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义)(含答案)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6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义)(含答案)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资源简介

第26讲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目 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
知识点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
知识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4
考向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
考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6
考点二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7
知识点1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7
知识点2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之问 7
知识点3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7
考向1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8
考向2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之问 9
考向3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0
考点三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12
知识点1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12
知识点2 坚定文化自信 13
考向1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13
考向2 坚定文化自信 15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6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3 无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结合深耕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为背景,考查如何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以主旋律影视节目为背景,考查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坚定文化自信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要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同时要注意与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的联系。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考查文化自信的要求和意义。结合我国文化建设中的热点事件,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
2022 主观题:山东卷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2023 选择题:北京卷、湖南卷
2022 选择题:浙江卷 主观题:北京卷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2024 选择题:浙江卷
2023 选择题:天津卷、福建卷、重庆卷、浙江卷、湖北卷 主观题:北京卷、山东卷
2022 选择题:天津卷、浙江卷 主观题:海南卷、江苏卷
复习目标: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考点一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知识点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指明文化 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肩负历 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②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特别提醒: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如: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
革命文化 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如: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决定因素 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积极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考向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2022·浙江·高考真题)在“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从馆藏中精选出100件革命文物,使之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页教材”。这样做的依据主要在于这些文物( )
①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②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
④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中共一大纪念馆从馆藏中精选出100件革命文物,使之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页教材”。这样做主要在于这些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载体,③④符合题意。①:这些文物镌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的印记,而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①错误。②:这些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成立后才形成的,②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变式训练】1.近年来,辽宁利用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推出“致敬最可爱的人之旅”一抗美援朝战争线路,“弘扬抗战精神之旅”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线路等10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红色文化不断入脑入心。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是基于( )
①红色文化凝结着红色基因,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
②红色资源作为鲜活的教材,记载着辽宁人民抗击侵略的历程
③红色遗址是历史回响,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文化载体
④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是革命传统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而不是红色文化,①错误。②:辽宁利用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推出10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是基于红色资源作为鲜活的教材,记载着辽宁人民抗击侵略的历程,②正确。③:红色遗址是与中国革命相关的载体,不是建设、改革的载体,③错误。④:辽宁利用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红色资源,推出10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是基于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大课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2.在“红色广州--英雄城市——广州革命历史陈列”展厅内,一条红布带被安放在独立展柜中。原来,当年参加广州起义的人员没有统一的服装,为了方便识别敌我,大家每人一条红布带,戴在脖子上或绑在手臂上。历经岁月洗礼的红布带,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展厅内的这条红布带( )
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继承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③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④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红布带,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说明红布带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①③正确。②:我国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展厅内的这条红布带弘扬了革命精神,该选中培育了民族精神的说法不妥,②排除。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④错误。故本题选B。
考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物,那些抽象的历史故事、思想智慧、价值理念能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一件件青铜器皿、一方方摩崖石刻、一片片竹简木牍,既是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可见,保护文物有利于( )
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的精神和形象
②研究中华文明演进,从历史中感受文化魅力
③挖掘文物文化价值,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④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保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表述错误。②④:文物既是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保护文物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演进,从历史中感受文化魅力,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保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②④符合题意。③:文物保护与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1.当前,一些纪录片的创作者以充沛的情感记录时代中国的不同侧面,用真实的力量描摹着澎湃中国的现实图景。通过他们的真实记录、认真描摹、广泛传播,人们品读到了这样的故事——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这些纪录片( )
①回应时代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能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③能转化为激励人们投身国家建设的精神力量
④与时俱进地发挥了文艺作品激浊扬清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通过这些纪录片让人们感受了中国的现实图景,认识到了真善美,为人民提供了精神指引和力量,②符合题意。③:通过这些纪录片的真实记录、认真描摹、广泛传播,让文化转化为激励人们投身国家建设的精神力量,让无数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③符合题意。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不符合题意。④:材料强调这些纪录片发挥了对人的精神指引和精神力量作用,没有涉及激浊扬清的作用,而且只有先进、健康的文艺作品才能起到积极作用,④排除。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2.我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B.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主题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相匹配
D.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前进方向
【答案】A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A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BC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相匹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主题,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前进方向,B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点二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知识点1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总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具体要求
类别 原因 要求
