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讲 把握世界的规律目 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考点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知识点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3知识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考向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4考向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考点二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7知识点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7知识点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7考向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8考向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知识点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1知识点2 矛盾问题的精髓 11知识点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2考向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2考向2 矛盾问题的精髓 13考向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5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6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023 选择题:北京卷、辽宁卷 主观题:天津卷、浙江卷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常以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受到惩罚的事例为背景材料,考查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区域协调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乡村振兴、经济全球化等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领域的典型事例,考查对发展的实质与普遍性的理解;以国家集中整治生态环境领域的问题,考查事物发展的趋势。以引言、诗词、俗语、漫画、典例等为载体,考查对量变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细化理解。以古诗词、现实热点事例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以漫画、现实热点事例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问题的精髓。2022 选择题:海南卷、辽宁卷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023 选择题:江苏卷2022 选择题:海南卷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23 选择题:河北卷、海南卷、浙江卷、北京卷、湖南卷 主观题:北京卷、福建卷、浙江卷2022 选择题:辽宁卷、湖北卷、浙江卷、广东卷复习目标:1.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 2.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考点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点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1)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特征①普遍性原理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多样性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特别提醒: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我们可以说“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可变的”。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凭借主观想象创造联系。人们建立新的联系,必须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反映事物的客观联系。常见的错误观点有: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等。知识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 关系 ①整体与部分是互相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系统优化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特别提醒: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以外,还强调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系统的部分。因此,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当作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考向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1.(2023·辽宁·高考真题)“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说明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①符合题意。②:错误,错在规划农时是为了指导农耕,不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②排除。③: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周天子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主观臆造的联系,也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③符合题意。④:错误,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确定节气、规划农时,指导农耕活动,④排除。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1.近年来,日趋常态化的极端天气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024年3月发布的《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高了1.45℃。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影响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陆—气等相互作用,使大气不稳定性加剧,这正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 )①全球气候状况随着人类文明发展不断恶化②忽视固有联系不利于生产生活的可持续性③整个自然界的存在、变化和发展是客观的④人们目前还无法全面探究出极端天气成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材料主要表述的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没有涉及全球气候状况和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且人类活动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而非唯一原因,所以不能笼统的说全球气候状况随着人类文明发展不断恶化,此观点太绝对,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如果坚持了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全球气候状况也可以不断的改善而不是必然的恶化,①不选。②③:全球变暖会影响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然后海—陆—气等相互作用,使大气不稳定性加剧,这正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而日趋常态化的极端天气又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表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该尊重和爱护自然,如果忽视了自然的固有联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不利于生产生活的可持续性,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强调的是近年来人们找到了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此选项与材料不符,④不选。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2.“互联网+”是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表明( )A.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是主观的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D.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C【解析】A: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一定有联系,A说法错误。B: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说法错误。C:“互联网+”是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C符合题意。D:材料强调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考向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2022·海南·高考真题)海南省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突出城乡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把全岛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海南整体发展服务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建立各个区域间的联系③坚持系统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海南的发展④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海南整体发展的最优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各区域协调发展要服务于海南整体发展,①错误。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而非自身意愿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②错误。③:“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突出城乡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体现了海南省坚持系统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海南的发展,③正确。④:积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体现了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海南整体发展的最优目标,④正确。故本题选D。【变式训练】1.2024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该工程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优化水量调度,统筹生产生活与生态供水,积极协调水源地保障可调水量,协调地方提高水量消纳能力,协调推进东线水量消纳能力,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水量调度计划。该工程启示我们( )①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于民生福祉的发展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③不断解放思想,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坚持从整体把握事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④: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统筹生产生活与生态供水,积极协调水源地保障可调水量,协调地方提高水量消纳能力,这表明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立足整体,统筹推进,①④正确。