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3.3.1元素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3.3.1元素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作业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1元素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下列元素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钙Ca B.银 ag C.铁 fe D.硫 s
3.太空失重及较高的电离辐射易造成航天员骨钙丢失、骨质疏松。这里的“钙”是指( )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4.下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B.②属于阳离子
C.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5.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②表示阴离子
B.微粒①和②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C.微粒③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D.微粒③和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7.经检测“杀人奶粉”中的蛋白质、钙、锌、磷、铁等的含量严重不足,营养价值比米汤还差,这里的钙、锌、磷、铁是指其( )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8.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B.一切物质都由元素组成,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中的质子数决定
C.原子中的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决定了原子活泼或者稳定的性质
D.原子可以变成离子或者结合成分子间接构成物质,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9.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B.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C.当原子失去或都得到电子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粒子统称为元素
10.如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________种;
(2)地壳中氢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之间,能形成一种氧化物.此氧化物硬度极大,俗名刚玉,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提升练习
1.关于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符号为N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D.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H2O B.NaCl C.CH4 D.P2O5
3.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③⑤ B. 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②③
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⑤ D.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的原子是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5.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6.下列关于元素含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
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C.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D.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a
7.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B,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了种类繁多庞杂无序的物质世界
C.“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
D.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
8.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原子不可再分
9.万物互联,未来已来,世界将因5G而更美好!5G时代,第三代半导体优势明显。第一代半导体材料是硅,主要解决数据运算、存储问题;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为代表,主要解决数据传输问题;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氮化镓为代表,广泛应用到照明、显示、通讯等各大领域。镓、砷、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
(2)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值为___________。
(3)砷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___相同。
(4)镓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离子,则镓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10.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
(3)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相同;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不相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元素
课题内容 元素 第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解析: 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教材分析:“元素”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它与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属于生长性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在学习了离子之后再学“元素”,更有利于“元素”概念的完整构建。在前面的学习中会涉及到元素的概念,但是总体来说仍是模糊的概念,本课题正式学习元素,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之前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对元素会有一个最表面的认识,这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知识储备。学生在之前只是偶尔接触到元素,知道元素是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但是对元素的准确概念还是未知的,甚至分不清元素与原子、分子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有些学生也会分不清该什么时候用元素,学生对元素符号的书写基本上是一无所知,记忆不牢。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确立在化学变化中元素是不变的观点; 2.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并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3.初步形成科学的元素观。 达成评价 能够知道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与物质的组成关系,知道地壳和生物体中元素含量排布。
重难点 重点: 元素的概念 难点: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先行组织 前面课题学习的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涉及到的元素的表面概念以及日常生活经验。
问题与活动 活动设计: 1.创设情境,构建项目,引入课题。 项目任务一:探求元素的概念 【新课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听说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加铁酱油,那么这些物品中提到的碘、氟、铁是什么呢?是我们前面学习过得分子?还是原子、离子?都不是,这些指的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元素。 【交流讨论】分析下列物质的微观构成 【分析】水由大量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氧气由大量氧分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过氧化氢由大量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氧化碳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氧化碳由大量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结论】这些物质的构成中都含有同一类原子:氧原子,化学上将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那么什么是同一类原子呢?我们来观察下面的表格: 【讲解】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同一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可能中子数是不同的,只要这质子数相同,科学上就将这些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归为一类,统称元素。 【概念】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讲解】讲解元素概念的注意事项: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元素用于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不同的物质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也可由相同种元素组成。 【思考讨论1】观察下列化学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和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结论】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和元素的种类不变。 【思考讨论2】元素与原子等微观粒子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结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分子、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 项目任务二:元素含量大排队 【过渡】自然界中的物质千千万万种,但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却只有一百多种,并且含量也是不一样的。 如氧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水、二氧化碳、氧化汞、氧气等。 【讲解】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 海水中含量前四位:氧、氢、氯、钠 项目任务三:准确区分元素的分类 【讲解】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元素的概念,知道了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关系,还学习了一些物质中元素的含量排布,最后学习了元素的分类,大家课下一定要仔细记忆元素的概念和其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 学生能说出物质的微观构成。 学生能够找到同种元素,知道比较元素的质子数,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是用来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宏观与微观,知道什么时候用构成,什么时候用组成。 学生能够熟练记忆常见物质元素的含量排布。 6.学生能够准确区分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与稀有气体。