依靠 人民 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为了 人民 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知识点2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立足时 代之基 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回答时 代之问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知识点3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总体 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具体 表述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特别提醒:文化发展的路径(要求)
(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3)根本途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4)创作导向(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关键路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促进时代发展。
(6)基本路径: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考向1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2023·浙江·高考真题)宁夏“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送戏下乡三十九载,流动演出2万余场次,行程百万千米,被誉为“我们农民自己的剧团”。由此可见,“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
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这说明“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①②正确。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是结果,不是“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原因,③不符合题意。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目的,不是“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变式训练】1.老百姓想不想看、爱不爱看是检验舞台艺术的指向标。《国家舞台》聚焦近些年火爆文艺市场的“破圈”舞剧,不以“获奖与否”为挑选准则,而以“大家爱看”为目标锚定,深入挖掘剧目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立体讲述“一部剧与创作者的故事”。这表明( )
①聚焦火爆文艺市场的作品,更能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②文艺创作呈现创作者的故事,更能体现文艺作品的价值
③挖掘剧目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有利于观众更好理解作品
④不以“获奖与否”为挑选准则,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题干强调因为能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所以老百姓想看、爱看的,才使得作品火爆文艺市场,而不是聚焦火爆文艺市场的作品,更能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①表述错误。②:文艺创作呈现创作者的故事,更有利于观众更了解作品,而不是更能体现文艺作品的价值,②不符合题意。③:《国家舞台》深入挖掘剧目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立体讲述“一部剧与创作者的故事”,这表明挖掘剧目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有利于观众更好理解作品,③符合题意。④:《国家舞台》不以“获奖与否”为挑选准则,而以“大家爱看”为目标锚定,这样做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变式训练】2.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的“打开方式”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该节目通过动画AR让李白出现在舞台上,千人齐诵《将进酒》,豪放洒脱、荡气回肠,将长安城中的浪漫具象化,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该节目的成功在于( )
①彰显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相互赋能
③文艺创作者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传统文化的创新开发融通了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材料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一词不准确,①错误。②:《山河诗长安》节目的成功在于通过动画AR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相互赋能,②正确。③:《山河诗长安》千人齐诵《将进酒》,节目的成功在于文艺创作者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激发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③正确。④:材料体现了融通了古今各种资源,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未体现中外资源的融合,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向2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1.国内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于2024年3月22日正式上线。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由一个个经典神话故事起笔,借助AI技术拓展人们对神话的常规想象,再通过经典意象和当下人类社会的深度链接,展现民族精神的时代回响。由此可见,AI遇见神话,需要(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②立足时代之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
③以人民为中心,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
④以新质生产力、新质传播力推进文化传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由一个个经典神话故事起笔,借助 AI技术拓展人们对神话的常规想象,再通过经典意象和当下人类社会的深度链接,展现民族精神的时代回响。这说明AI遇见神话,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要以新质生产力、新质传播力推进文化传承,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涉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变式训练】1.电影《热辣滚烫》讲述了脱离社会多年无所事事的女主人公在克服种种考验后开启滚烫人生的故事,其中的经典台词“人活着,总得拼一次”鼓舞了因就业、求学、身材容貌等问题而深陷焦虑和迷茫的年轻人。这表明( )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文化创作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电影《热辣滚烫》中的经典台词“人活着,总得拼—次”鼓舞了因就业、求学、身材容貌等问题而深陷焦虑和迷茫的年轻人。这表明文化创作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文化创作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不体现文化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①与题意不符。③:材料强调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2.现实题材既反映大时代,也聚焦“小人物”。通过现实折射时代变迁,也尝试让观影者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体悟世间冷暖。2023年上映的现实题材影片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影片受到观众广泛好评。可见,现实题材影片的成功在于( )
①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文化 ②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群众需求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④融通古今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题目没有涉及吸收外来,且应该是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①错误。②: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现实题材既反映大时代,也聚焦“小人物”,受到观众广泛好评,可见,现实题材影片的成功在于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群众需求,②符合题意。③: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现实题材反映大时代,受到观众广泛好评,可见,现实题材影片的成功在于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③符合题意。④:题目没有涉及融通古今资源,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考向3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冻梨切块变成刺身,索菲亚大教堂旁升起“人造月亮”,鄂伦春族牵着驯鹿巡游……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掀起了一场冰雪文化热,各大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众多哈尔滨“宠爱”南方游客的热门内容,带动冰雪旅游市场呈现井喷需求新景象。“尔滨,我来了”也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的选择。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成功秘决在于( )
①依托现代传媒手段,致力于经济效益最大化
②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③顺应居民消费升级,促进文化与经济相结合
④融通中外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致力于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是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成功秘诀,①排除。②③:哈尔滨的区域特色是冰雪,冰雪文化旅游是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问题,且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1.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从舞台设计到节目遴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处处可见。主视觉设计取 自传统的器物、壁画、卷轴画等,进行现代化演绎表达。整台晚会聚焦社会热点,关注人民群众,增强了观众的互动感和亲近感。龙年春晚之所以被观众称为文化盛宴,得益于( )
①面对不同文化,坚持求同存异
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满足了观众各种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未涉及不同文化,与材料无关,①排除。②:春晚处处可见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及其现代化演绎表达,是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②正确。③:关注人民群众,增强了观众的互动感和亲近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③正确。④:“满足了观众各种的文化需求”的说法过于绝对 ,④排除。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2.2024年2月2日至20日,中央民族乐团《天地永乐·中国节》欧洲新春巡演收获了如潮的掌声和强烈的情感共鸣。该节目通过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诠释中国年节文化,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为主题,用音乐表现四时之美,讲述传统时节寄托的中国人的情感与人生体悟。这种形式更符合当代审美、更具有国际音乐语汇、更能展现当代中国精神风貌。中央民族乐团欧洲新春巡演的成功说明( )
①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促进文化交流消除差异,融合趋同能引起情感共鸣
③有中国精神风貌的年节文化,得到欧洲人民的认同
④要立足时代之基,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更广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该节目通过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诠释中国年节文化,用音乐讲述传统时节寄托的中国人的情感与人生体悟,这说明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符合题意。②: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差异不能消除,文化可以交流、交融,但不能融合趋同,②不选。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不选。④:这种形式更符合当代审美、更具有国际音乐语汇、更能展现当代中国精神风貌,这说明要立足时代之基,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更广传播,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点三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知识点1 建设文化强国