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该选项说法错误,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排除。③:应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③错误。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2.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总书记指出“要有本清清楚楚的账”。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当前,网络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军事安全等领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显。为此,我们要(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性作用②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③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我们要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①排除。②③: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网络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军事安全等领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显,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②③正确。④: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需要,④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二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点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 ①原理: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②方法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发展的实质 ①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知识点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形式或状态)含义 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途径)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 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特别提醒: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都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途径 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辩证否定观内涵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特点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实质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考向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2023·湖南·高考真题)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 )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错误。②③: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体现了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②③正确。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个性到共性的转化,④排除。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1.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方兴未艾。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有助于抢占全球产业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 )①作为后出现的事物,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趋势②发展前景光明,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③会逐步取代传统生产力,有利于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④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会促进传统产业的淘汰和退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但后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①错误。②:新质生产力作为新事物,其发展前景光明,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②正确。③:新事物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会逐步取代旧事物,新质生产力会逐步取代传统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③正确。④:对于传统产业,要坚持辩证否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而不是一味淘汰和退出,④错误。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2.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探店达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实地消费体验,快速催生了一种新兴业态,为优质商家带来大量客流。然而,因缺乏相关规范而出现的虚假推荐、恶意差评等乱象,也让商家明白探店并非“揽客神器”,只有保持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定力,“网红店”才能长久地红火下去。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③要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看问题④符合发展必然趋势的事物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一定是不可战胜的,故①表述错误。②:材料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发展状态,故②不符合题意。③:新兴业态为优质商家带来大量客流,也出现了虚假推荐、恶意差评等乱象,这说明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看问题,故③符合题意。④:只有保持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定力,“网红店”才能长久地红火下去,这说明符合发展必然趋势的事物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考向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2022·湖南·高考真题)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这表明( )①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②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懂得冷静思考、量力而行③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④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超越规律,故①错误。②: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勇于挑战,坚定信心,尽力而为,战胜困难,而不是量力而行,故②错误。③: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说明世界历史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些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故③正确。④: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说明了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④正确。故本题选D。【变式训练】1.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在生产力的性质和质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更高的水平,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由此可见( )①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②新出现的事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③在辩证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在生产力的性质和质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可见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在辩证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①③正确。②:新出现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②排除。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路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排除。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2.2024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举行“2024年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发布会。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平稳增长,投资增速较2023年加快。在就业形势趋好、居民消费意愿恢复向好、财政政策积极的情景下,预计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将稳步增长。经济整体将持续稳定恢复,我国国际收支将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以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充满信心②体现了量变一定促成质变,把阶段性工作和长期性目标相结合③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做出预测④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科学规划构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在就业形势趋好、居民消费意愿恢复向好、财政政策积极的情景下,预计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将稳步增长。经济整体将持续稳定恢复,我国国际收支将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以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充满信心,①正确。②:量变一定促成质变太绝对,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②错误。③: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平稳增长,投资增速较2023年加快。以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说明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做出预测,③正确。④:联系是客观的,“科学规划构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法错误,④错误。故本题选A。