迁移运用(当堂检测): 1.国家实行的饮用水新标准,矿物质水、碱性水、离子水等名称将被禁止使用.某品牌饮用水标签标明了该水中钠、钾、钙等的含量,钠、钾、钙等是指(C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 A.铝 B.镁 C.硅 D.铁 3.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D ) A.C60 B.2H C.O D.Fe 4.二氧化碳(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C.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5.下列推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 A.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相同 B.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C.如果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如果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改变,则组成物质的元素也一定变 6.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这种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 (3)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答案:得 非金属 Cl 不稳定
成果集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1元素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B
【解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2.下列元素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钙Ca B.银 ag C.铁 fe D.硫 s
【答案】A
【解析】A、该元素符号书写完全正确;B、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书写错误,正确的元素符号为,故错误;C、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书写错误,正确的元素符号为,故错误;D、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书写错误,正确的元素符号为,故错误。故选A。
3.太空失重及较高的电离辐射易造成航天员骨钙丢失、骨质疏松。这里的“钙”是指( )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答案】B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这里的“钙”是指的元素,不是具体的存在形式;
答案为:B。
4.下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B.②属于阳离子
C.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C
【解析】A.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X=10时,质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是原子。正确。B. ②质子数为11<电子数(10),是阳离子。正确。C. ②③质子数分别为11和17,不是同种元素。错误。D.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正确。故选:C。
5.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②表示阴离子
B.微粒①和②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C.微粒③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D.微粒③和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微粒②的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选项错误;B、虽然微粒①和②核外电子数相同,但微粒①的质子数为10,微粒②的质子数为12,由元素的概念可知,两种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微粒③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且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选项正确;D、微粒③和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微粒③是多电子层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微粒④只有一个电子层,且该层电子数为2,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即两种微粒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故选C。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A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前四位):O、Si、Al、Fe,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A。
7.经检测“杀人奶粉”中的蛋白质、钙、锌、磷、铁等的含量严重不足,营养价值比米汤还差,这里的钙、锌、磷、铁是指其( )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答案】A
【解析】这里的钙、锌、磷、铁是指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故选A。
8.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B.一切物质都由元素组成,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中的质子数决定
C.原子中的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决定了原子活泼或者稳定的性质
D.原子可以变成离子或者结合成分子间接构成物质,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A、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中的质子数决定的,不符合题意;C、原子中的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不符合题意;D、原子可以变成离子或者结合成分子间接构成物质,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铁由铁原子构成,符合题意。故选D。
9.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B.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C.当原子失去或都得到电子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粒子统称为元素
【答案】D
【解析】A.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远远大于电子,质子和中子都在原子核中,所以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B.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正确。C. 当原子失去或都得到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变化,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正确。D.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错误。故选:D。
10.如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________种;
(2)地壳中氢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之间,能形成一种氧化物.此氧化物硬度极大,俗名刚玉,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6 0.76% Al2O3
【解析】(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铝、铁、钙、钠、钾、镁,共6种。(2)由图可知,地壳中氢元素的含量为0.76%。(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铝和氧形成的氧化物中俗名为刚玉的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提升练习
1.关于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符号为N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D.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
【答案】 C
【解析】A. 元素符号是O,故不符合题意; B. 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 氧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故符合题意;D. 氧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H2O B.NaCl C.CH4 D.P2O5
【答案】 B
【解析】A、H2O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NaCl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其中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此选项符合题意;C、CH4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P2O5中含有磷元素和氧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3.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③⑤ B. 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②③
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⑤ D.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的原子是①
【答案】 C
【解析】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的,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③⑤,说法不符合题意; B、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情况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等,题中是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②③,说法不符合题意;C、⑤中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不属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核外只有一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④,说法符合题意;D、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错;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错;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故C错;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故选:D。