(1)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原因 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要求 建设文化强国,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3)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坚定理 想信念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加强道 德建设 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提升科 学素养 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4)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协调两 个效益 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提升国际 传播能力 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特别提醒:正确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类别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资金来源 政府扶持、社会赞助 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特征和本质 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 消遣性、娱乐性和营利性
范畴 主要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 主要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
作用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繁荣文化市场,着力于通过文化产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联系 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同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之源,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果没有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文化产业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③它们的存在价值都体现在创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上。④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服务社会,都要重视社会效益
知识点2 坚定文化自信
原因 作用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要求 ①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特别提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具体内容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
使命任务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发展方针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化传承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制度保障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发展主体 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加强领导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重要内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考向1 建设文化强国
1.(2024·浙江·高考真题)2004年,湮没已久的台州乱弹以一出《打瓜园》亮相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一举斩获铜奖;次年,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到如今,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材料告诉我们( )
①普及优秀传统艺术提高了人民的道德水平
②文化发展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③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④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取得了累累硕果,说明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说明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才能深得群众喜爱,③④符合题意。①:普及台州乱弹这一优秀传统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无关,①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变式训练】1.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10.87个百分点,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呈现提速增长趋势。这说明( )
①我国科学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文化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力量
③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居世界前列,文化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④我国坚持创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夯实科技人力资源基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10.87个百分点,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呈现提速增长趋势。这说明我国科学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文化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①符合题意。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有利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但不是决定力量,②说法错误。③: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居世界前列,这一说法不符合实际,③说法错误。④: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10.87个百分点,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呈现提速增长趋势。这说明我国坚持创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夯实科技人力资源基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变式训练】2.2024年1月16日,抖音直播发布2023年度平台治理盘点,全年有29万个账号直播权限被无限期回收,这些账号包含涉诈骗、赌博、色情导流等黑产账号19.2万个,以及百万粉丝级账号103个。抖音平台配合警方全年抓捕黑产团伙等犯罪嫌疑人超300名……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 ②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③降低文化产业的商业性,提升社会效益 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激浊扬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无限期回收违法违规账号直播权限,抓捕黑产团伙等犯罪嫌疑人,说明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弊端,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①符合题意。②: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对于落后文化要改造或剔除,②错误。③: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要坚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降低文化产业的商业性”说法不符合实际,③错误。④:无限期回收违法违规账号直播权限,抓捕黑产团伙等犯罪嫌疑人,说明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弊端,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国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向2 坚定文化自信
1.穿上马面裙到各景点、博物馆、潮流地打卡,成为龙年一道新的风景线。设计者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使得马面裙跨越历史,融入当代。马面裙成功出圈的意义在于( )
①融通不同资源,进行文化综合创新 ②顺应时代要求,实现文化对外交流
③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题干设问的是马面裙成功出圈的意义,而“融通不同资源,进行文化综合创新”是做法,①不选。②:材料强调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未体现文化对外交流,②不选。③④:材料中指出设计者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使得马面裙跨越历史,融入当代,获得大众的喜爱,这表明马面裙成功出圈的意义在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变式训练】1.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呈现水墨国风的诗词动画,讲述中华经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首播收视率在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中高居第一。由此可见,该片首播告捷得益于( )
①利用科技创新,增强国人对古典文学的情感共鸣
②坚持现代与传统双向奔赴,展现中华文脉勃勃生机
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传播
④真实还原古诗词场景,表达古诗词的悠远意境和国风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讲述中华经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体现了利用科技创新绘出独特“诗情画意”,增强国人对古典文学的情感共鸣,①正确。②: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呈现水墨国风的诗词动画,体现了坚持现代科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展现了中华文脉勃勃生机,②正确。③:材料强调的是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体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③排除。④: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呈现水墨国风的诗词动画,属于艺术的再加工创作,而不是真实还原了古诗词中的场景,④排除。故本题选A。
【变式训练】2.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市举办,中外嘉宾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深入讨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举办该论坛( )
①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认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增强了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
④有助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强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首届“良渚论坛”上,中外嘉宾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深入讨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可见,举办该论坛有助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强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④符合题意。①: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认同”说法错误,①排除。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的优越性”说法错误,③排除。故本题选D。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北京·高考真题)大象跑、蘑菇跑、小怪兽跑……这些有趣的名字其实是热门跑步线路。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这一现象说明( )

①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
②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
③经济对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
④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可看出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也说明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并没有强调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③排除。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活动、教育、人口迁徙等,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