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点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口诀法巧辨 ①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②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③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①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②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知识点2 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 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特别提醒:矛盾普遍性的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知识点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①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2.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重要性: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考向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2023·河北·高考真题)大海边,一叠一叠的浪拍打着海岸。每一叠后浪都在推动着自己前面的前浪,每一叠后浪的前行都有它身后的后浪在推动着。后浪是靠不断推动前浪的前行,而最终让自己成为了前浪,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如此往复,运动不息。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①前浪与后浪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②前浪与后浪的相互吸引是绝对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③后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前浪④后浪代替前浪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每一叠后浪都在推动着自己前面的前浪,每一叠后浪的前行都有它身后的后浪在推动着,后浪是靠不断推动前浪的前行,而最终让自己成为了前浪,这说明前浪与后浪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①符合题意。②:矛盾的统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故前浪与后浪的相互吸引是相对的,相互排斥是绝对的,该选项说反了,②不选。③:后浪是靠不断推动前浪的前行,而最终让自己成为了前浪,这说明后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前浪,③符合题意。④:后浪代替前浪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否定自己,而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④不选。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1.中央政治局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说明( )①破和立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②先立后破是稳经济促发展的最佳途径③破和立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先肯定后否定的过程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A【解析】①③:2024年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说明破和立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破和立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先立后破有利于稳经济促发展,但不能说是“最佳途径”,②表述错误。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而不是先肯定后否定,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2.用AI软件进行公文写作,能够大大减轻处理文字材料的重复性劳动,大幅提高公务文书的撰写效率。但是,AI生成的文章内容过于笼统,语言相对僵硬,不贴合实际工作。这说明( )①分析AI写作要坚持抓住重点与统筹全局相结合②看待AI写作要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③AI写作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④AI写作的两个不同方面既对立又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题干强调AI写作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不体现坚持抓住重点与统筹全局相结合,①不符合题意。②:题干强调AI写作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不体现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用AI软件进行公文写作能够大大减轻重复性劳动、大幅提高撰写效率,但是AI生成的文章内容过于笼统、语言相对僵硬、不贴合实际工作,这说明AI写作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二者既对立又统一,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考向2 矛盾问题的精髓1.(2023·海南·高考真题)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描绘了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蓝图:修建160万公里公路、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把这些当时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今天,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际影响力、号召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 )①创造了全新的现代化标准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道路③开辟了具有普遍性的现代化新模式④最突出的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①说法不当。②:孙中山先生描绘了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蓝图,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道路,②正确。③: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现代化新模式,③说法不当。④:“把这些当时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最突出的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④正确。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1.H省把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谋划实施强县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由此可见,H省乡村振兴取得成效是基于( )①集中力量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农民增收等主要矛盾②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导,解决本省实际情况③把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作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在确定的条件下主要矛盾只有一个,①错误。②: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是矛盾的普遍性,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解决矛盾,②正确。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③错误。④:H省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解决本省实际情况,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正确。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2.辽宁省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工业产业门类完备、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辽宁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瞄准智能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计划,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这说明( )①要抓住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促进实践发展②要在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变中解决问题③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推动经济发展④要利用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方面转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指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排除;②:应该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说矛盾两个属性相互转变,②错误;③:根据重点产业、主攻方向等信息,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推动经济发展,③正确;④:根据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等信息,说明要利用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方面转化,④正确。故本题选D。考向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2022·广东·高考真题)下图漫画“当你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切断了自己的后路”(作者:薛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事物发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漫画不体现事物发展有曲折性。故①排除。②: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也切断了自己的后路,漫画讽刺了孤立、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何题;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故②符合题意。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地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1.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表明(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④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说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①正确。②:材料未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②与题意无关。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是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③错误。④: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表明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④正确。故本题选B。【变式训练】2.2024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想问题、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④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材料中要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符合题意。