的必要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可以看出我们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③符合题意。②:农耕文明之“魂”依赖于村容村貌之“形”,②说法错误。④:文明保护的前提是发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2023·全国·高考真题)“岁朝图”原是文人雅士为祈福新年而以鲜花、果蔬等为素材创作的绘画作品。到了近代,齐白石等绘画大师将“岁朝图”生活化、世俗化,他的“岁朝图”中寓意吉祥富贵的牡丹花绽放,鞭炮、红灯笼、酒杯等“俗物”汇聚,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人们喜欢齐白石“岁朝图”,是因为该作品( ) ①充满民俗特色,展现传统节日的欢庆氛围 ②贴近民众生活,承载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③反映作者理想,解构节日文化的传统内涵 ④恪守传统风格,再现传统文化的清雅意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近代齐白石等绘画大师将“岁朝图”生活化、世俗化,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人们之所以喜欢齐白石“岁朝图”,是因为该作品充满民俗特色,展现传统节日的欢庆氛围 ,贴近民众生活,承载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这些正是民众期盼的,①②正确。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其基本内涵是相对稳定的,而“解构”一词的意思是结构分解,即是把一个事物拆解,再重新建构分析,齐白石“岁朝图”并没有对节日文化的传统内涵进行解构,③排除。④:齐白石等绘画大师将“岁朝图”生活化、世俗化,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成为“年画”,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恪守传统风格,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3.(2022·江苏·高考真题)宋朝是词的盛世。其实,词原本主要是为酒肆乐坊而作的歌词。随着宋朝市井生活的日益繁华,酒肆乐坊越来越多,因而对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渐渐地,词也从市井街巷登上了大雅之堂。由此可见(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③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宋朝词的发展是伴随着市井生活的日益繁华而发展的,说明文化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主要是为酒肆乐坊而作的歌词,是对市井生活的反映,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④正确。①:材料未体现作为社会意识的宋词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宋朝市井生活的繁荣造就了词的盛世,与传统文化本身的与时俱进无关,②排除。故本题选D。4.(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的除夕,故宫里的诸多神兽在“甪端”的带领下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剧《甪端》通过文化提炼和艺术加工,让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身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角色,拉近了观众与文物、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甪端》的成功在于( )①对传统文化辩证取舍,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②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④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甪端》通过文化提炼对传统文化辩证取舍,让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身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角色,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①正确。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②错误。③:《甪端》运用音乐剧形式,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③正确。④:材料不能体现是否完善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2023·浙江·高考真题)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用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表明新时代青年用行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②错误。④:材料表明新时代青年用实际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6.(2022·湖南·高考真题)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着“寄”往百年前的信笺。“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自从知道你的故事,我爱上了历史。谢谢你,让我能坐在阳光下读书。”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 )①现代传媒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②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现代传媒只是传播文化的手段,并没有丰富民族精神的功能,①排除。②③:革命题材电视剧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表明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③符合题意。④:人们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7.(2022·北京·高考真题)今天,很多创作已不在纸上进行。然而,打印出来的文字,很难像手稿那样展现作者的笔底波澜。手稿是时间的证物,也是文化的传递,一些手稿还兼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即使在数字时代,手稿依然有生命力。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手稿依然有生命力”的理解。【答案】可从文化的功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联系,认识的发展等角度回答。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分析】背景素材:手稿与打印稿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把握世界的规律、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理解型主观题,侧重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从文化的功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联系、认识的发展等知识,谈谈自己对“手稿依然有生命力”的理解。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手稿是时间的证物,也是文化的传递,一些手稿还兼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强调的是手稿的作用,可联系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可从文化的功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关键词②:一些手稿还兼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强调的是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密切联系,可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可从完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分析。关键词③:很多创作已不在纸上进行,强调的是书写方式的变化,可联系发展的观点,可从认识的发展的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1第24讲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 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4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4知识点1 什么是文化 4知识点2 文化的功能 4考向1 什么是文化 5考向2 文化的功能 6考点二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8知识点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知识点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8考向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考向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0考点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1知识点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1知识点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2考向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2考向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4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5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2023 无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考常以具体的文化活动、文化现象为背景,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考查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背景,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领导人的讲话为材料,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中国先进人物的事迹,或引文、成语、名言警句为载体,设置体现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内涵的判断区分。以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为情境,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及其作用。2022 选择题:辽宁卷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2023 选择题:全国卷、海南卷、广东卷2022 选择题:江苏卷、湖北卷、广东卷 主观题:北京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2024 选择题:浙江卷2023 选择题:浙江卷、海南卷2022 选择题:湖南卷复习目标:1.