2.(2023·湖南·高考真题)方圆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
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
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③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
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铜镜上的“镜上足球赛",生动描绘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体育竞技场景,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①正确。②: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并没有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②排除。③: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体现出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③正确。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铜镜文化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
3.(2022·浙江·高考真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谐音、拼音缩写、外来语言糅杂在一起,再结合表情包,成为许多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 )
①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
②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
③引领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满足了人民大众广泛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根据题中“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可得新的表达方式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①符合题意。②:新的表达方式就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体现出来的,②符合题意。③: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而不是题中的新型表达方式,③表述错误。④:新型表达方式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而不是全部的人民大众,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4.(2022·浙江·高考真题)近些年,不少画家把目光聚焦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创作了《守岛老兵》《最美女教师》等一批佳作,获得广泛好评。在这里,画家们( )
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树榜样力量,倡时代新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题目中所述不属于外来文化,①不符合题意。②:宣传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就是弘扬主旋律,②符合题意。③: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与面向世界无关,③不符合题意。④: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就是榜样,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2023·天津·高考真题)天津某高校面向全国开展清廉主题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在作品《剪纸清廉》中,“廉以养德,清风正气”八个汉字以传统剪纸的样式呈现,并融入了杨柳青年画、传统风筝、天津之眼等元素。该艺术创作( )
①展现时代风貌,涵养高尚情操
②丰富艺术内涵,推动认识发展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艺术创新
④追求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作品《剪纸清廉》以“廉以养德,清久正气”展现了时代风貌,有利于引导人们涵养高尚情操;《剪纸清廉》以传统剪纸的样式呈现,并融入了杨柳青年画、传统风筝、天津之眼等元素,这表明该作品通过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了艺术创新,①③符合题意。②:题干中的作品以传统剪纸的样式呈现清廉文化,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丰富其内涵,②排除。④:该作品重在追求社会效益,未涉及兼顾经济效益,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6.(2023·重庆·高考真题)酉阳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生活,表现了巴人劳动智慧的豪放性格。随着乡村振兴摆手舞重焕生机,成为旅游保留节目。当地小学结合地域文化,创编摆手律动操,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摆手舞因历史悠久而具有划时代魅力
②摆手舞在乡村振兴中获得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
③摆手律动操以物化形式发挥了文化育人,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④创编摆手律动操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学校以酉阳摆手舞为基础创编摆手律动操,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旨在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魅力,以物化形式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及文化自信,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文化创新赋予摆手舞新的时代魅力。历史悠久不一定就有魅力,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历久弥新,①排除。②: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者不一定呈正比关系,并不是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更不能为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②排除。故本题选D。
(2023·福建·高考真题)佾(yì)舞源于周朝礼乐,成于祭孔乐舞,是集诗、礼、乐于一体的国礼舞蹈,蕴含着中正和谐、伦常有序的儒家精神,可以让人谦和有礼。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近年来,福建省F市深入研究佾舞的礼仪内涵、佾礼规制、舞蹈动作和道具使用,整理相关的图谱画册和乐理典籍,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佾舞申遗的意义在于( )
①恢复传统儒家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②提供精神指引,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
④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佾舞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后,F市积极推广佾舞进校园活动,组织佾舞古诗词吟唱活动,举办佾舞文化讲座、弱冠佾生行成人礼活动,还在各地开展佾舞展演活动,让古老的佾舞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这启示我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需要( )
A.立足社会实践,丰富文化表现形式
B.融通不同资源,进行文化综合创新
C.顺应时代要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D.坚持博采众长,借鉴外来优秀文化
【答案】7.D 8.A
【解析】7.①:传统儒家文化存在糟粕,恢复传统儒家文化是复古主义的表现,是错误的,①说法错误。
②③④:文化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佾舞中蕴含的儒家人文精神能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但佾舞申遗并不能提供精神指引、提高人的道德实践能力,而是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也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A:F市以多种形式开展佾舞进校园活动并在各地开展佾舞展演活动,这启示我们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应立足社会实践,丰富文化表现形式,A符合题意。BCD:F市以多种形式开展佾舞进校园活动并在各地开展佾舞展演活动,材料强调了立足社会实践,没有强调融通不同资源,进行文化综合创新,顺应时代要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坚持博采众长,借鉴外来优秀文化,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9.(2023·湖北·高考真题)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 )
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
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
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
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②③: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这说明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也说明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②③符合题意。①: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基础,立足时代之基,古代文献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①说法错误。④: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但不是其核心,④错误。故本题选C。
10.(2022·天津·高考真题)为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天津的形象,传播天津声音,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打造的中英双语宣传片《品味天津》已全网上线,其文案就像天津写给世界的一封情书,流动着盎然诗意,娓娓道来,与海内外的观众分享天津的瑰丽山河、历史流转与时代脉搏。《品味天津》( )
A.推动文化交融,实现中外文化趋同
B.通过讲好天津故事,促进文化交流
C.通过展示天津形象,引领世界文化风尚
D.把经济效益放首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答案】B
【解析】A: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趋同”说法错误,A排除。B:《品味天津》讲好天津故事,传播天津声音,与海内外的观众分享天津的瑰丽山河、历史流转与时代脉搏,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B符合题意。C:《品味天津》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天津的形象,但“引领世界文化风尚”夸大其词,C说法错误。D: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1.(2022·天津·高考真题)随着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走上荧幕,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为大众搭建一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这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②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与时代同行,实现创造性转化
④是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①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走上荧幕,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这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同行,实现创造性转化,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①③入选。②: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不选。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能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④不选。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12.(2022·山东·高考真题)真理的力量。
◆铸魂培根。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1)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继往开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答案】(1)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达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坚定文化自信。
(2)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干事创业要“致广大”,有远大的目标规划;
②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规划落实落细,积微成著;要统筹兼顾“致广大”和“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