②:材料中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体现了想问题、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的是抓主要矛盾,没体现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排除③。④:联系具有多样性强调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材料没有体现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排除④。故本题选A。一、单项选择题1.(2023·北京·高考真题)“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答案】A【解析】A: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大致的意思是,人们看到壮丽山水,会说像画一样美;看到美丽的画画,会说,画的跟真的一样棒,可见“如画”与“逼真”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对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A正确。B:错误,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会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B错误。C:错误,观念可以反映客观现实,C排除。D:材料讲的山水和丹青都是客观事物,不涉及山水与丹青的联系,D排除。故本题选A。2.(2022·辽宁·高考真题)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合浦汉墓群印证了史籍关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记载,其中出土大量来自东南亚、南亚及地中海等区域的玻璃器。广西合浦作为航线东端起点,虽地处相对落后的边陲,其玻璃器制作水平却高于中原。可见( )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存在着跨区域的文化与技术交流②合浦所处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其与外界联系的不利条件③海上丝绸之路是人们出于需要基于实际建立的人为联系④合浦玻璃器制作水平提高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目标的实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东端起点的合浦汉墓群出土大量来自东南亚、南亚及地中海等区域的玻璃器,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存在着跨区域的文化与技术交流,①符合题意。②:材料反映了合浦地处相对落后的边陲,但它能成为航线东端起点,这说明材料并不是在说明合浦所处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其与外界联系的不利条件,②排除。③: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海上丝绸之路是人们出于需要基于实际建立的人为联系,③正确切题。④:合浦玻璃器制作水平提高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目标的实现,但并不是海上丝绸之路目标已经实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3.(2023·江苏·高考真题)下图漫画《分》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 B.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事物发展是辩证否定的 D.要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答案】A【解析】A:漫画中的《分》指的是一把梯子一分为二,原来可以踩上去摘到果实,现在没办法实现,说明事物的量变(结构调整)会引起质变,A符合题意。B:漫画强调量变引起质变,没有涉及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B排除。C: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不能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漫画没有涉及辩证否定,C排除。D:漫画反映的是本来应该相互协作的两个人因为利益分配不当而最终各自为战,没有找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材料没有涉及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D排除。故本题选A。4.(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最大的危险——没有人提醒你有危险》(作者:郑辛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见微知著,睹始见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观察漫画可知,一个人在台上高谈阔论,脚下的讲台开裂了,危险近在咫尺,台下的听众却没人提醒他。台上的人身处险境而不自知,表明任何人都是有局限性的,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待自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短处,不能固执己见,要容得下他人意见。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如果自以为是或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这体现了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符合漫画寓意。①入选。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意思是一件东西,先从内部腐烂,然后才开始生虫,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之所以台下的听众却没人提醒台上的人,问题主要出在台上的人身上,总是习惯居高临下教训别人,意识不到自身也存在缺点,②符合题意。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映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道理。漫画不涉及矛盾转化,③不符合题意。④:“见微知著,睹始见终”即通过个别、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反映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这与漫画寓意无关。故本题选A。5.(2023·北京·高考真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3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②因时而动,循势而往,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③规划引领,区域协同,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①说法错误。②:因时而动,循势而往,强调京津冀规划能根据国家发展进步而定,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因此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②符合题意。③:规划与发展不是矛盾关系,③不符合题意。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京津冀的发展服务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2022·辽宁·高考真题)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欲借风力须顺风势 ②任运自在随风飘荡 ③驾伞乘风去我所向 ④逆势而动方得如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漫画中文字“所谓借风,只是顺应了风的方向”其主旨重点在于顺应大势,借风而行,说明欲借风力须顺风势,驾伞乘风去我所向,①③正确。②④:“任”“自在”“随风”“逆势”均不体现借风而行,与漫画主旨不符,②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B。7.(2022·湖北·高考真题)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后退”就是“后退”,“前进”就是“前进”,二者有明确的界限,故①错误。②④:“看似后退,实为前进”,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故②④符合题意。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材料主要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故③错误。故本题选D。8.(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滚铁环》(作者:王永琦)哲学寓意相通的是( )①众人拾柴火焰高②牵一发而动全身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④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漫画的意思是一根铁棍可以推动铁环前进,当有很多不同铁棍时,却并不能达到效果,与“众人拾柴火焰高”意思相反,①不符合题意。②:“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在强调部分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②表述错误。③:只有正确的铁棍才能推动铁环前进,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意思相符,③符合题意。④:“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意思是善于下棋的人,总是先要把握棋局发展的总体趋势,控制能够影响棋局发展的关键“方位”、“站点”,最终一举奠定胜局。而不善下棋者,只从局部着眼,计较于一子一时的得失,结果常常因小失大,正好与漫画意思相符,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2022·浙江·高考真题)20世纪90年代,某县遭到百年不遇的台风侵袭,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许多传统作物无法继续种植。在充分调研后,该县把海水养殖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经过多年努力,海水养殖业占据了该县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亮点。这表明( )①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②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③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题干旨在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未涉及新事物和旧事物关系,①错误。②:在充分调研后,该县把海水养殖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经过多年努力,海水养殖业占据了该县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②正确。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不是外力的结果,③错误。④:某县遭到百年不遇的台风侵袭,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许多传统作物无法继续种植,但是经过多年努力,海水养殖业占据了该县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正确。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10.(2023·天津·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土特产貌似普通,内有乾坤。缺了“土”,产业根基不稳,失去“特”竞争优势不足,没有“产”,发展难以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要立足“土”,善用村里的山水草木、传统手艺等本土资源;突出“特”,既要扎根本地找亮点,还要跳出本地比较周边和全国;形成“产”,从源头种养延伸至加工、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从深耕一产拓展至三产融合。结合材料,用联系的观点阐述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答案】做好“土特产”文章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要处理好“土”“特”“产”之间的关系,从“土”“特”“产”三个方面共同发力,又要处理好“土”“特”“产”各自内部关系,如要利用好本土固有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优势,要在与周边和全国的比较中突出本地的特色,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分析】背景素材:做好“土特产”文章考点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阐述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属于说明类题型,需要调用“联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缺了“土”,产业根基不稳,失去“特”竞争优势不足,没有“产”,发展难以持续→可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关键词②:要立足“土”,善用村里的山水草木、传统手艺等本土资源;既要扎根本地找亮点,还要跳出本地比较周边和全国;从源头种养延伸至加工、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从深耕一产拓展至三产融合→可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11.