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2.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弘扬民族精神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知识点1 什么是文化(1)含义广义文化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特别提醒:判定文化现象的方法(1)主体判定:文化是人的活动,纯粹动物的活动不属于文化,如蜜蜂筑巢。(2)领域判定: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纯经济的东西不是文化,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3)范围判定: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没有精神附着的纯粹物质的东西不属于文化,如大气、太阳。(2)基本特征产 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社会性),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载 体 含义: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作用: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核 心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政治、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并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4)文化与文明区 别 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联 系 ①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知识点2 文化的功能引领 风尚 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教育 人民 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社会 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 发展 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民族 复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特别提醒: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1)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起到这些作用。因此,应该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发展先进文化。(3)不要过分夸大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于人和社会的作用并非具有决定性。政治、经济决定文化。考向1 什么是文化1.下列年发生的事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又一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C.中国土司遗址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D.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持续发展,世界多地相继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式训练】1.一滴水变成冰。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翻腾的浪涛最终凝结为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天地,也好像是凝固了时光。然而,自然界中的水滴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水滴( )①不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悟②属于纯粹自然的东西③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属于非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国的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自然美。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①艺术是文化的唯一表现形式②诗歌的创作属于人们的文化活动③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象④自然景观也是一种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2 文化的功能1.(2022·辽宁·高考真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汉代统治者以此诗教化天下夫妇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汉之后它有时也被看作情诗。今天我们将其理解为爱情中青年男女平等尊重的恋歌。对《关雎》的不同理解( )①构成了不同时代各自独立意义的系统 ②体现社会制度与其主导的价值观的根本一致③表明艺术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④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1.某地实施“红绿”资源整合计划,将毛泽东李家坊调查旧址、金橘产业园、芦笋种植园等充分整合,形成闭环文旅路线,实现用红色文化吸引人、用绿色农产品留住人的效果,将红色名村建成集革命传统教育、生态旅游观光等多种生态相荣共生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由此可见( )①挖掘用好红色资源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②传承红色文化可以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路子③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④能否推动乡村振兴是衡量红色文化价值的根本尺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2.2024年2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启动网络展播投票。文字、图片、音视频、专题专栏、主题活动,每一个类别的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都会带着人们回顾不平凡的2023年和这个时代的故事、精神,为人们增添无穷的力量。这说明( )①只有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文化 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如实反映 ④人们需要优秀文化来丰盈自身的精神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二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 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 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 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2)特点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3)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特别提醒:比较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侧重不同 纵向的时间层面, 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丰富多彩。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联系 ①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知识点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措施①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坚持文化传承的原因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各种优秀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向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2023·广东·高考真题)“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以考其诚”。久而久之,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物勒工名” ( )①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②可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鉴③以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 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1.甲辰龙年爆火词“龘龘”来源于传统文化中对龙的崇拜,成为人们表达喜悦、祝福和期待的美好词语。今年过年期间,借助应用软件,跑步“画龙”迎新春,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这说明( )A.“龙”的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载体B.科技手段助力体育运动成为“龙”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C.“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重要体现D.源远流长的“龙”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变式训练】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植根的文化沃土和重要源泉。2023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周边是搬不走的邻居,成就邻居就是帮助自己”,在越南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主席文章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是( )①与时俱进,革故鼎新②协和万邦,天下一家③和而不同,美美与共④友好互邻,亲诚惠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中华文化可视作一条大河,其起源、传承、发展可比拟为河水“源”“流”“汇”。中华文化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为“汇”。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的发展受制于人类文明的进程②中华文化呈现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1.2024年春晚主题以生僻字“龘”为题眼,登上网络热搜。