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立定跳远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立定跳远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在七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身体各机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但正是发展爆发力、弹跳力和协调力的有力时期。立定跳远作为跳跃运动的基础项目,对于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立定跳远作为此阶段的教学内容是符合学生生理发育及发展特点的。
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爱表现自己,活泼好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然而,由于学生身体各机能还未发育完全,体质和运动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学习目标确定:认知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立定跳远动作要领及锻炼价值。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包括预摆起跳、腾空展体、收腹抬腿和落地缓冲等关键环节。体能与健康目标:增强学生弹跳力、灵敏性、速度、协调能力和力量等素质。促进学生的下肢肌肉、关节、韧带与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情感目标: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序性。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到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安全目标:使学生对安全科学的锻炼身体有认识,具备自我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摆臂与起跳的协调配合。这是立定跳远动作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学生在练习中反复体会和掌握。教学难点:收腹抬腿。这一动作要求学生在空中充分展体后迅速收腹抬腿并向前伸展小腿以完成落地动作。由于该动作需要较高的协调性和力量素质因此成为教学难点。
学习评价设计一、知识获得评价内容:技术动作掌握情况: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说出立定跳远的完整技术动作顺序,包括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并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理论知识理解:学生是否了解立定跳远的锻炼价值和健身意义,能否列举出至少三种发展跳跃能力的方法。评价方法:通过课堂问答、小测验或问卷调查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二、能力提升评价内容:体能提升:通过立定跳远练习,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弹跳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是否有所提高。技能掌握:学生能否独立完成立定跳远练习,并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评价方法:进行定期的体能测试和技能考核,对比学生前后的成绩变化,评估其能力提升情况。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如动作是否流畅、协调,是否能够充分展体等。三、学习态度评价内容:积极性:学生在立定跳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热情是否高涨,是否能够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认真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练习是否认真,是否能够尊重同伴的意见,友好相处。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如“最佳进步奖”、“积极参与奖”等,以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四、学习方法评价内容: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前进行预习,针对自己的动作特点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练习中,学生是否能够与同伴有效沟通、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评价方法: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情况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五、思维发展评价内容:独立思考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觉钻研,主动探索。创新意识:学生是否能够在立定跳远学习中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改进动作、创新练习方法等。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等方式,评估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新性的体育活动或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六、价值观念评价内容:体育精神:学生是否能够在立定跳远学习中展现出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团队意识:在团队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为团队荣誉而努力。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赛、游戏等团队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体育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团队合作的任务或挑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综上所述,七年级学生立定跳远学习的评价设计应全面考虑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课堂常规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考勤。2.宣布本课教学目标,简述教学过程、要求及目的。3.安排见习生,检查整理服装。4.激发学习热情,提出学练安全要求。利用口令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开始绕标志桶慢跑进行图形变换跑。青蛙跳图形变换。学生活动11.体育委员集合正队,检查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仔细、认证聆听老师讲课,接受并执行学习任务。贯穿课堂常规,收身收心,形成纪律意识与习惯,为上课做准备,明确本科内容与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充分热身,符合人体机能规律,减少和预防损伤,调动机体惰性,为基本部分学习做铺垫和准备。环节二:教师活动21.分解示范,教师领做。2.口令、语言、手势提示。行进间单臂后振 行进间体转行进间肩绕环行进间高抬腿原地膝关节屈伸踝腕关节绕环原地弓步压腿原地仆步压腿1.分解示范,教师领做。2.口令、语言、手势提示。 行进间单臂后振、体转行进间肩绕环、高抬腿原地膝关节屈伸踝腕关节绕环原地弓步压腿、仆步压腿 诱导练习单脚跳2组收腹跳2组展腹跳2组学生活动2根据老师口令变化,改变响应动作,跟做模仿,练习。根据老师口令变化,改变响应动作,跟做模仿,练习。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按要求练习观察感受动作,积极认真学练仔细观察,注意摆臂方式,调整学习状态。活动意图说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预防运动损伤,培养学练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运动呼吸方法,促进健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预防运动损伤,培养学练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跳跃发力方法,促进健康环节三:教的活动31.讲解跳远动作要领及四个阶段 完整示范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2.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大胆示范请学优生示范动作,启发引导感染学生。口诀:(*1两脚开立与肩宽,两臂上摆脚跟提*2屈膝下蹲手后摆*3快速摆臂和蹬地*4屈膝落地要站稳)3.徒手练习,纠错指导4.全班分成4组练习,跳跃过垫子依次练习,巡视观察指导,纠错,观察学生动作情况,语言提示,纠正易犯错误动作。5.找个学生做展示,让自己先按照自己的方式跳,然后规定一个高度,鼓励学生提高起跳高度跳过对比远度,增加垫子的高度进行练习。 6.在增加高度的基础上再增加远度练习。学的活动31.仔细观察动作,建立动作概念。2.牢记动作要领,感受体会动作特点,注意发力顺序,蹬地摆臂要自然协调规范,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相互观察学习,并相互提示,交流,并改正。学会自评与互评,大胆学练,分组练习。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练身练心。活动意图说明完整示范有利于学生观察动作,建立动作表象与动作概念,学优示范,激发学练兴趣。分组练习,增强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不断增加练习难度,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立定跳远课后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应当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创新思维。以下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方案:一、课后作业设计1. 必做作业(1)技能练习内容: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一定次数的立定跳远练习,如每次练习5-10次,共进行2-3组。目的:巩固课堂所学的技术动作,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2)视频观看与反思内容:观看立定跳远教学视频,记录自己的动作并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找出不足之处。目的:通过视觉反馈加深理解,促进自我反思和改进。2. 可选作业(1)体能提升练习内容:提供多种体能提升的练习方法,如深蹲跳、单脚跳、台阶跳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练习。目的: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爆发力和协调性,为立定跳远提供更好的身体基础。(2)拓展与自创内容:鼓励学生根据所学技术动作,结合个人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创或改编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或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二、拓展学习设计1. 理论知识拓展内容:介绍立定跳远的起源、发展历史、比赛规则及不同国家的跳远风格等。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对立定跳远的全面认识。2. 实战模拟训练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或挑战赛,如班级内部比赛、年级对抗赛等。目的:通过实战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比赛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3. 跨学科融合学习内容:结合物理学原理(如力学、动力学)分析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跳远成绩。目的: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施策略与反馈机制1. 实施策略家校合作:家长参与监督孩子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拓展学习。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2. 反馈机制定期检查: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反馈。建立微信群或打卡群:家长和学生可以在微信群或打卡群中分享练习视频和心得,相互学习和交流。评选优秀:定期评选“运动之星”、“创新之星”等奖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拓展学习。通过以上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立定跳远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使用平板播放专业跳远运动员跳远视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导入,也生有完整技术动作的概念。
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循序渐进、预防与纠正错误以及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收腹抬腿环节仍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