(3)参考示例:对中国人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巨变的雄壮交响,也是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它书写在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里,书写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书写在不断增多的蓝天、不断延伸的绿道、不断改善的居住环境里,书写在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不变追求里。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古代经典
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可联系教材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知识;
关键词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发展了民族精神→可联系教材民族精神知识;
关键词③: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联系教材文化自信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整体和部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统揽大局→可联系教材整体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方法论;
关键词②: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操作中细致精当→可联系部分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方法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注意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
第二步:根据主题梳理观点与写作逻辑。
参考观点①: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注重生态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可联系教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
参考观点②:立足新时代,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可联系教材新时代知识;
参考观点③: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可联系教材中国梦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提干要求。
13.(2022·北京·高考真题)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
“守正”和“创新”都曾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使用了“循法守正”,南北朝魏收在《魏书》中使用了“革弊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守正创新”,如2022 年 1 月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根据新的实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坚持守正创新的。
【答案】本题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
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分析】背景素材: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
考点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等
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可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关键词②: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根据新的实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可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展的观点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14.(2023·北京·高考真题)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战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保持战略定力”“新的战略机遇”“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
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正是战略上的前瞻性思考,使我国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能应对自如。
我国的一系列重要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
我国发展的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以材料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为例,综合运用所学,分析上述战略性有利条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答案示例:以乡村振兴为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全面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因此我们始终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制度保障,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前进征程上,制度优势彰显乡村振兴战略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驾护航,我们就有了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可靠保障;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在产业基础、设施基础、人才基础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能够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良好客观环境,为实现乡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强有劲的发展活力,提供强大支撑;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增强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我们必将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篇章。
【分析】背景素材:战略性有利条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自信等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上述战略性有利条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未限定知识点,灵活性较强。具体作答时,先从材料中选择一个重要战略作为逻辑起点,然后再将该战略与战略性有利条件进行融合阐释,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联系教育的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
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可联系党的领导地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等。
关键词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及优势等。
关键词④: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可联系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
关键词⑤: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可联系文化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意识的能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15.(2023·山东·高考真题)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1)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精神灯塔]
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又系于无数心怀山海的接棒者。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
——摘编自《南方日报》
(2)“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要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塑造中华文化的丰满形象和精神面貌。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应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凝聚民族合力、赓续民族精神,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③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继续增强中华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④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全社会价值追求“最大公约数”的作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价值追求,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与发展。
(2)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体现了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雷锋所处的年代、他所做的事情与雷锋的接棒者所处的年代、所做的事情并不相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时代、领域里发光发热,雷锋是特别的先行者,是我们的榜样力量。③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虽然雷锋与接棒者存在诸多不同,但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精神内核是相似的,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无论处于哪个历史时期、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我们与雷锋永远是最熟悉的青春同行者。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②: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可联系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关键词③: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可联系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谈谈你对“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这句话以及图片内容的认识,需要调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关知识进行拓展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可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关键词②: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可联系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16.(2022·海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这段话摘自“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1949年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是一代中国科学家家国情怀的写照。
“风吹起稻浪,稻芒划过手掌”“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为“禾下乘凉梦”耕耘一生,年过九旬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病危之际,他最挂念的仍是稻子长势。
从国之重器到中国饭碗,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在中华大地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科技强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他们所铸就的科学家精神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激励中国人民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建设科技强国的热情。
③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这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梦助推科技强国建设。
【分析】背景素材:弘扬科学家精神,建设科技强国
考点考查:文化的功能、民族精神、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可从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角度加以说明。