5.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 C
【解析】A.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不符合题意;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符合题意;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下列关于元素含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
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C.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D.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a
【答案】 B
【解析】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符合题意;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不符合题意;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B,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了种类繁多庞杂无序的物质世界
C.“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
D.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
【答案】A
【详解】A、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不正确;B、物质由元素组成,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正确;C、“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正确;故选A。
8.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C
【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正确;D、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将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错误。故选C。
9.万物互联,未来已来,世界将因5G而更美好!5G时代,第三代半导体优势明显。第一代半导体材料是硅,主要解决数据运算、存储问题;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为代表,主要解决数据传输问题;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氮化镓为代表,广泛应用到照明、显示、通讯等各大领域。镓、砷、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
(2)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值为___________。
(3)砷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___相同。
(4)镓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离子,则镓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答案】(1)O;(2)3;(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Ga3
【解析】(1)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前四位):O、Si、Al、Fe,故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O元素;(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31=2+8+18+x,x=3;(3)砷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镓离子,表示为:Ga3+。
10.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
(3)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相同;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不相同。
【答案】 (1)原子(2)A(3)7;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解析】(1)汞由汞原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故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 (2)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正确;B、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不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不正确;C、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每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不正确。故答案为:A;
(3)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2+8+x , x=7;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③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相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确立在化学变化中元素是不变的观点;
01
02
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并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03
初步形成科学的元素观。
新知导入
这些物品中提到的“碘、氟、铁”是什么呢?
加碘食盐
含氟牙膏
加铁酱油
元 素
探究新知
探求元素的概念
任务一
分析下列物质的微观构成
同一类原子:氧原子
探究新知
原子名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数
氢1(氕 ) 1 1 0
氢2(氘 ) 1 1 1
氢3(氚 ) 1 1 2
碳12 6 6 6
碳13 6 6 7
碳14 6 6 8
表格中同一类型的原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质子数都为1
质子数都为6
中子数不相同
探究新知
元素
1. 概念: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用于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不同的物质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也可由相同种元素组成,
注意
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如不能讲氢、氧两个元素;
如氧气、臭氧均由氧元素组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O2)
(O3)
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化学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和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由上述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原子的种类不变,
元素也不变。
过氧化氢
H2O2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
O2
二氧化硫
SO2
点燃
硫 + 氧气
S
O2
探究新知
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氧气、氢气、氨等
铁、汞、金刚石等
硫酸铜、氯化钠等
构成
构成
构成
组成
元素与原子等微观粒子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宏观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微观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
探究新知
小试牛刀
水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
水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氢元素
氧元素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2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
探究新知
自然界中的物质千千万万种,但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却只有一百多种,并且含量也是不一样的。
HgO

H2O
CO2
二氧化碳
氧气
O2
氧化汞
如氧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
元素含量大排队
任务二
探究新知
地壳中的元素分布
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






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
氧、硅、铝、铁、钙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碳、氢、氮
探究新知
空气里含量前两位
海水中含量前四位
氮、氧
氧、氢、氯、钠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
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
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
氦、氖、氩、氪、氙
元素的分类:
汉字特点:带“钅”旁,
“金”和“汞”例外
例如:钠、铁、铜、金
例如:氧
例如:碳
例如:溴
探究新知
准确区分元素的分类
任务三
课堂练习
C
1.国家实行的饮用水新标准,矿物质水、碱性水、离子水等名称将被禁止使用.某品牌饮用水标签标明了该水中钠、钾、钙等的含量,钠、钾、钙等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课堂练习
2.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铝 B.镁 C.硅 D.铁
3.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 B.2H C.O D.Fe
A
D
课堂练习
4.二氧化碳(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C.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C
课堂练习
5.下列推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相同
B.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C.如果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如果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改变,则组成物质的元素也一定变
A
课堂练习
6.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这种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______(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
(3)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非金属
Cl
不稳定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1.概念::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联系
元素:表示物质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表示微观构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地壳中前5位:氧、硅、铝、铁、钙
生物细胞中:氧、碳、氢、氮
空气中:氮、氧
海水中:氧、氢、氯、钠
金属元素:Fe Ca Na
4.分类 非金属元素:O C H Si
稀有气体:He Ne
3.自然界中元素含量排布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