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父亲节 小学班会课】家有“爸”气,心有勇气你是我的超级英雄家有“爸”气心有勇气写在前面上次母亲节心理课(《你好,妈妈!》)的课后,就有个男生跑过来笑眯眯的问我:“老师,父亲节你还上吗?”我问他:“你想上吗?” 他的回应是:“都行吧,我跟我爸爸属于那种交流比较少的,有时候坐一起都尴尬没话说。”于是就想着,还是设计一节关于父亲节的课吧,虽然父亲的爱与母亲的爱不同,但都是出于本能的爱,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角色需要有别。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一生中,父子关系大致可分为5阶段:偶像化时期、不和期、进化期、接受期、和解/遗留期。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正处于“不和期”,在课堂指引他们去感受父母的关怀、理解父母,进而回馈父母,非常有必要。有些老师会担心,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怎么办?会不会伤到他们?我想,心理学的很多主题都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或勾起一些不愉快的回忆,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个人而放弃团体辅导,但也不能为了满足集体需要而忽视个体感受,这需要心理老师在课堂上提高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我也在修炼中),注意那些反应特殊的同学,如我会把手搭在TA肩上,悄悄的说“如果让你感到不舒服,课后可以找老师,请相信我。”课前一分钟:前两天父亲节,大家都有什么表现呢?对父亲有什么样的表达呢?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重要的力量。”所以父爱也很伟大,只不过它的表现方式与母爱可能不太一样。引出主题。一、我与爸爸的趣事播放一段蜡笔小新与父亲在一起的视频(经过剪辑处理),作为课堂的开端。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爸爸的三两趣事。接着呈现一段心理学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我们在与父亲游戏的过程中,有愉悦的情绪,也有为人处世之道。二、“爸”气十足通过让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去了解、回味和感受父亲的“爸”气。母亲节的课,我们感受了母爱的点点滴滴,但更多的是细腻的,而爸爸给我们的爱更理性,更粗犷,更深沉,但他同样是用生命在爱着我们,爱这个家。三、“爸”气外露让学生之间介绍自己的爸爸,可以是外貌、性格、能力、品质、或他对你的影响、你从那里学到的东西,等等。增加一种认同感,及这种情感之后的深层次连结,通过外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力量,促进孩子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关系,让这种“爸”气成为心底的勇气。这里的活动设计来受以下视频(经过剪辑)的启发。看完视频后,让学生用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描述自己的父亲。与学生分享:如果父亲有颜色,那一定是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正是这些斑斓的色彩,才赋予了“父亲”这个单调称谓的丰富内涵。父爱是永不褪去的颜色,就是你感受到的“爱你”的颜色。这里学生了解父爱和母爱的表达方式的区别,明白原因男性和女性表达方式天生就不一样,从而缓和关系、减少矛盾。但不管怎样,每个故事里的父亲,或沉默内敛,或不苟言笑,或温柔坚定,它都有一个共同点:用生命去爱孩子。四、爱的魔法棒鉴于许多同学在描述与父亲关系的状态,这里不是直接问可以为爸爸做什么,而是有点借鉴于短焦疗法的奇迹问句的形式,通过想象自己有一根魔法棒,自己可以为爸爸做什么或改变什么。我们的回应首先肯定孩子的孝心,再引导将这种“魔力”落到现实,在实际中自己可以做什么,能够接近你的愿望。如认真学习;分担家务;照顾好自己,积极健康成长等,这便是我们能够实现的真正的爱的魔法。五、结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