(2023·浙江·高考真题)在数字中国建设中,非公有制经济也不缺位。为满足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和升级数字化水平需求,华为公司制定了“支持伙伴,做广覆盖”和“产品做强,伙伴自主”两大原则,研发、销售、营销、供应、服务等部门严格按照原则达标。通过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交易平台,降低伙伴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难度;提升伙伴营销能力,创造新商机;建设区域仓,帮助伙伴灵活快速供应产品;建设授权服务中心,补齐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伴的需求。系统优化方法是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的具体运用。简要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答案】①立足整体,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寻求最佳方法。华为公司立足整体,从公司整体布局出发,制定最佳方案。②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华为公司制定了两大原则使各部门按原则运作,促使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③实现最优目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华为公司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效率突破,因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作的需求。【分析】背景素材:华为公司考点考查:系统优化方法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需要从材料中华为公司的具体做法,调用系统优化方法的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华为公司制定了两大原则,研发、销售、营销、供应、服务等部门严格按照原则达标→可联系华为公司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关键词②: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伴的需求→可联系华为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2.(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这些理念、观点和方法在新发展阶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材料一 1989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对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系统性思考,指出“对贫困地区来说,要强调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科技教育又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局面”,同时要求我们“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讲求办科技教育的效益”。(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知识,分析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答案】(1)①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济发展为科技教育提供资金保障,科技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分析】背景素材:宁德的发展考点考查:矛盾基本属性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对贫困地区来说,要强调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科技教育又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局面→可联系教材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关键词②: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讲求办科技教育的效益→可联系教材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济发展为科技教育提供资金保障,科技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3.(2023·北京·高考真题)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诗歌创作要坚持诗题和诗句的有机统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分析】背景素材:诗歌创作中“赋诗”和“立题”的关联考点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 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属于原因类题型,需要调用哲学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可联系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关键词②: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可联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关键词③:综合整体材料→可联系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14.(2023·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答案】(1)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我国盐碱地集中区,盐碱地是“沉睡”的耕地资源,是潜在的可耕地,在遵循水盐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可以转化为可耕地;可耕地是现实的耕地资源,但当水盐条件发生变化时,诸如发生不合理的灌溉时,在水盐运动规律的作用下,可耕地也会盐碱化,从现实的耕地资源变成潜在的耕地资源。(2)参考答案示例: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在弄清楚土壤的实际水盐条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培育、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或在盐碱洼地养殖喜咸的水产,还可以建设可供研究和参观的盐碱地实践基地等。理由: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注意观察矛盾的特殊性,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分析】背景材料:我国盐碱地治理考查知识: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特殊性等有关知识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矛盾基本属性,设问指向是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可联系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关键词②: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可联系盐碱地是潜在的可耕地,在遵循水盐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可以转化为可耕地。关键词③: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可联系当水盐条件发生变化时,诸如发生不合理的灌溉时,在水盐运动规律的作用下,可耕地也会盐碱化,从现实的耕地资源变成潜在的耕地资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2)本题具有开放性。可结合材料中“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科学灌溉”等关键性信息,从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角度说明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即可。在回答时,注意阐述的理由,要与所提建议要一致。1第20讲 把握世界的规律目 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考点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知识点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3知识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考向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4考向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考点二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7知识点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7知识点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7考向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8考向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知识点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1知识点2 矛盾问题的精髓 11知识点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2考向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2考向2 矛盾问题的精髓 13考向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5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6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023 选择题:北京卷、辽宁卷 主观题:天津卷、浙江卷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常以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受到惩罚的事例为背景材料,考查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区域协调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乡村振兴、经济全球化等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领域的典型事例,考查对发展的实质与普遍性的理解;以国家集中整治生态环境领域的问题,考查事物发展的趋势。以引言、诗词、俗语、漫画、典例等为载体,考查对量变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细化理解。以古诗词、现实热点事例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以漫画、现实热点事例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问题的精髓。2022 选择题:海南卷、辽宁卷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023 选择题:江苏卷2022 选择题:海南卷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23 选择题:河北卷、海南卷、浙江卷、北京卷、湖南卷 主观题:北京卷、福建卷、浙江卷2022 选择题:辽宁卷、湖北卷、浙江卷、广东卷复习目标:1.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 2.