“龘”字由三个“龙”字组成,看起来就像是一群龙在天空中飞舞,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龘”字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历代书法家在尝试“龘”字的书写时,因其结构复杂而对称,创造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效果。由此可见( )①“龘”字是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实证②“龘”字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③“龘”字注重实际运用,为书写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④“龘”字有独特的结构体系,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2.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选人用人被视为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有个成语很好地概括了这一理念:任人唯贤,它出自《尚书》里面说“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今天,任人唯贤已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一历经千年的政治智慧将继续在中国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这体现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财富,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依然具有当代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2)促进文化传承①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②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特别提醒: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类别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区别 着重点 在于改造和转化 在于创新和发展从对象上看 是“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这其中既包括内涵也包括形式,内涵是要有当代借鉴价值的,形式是陈旧落后的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里只是指内涵而不包括形式,指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内涵从途径上看 侧重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从目标上看 重在激活由于表达形式陈旧等客观原因而减少甚至丧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联系 ①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却又各有侧重、有所区别 ②二者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在它们都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且在改造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处知识点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用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丰富发展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新时代的要求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考向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2022·湖北·高考真题)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中国风动画电影,充分运用水墨写意、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孙悟空、哪吒、白娘子、姜子牙等经典形象,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体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 )①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②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③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1.舞剧《水月洛神》以曹植的《洛神赋》《七步诗》和中原故事为依托,以曹丕、曹植二人兄弟相争和战乱中甄宓的命运遭遇为线索,将“诗书礼乐舞”融汇一堂,揭示了现代人对古典艺术美的探究与理解,为观众细腻地描绘出一段跨越千年的凄美之恋。该剧自开演以来在国内数十个城市演出上百场,用民族古典舞蹈的韵味打动了数十万观众。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提供借鉴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全面传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2.2024年2月,一场主题为“当科技遇见戏曲之美”的直播活动吸引超700万网友在线观看。这场直播的最大看点是,借助人工智能、6DoF(六自由度追踪)等数字技术,让观众零距离体验戏曲的“唱念做打”。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有利于( )①活化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③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④变革文化传承方式,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2024·浙江·高考真题)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 )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1.(2023·海南·高考真题)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0年来,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道德模范、时代情模、中国好人等不断涌现,激励越来越多的人践行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这表明,雷锋精神( )①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不竭精神动力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2.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奋斗中,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个非凡业绩。“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伟大航天精神( )①立足时代之基,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的体现③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展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一、单项选择题1.(2023·海南·高考真题)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铸农耕文明之“魂”。这表明( )①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赖于农耕文明之“魂”③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④坚守传统价值理念是保护农耕文明的必要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全国·高考真题)“岁朝图”原是文人雅士为祈福新年而以鲜花、果蔬等为素材创作的绘画作品。到了近代,齐白石等绘画大师将“岁朝图”生活化、世俗化,他的“岁朝图”中寓意吉祥富贵的牡丹花绽放,鞭炮、红灯笼、酒杯等“俗物”汇聚,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人们喜欢齐白石“岁朝图”,是因为该作品( ) ①充满民俗特色,展现传统节日的欢庆氛围 ②贴近民众生活,承载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③反映作者理想,解构节日文化的传统内涵 ④恪守传统风格,再现传统文化的清雅意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2·江苏·高考真题)宋朝是词的盛世。其实,词原本主要是为酒肆乐坊而作的歌词。随着宋朝市井生活的日益繁华,酒肆乐坊越来越多,因而对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渐渐地,词也从市井街巷登上了大雅之堂。由此可见(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③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的除夕,故宫里的诸多神兽在“甪端”的带领下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剧《甪端》通过文化提炼和艺术加工,让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身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角色,拉近了观众与文物、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甪端》的成功在于( )①对传统文化辩证取舍,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②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④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浙江·高考真题)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2·湖南·高考真题)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着“寄”往百年前的信笺。“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自从知道你的故事,我爱上了历史。谢谢你,让我能坐在阳光下读书。”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 )①现代传媒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②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7.(2022·北京·高考真题)今天,很多创作已不在纸上进行。然而,打印出来的文字,很难像手稿那样展现作者的笔底波澜。手稿是时间的证物,也是文化的传递,一些手稿还兼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即使在数字时代,手稿依然有生命力。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手稿依然有生命力”的理解。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4讲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义)(原卷版).docx 第24讲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义)(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