有效信息②: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浇灌出灿烂的花朵。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可从科学家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角度加以说明。
有效信息③: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可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意义角度加以说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文化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等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17.(2022·江苏·高考真题)20世纪30年代,四名共产党特工受命执行秘密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那一刻起,就置身于敌人布下的天罗地网。电影《悬崖之上》的故事由此展开。
电影的主角不是一位战无不胜的超级英雄,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平凡”的地下工作者,是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然而,正是这些无名英雄演绎了最伟大、最动人的故事,他们明知自己必然会牺牲,甚至在历史上连名字都不可能留下,却依然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正如《悬崖之上》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台词:“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几乎流淌在每一个民族的血液里,但每个民族的英雄却各不相同西方崇尚个人主义,其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大多是“超人”“007”那样敢于冒险、单打独斗式的角色。而我国电影中的英雄凸显的是民族精神和人民至上,中国式英雄是爱国主义、集体情怀、民族气节的集中表达,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有人觉得中国式英雄形象不够高大,认为我们的电影也应该塑造超人式英雄。结合材料,写一篇短文对此观点进行反驳。
要求:①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答案】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或回答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对于外来文化,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电影文化发展。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电影文化的创造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或以人民为中心)。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或回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分析】背景素材:《悬崖之上》电影与西方电影
考点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创新等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反驳有人觉得中国式英雄形象不够高大,认为我们的电影也应该塑造超人式英雄。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每个民族的英雄却各不相同,西方崇尚个人主义,而我国电影中的英雄凸显的是民族精神和人民至上,中国式英雄是爱国主义、集体情怀、民族气节的集中表达→可联系教材文化具有多样性知识;
关键词②:西方电影中,崇拜个人英雄主义,而且西方的很多电影收到市场的好评,在传播方式与表达方式上,我们可以借鉴,促进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可联系教材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知识;
关键词③:《悬崖之上》,是根据我国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做的改编,是立足于实践,面向人民群众推动电影事业的发展→可联系教材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知识;
关键词④:我们的电影应该体现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色,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而不能完全跟随西方的文化发展→可联系教材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1第26讲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目 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
知识点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
知识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4
考向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
考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6
考点二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7
知识点1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7
知识点2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之问 7
知识点3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7
考向1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8
考向2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之问 9
考向3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0
考点三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12
知识点1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12
知识点2 坚定文化自信 13
考向1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13
考向2 坚定文化自信 15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6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3 无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结合深耕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为背景,考查如何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以主旋律影视节目为背景,考查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坚定文化自信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要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同时要注意与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的联系。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考查文化自信的要求和意义。结合我国文化建设中的热点事件,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
2022 主观题:山东卷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2023 选择题:北京卷、湖南卷
2022 选择题:浙江卷 主观题:北京卷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2024 选择题:浙江卷
2023 选择题:天津卷、福建卷、重庆卷、浙江卷、湖北卷 主观题:北京卷、山东卷
2022 选择题:天津卷、浙江卷 主观题:海南卷、江苏卷
复习目标: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考点一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知识点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指明文化 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肩负历 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②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特别提醒: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如: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
革命文化 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如: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决定因素 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积极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考向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2022·浙江·高考真题)在“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从馆藏中精选出100件革命文物,使之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页教材”。这样做的依据主要在于这些文物( )
①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②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
④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1.近年来,辽宁利用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推出“致敬最可爱的人之旅”一抗美援朝战争线路,“弘扬抗战精神之旅”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线路等10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红色文化不断入脑入心。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是基于( )
①红色文化凝结着红色基因,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
②红色资源作为鲜活的教材,记载着辽宁人民抗击侵略的历程
③红色遗址是历史回响,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文化载体
④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是革命传统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2.在“红色广州--英雄城市——广州革命历史陈列”展厅内,一条红布带被安放在独立展柜中。原来,当年参加广州起义的人员没有统一的服装,为了方便识别敌我,大家每人一条红布带,戴在脖子上或绑在手臂上。历经岁月洗礼的红布带,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展厅内的这条红布带( )
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继承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③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④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物,那些抽象的历史故事、思想智慧、价值理念能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一件件青铜器皿、一方方摩崖石刻、一片片竹简木牍,既是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可见,保护文物有利于( )
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的精神和形象
②研究中华文明演进,从历史中感受文化魅力
③挖掘文物文化价值,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④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保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1.当前,一些纪录片的创作者以充沛的情感记录时代中国的不同侧面,用真实的力量描摹着澎湃中国的现实图景。通过他们的真实记录、认真描摹、广泛传播,人们品读到了这样的故事——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这些纪录片( )
①回应时代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能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③能转化为激励人们投身国家建设的精神力量
④与时俱进地发挥了文艺作品激浊扬清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2.我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B.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主题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相匹配
D.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前进方向
考点二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知识点1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总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具体要求
类别 原因 要求