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考点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点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1)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特征①普遍性原理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多样性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特别提醒: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我们可以说“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可变的”。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凭借主观想象创造联系。人们建立新的联系,必须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反映事物的客观联系。常见的错误观点有: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等。知识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 关系 ①整体与部分是互相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系统优化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特别提醒: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以外,还强调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系统的部分。因此,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当作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考向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1.(2023·辽宁·高考真题)“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1.近年来,日趋常态化的极端天气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024年3月发布的《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高了1.45℃。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影响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陆—气等相互作用,使大气不稳定性加剧,这正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 )①全球气候状况随着人类文明发展不断恶化②忽视固有联系不利于生产生活的可持续性③整个自然界的存在、变化和发展是客观的④人们目前还无法全面探究出极端天气成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2.“互联网+”是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表明( )A.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是主观的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D.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考向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2022·海南·高考真题)海南省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突出城乡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把全岛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海南整体发展服务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建立各个区域间的联系③坚持系统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海南的发展④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海南整体发展的最优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1.2024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该工程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优化水量调度,统筹生产生活与生态供水,积极协调水源地保障可调水量,协调地方提高水量消纳能力,协调推进东线水量消纳能力,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水量调度计划。该工程启示我们( )①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于民生福祉的发展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③不断解放思想,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坚持从整体把握事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变式训练】2.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总书记指出“要有本清清楚楚的账”。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当前,网络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军事安全等领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显。为此,我们要(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性作用②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③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二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点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 ①原理: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②方法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发展的实质 ①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知识点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形式或状态)含义 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途径)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 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特别提醒: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都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途径 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辩证否定观内涵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特点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实质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考向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2023·湖南·高考真题)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 )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1.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方兴未艾。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有助于抢占全球产业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 )①作为后出现的事物,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趋势②发展前景光明,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③会逐步取代传统生产力,有利于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④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会促进传统产业的淘汰和退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2.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探店达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实地消费体验,快速催生了一种新兴业态,为优质商家带来大量客流。然而,因缺乏相关规范而出现的虚假推荐、恶意差评等乱象,也让商家明白探店并非“揽客神器”,只有保持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定力,“网红店”才能长久地红火下去。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③要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看问题④符合发展必然趋势的事物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2022·湖南·高考真题)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这表明( )①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②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懂得冷静思考、量力而行③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④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1.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在生产力的性质和质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更高的水平,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由此可见( )①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②新出现的事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③在辩证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2.2024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举行“2024年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发布会。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平稳增长,投资增速较2023年加快。在就业形势趋好、居民消费意愿恢复向好、财政政策积极的情景下,预计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将稳步增长。经济整体将持续稳定恢复,我国国际收支将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以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充满信心②体现了量变一定促成质变,把阶段性工作和长期性目标相结合③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做出预测④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科学规划构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点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口诀法巧辨 ①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②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③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①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②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知识点2 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 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特别提醒:矛盾普遍性的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知识点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①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2.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重要性: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考向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2023·河北·高考真题)大海边,一叠一叠的浪拍打着海岸。每一叠后浪都在推动着自己前面的前浪,每一叠后浪的前行都有它身后的后浪在推动着。后浪是靠不断推动前浪的前行,而最终让自己成为了前浪,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如此往复,运动不息。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①前浪与后浪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②前浪与后浪的相互吸引是绝对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③后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前浪④后浪代替前浪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1.中央政治局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说明( )①破和立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②先立后破是稳经济促发展的最佳途径③破和立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先肯定后否定的过程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变式训练】2.用AI软件进行公文写作,能够大大减轻处理文字材料的重复性劳动,大幅提高公务文书的撰写效率。但是,AI生成的文章内容过于笼统,语言相对僵硬,不贴合实际工作。这说明( )①分析AI写作要坚持抓住重点与统筹全局相结合②看待AI写作要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③AI写作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④AI写作的两个不同方面既对立又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2 矛盾问题的精髓1.(2023·海南·高考真题)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描绘了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蓝图:修建160万公里公路、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把这些当时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今天,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际影响力、号召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 )①创造了全新的现代化标准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道路③开辟了具有普遍性的现代化新模式④最突出的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1.H省把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谋划实施强县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由此可见,H省乡村振兴取得成效是基于( )①集中力量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农民增收等主要矛盾②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导,解决本省实际情况③把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作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2.辽宁省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工业产业门类完备、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辽宁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瞄准智能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计划,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这说明( )①要抓住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促进实践发展②要在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变中解决问题③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推动经济发展④要利用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方面转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2022·广东·高考真题)下图漫画“当你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切断了自己的后路”(作者:薛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事物发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1.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表明(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④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2.2024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想问题、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④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一、单项选择题1.(2023·北京·高考真题)“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2.(2022·辽宁·高考真题)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合浦汉墓群印证了史籍关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记载,其中出土大量来自东南亚、南亚及地中海等区域的玻璃器。广西合浦作为航线东端起点,虽地处相对落后的边陲,其玻璃器制作水平却高于中原。可见( )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存在着跨区域的文化与技术交流②合浦所处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其与外界联系的不利条件③海上丝绸之路是人们出于需要基于实际建立的人为联系④合浦玻璃器制作水平提高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目标的实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江苏·高考真题)下图漫画《分》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 B.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事物发展是辩证否定的 D.要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4.(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最大的危险——没有人提醒你有危险》(作者:郑辛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见微知著,睹始见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北京·高考真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3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②因时而动,循势而往,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③规划引领,区域协同,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2·辽宁·高考真题)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欲借风力须顺风势 ②任运自在随风飘荡 ③驾伞乘风去我所向 ④逆势而动方得如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2·湖北·高考真题)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滚铁环》(作者:王永琦)哲学寓意相通的是( )①众人拾柴火焰高②牵一发而动全身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④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2·浙江·高考真题)20世纪90年代,某县遭到百年不遇的台风侵袭,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许多传统作物无法继续种植。在充分调研后,该县把海水养殖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经过多年努力,海水养殖业占据了该县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亮点。这表明( )①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②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③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0.(2023·天津·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土特产貌似普通,内有乾坤。缺了“土”,产业根基不稳,失去“特”竞争优势不足,没有“产”,发展难以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要立足“土”,善用村里的山水草木、传统手艺等本土资源;突出“特”,既要扎根本地找亮点,还要跳出本地比较周边和全国;形成“产”,从源头种养延伸至加工、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从深耕一产拓展至三产融合。结合材料,用联系的观点阐述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11.(2023·浙江·高考真题)在数字中国建设中,非公有制经济也不缺位。为满足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和升级数字化水平需求,华为公司制定了“支持伙伴,做广覆盖”和“产品做强,伙伴自主”两大原则,研发、销售、营销、供应、服务等部门严格按照原则达标。通过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交易平台,降低伙伴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难度;提升伙伴营销能力,创造新商机;建设区域仓,帮助伙伴灵活快速供应产品;建设授权服务中心,补齐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伴的需求。系统优化方法是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的具体运用。简要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12.(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这些理念、观点和方法在新发展阶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材料一 1989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对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系统性思考,指出“对贫困地区来说,要强调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科技教育又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局面”,同时要求我们“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讲求办科技教育的效益”。(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知识,分析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3.(2023·北京·高考真题)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14.(2023·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0讲把握世界的规律(讲义)(原卷版).docx 第20讲把握世界的规律(讲义)(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