依靠 人民 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为了 人民 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知识点2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立足时 代之基 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回答时 代之问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知识点3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总体 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具体 表述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特别提醒:文化发展的路径(要求)
(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3)根本途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4)创作导向(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关键路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促进时代发展。
(6)基本路径: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考向1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2023·浙江·高考真题)宁夏“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送戏下乡三十九载,流动演出2万余场次,行程百万千米,被誉为“我们农民自己的剧团”。由此可见,“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
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1.老百姓想不想看、爱不爱看是检验舞台艺术的指向标。《国家舞台》聚焦近些年火爆文艺市场的“破圈”舞剧,不以“获奖与否”为挑选准则,而以“大家爱看”为目标锚定,深入挖掘剧目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立体讲述“一部剧与创作者的故事”。这表明( )
①聚焦火爆文艺市场的作品,更能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②文艺创作呈现创作者的故事,更能体现文艺作品的价值
③挖掘剧目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有利于观众更好理解作品
④不以“获奖与否”为挑选准则,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2.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的“打开方式”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该节目通过动画AR让李白出现在舞台上,千人齐诵《将进酒》,豪放洒脱、荡气回肠,将长安城中的浪漫具象化,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该节目的成功在于( )
①彰显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相互赋能
③文艺创作者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传统文化的创新开发融通了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向2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1.国内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于2024年3月22日正式上线。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由一个个经典神话故事起笔,借助AI技术拓展人们对神话的常规想象,再通过经典意象和当下人类社会的深度链接,展现民族精神的时代回响。由此可见,AI遇见神话,需要(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②立足时代之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
③以人民为中心,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
④以新质生产力、新质传播力推进文化传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1.电影《热辣滚烫》讲述了脱离社会多年无所事事的女主人公在克服种种考验后开启滚烫人生的故事,其中的经典台词“人活着,总得拼一次”鼓舞了因就业、求学、身材容貌等问题而深陷焦虑和迷茫的年轻人。这表明( )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文化创作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2.现实题材既反映大时代,也聚焦“小人物”。通过现实折射时代变迁,也尝试让观影者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体悟世间冷暖。2023年上映的现实题材影片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影片受到观众广泛好评。可见,现实题材影片的成功在于( )
①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文化 ②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群众需求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④融通古今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3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冻梨切块变成刺身,索菲亚大教堂旁升起“人造月亮”,鄂伦春族牵着驯鹿巡游……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掀起了一场冰雪文化热,各大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众多哈尔滨“宠爱”南方游客的热门内容,带动冰雪旅游市场呈现井喷需求新景象。“尔滨,我来了”也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的选择。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成功秘决在于( )
①依托现代传媒手段,致力于经济效益最大化
②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③顺应居民消费升级,促进文化与经济相结合
④融通中外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1.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从舞台设计到节目遴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处处可见。主视觉设计取 自传统的器物、壁画、卷轴画等,进行现代化演绎表达。整台晚会聚焦社会热点,关注人民群众,增强了观众的互动感和亲近感。龙年春晚之所以被观众称为文化盛宴,得益于( )
①面对不同文化,坚持求同存异
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满足了观众各种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2.2024年2月2日至20日,中央民族乐团《天地永乐·中国节》欧洲新春巡演收获了如潮的掌声和强烈的情感共鸣。该节目通过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诠释中国年节文化,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为主题,用音乐表现四时之美,讲述传统时节寄托的中国人的情感与人生体悟。这种形式更符合当代审美、更具有国际音乐语汇、更能展现当代中国精神风貌。中央民族乐团欧洲新春巡演的成功说明( )
①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促进文化交流消除差异,融合趋同能引起情感共鸣
③有中国精神风貌的年节文化,得到欧洲人民的认同
④要立足时代之基,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更广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三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知识点1 建设文化强国
(1)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原因 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要求 建设文化强国,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3)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坚定理 想信念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加强道 德建设 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提升科 学素养 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4)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协调两 个效益 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提升国际 传播能力 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特别提醒:正确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类别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资金来源 政府扶持、社会赞助 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特征和本质 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 消遣性、娱乐性和营利性
范畴 主要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 主要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
作用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繁荣文化市场,着力于通过文化产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联系 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同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之源,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果没有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文化产业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③它们的存在价值都体现在创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上。④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服务社会,都要重视社会效益
知识点2 坚定文化自信
原因 作用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要求 ①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特别提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具体内容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
使命任务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发展方针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化传承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制度保障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发展主体 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加强领导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重要内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考向1 建设文化强国
1.(2024·浙江·高考真题)2004年,湮没已久的台州乱弹以一出《打瓜园》亮相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一举斩获铜奖;次年,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到如今,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材料告诉我们( )
①普及优秀传统艺术提高了人民的道德水平
②文化发展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③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④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1.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10.87个百分点,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呈现提速增长趋势。这说明( )
①我国科学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文化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力量
③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居世界前列,文化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④我国坚持创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夯实科技人力资源基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变式训练】2.2024年1月16日,抖音直播发布2023年度平台治理盘点,全年有29万个账号直播权限被无限期回收,这些账号包含涉诈骗、赌博、色情导流等黑产账号19.2万个,以及百万粉丝级账号103个。抖音平台配合警方全年抓捕黑产团伙等犯罪嫌疑人超300名……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 ②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③降低文化产业的商业性,提升社会效益 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激浊扬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2 坚定文化自信
1.穿上马面裙到各景点、博物馆、潮流地打卡,成为龙年一道新的风景线。设计者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使得马面裙跨越历史,融入当代。马面裙成功出圈的意义在于( )
①融通不同资源,进行文化综合创新 ②顺应时代要求,实现文化对外交流
③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1.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呈现水墨国风的诗词动画,讲述中华经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首播收视率在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中高居第一。由此可见,该片首播告捷得益于( )
①利用科技创新,增强国人对古典文学的情感共鸣
②坚持现代与传统双向奔赴,展现中华文脉勃勃生机
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传播
④真实还原古诗词场景,表达古诗词的悠远意境和国风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2.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市举办,中外嘉宾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深入讨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举办该论坛( )
①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认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增强了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
④有助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强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北京·高考真题)大象跑、蘑菇跑、小怪兽跑……这些有趣的名字其实是热门跑步线路。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这一现象说明( )

①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
②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
③经济对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
④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湖南·高考真题)方圆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
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
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③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
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2·浙江·高考真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谐音、拼音缩写、外来语言糅杂在一起,再结合表情包,成为许多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 )
①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
②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
③引领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满足了人民大众广泛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2·浙江·高考真题)近些年,不少画家把目光聚焦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创作了《守岛老兵》《最美女教师》等一批佳作,获得广泛好评。在这里,画家们( )
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树榜样力量,倡时代新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天津·高考真题)天津某高校面向全国开展清廉主题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在作品《剪纸清廉》中,“廉以养德,清风正气”八个汉字以传统剪纸的样式呈现,并融入了杨柳青年画、传统风筝、天津之眼等元素。该艺术创作( )
①展现时代风貌,涵养高尚情操
②丰富艺术内涵,推动认识发展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艺术创新
④追求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重庆·高考真题)酉阳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生活,表现了巴人劳动智慧的豪放性格。随着乡村振兴摆手舞重焕生机,成为旅游保留节目。当地小学结合地域文化,创编摆手律动操,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摆手舞因历史悠久而具有划时代魅力
②摆手舞在乡村振兴中获得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
③摆手律动操以物化形式发挥了文化育人,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④创编摆手律动操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福建·高考真题)佾(yì)舞源于周朝礼乐,成于祭孔乐舞,是集诗、礼、乐于一体的国礼舞蹈,蕴含着中正和谐、伦常有序的儒家精神,可以让人谦和有礼。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近年来,福建省F市深入研究佾舞的礼仪内涵、佾礼规制、舞蹈动作和道具使用,整理相关的图谱画册和乐理典籍,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佾舞申遗的意义在于( )
①恢复传统儒家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②提供精神指引,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
④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佾舞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后,F市积极推广佾舞进校园活动,组织佾舞古诗词吟唱活动,举办佾舞文化讲座、弱冠佾生行成人礼活动,还在各地开展佾舞展演活动,让古老的佾舞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这启示我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需要( )
A.立足社会实践,丰富文化表现形式
B.融通不同资源,进行文化综合创新
C.顺应时代要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D.坚持博采众长,借鉴外来优秀文化
9.(2023·湖北·高考真题)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 )
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
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
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
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2·天津·高考真题)为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天津的形象,传播天津声音,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打造的中英双语宣传片《品味天津》已全网上线,其文案就像天津写给世界的一封情书,流动着盎然诗意,娓娓道来,与海内外的观众分享天津的瑰丽山河、历史流转与时代脉搏。《品味天津》( )
A.推动文化交融,实现中外文化趋同
B.通过讲好天津故事,促进文化交流
C.通过展示天津形象,引领世界文化风尚
D.把经济效益放首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11.(2022·天津·高考真题)随着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走上荧幕,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为大众搭建一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这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②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与时代同行,实现创造性转化
④是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2.(2022·山东·高考真题)真理的力量。
◆铸魂培根。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1)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继往开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13.(2022·北京·高考真题)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
“守正”和“创新”都曾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使用了“循法守正”,南北朝魏收在《魏书》中使用了“革弊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守正创新”,如2022 年 1 月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根据新的实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坚持守正创新的。
14.(2023·北京·高考真题)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战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保持战略定力”“新的战略机遇”“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
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正是战略上的前瞻性思考,使我国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能应对自如。
我国的一系列重要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
我国发展的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以材料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为例,综合运用所学,分析上述战略性有利条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5.(2023·山东·高考真题)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1)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精神灯塔]
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又系于无数心怀山海的接棒者。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
——摘编自《南方日报》
(2)“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的认识。
16.(2022·海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这段话摘自“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1949年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是一代中国科学家家国情怀的写照。
“风吹起稻浪,稻芒划过手掌”“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为“禾下乘凉梦”耕耘一生,年过九旬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病危之际,他最挂念的仍是稻子长势。
从国之重器到中国饭碗,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在中华大地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
17.(2022·江苏·高考真题)20世纪30年代,四名共产党特工受命执行秘密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那一刻起,就置身于敌人布下的天罗地网。电影《悬崖之上》的故事由此展开。
电影的主角不是一位战无不胜的超级英雄,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平凡”的地下工作者,是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然而,正是这些无名英雄演绎了最伟大、最动人的故事,他们明知自己必然会牺牲,甚至在历史上连名字都不可能留下,却依然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正如《悬崖之上》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台词:“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几乎流淌在每一个民族的血液里,但每个民族的英雄却各不相同西方崇尚个人主义,其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大多是“超人”“007”那样敢于冒险、单打独斗式的角色。而我国电影中的英雄凸显的是民族精神和人民至上,中国式英雄是爱国主义、集体情怀、民族气节的集中表达,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有人觉得中国式英雄形象不够高大,认为我们的电影也应该塑造超人式英雄。结合材料,写一篇短文对此观点进行反驳。
要求:①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